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个体主体建构的大学新生适应教育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fml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的不同阶段都会面对诸多环境的转换,都存在过渡期的问题。从中学到大学是人生之旅的重要过渡,对转折的适应是大学生健康生活、有效学习和持续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对他们的生命成长也必然产生内在、持久的影响。开展新生教育的目的在于,从入学之始给予新生有效的帮助和支持,使其能够尽早地融入大学,尽快地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目前我们的新生教育存在时间短、教育内容繁杂、教育形式程式化和全面性有余而针对性不足等问题。高校应从教育的角度入手,从生命成长的立场,重新认识新生教育问题,更多地关注新生的发展需求,进行内容与形式创新,开展持续性的新生适应教育。几年来,从积极促进个体主体建构的视角,我们进行了一些新生适应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带给我们一些全新的感悟和收获。
  
  一、教育视角的转换
  
  对学生成长的促进,是一个多种影响因素相互作用、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个体、教育者在学生生命成长中承担着各自的责任,都具有实现变革的可能。应该看到教育视角的转换对促进学生成长、挖掘教育元素所具有的独特的价值。
  
  1.“主体意识”的唤醒:新生的自我更新
  一切教育归根到底都是自我教育,一切有意义的改变都是自我改变,一切成长归根到底都是自我的完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自由意志、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有独特需要和充分发展潜能的人。真正的教育不是外在的施加,而是顺其特性辅助学生自我成长,犹如园丁,顺木之性,助其生长。新生适应教育应调动学生主体主动参与、自我修练、自觉自悟、自律自塑、自我更新。教育者的使命在于,巧用自己的智慧、热情,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唤醒学生主动发展的意识,使其保持积极的生命情态,全新地启程。
  
  2.“成长需要”的关注:对更高可能的关注
  在新生适应教育中应更多地关注新生的成长需要,看到他们更高水平发展的可能性。高三到大一的转换,带来的是新的挑战和新的可能,新生需要积极调整心态,保持上进的精神状态,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了解和适应新环境,了解自己在新环境中能得到什么,怎样得到;需要培养多元、立体、互动的思维方式;需要重新确立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需要学会自己寻找资源、寻求帮助,通过自己的能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需要学习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
  
  3.“自我发展”的建构:以问题和任务启动学习
  新生适应教育应是一个新生主体主动建构的过程,埃尔德所著《大萧条的孩子们》一书指出:“个体能够通过自身的选择和行动,利用所拥有的机会,克服历史与社会环境的制约,从而建构他们自身的生命历程。”建构性的学习赋予学生探索和发现的机会与权利,能更为有效地促进人的发展。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设置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种种思考与感悟,去建构个人的意义,从而改变其行为方式。在探索问题、完成任务、形成意义的过程中学习适应转换。
  
  二、教育实践探索
  
  1.自我觉醒——“校园大搜寻”
  觉醒在先,发展在后。有了清醒的自觉,才能化被动为主动,把自己的生命掌握在手上。海伦·凯勒说过:“一个人,当他有了想飞的冲动,他就再也不会满足在地上爬。”但自觉不是自生的,它需要引导、培育。
  从发挥新生主体建构能力的视角出发,对于“熟悉校园环境”这个主题加以重构,以问题和任务启动适应学习,通过“校园大搜寻”活动激活新生的自我意识。在“搜寻”活动中,新生们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他们而言是未来4年校园生活之必须了解的所有部门和场所的“搜寻”任务,其“搜寻”路线、策略、起始时间自定。整个活动过程是一个问题解决和任务完成的过程,“搜寻”规则及设置活动奖项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发挥了定向的作用,赋予了“搜寻活动”以意义。基于新生的自我亲历找寻,通过设置速度最快奖、最佳策略奖、意外收获奖3个奖项,以及班级分享,引导新生体悟:大学给自己提供了寻找的机会,要主动尝试找寻;大学学习生活中自己是学习资源的主要开发者和利用者;别人只是辅助,可借助,不可依赖,不可自我失职;大学里的学习就是不断被更多的未知的问题所包围;大学的学习是“不止于门前”的学习,要勇于“破门而入”。这种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模式在他们未来4年的大学生活中都是适用的。
  
  2.自我约定——“新生愿景卡”
  古语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使命之一,就是及时辅助其“预”。新生适应教育应引导学生身在现实之中而胸怀美好希望,并通过自身的创设行为,改变不完善的现实状态,推动其面对未来可能的发展空间,感受自己的生命力量,在大学这个飞跃的天空尽早起飞。
  通过“新生愿景卡”使新生站在大学之路的起跑线处给未来一个期许。在新生开学典礼上,每名新生都会得到一张绿色的小树卡片——“新生愿景卡”,由其在上面写下对自己即将启程的4年大学生涯的憧憬与期许、梦想和愿望。“新生愿景卡”是一种非结构化、个性化的愿望构筑,是新生与自己的对话、与自己的约定,促进了他们对“自我”的积极认识:“我是怎样的人?我需要什么?我最看重的是什么?我在大学的发展目标是什么?我将如何度过大学时光?我可能成为怎样的人?”充分激发其自我意识,带给他们无限的可能性,使他们成为自己学业、生活和未来的创造者,更加积极地投入校园生活中。一名2005级毕业生在今年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依靠自己的努力顺利考上研究生,同时接到了理想单位的录用通知。她说自己大一时曾在“愿景卡”上写下两个愿望:考上研究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实力。今天两个愿景都实现了,是当年的愿景引领她成功走过大学生涯,成就了今天的她。
  
  3.自主规划——“简历留白”
  有了自觉的愿望与执著,还需有对未来的设计与规划。大学生活犹如航海,需要新生像海员一样,在航程中时刻保持瞭望的姿态,学习以终为始,有站在起点瞭望终点的意识,有登高远望的意识,将自己的眼光放长远,对自己的未来有预期,以毕业时的简历为导向,自主设计“学涯发展规划”。
  在新生适应教育中让大一新生以4年后毕业生的身份写一份求职简历,对于自己需要在4年内通过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在简历中标注出来,留出空白,等待日后填充。留出的空白带给新生的是压力与紧迫感,是对大学生涯规划的体悟:简历不是写出来的,是靠自己用4年的大学历程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它需要具备4年的“库存”积淀,通过主动的自我塑造,去写就自己的“简历”。这些思考会让新生的大学之旅走得更加稳健、有力,会让他们的大学生活更有方向感、控制感和充实感,会督促他们有目的地去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以及思想、情感、意志,使4年的学习生活有章可循,为今后的生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当新生设想毕业后的职业方向时,就会有意识地去参加各种专业活动或实习,考察社会与市场,分析自身的状况,审视和调整自己的规划,让自己做个有准备的人,尽可能地避免遗憾。“留白的简历”是一个桥梁,载着他们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4.自我践行——“成长手册”
  新生过渡期的适应是一个历程,大学4年的学生生活也是一个历程,作为“历程中的人”,新生在自我觉醒、约定与规划之外更需要有行动的意识。“成长手册”为辅助新生的自我践行提供了一个“脚手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自己的承诺,见证自己的成长历程。
  通过在“成长手册”中建构“大学,我将这么走过”、“我是一个兵”、“大一的我”、“大二的我”、“大三的我”、“大四的我”等篇章,引导新生走上自我成长之路;通过创设“学习生涯规划”、“成长足迹”、“我的财务”、“‘成长课堂’讲座心得”、“成长感悟”等主题,引领新生开启自我经营、自我管理之门;通过充满人文气息、敞开式的设计,以大量“留白”的形式,为新生提供了一个自主的描摹空间,任由其创造性地选择个性化的记录内容与方式,或书写,或涂鸦,充分展示其独特的成长岁月与精彩点滴。这种直面心灵的方式,与实践相随,与思考为伴,在解剖个人的心路历程,记录自己的学习生活、细小变化、读书探究的收获的同时,在不经意间起到了促进学生自我全面成长与发展的作用。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生处)
  [责任编辑:常 晶]
其他文献
16 世纪的法国是一个宗教教义与迷信思想难以和谐共存的社会, 自然界中被探测到的不寻常事件均被认为具有隐秘的含义.当时的人们认为,像日全食这样的另类事件肯定蕴藏着某种
期刊
试卷作为一种测试工具,其质量直接影响到考试的效果。不规范的试卷无法反映教学质量的真实情况。因此,试卷命题的规范化及科学性对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试卷命题的主要问题    考试是衡量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效果的手段,所以试卷命题的质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为充分发挥其导向和激励作用,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思考:一是如何更好地实行知识考核与能力素质考核相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怎样才能在课堂上落实这些理念,并转化为可操作性的教学行为,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充满乐趣呢?  联系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生活中的语文更鲜活、更丰富、更具有生命力,就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因此,课堂教学要注意引导学
对一只旅居美国的青年雌性大熊猫在休情期和发情期的阴道角化细胞变化作了连续监测.结果表明:休情期间低于35%,发情期间平均高于80%.当角化率上升到70%左右时,提示动物发情期
体制机制创新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高校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保障。北京师范大学在试点工作中紧紧围绕“强化办学特色,推进教育创新”这一主题,全面审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把学校的改革发展放在经济全球化、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全局中加以思考,放在未来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新使命中加以谋划,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学校发展上新水平。在后试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中关村第一小学与新中国一起诞生、共同成长,六十年的办学历史赋予了学校厚重的文化底蕴。在国家课程改革逐渐走向深化,学生、家长、社会对基础教育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和多样化
一、构建高校辅导员资格认证标准的必要性    当前,建设专业化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已经是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而要实现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就要明确地设立以专业素质为本位的资格认证标准。申请高校辅导员岗位者都必须通过资格认证才能正式获得上岗资格。但目前类似这样的高校辅导员资格认证标准在国内还是空白。由于缺乏辅导员资格认证标准,为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带来以下一些问题:  1.高校在选聘辅导员时
在温度为300 K,压强为200、1 000和2 000 MPa时,分别对小蛋白Chignolin进行了50 ns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模拟中考虑了水的压缩性系数随压强的改变情况.结果表明,在高压下Chignol
效应性 CD8+ T 细胞分化成熟是机体抵抗病原体侵袭及疫苗发挥作用的重要环节。激活后数小时内,初始 CD8+ T 细胞起始一系列基因转录促进向效应性及记忆型 T 细胞分化,然而这一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