中唐才女李冶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m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览唐诗,每有佳句触动心扉,诗人的容颜便会穿透千年的时光,如水般漫上心头。李冶是唐代不多的女诗人之一,每每读她的诗句,浮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发髻高挽一袭青衣的形象,飘然不惹红尘,静若出水之莲。
  她是中唐的女道士,工翰墨,善弹琴,幽居之间常以诗句自娱。每天每天,她独对寂寂山水,闲暇之时便抱琴而弹,“一弹既罢复一弹”,直弹得松风无语、明月高悬,才怅然而起,让微不可闻的叹息融入长夜。她亦时常揽镜自顾,青丝红颜依然,而心已秋。于是回想前尘,挥不去的种种如潮漫涌,躲得過凡尘,却躲不过寂寞。
  孤高出尘的李冶,常自喻为巫山神女,可见在她的生命之中,亦曾有过至情至性的火热。而云烟散尽,耳目清明,心却陷入云中雨里。那段了却了的往事,辉映着她绝美的年华。那个时候,她如许多女子一样,在心底编织着最美的初相遇。而那一刻终于来临,她却于猝然之间不及去抓住点滴的感动。透过岁月的风尘,我始终看不清那个叫朱放的男子的身影,却知定是深情之人。李冶曾写过几首送别的诗,于其中一首里,我窥见了真情流淌。“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那份相思,如月色弥漫,哪管人间天上,无远不至。只从留别之中,便可见其情之深、情之浓、情之不可断绝。


  可是世事沧桑,那个让李冶念念情深的朱放,终是一去不返。守望而无望之后,李冶垂眉黯然。她的命运因其才华而迥然,她六岁那年,写下了一首诗,其父看后既惊且忧,惊其才,忧其心,认为她小小年纪便春心萌动性情不宁,此后必为失行妇人。便于她十一岁那年,将她送入剡中玉真观做了女道士。那一次的美丽相逢,就是在李冶为道后情窦初开的年龄时候。那些清规如枷锁般,将一颗渴望爱情的心困囿。
  李冶在最美的年华里,心中情感的河挡也挡不住,当时的一些名士才子,如刘长卿、陆羽等,都与她相从过密。可是繁华落尽之后,剩下的只是世人的白眼,李冶终于了悟,恍若从一个梦中醒来,尘世间的熙来攘往,在她眼中如尘埃飞舞。于是在一个柔柔的春日,走出了玉真冠,离开的那一刻,那些美丽过和美丽着的,在她身后纷纷凋零。
  李冶真正地远离了尘嚣,过了一段无扰的时光。如果能与高天明月为芳邻,让岁月于拂弦浅吟之间逝去,也算是静美。可是天地之大,风雨无孔不入,况乃她又涉世一遭。她心动之际,去长安寻访一闺中至交,却不想正值朱某之乱。也有流传说,她去长安是奉唐玄宗之召,不过细思之,似是不妥,卸尽铅华超然物外的她应该不会再入宫门一遭,况乃她此时已年过不惑。总之她是到了长安,而长安却如飘摇之舟。她目睹流离,上诗给朱某,浅吟间有劝诫有点醒,却无意间触及了唐王朝的痛处。乱平后,德宗鉴其上朱某之诗,大为震怒,下令将李冶处死。至此,她情深情淡的一生走到了尽头,在生命的最后,用一腔热血绽放了最美的一朵花。
  在去长安之前,李冶数尽前尘,终运慧剑斩断羁绊,唯长安一愿未了。当她最后一次将往事在心中重演后,纵目四望,微笑着写下了这首清浸后世的名诗《八至》: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我似乎能看见她当时的微笑,那眼波流转千年,如一泓清溪,而她的生命又何尝不是如此,如是深情,如是纯净,敢爱敢恨,出世入世之间,皆是浓得化不开的眷恋与凄清。
  编辑/林青雨
其他文献
编者按: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两端:曰长傲,曰多言。丹朱之不肖,日傲日嚣讼,即多言也。历观名公巨卿,多以此二端败家丧生。  曾国藩给弟弟曾国荃的一封信中,总结了人生有两大凶德,告诫他时刻自省。曾国藩认为,人到中年,最忌讳的便是这两点——傲慢弄口多言。  傲慢  曾国藩的待人接物历来为后世称赞,与人交往常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  曾国藩告诫子女,保持谦虚,切忌骄傲,否则难成大事。对人傲慢,则容易得罪人,他
期刊
近些年来,文化界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文民国热,许多民国大师都被翻了出来,带上了各种头衔招摇过市,一时间好不风光。但有一位民国大师,却鲜为人知,此公就是词学大家顾随。与那些被炒得大红大紫的学术大师们相比,顾随是寂寞的,想起他来,我总是想到他的两句词:“天边无伴月,海上一孤鸿。”  顾随本名顾宝随,字羡季,笔名苦水。他的一生集词人、诗人、作家、理论家为一身,贯通古今、融汇中外,是一位超群绝伦的国学大师。顾
期刊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象,唐人之豪迈奔放、宋人之热爱风雅,清人之谨小慎微,都曾给后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一个时代的气象往往是由士大夫引领的。  宋代士大夫普通能文,他们写的主要是词。所谓“词”,其实就是当时的歌词,是拿来合乐歌唱的,因而所有的词都有“词牌”,词牌本质上是一种乐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声调有高有低,又被称为“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等。宋代许多杰出的文人,虽然多才多艺,第一文学
期刊
曾有人在网上发起一个问卷:“假如你能穿越,最想回到哪个朝代?”据说最热门的答案是:“宋朝。”虽然,在那些被历史尘埃湮灭了的过往里,有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有西汉王朝的风光鼎盛,有魏晋南北的隐逸风骨,亦有大唐盛世的辉煌篇章,但论及盎然流转的风雅生活,排行首位的,则当属宋朝无疑。那是一个将艺术品位推向巅峰的年代,也是一个将生活美学演绎到极致的时代。  缓缓打开五千年历史的云水卷图,到了宋朝这一折,每一丝
期刊
宋代打破了市和坊的界限,士林的夜生活比以往更加丰富多彩,而听曲和饮酒是夜生活的主要方式,故宋代饮酒之风盛行,士大夫和平民莫不如此。与之相关,在宋代的都市乃至乡村,出现了大大小小、星罗棋布的酒楼。宋代的酒楼大体可分为三类,有分布在都市中心的规模庞大的正店;有为数众多、但没有酿酒权的脚店;还有装饰简陋、遍布乡间的乡村酒家。  《水浒传》第三十九回以宋江的视野,记载了宋代正店的模样。酒店旁边竖着一根高高
期刊
《踏歌图》是南宋绘画大师马远的代表作之一,此乃典型的绢轴水墨画。在马远笔下,早春雨后山明水秀,空氣怡人;小桥旁边四位老农拍掌踏节,形态各异;田埂左侧两个孩童嘬嘴挑眉,驻足张望……一场与丰收提早相遇的踏歌盛典,竟然依赖寥寥六个人全部搞定——不得不惊叹于画家的匠心独具了。  是非画者亦在“画”之中?  宋代画坛上,相传马远家族“一门五代皆画手”。马远的曾祖父马贲以“佛像马家”驰骋宣和画院,伯父马公显与
期刊
一室流清雅,一瓶驻芳华  让我们顺着历史的印迹,往前,再往前,回到千年前的北宋……  汴梁,远远地为我们呈现出一个热气腾腾、车水马龙、繁华繁忙而有烟火气息的时代,是现今的我们无缘遇上而无限羡慕的一个时代,她有花有酒,有歌有唱,勾栏瓦舍,夜市码头,诸般市井杂戏,又融于诗词文章,雅中见俗,俗中透雅,这,可是美好生活的正确开启方式?  这样的美好生活,是一片花的世界,草木繁盛,鲜花遍地,品种多样,春来有
期刊
风水讲究因地制宜,根据环境的客观性,采取适宜于自然的生活方式。  适形而止  《周易·大壮卦》提出:“适形而止”。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差异很大,土质不一样,建筑形式亦有不同。西北干旱雨水少,人们采取穴居式窑洞居住,窑洞朝南,施工简易,不占土地,节省材料,防火防寒,冬暖夏凉。西南潮湿多雨,虫兽很多,人们就采取干栏式竹楼居住,竹楼空气流通,凉爽防潮,大多修在依山傍水之处。华中平原人民以土建房,这都是根据
期刊
茶水是催情之物。  不同的地方,茶有不同的況味。喝茶不仅是一种生活状态,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份情感生活。  我们看到太多的描述,在西子湖畔喝龙井,在武夷山品大红袍,在太湖小岛饮碧螺春,在洞庭湖尝银针,在福州喝茉莉花茶,在台北泡洞顶乌龙,在丽江小试普洱……  一地一景一茶,早成为独道方物,那些不经意到来的味道,构成了一种唤作记忆的东西,品茗的想象力也因此而生,想象力与地域文化密切相关。  碧螺春
期刊
唐末五代,王室衰微,兵变不止。后周禁军将领赵匡胤发动最后一次兵变,“黄袍加身”,代周建宋,听取赵普“三策”,控制节度使,又“杯酒释兵权”,加强了中央集权,后来,沿用隋唐的科举制,重建三省六部,加强法制,改革税制,进一步巩固了中央集权。比之唐代,宋朝的版图缩水严重,且边患不止,兼之统治者偷安苟且,已经不复盛世气象,但在客观上,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大发展,乡镇崛起,贸易繁荣。宋朝“重文轻武”,在政界,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