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众所周知,中职学生在入学之初文化课基础普遍不扎实,因此中职学校的英语学科教学开展起来困难重重。而中职教师面对当今社会和企业对学生英语口语水平日益提高的要求,急需有效的促进手段和突破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显而易见,教师在课堂中的语言、体态、动作等外显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都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产生价值判断或者进行价值观的引导作用。为了找到既能激起中职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得到成就感,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并促进下一阶段的学习,形成良性循环的好办法,本文将根据已有的教学理论和笔者自身的实践经验,探讨如何将暗示教学法和隐性评价这两种能够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并充分保留中职学生自尊心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有机地结合起来。
关键词:暗示教学法;隐性评价;教师教学行为;教学言语;中职英语课堂教学
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可以说都是全身心投入到知识的传授和接收过程中去的,新课改下,传统中老师在课堂中“主宰”的地位意识早已被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所取代,但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重大的影响中有的是可预测、可设计的,而另一些则无法掌控,甚至是教师无意识地产生的。在如此“若隐若现”的过程中,教师可能会对学生做出有目的地引导和暗示,产生显性或隐形的评价,从而对学生造成正面或负面的影响。那么暗示教学法和隐性评价具体是体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哪些方面呢?为什么将它们结合起来能够很好地促进中职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呢?中职英语教师又要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这两项教学方法的作用呢?
一、暗示教学法和隐性评价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1.暗示教学法
暗示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是指人或环境以不明显的方式向人体发出某种信息,个体无意中受到其影响,并作出相应行为的心理现象。人们的认知和行为很容易受到暗示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保加利亚的洛扎诺夫受到一个心理暗示疗法成功案例的启发,于60年代初开始进行了暗示教学法的研究,提出把心理暗示应用于教学的思想,从而创造了暗示教学法。暗示教学法是采用暗示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意见,使学生悟出“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的道理。恰到好处地运用暗示方法,能使学生发挥出自己潜在的各种能力,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暗示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心理学理论,主要表现在人的可暗示性方面,即人的可意会性、可启示性、可影响性,由于它才使人和环境间的无意识关系发生作用。人具有接受暗示的能力,但同时也具有反暗示的能力。在使用暗示教学法时,要取得两者的协调,引起心理上的共鸣,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通常使用的暗示教学方法可分为有声语言暗示和无声语言暗示两大类。每一类包括各种不同的具体方法。
(1)有声语言暗示。通常所指的有声语言即口头语言,它是生理发育正常的人常用的交际工具。口头语言的寓意极为丰富,它除了包含着说话者直接表达的意思以外,还蕴涵着“话中有话”的“弦外之音”。主要包括语言暗示和音乐暗示。①语言暗示。语言是一种特殊的信号,人们用它来传输各种信息,是教学中最重要、最通常用的。语言暗示是指教师通过特定的口头语言对学生进行训练的重要手段。暗示教学时教师所用的语言应当多用肯定的语句,这样才是积极的诱导教育,被暗示的学生不仅能从暗示语中获得启发,而且能从暗示的语调中被到感染,产生积极正面的情绪反应。②音乐暗示。音乐可以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洛扎诺夫指出:“学生在听这些音乐时身体在放松,思想在唤醒。”旋律将直接影响身体节奏。课前,可以利用校园多媒体系统在教室里播放学生比较熟悉的歌曲或气氛比较轻松愉快的乐曲,及时解除学生在一节课中的疲劳以及某些学生不愉快的心理,及时地让他们调节自己的情绪,在不自觉中做好上课的准备。课中,在舒缓的音乐中,在愉悦、轻松的状态中,学生伴随老师的朗读,去领会课文内容并能够融入英语学习的乐趣中,乐于表现自己,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2)无声语言暗示。无声语言是人们在人际沟通中凭借动作、表情、实物等形式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语言形式,达到传递信息与人沟通目的的一种语言。它是一种非语言的语言。据学者统计,“人们在面对面交谈时,其有声部分低于35%,65%的信息沟通是无声的。”“与有声语言相比,人体语言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要强得多。”笔者在英语教学中常用的无声语言暗示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①表情暗示。它是借助教师的表情,如亲切、热情、艳丽、责备、气氛、赞许等表明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一种态度,它既可以快速地反馈给学生,又不会打断教学进程,产生的教学效果有时比语言评价更有效。②动作的暗示。动作暗示,顾名思义就是利用肢体语言把说话人的想法展示出来,从而达到教育引导的目的:有时一个示范性的体态语言要比真正语言上的批评更能触动学生。如果教师在口头上表扬称赞学生的同时,配合恰当的动作,如点点头、拍拍肩,就能更直观地表达对学生的赞许,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隐性评价
隐性评价的概念是相对于教学过程中教师直接且显性的评价方式而提出的。课堂上,学生答对了问题、表现的积极,老师确认他们的回答,赞许他们的态度;学生答错了问题、表现的心不在焉,老师也及时纠错和提醒,这样的教学评价方式更直观、更简单也更快速,但有时会在不经意中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和削弱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那么我们怎样利用评价的多样性来规避这些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呢?
赵连顺把运用隐性的评价方式的评价称为隐性评价,如,“为实现一定的评价目标,教师在言语、体态、行为上采取‘隐藏的、不暴露’的方式,对收集的信息进行价值判断。”这种价值判断是不容易察觉的,但事实上对学生及其表现做出的价值判断。这种“不容易察觉”不仅表现在教师对学生及其表现的价值判断的方式上,也表现在承载价值判断媒介的不容易察觉上。课堂评价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从方式上来说,教师绝大多数是通过语言、体态或者不那么直观的象征刺激对学生进行评价,而非我们常用的简单、直接的显性的课堂评价,这就意味着评价学生不仅仅是通过一次考试或者考核完成。当然,已有的这些评价方式固然重要,但是局限性也很大。另一些则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如有人对课堂中的语言评价做过研究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具有很大的即时性和复杂性,一定程度上也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普高教师面对基础更好、以升学为学习目的的学生当然更注重直接的语言反馈出的直接效果,而中职教师则应更注重中职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负面情绪,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利用体态语言甚至要控制很小的表情来鼓励学生学习英语。这些评价的生成,往往更能左右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
古希腊的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隐性评价应该是催化剂,将学生的火把快速点燃,隐性评价应该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常态评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暗示教学法和隐性评价相结合应遵循的原则
1.愉悦而不紧张的原则
暗示教学法要使学生感到学习的每一部分都在享受。现在已有的心理学研究证明,兴趣、情感等和认知活动是相互影响且相互制约的。消极情绪会促生出消极的心理暗示,而这是抑制智力发展的;积极情绪则会成为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并强化智力的发展和认知活动。当然,暗示教学法需要的是各种能够帮助学生产生积极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行为。
2.师生间的平等关系原则
课堂上,必须建立教师和学生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关系,建立一种平等、互助、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的态度要永远和蔼可亲,爱护和鼓励学生的自信心,特别注意不能损伤学生的自尊心,消除一切可能的“消极暗示”和直接伤人的显性评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自觉地接受暗示,并从中获得知识、受到感染,产生积极情绪反应。
三、暗示教学法和隐性评价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结合运用
据统计,很多初中生就是因为英语或数学这两门基础学科学得不好而失去了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自信,经历中考失利后进不了分数线高的普通高中才进入职高。所以,不少职业高中的学生多少有一定的自卑、冷漠等消极心理。如何有机地将暗示教学法和隐性评价结合起来,帮助中职学生走出英语学习的困境呢?
具体到中职英语课堂中来,老师在教授简单的单词、口语句子的过程中若采取暗示教学法,即可避免在新授过程中的重复且无聊的简单诵读背记,转而启发学生用他们已掌握的发音规则来猜测单词的读音和句子的音调;教师在评价学生当堂产出效果时若采用隐性评价,亦可避免对基础不是很好的中职学生自尊心的再次打击,引导他们自己发现错误,如此,还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例如在教授lake 这个词时,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暗示结合隐性评价的教学方法相比较。
从简单的日常口语,到相对复杂的职场情境对话,我们都可以运用暗示教学法和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新授时的导入和巩固复习时的评价,使本来胆小羞怯、不愿张口的中职学生更自信地走向未来的职业岗位。
当然,我们教育教学的总原则是因材施教,暗示教学法和隐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和方法应是多种多样的,中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结合中职学校英语课程的教材、教学的进度以及企业和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即便采取如此的方式会加大教师的备课工作量和加深教学的专注度,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新型教学方式的优点,提高中职英语课堂的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孙 玲,徐文彬.新本质观下的课堂评价知识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10).
[2]何爱霞,李如密.潜在课程理论研究评述[J].江西教育科研,1997(5).
[3]魏忠凤.教学与评价一体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行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4]刘北荣.课堂评价要抛砖引玉——一道复习题的教学与反思[J].云南教育,2004 (31).
[5]赵连顺.隐性评价应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评价[J].教学与管理,2007(6).
[6]孙德芳.课堂评价的问题、原理与取向[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6(2).
[7]白凌娥.课堂评价的特色[J].陕西教育,2007(6).
[8]汤亚宁.课堂评价案例点评[J].中小学管理,2006(2).
[9]吴思孝.隐性评价——教师评价的另一视角[J].教学与管理,2003(3).
[10]马文芬.低年级语文课堂评价案例与反思[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7(4).
[11]邓凡茂.课堂评价范式之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
[12]来永国.发展性课堂学生评价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13]杨海燕.课堂教学情景中教师言语评价行为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
[14]蒋国琴.重视非规范评价,构建和谐课堂[J].吉林教育,2007(11).
[15]张 虹.提高课堂评价语言有效性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关键词:暗示教学法;隐性评价;教师教学行为;教学言语;中职英语课堂教学
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可以说都是全身心投入到知识的传授和接收过程中去的,新课改下,传统中老师在课堂中“主宰”的地位意识早已被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所取代,但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重大的影响中有的是可预测、可设计的,而另一些则无法掌控,甚至是教师无意识地产生的。在如此“若隐若现”的过程中,教师可能会对学生做出有目的地引导和暗示,产生显性或隐形的评价,从而对学生造成正面或负面的影响。那么暗示教学法和隐性评价具体是体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哪些方面呢?为什么将它们结合起来能够很好地促进中职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呢?中职英语教师又要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这两项教学方法的作用呢?
一、暗示教学法和隐性评价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1.暗示教学法
暗示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是指人或环境以不明显的方式向人体发出某种信息,个体无意中受到其影响,并作出相应行为的心理现象。人们的认知和行为很容易受到暗示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保加利亚的洛扎诺夫受到一个心理暗示疗法成功案例的启发,于60年代初开始进行了暗示教学法的研究,提出把心理暗示应用于教学的思想,从而创造了暗示教学法。暗示教学法是采用暗示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意见,使学生悟出“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的道理。恰到好处地运用暗示方法,能使学生发挥出自己潜在的各种能力,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暗示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心理学理论,主要表现在人的可暗示性方面,即人的可意会性、可启示性、可影响性,由于它才使人和环境间的无意识关系发生作用。人具有接受暗示的能力,但同时也具有反暗示的能力。在使用暗示教学法时,要取得两者的协调,引起心理上的共鸣,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通常使用的暗示教学方法可分为有声语言暗示和无声语言暗示两大类。每一类包括各种不同的具体方法。
(1)有声语言暗示。通常所指的有声语言即口头语言,它是生理发育正常的人常用的交际工具。口头语言的寓意极为丰富,它除了包含着说话者直接表达的意思以外,还蕴涵着“话中有话”的“弦外之音”。主要包括语言暗示和音乐暗示。①语言暗示。语言是一种特殊的信号,人们用它来传输各种信息,是教学中最重要、最通常用的。语言暗示是指教师通过特定的口头语言对学生进行训练的重要手段。暗示教学时教师所用的语言应当多用肯定的语句,这样才是积极的诱导教育,被暗示的学生不仅能从暗示语中获得启发,而且能从暗示的语调中被到感染,产生积极正面的情绪反应。②音乐暗示。音乐可以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洛扎诺夫指出:“学生在听这些音乐时身体在放松,思想在唤醒。”旋律将直接影响身体节奏。课前,可以利用校园多媒体系统在教室里播放学生比较熟悉的歌曲或气氛比较轻松愉快的乐曲,及时解除学生在一节课中的疲劳以及某些学生不愉快的心理,及时地让他们调节自己的情绪,在不自觉中做好上课的准备。课中,在舒缓的音乐中,在愉悦、轻松的状态中,学生伴随老师的朗读,去领会课文内容并能够融入英语学习的乐趣中,乐于表现自己,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2)无声语言暗示。无声语言是人们在人际沟通中凭借动作、表情、实物等形式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语言形式,达到传递信息与人沟通目的的一种语言。它是一种非语言的语言。据学者统计,“人们在面对面交谈时,其有声部分低于35%,65%的信息沟通是无声的。”“与有声语言相比,人体语言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要强得多。”笔者在英语教学中常用的无声语言暗示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①表情暗示。它是借助教师的表情,如亲切、热情、艳丽、责备、气氛、赞许等表明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一种态度,它既可以快速地反馈给学生,又不会打断教学进程,产生的教学效果有时比语言评价更有效。②动作的暗示。动作暗示,顾名思义就是利用肢体语言把说话人的想法展示出来,从而达到教育引导的目的:有时一个示范性的体态语言要比真正语言上的批评更能触动学生。如果教师在口头上表扬称赞学生的同时,配合恰当的动作,如点点头、拍拍肩,就能更直观地表达对学生的赞许,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隐性评价
隐性评价的概念是相对于教学过程中教师直接且显性的评价方式而提出的。课堂上,学生答对了问题、表现的积极,老师确认他们的回答,赞许他们的态度;学生答错了问题、表现的心不在焉,老师也及时纠错和提醒,这样的教学评价方式更直观、更简单也更快速,但有时会在不经意中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和削弱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那么我们怎样利用评价的多样性来规避这些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呢?
赵连顺把运用隐性的评价方式的评价称为隐性评价,如,“为实现一定的评价目标,教师在言语、体态、行为上采取‘隐藏的、不暴露’的方式,对收集的信息进行价值判断。”这种价值判断是不容易察觉的,但事实上对学生及其表现做出的价值判断。这种“不容易察觉”不仅表现在教师对学生及其表现的价值判断的方式上,也表现在承载价值判断媒介的不容易察觉上。课堂评价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从方式上来说,教师绝大多数是通过语言、体态或者不那么直观的象征刺激对学生进行评价,而非我们常用的简单、直接的显性的课堂评价,这就意味着评价学生不仅仅是通过一次考试或者考核完成。当然,已有的这些评价方式固然重要,但是局限性也很大。另一些则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如有人对课堂中的语言评价做过研究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具有很大的即时性和复杂性,一定程度上也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普高教师面对基础更好、以升学为学习目的的学生当然更注重直接的语言反馈出的直接效果,而中职教师则应更注重中职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负面情绪,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利用体态语言甚至要控制很小的表情来鼓励学生学习英语。这些评价的生成,往往更能左右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
古希腊的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隐性评价应该是催化剂,将学生的火把快速点燃,隐性评价应该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常态评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暗示教学法和隐性评价相结合应遵循的原则
1.愉悦而不紧张的原则
暗示教学法要使学生感到学习的每一部分都在享受。现在已有的心理学研究证明,兴趣、情感等和认知活动是相互影响且相互制约的。消极情绪会促生出消极的心理暗示,而这是抑制智力发展的;积极情绪则会成为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并强化智力的发展和认知活动。当然,暗示教学法需要的是各种能够帮助学生产生积极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行为。
2.师生间的平等关系原则
课堂上,必须建立教师和学生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关系,建立一种平等、互助、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的态度要永远和蔼可亲,爱护和鼓励学生的自信心,特别注意不能损伤学生的自尊心,消除一切可能的“消极暗示”和直接伤人的显性评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自觉地接受暗示,并从中获得知识、受到感染,产生积极情绪反应。
三、暗示教学法和隐性评价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结合运用
据统计,很多初中生就是因为英语或数学这两门基础学科学得不好而失去了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自信,经历中考失利后进不了分数线高的普通高中才进入职高。所以,不少职业高中的学生多少有一定的自卑、冷漠等消极心理。如何有机地将暗示教学法和隐性评价结合起来,帮助中职学生走出英语学习的困境呢?
具体到中职英语课堂中来,老师在教授简单的单词、口语句子的过程中若采取暗示教学法,即可避免在新授过程中的重复且无聊的简单诵读背记,转而启发学生用他们已掌握的发音规则来猜测单词的读音和句子的音调;教师在评价学生当堂产出效果时若采用隐性评价,亦可避免对基础不是很好的中职学生自尊心的再次打击,引导他们自己发现错误,如此,还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例如在教授lake 这个词时,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暗示结合隐性评价的教学方法相比较。
从简单的日常口语,到相对复杂的职场情境对话,我们都可以运用暗示教学法和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新授时的导入和巩固复习时的评价,使本来胆小羞怯、不愿张口的中职学生更自信地走向未来的职业岗位。
当然,我们教育教学的总原则是因材施教,暗示教学法和隐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和方法应是多种多样的,中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结合中职学校英语课程的教材、教学的进度以及企业和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即便采取如此的方式会加大教师的备课工作量和加深教学的专注度,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新型教学方式的优点,提高中职英语课堂的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孙 玲,徐文彬.新本质观下的课堂评价知识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10).
[2]何爱霞,李如密.潜在课程理论研究评述[J].江西教育科研,1997(5).
[3]魏忠凤.教学与评价一体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行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4]刘北荣.课堂评价要抛砖引玉——一道复习题的教学与反思[J].云南教育,2004 (31).
[5]赵连顺.隐性评价应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评价[J].教学与管理,2007(6).
[6]孙德芳.课堂评价的问题、原理与取向[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6(2).
[7]白凌娥.课堂评价的特色[J].陕西教育,2007(6).
[8]汤亚宁.课堂评价案例点评[J].中小学管理,2006(2).
[9]吴思孝.隐性评价——教师评价的另一视角[J].教学与管理,2003(3).
[10]马文芬.低年级语文课堂评价案例与反思[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7(4).
[11]邓凡茂.课堂评价范式之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
[12]来永国.发展性课堂学生评价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13]杨海燕.课堂教学情景中教师言语评价行为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
[14]蒋国琴.重视非规范评价,构建和谐课堂[J].吉林教育,2007(11).
[15]张 虹.提高课堂评价语言有效性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