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中学生在阅读课的学习中普遍存在动力不足,兴趣不浓,学法呆板缺乏灵活性这一问题,它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学校教学中的广泛运用,网络环境中的教学以其特有的科学性和高效性,显示出独特的内在魅力。它能够促进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和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
关键词:网络技术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1(c)-0138-01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社会,也是一个网络技术充分应用的世纪,21世纪的教育也是网络化的教育。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网络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巨大动力推动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术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一切因素进行革命。由此可见,在网络环境中开展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我校现有的网络教学设施,大胆地进行了这一方面的实践和探索。
1 培养兴趣,激发动力
我们在进行网络阅读课尝试时,首先从引导学生的网络阅读兴趣入手。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是学习的前提。良好的开端是奠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导语”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精心设计“导语”,使它起到“激趣”的作用,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教学。为了培养学生进行阅读的兴趣,在进行网络阅读的初始阶段由教师精选一些精美的文章,通过网络传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2 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做到因材施教
在进行阅读课教学时,为了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来安排教学任务,我们实行了分层次教学原则。同一班级的学生认知水平是不一样的,有时甚至相差很大,在进行阅读课教学时不考虑这一点是不行的。为此,我们把学生分为四个阅读层次,即优(占每个班级总人数的10%)、良(占每个班级总人数的50%)、合格(占每个班级总人数的30%)、差(占每个班级总人数的10%)四个层次,每节阅读课开始前,教师都要把每个层次的阅读任务用主控电脑传到学生电脑的桌面上,文件中还列出本节教学目标和测试题,评价方案,以及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供学习和帮助的信息。
3 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实行不同的网络教学模式
学生在网络的环境下进行阅读时,往往不能把握自己,而去浏览一些不建康的网页。为此,在进行阅读课教学时,分为三种网络模式,第一种是指定学生去阅读某几篇文章,这时文章放在电子阅览室的教师机上,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机只能访问教师机进行阅读。第二种模式是教师指定一定的阅读范围,如叙述类,描写类,抒情类,说明类等等。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访问学校的电子图书服务器书,学生根据限定的阅读任务进行分类阅读。第三种模式是因特网自由阅读,在因特网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去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信息量。
4 任务驱动教学贯穿整个网络阅读课的始终
在进行阅读课教学时以前的普通教学方法是:教师讲解有关阅读内容,学生理解并去阅读,通过测试反馈,再纠正,达到学习目标。而任务驱动教学是教师设计一个阅读任务,为完成该任务,学生可能需要阅读多个不同类型的文章,但必须有一个目标,特别是主要目标是本节课所要阅读的内容,教师只给简单讲解,提示有关注意事项。学生在努力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学,根据教师的提示和帮助完成任务,但此时对知识掌握可能还不很牢固,教师最后给出总结或细节注意问题的讲解。学过编程序的人应有所体会,只按书本上的内容学习,最终只是懂得语句的含义,而不能编程解决实际问题,只有在接受任务,为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才会学到真正理解了的内容。
5 “情境教学”,贯穿整个阅读课的始终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强调创设真实情境。而多媒体网络环境为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提供的丰富、直现、刺激多样化的信息资源正好是创设真实情境的最有效工具;同时由于其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提供极大丰富、可供意义建构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利用网络按超媒体方式组织管理各种教学信息有利于学生对信息的搜集、整理、积累和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因此在阅读课教学中利用“情境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6 以主题搜索为纲,及时归纳总结
在明确网络阅读方向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因特网或书刊、报纸、杂志集中搜集某一主题的相关资料。在搜集的过程中,随时制作电子读书记录素材,将相关文字、插图有机结合。这是信息的初步筛选、收集过程。这一过程的展开可以贯穿学习者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等不同的时段与活动类型。在开展阅读教学时,一个小组的学生确定要分析作者笔下的形象这一主题,于是他们在网上寻找相关信息,把作者笔下的形象集中在一起,做成卡片,通过自己的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7 激励参与,让学生体验成功
在课堂上提出基本阅读任务与扩展阅读任务,只要学生完成基本阅读任务就算完成了教学要求,这样肯定了绝大多数同学的成绩,使他们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而扩展阅读任务的提出,给学生留下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同时将那些有创意的想法展示给全班同学,让他们在欣赏的同时,互相激励。一个阶段后,进行总结、表扬、反馈,使他们乐于参与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动手动脑,手脑结合,大胆实践,体验成功。
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发现,网络技术为我们教师创造了良好的实施素质教育的环境,它能够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习课的动力,激起学生智慧的火花,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展示自己灵活、自由的个性。同时也使我们的网络阅读教学走了一个新的起点。
参考文献
[1] 祝智庭[主编].信息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
[2] 杨德广,杨慧如,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Z].
[3] 李萍.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研究[J].教育技术导刊,2006(7).
关键词:网络技术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1(c)-0138-01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社会,也是一个网络技术充分应用的世纪,21世纪的教育也是网络化的教育。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网络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巨大动力推动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术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一切因素进行革命。由此可见,在网络环境中开展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我校现有的网络教学设施,大胆地进行了这一方面的实践和探索。
1 培养兴趣,激发动力
我们在进行网络阅读课尝试时,首先从引导学生的网络阅读兴趣入手。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是学习的前提。良好的开端是奠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导语”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精心设计“导语”,使它起到“激趣”的作用,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教学。为了培养学生进行阅读的兴趣,在进行网络阅读的初始阶段由教师精选一些精美的文章,通过网络传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2 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做到因材施教
在进行阅读课教学时,为了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来安排教学任务,我们实行了分层次教学原则。同一班级的学生认知水平是不一样的,有时甚至相差很大,在进行阅读课教学时不考虑这一点是不行的。为此,我们把学生分为四个阅读层次,即优(占每个班级总人数的10%)、良(占每个班级总人数的50%)、合格(占每个班级总人数的30%)、差(占每个班级总人数的10%)四个层次,每节阅读课开始前,教师都要把每个层次的阅读任务用主控电脑传到学生电脑的桌面上,文件中还列出本节教学目标和测试题,评价方案,以及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供学习和帮助的信息。
3 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实行不同的网络教学模式
学生在网络的环境下进行阅读时,往往不能把握自己,而去浏览一些不建康的网页。为此,在进行阅读课教学时,分为三种网络模式,第一种是指定学生去阅读某几篇文章,这时文章放在电子阅览室的教师机上,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机只能访问教师机进行阅读。第二种模式是教师指定一定的阅读范围,如叙述类,描写类,抒情类,说明类等等。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访问学校的电子图书服务器书,学生根据限定的阅读任务进行分类阅读。第三种模式是因特网自由阅读,在因特网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去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信息量。
4 任务驱动教学贯穿整个网络阅读课的始终
在进行阅读课教学时以前的普通教学方法是:教师讲解有关阅读内容,学生理解并去阅读,通过测试反馈,再纠正,达到学习目标。而任务驱动教学是教师设计一个阅读任务,为完成该任务,学生可能需要阅读多个不同类型的文章,但必须有一个目标,特别是主要目标是本节课所要阅读的内容,教师只给简单讲解,提示有关注意事项。学生在努力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学,根据教师的提示和帮助完成任务,但此时对知识掌握可能还不很牢固,教师最后给出总结或细节注意问题的讲解。学过编程序的人应有所体会,只按书本上的内容学习,最终只是懂得语句的含义,而不能编程解决实际问题,只有在接受任务,为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才会学到真正理解了的内容。
5 “情境教学”,贯穿整个阅读课的始终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强调创设真实情境。而多媒体网络环境为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提供的丰富、直现、刺激多样化的信息资源正好是创设真实情境的最有效工具;同时由于其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提供极大丰富、可供意义建构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利用网络按超媒体方式组织管理各种教学信息有利于学生对信息的搜集、整理、积累和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因此在阅读课教学中利用“情境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6 以主题搜索为纲,及时归纳总结
在明确网络阅读方向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因特网或书刊、报纸、杂志集中搜集某一主题的相关资料。在搜集的过程中,随时制作电子读书记录素材,将相关文字、插图有机结合。这是信息的初步筛选、收集过程。这一过程的展开可以贯穿学习者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等不同的时段与活动类型。在开展阅读教学时,一个小组的学生确定要分析作者笔下的形象这一主题,于是他们在网上寻找相关信息,把作者笔下的形象集中在一起,做成卡片,通过自己的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7 激励参与,让学生体验成功
在课堂上提出基本阅读任务与扩展阅读任务,只要学生完成基本阅读任务就算完成了教学要求,这样肯定了绝大多数同学的成绩,使他们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而扩展阅读任务的提出,给学生留下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同时将那些有创意的想法展示给全班同学,让他们在欣赏的同时,互相激励。一个阶段后,进行总结、表扬、反馈,使他们乐于参与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动手动脑,手脑结合,大胆实践,体验成功。
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发现,网络技术为我们教师创造了良好的实施素质教育的环境,它能够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习课的动力,激起学生智慧的火花,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展示自己灵活、自由的个性。同时也使我们的网络阅读教学走了一个新的起点。
参考文献
[1] 祝智庭[主编].信息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
[2] 杨德广,杨慧如,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Z].
[3] 李萍.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研究[J].教育技术导刊,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