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题项目:本文为益阳市社科联课题“论市场经济对知识分子人格精神的解构与重塑——以方方、阎真小说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成果。
摘 要:一直以来,方方的创作表现出对知识分子生活和命运的深切关注。2013年的小说《涂自强的个人悲伤》仍然延续了这个主题。小说书写了新世纪浪潮下年轻一代的知识者涂自强的个人奋斗史。笔者认为,造成涂自强悲剧的原因是:城乡教育的巨大差距、钱权思想当道的恶劣风气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够完善。
关键词:涂自强;个人奋斗;城乡差距;钱权思想;社会保障
作者简介:晏淑君(1977.11-),女,湖南益阳市人,益阳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9-0-02
一直以来,方方的创作表现出对知识分子生活和命运的深切关注。2013年的小说《涂自强的个人悲伤》仍然延续了这个主题。小说书写了新世纪浪潮下年轻一代的知识者涂自强的个人奋斗史。这是一个寒门学子的辛酸故事:贫寒的农家子弟涂自强考上了省城武汉的大学,成为了整个村子的荣耀,带着乡亲们“去县衙当官”的殷切期望,带着乡亲们拼凑的部分学费,带着要走一条新路的强烈愿望,他一边打工,一边步行到了武汉。大学期间,他四处打工,为省钱甚至很少回家。就在他刻苦攻读,准备考研时,噩耗传来:因为村里修路,祖坟被无端毁坏,父亲无处评理,贫病交加,气急而亡。为办理丧事,他只好放弃考研。毕业后,他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又遭遇老板卷款潜逃,五千元奖金成泡影,春节也回不了家。而后,老家房屋因暴雪压塌,他接了母亲来武汉生活。为了生存,他四处奔波求职,任劳任怨,兢兢业业,过着典型的蚁族生活,最终积劳成疾,患上了肺癌晚期,在把母亲托付给莲溪寺的主持之后,他又踏上了那条来时的路,将自己的生命遗弃在这个世界的视线。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涂自强,这个来自中国乡土大地的农民的儿子,就是一朵从世间尘埃中开出的莲花。他善良、纯洁、勤劳、从来没有贪欲、怨言、仇恨。他默默地奋斗着,艰难地生存着。他对未来的想法就是:留在武汉,靠自己的努力在城市扎下根。这个想法对大学生而言,并非遥不可及。然而,现实却是如此残酷,无论他的品行有多好,无论他有多努力,他都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假如一个时代,一个个的个体无论怎样努力都改變不了被淘汰的命运,那显然不是他一个人的悲伤,而是一个群体、时代和社会的悲伤。正如方方在封底所说:“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才会让涂自强这样的年轻人处处不顺,事事艰难呢?在一个没有公平的年代,他的悲伤注定不只是个人的悲伤。”笔者认为,造成涂自强悲剧的原因是:城乡教育的巨大差距、钱权思想当道的恶劣风气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够完善。
一、城乡教育的巨大差距
“知识改变命运”,这句曾经激励了无数寒门学子刻苦读书,以求改变命运的名言,在今天已经显得很苍白无力了。涂自强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偏远山区教育落后,教育资源城乡分配不均,山里的孩子,发奋读书,能够考上一个二三流的学校已属不易,并且还要面对高昂的大学费用,面对毕业即失业的残酷现实。而城市里有背景的孩子,读书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小说中有几处情节,直接写出了城乡教育之间巨大的差距。
第一处是寒假前夕,赵同学和几个不考研的同学,拉着涂自强到外面餐馆吃饭。席间,两个同学相互争执起来。话题就是城市孩子与农村孩子之间与生俱来的不平等。城里孩子吃好喝好上舒服的中学,少费劲就能上好大学还能轻易地找到好工作,农村孩子每一样都得拿命拼,结果一切都不如城市孩子。就算有几个混好了,代价也会沉重无比。说不定半条命都去掉了。涂自强的心里自然是站在农村孩子这边,这应该也是许许多多寒门学子的共识,因为他们一生下来就要面对这种不公平。
第二处是涂自强毕业后在一家餐馆打工,老板和大厨的一番对话。老板说:“我表哥是老大学生,一毕业就是好工作。立马就成为有权有势的人。哪像现在的大学生,白读了书,出来连工作都找不到,真是可怜。”大厨便说:“其实我觉得国家根本不需要办大学。穷人的孩子,读了也是白读,四年出来,照样找不到事做,有钱人家孩子,同样也是白读,因为不读书也能找到好工作。”
第三处是涂自强去宜昌时欣赏三峡大坝时的感悟:“地势决定水的方向。水且如此,人又如何不如此?他的命运同样也是地势所定呀。”
什么是地势?其实就是不同的家庭背景。来自底层的穷孩子注定了要比城市孩子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更大的代价才能取得成功,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了。教育资源城乡分配不均,高考录取线地区差异巨大。这种不公平是与生俱来的,是横亘在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分水岭,是一种地域和阶层的保护主义。最终的结果只会是富者愈富,而穷者愈穷,两极分化越来越大,阶层更加固化,寒门已难出贵子。
二、钱权思想当道的恶劣风气
阎真说:“钱和权,是时代的巨型话语,它们不动声色,但都坚定地展示着自身那巨轮般的力量。”的确,市场经济在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在悄悄地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人们进入市场的目的是获取利益和价值的最大化,而钱和权就是两者的外在表现。钱权思想形成的恶劣风气,甚至已经深入渗透到普透明化民众的生活中,并且变成了一种理所当然的行为。这在小说中俯拾即是。
表现之一是对青年男女婚恋观的影响。有房有车成为了基本的择偶标准,如果还能有很好的家庭背景,有靠山那就更会让人趋之若鹜了。如小说写到的涂自强的两次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的恋爱经历。一个是与他一起在大学食堂打工的女同学,两人都是从农村读书出来,彼此了解也互相体贴,但是她还是迈着轻盈的步子踏入了大款的小车,找了一个有钱的男人当靠山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另一个是他公司的女同事,一个细眉的女孩,她直接当众拒绝了涂自强:“你要房没房,要钱没钱,不是我的菜。” 女生如此,男生也不例外。同样从乡下读书出来的帅哥马同学面对爱慕他的经济系美女,尽管心里有些不舍,但是因为女方的家庭背景不好,而断然舍弃。他清楚明白“有靠山和没靠山,结果是完全不同的”,找一个家里有背景的女人当老婆,能够少奋斗至少二十年。最终,马同学找了一个美国大财团老板的女儿,所以他很快移民美国,成为真正的美国人。
表现之二是对权力的极端崇拜与滥用。在小说中也有体现。其一,涂自强考上大学,成为了整个村子的荣耀,村长对他的期望就是,去县里当官,这样,村里人就能背靠大树好乘凉。并且还举例说明,溪北村马家小子在京城当了领导,县长见了他都哈腰。县里有好事情就归溪北村,修路都先修到他们村口上。其二,涂自强的父亲的死就是滥用权力的恶果。村里修路,原本是经过卢家的地。可是卢家在县城里有人,硬让人给改了线,就变成从涂自强家的祖坟经过。甚至在无人告知的情况下,就擅自平了涂家的祖坟,他父亲气不过,找村长、找镇上领导评理,居然无人替他做主,父亲气到吐血,身体每况愈下,最终死在了新开的路边,原来的祖坟里。一个“官”字压死人,普通百姓的合理要求在他们眼里是不算什么的,根本无人理睬,百姓的命又算得了什么呢?这不能不令人警醒,权力为人民谋福祉的,而不是为私人服务的。老虎离普通群众很远,而苍蝇的危害却连绵不断。
三、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够完善
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通过立法而制定的社会保险、救助、补贴等一系列制度的总称,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作用在于保障全社会成员基本生存与生活需求,特别是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死亡、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时的特殊需要。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我国的社会保障问题日益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公平性、普遍性、法制性和互济性。在我国,中共十六大已经明确把“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仍然有着这样或那样不够完善的地方,有待我们进一步完善和落实。 这在小说中也有体现。
其一是涂自强的姐姐无故失踪,哥哥死于矿难,都没有了下文,我们看不到社会对残缺家庭的关爱。其二,涂自强毕业后的第一个工作是在一个学长老板手下做事,老板卷款潜逃,员工们都拿不到奖金,我们看不到社会对普通员工的关爱。其三,涂自强积劳成疾,身患癌症,我们看不到社会对绝症患者的关爱。其三,涂自强自知无法照顾母亲,奔波于老人院、民政局、妇联等,均无法解决母亲的安置问题,最终只能讲母亲托付给莲溪寺的主持,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尼姑。我们看不到社会对孤寡老人的关爱。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是儒家所描绘的理想的大同社会。社会上,老人能够安享晚年,青壮年能够施展才能,小孩子能够健康顺利成长,使失去妻子的丈夫,死了丈夫的妇女,失去父母的孤儿,失去儿子的独老,有残疾的人都能有所供养。尽管时代不同,但其核心和实质是不变的。那就是满足社会成员的多层次、多方面的生存需要。当今时代,我们更应该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并使之沿着更加公平、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只有不断改善和健全当前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社会投入和保障力度,拓宽保障层次,例如在养老、医疗、失业等方面的滞后现象,才能有效地缩小城乡差距、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和增进人民团结。
孝顺淳朴、勤劳聪慧、知足感恩、任劳任怨、有责任感、敢于承担的好青年涂自强走了,但是还有许许多多的涂自强们仍然在苦苦挣扎求生。如果一个社会不能让这样的好青年过上幸福的生活,那还能算是一个有良知,有前途的社会吗?我们的社会不能让他的悲伤变成一群人的悲伤,我们的社会有责任让这样一个自强不息的青年过上幸福的生活。我们的社会更不能让他的悲伤变成一个时代和社会的悲伤,我们的社会有信心让千百年来人们所憧憬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变成真正的现实!
参考文献:
[1]方方. 涂自强的个人悲伤[M]. 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3.
[2]阎真. 活着之上[M].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
[3]龚祎. 方方《涂自强的个人悲伤》的真实性与倾向性[J]. 文学教育2014(5).
[4]方一舟、余琍萍. 底层的奋斗,虚幻活着无望——论方方《涂自强的个人悲伤》的艺术内涵[J]. 景德镇学院学报,2016(4)
[5]宋莊. 方方:我喜欢给读者完全不同的阅读感受[J]. 博览群书,2014(7).
摘 要:一直以来,方方的创作表现出对知识分子生活和命运的深切关注。2013年的小说《涂自强的个人悲伤》仍然延续了这个主题。小说书写了新世纪浪潮下年轻一代的知识者涂自强的个人奋斗史。笔者认为,造成涂自强悲剧的原因是:城乡教育的巨大差距、钱权思想当道的恶劣风气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够完善。
关键词:涂自强;个人奋斗;城乡差距;钱权思想;社会保障
作者简介:晏淑君(1977.11-),女,湖南益阳市人,益阳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9-0-02
一直以来,方方的创作表现出对知识分子生活和命运的深切关注。2013年的小说《涂自强的个人悲伤》仍然延续了这个主题。小说书写了新世纪浪潮下年轻一代的知识者涂自强的个人奋斗史。这是一个寒门学子的辛酸故事:贫寒的农家子弟涂自强考上了省城武汉的大学,成为了整个村子的荣耀,带着乡亲们“去县衙当官”的殷切期望,带着乡亲们拼凑的部分学费,带着要走一条新路的强烈愿望,他一边打工,一边步行到了武汉。大学期间,他四处打工,为省钱甚至很少回家。就在他刻苦攻读,准备考研时,噩耗传来:因为村里修路,祖坟被无端毁坏,父亲无处评理,贫病交加,气急而亡。为办理丧事,他只好放弃考研。毕业后,他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又遭遇老板卷款潜逃,五千元奖金成泡影,春节也回不了家。而后,老家房屋因暴雪压塌,他接了母亲来武汉生活。为了生存,他四处奔波求职,任劳任怨,兢兢业业,过着典型的蚁族生活,最终积劳成疾,患上了肺癌晚期,在把母亲托付给莲溪寺的主持之后,他又踏上了那条来时的路,将自己的生命遗弃在这个世界的视线。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涂自强,这个来自中国乡土大地的农民的儿子,就是一朵从世间尘埃中开出的莲花。他善良、纯洁、勤劳、从来没有贪欲、怨言、仇恨。他默默地奋斗着,艰难地生存着。他对未来的想法就是:留在武汉,靠自己的努力在城市扎下根。这个想法对大学生而言,并非遥不可及。然而,现实却是如此残酷,无论他的品行有多好,无论他有多努力,他都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假如一个时代,一个个的个体无论怎样努力都改變不了被淘汰的命运,那显然不是他一个人的悲伤,而是一个群体、时代和社会的悲伤。正如方方在封底所说:“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才会让涂自强这样的年轻人处处不顺,事事艰难呢?在一个没有公平的年代,他的悲伤注定不只是个人的悲伤。”笔者认为,造成涂自强悲剧的原因是:城乡教育的巨大差距、钱权思想当道的恶劣风气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够完善。
一、城乡教育的巨大差距
“知识改变命运”,这句曾经激励了无数寒门学子刻苦读书,以求改变命运的名言,在今天已经显得很苍白无力了。涂自强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偏远山区教育落后,教育资源城乡分配不均,山里的孩子,发奋读书,能够考上一个二三流的学校已属不易,并且还要面对高昂的大学费用,面对毕业即失业的残酷现实。而城市里有背景的孩子,读书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小说中有几处情节,直接写出了城乡教育之间巨大的差距。
第一处是寒假前夕,赵同学和几个不考研的同学,拉着涂自强到外面餐馆吃饭。席间,两个同学相互争执起来。话题就是城市孩子与农村孩子之间与生俱来的不平等。城里孩子吃好喝好上舒服的中学,少费劲就能上好大学还能轻易地找到好工作,农村孩子每一样都得拿命拼,结果一切都不如城市孩子。就算有几个混好了,代价也会沉重无比。说不定半条命都去掉了。涂自强的心里自然是站在农村孩子这边,这应该也是许许多多寒门学子的共识,因为他们一生下来就要面对这种不公平。
第二处是涂自强毕业后在一家餐馆打工,老板和大厨的一番对话。老板说:“我表哥是老大学生,一毕业就是好工作。立马就成为有权有势的人。哪像现在的大学生,白读了书,出来连工作都找不到,真是可怜。”大厨便说:“其实我觉得国家根本不需要办大学。穷人的孩子,读了也是白读,四年出来,照样找不到事做,有钱人家孩子,同样也是白读,因为不读书也能找到好工作。”
第三处是涂自强去宜昌时欣赏三峡大坝时的感悟:“地势决定水的方向。水且如此,人又如何不如此?他的命运同样也是地势所定呀。”
什么是地势?其实就是不同的家庭背景。来自底层的穷孩子注定了要比城市孩子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更大的代价才能取得成功,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了。教育资源城乡分配不均,高考录取线地区差异巨大。这种不公平是与生俱来的,是横亘在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分水岭,是一种地域和阶层的保护主义。最终的结果只会是富者愈富,而穷者愈穷,两极分化越来越大,阶层更加固化,寒门已难出贵子。
二、钱权思想当道的恶劣风气
阎真说:“钱和权,是时代的巨型话语,它们不动声色,但都坚定地展示着自身那巨轮般的力量。”的确,市场经济在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在悄悄地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人们进入市场的目的是获取利益和价值的最大化,而钱和权就是两者的外在表现。钱权思想形成的恶劣风气,甚至已经深入渗透到普透明化民众的生活中,并且变成了一种理所当然的行为。这在小说中俯拾即是。
表现之一是对青年男女婚恋观的影响。有房有车成为了基本的择偶标准,如果还能有很好的家庭背景,有靠山那就更会让人趋之若鹜了。如小说写到的涂自强的两次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的恋爱经历。一个是与他一起在大学食堂打工的女同学,两人都是从农村读书出来,彼此了解也互相体贴,但是她还是迈着轻盈的步子踏入了大款的小车,找了一个有钱的男人当靠山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另一个是他公司的女同事,一个细眉的女孩,她直接当众拒绝了涂自强:“你要房没房,要钱没钱,不是我的菜。” 女生如此,男生也不例外。同样从乡下读书出来的帅哥马同学面对爱慕他的经济系美女,尽管心里有些不舍,但是因为女方的家庭背景不好,而断然舍弃。他清楚明白“有靠山和没靠山,结果是完全不同的”,找一个家里有背景的女人当老婆,能够少奋斗至少二十年。最终,马同学找了一个美国大财团老板的女儿,所以他很快移民美国,成为真正的美国人。
表现之二是对权力的极端崇拜与滥用。在小说中也有体现。其一,涂自强考上大学,成为了整个村子的荣耀,村长对他的期望就是,去县里当官,这样,村里人就能背靠大树好乘凉。并且还举例说明,溪北村马家小子在京城当了领导,县长见了他都哈腰。县里有好事情就归溪北村,修路都先修到他们村口上。其二,涂自强的父亲的死就是滥用权力的恶果。村里修路,原本是经过卢家的地。可是卢家在县城里有人,硬让人给改了线,就变成从涂自强家的祖坟经过。甚至在无人告知的情况下,就擅自平了涂家的祖坟,他父亲气不过,找村长、找镇上领导评理,居然无人替他做主,父亲气到吐血,身体每况愈下,最终死在了新开的路边,原来的祖坟里。一个“官”字压死人,普通百姓的合理要求在他们眼里是不算什么的,根本无人理睬,百姓的命又算得了什么呢?这不能不令人警醒,权力为人民谋福祉的,而不是为私人服务的。老虎离普通群众很远,而苍蝇的危害却连绵不断。
三、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够完善
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通过立法而制定的社会保险、救助、补贴等一系列制度的总称,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作用在于保障全社会成员基本生存与生活需求,特别是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死亡、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时的特殊需要。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我国的社会保障问题日益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公平性、普遍性、法制性和互济性。在我国,中共十六大已经明确把“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仍然有着这样或那样不够完善的地方,有待我们进一步完善和落实。 这在小说中也有体现。
其一是涂自强的姐姐无故失踪,哥哥死于矿难,都没有了下文,我们看不到社会对残缺家庭的关爱。其二,涂自强毕业后的第一个工作是在一个学长老板手下做事,老板卷款潜逃,员工们都拿不到奖金,我们看不到社会对普通员工的关爱。其三,涂自强积劳成疾,身患癌症,我们看不到社会对绝症患者的关爱。其三,涂自强自知无法照顾母亲,奔波于老人院、民政局、妇联等,均无法解决母亲的安置问题,最终只能讲母亲托付给莲溪寺的主持,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尼姑。我们看不到社会对孤寡老人的关爱。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是儒家所描绘的理想的大同社会。社会上,老人能够安享晚年,青壮年能够施展才能,小孩子能够健康顺利成长,使失去妻子的丈夫,死了丈夫的妇女,失去父母的孤儿,失去儿子的独老,有残疾的人都能有所供养。尽管时代不同,但其核心和实质是不变的。那就是满足社会成员的多层次、多方面的生存需要。当今时代,我们更应该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并使之沿着更加公平、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只有不断改善和健全当前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社会投入和保障力度,拓宽保障层次,例如在养老、医疗、失业等方面的滞后现象,才能有效地缩小城乡差距、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和增进人民团结。
孝顺淳朴、勤劳聪慧、知足感恩、任劳任怨、有责任感、敢于承担的好青年涂自强走了,但是还有许许多多的涂自强们仍然在苦苦挣扎求生。如果一个社会不能让这样的好青年过上幸福的生活,那还能算是一个有良知,有前途的社会吗?我们的社会不能让他的悲伤变成一群人的悲伤,我们的社会有责任让这样一个自强不息的青年过上幸福的生活。我们的社会更不能让他的悲伤变成一个时代和社会的悲伤,我们的社会有信心让千百年来人们所憧憬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变成真正的现实!
参考文献:
[1]方方. 涂自强的个人悲伤[M]. 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3.
[2]阎真. 活着之上[M].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
[3]龚祎. 方方《涂自强的个人悲伤》的真实性与倾向性[J]. 文学教育2014(5).
[4]方一舟、余琍萍. 底层的奋斗,虚幻活着无望——论方方《涂自强的个人悲伤》的艺术内涵[J]. 景德镇学院学报,2016(4)
[5]宋莊. 方方:我喜欢给读者完全不同的阅读感受[J]. 博览群书,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