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190例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hui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009年2月——2012年2月收治心房颤动190例,在给予原发病进行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胺碘酮治疗,根据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和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8.95%;对照组有效率为70.5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疗效优于普罗帕酮组。
  【关键词】 胺碘酮;普罗帕酮;治疗;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是一种心房电活动极度紊乱而损及机械功能为特点的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一般多见于患有器质性心脏病老年群体,作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症之一,是仅次于早搏的心律失常。统计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成倍的增加。根据临床表现病程长短可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三大类[1]。我院在2009年2月——2012年2月以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取得了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观察病例均为2009年——2012年2月本院住院患者。纳入标准:①心电图确诊为心房颤动。②所有病例均排除离子紊乱原因所致心律失常,排除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异常。本组男性112例,女78例。年龄45-90岁,平均年龄57岁。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123例,持续性房颤67例;按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85例,Ⅱ级64例,Ⅲ-Ⅳ级41例。另取2006年2月——2009年2月间心房颤动病人190例作对照组。男118例,女72例。年龄40岁-87岁,平均年龄55岁。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108例,持续性房颤82例;按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60例,Ⅱ级79例,Ⅲ-Ⅳ级51例。两组间病人情况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
  1.2 治疗方法 两组间病人均给予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同时,观察组予以普罗帕酮注射液70mg于5分钟内静脉注射,如无效重复注射70mg,同时口服普罗帕酮片150mg/次,3次/天;治疗组病人予以0.9%氯化钠注射液20ml加胺碘酮150mg,于10分钟内静脉注射。完毕后前5小时胺碘酮每分钟1mg,静脉滴注,后19小时胺碘酮每分钟0.5mg静脉滴注。同时口服胺碘酮片第1周0.2g,3次/天,第2周减为0.2g,2次/天,第3周减为0.2g,1次/天.用药期间监测心电图,每日1次,QT间期>0.5秒需要慎重,在某些情况下可酌情减量,必要时需要停药。
  1.3 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7天后通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治疗效果。分为三个评价标准:①显效:经过治疗后,使持续性房颤转为并维持窦性心律;②有效:经过治疗后,使持续性房颤转为阵发性房颤;③无效:经过治疗后,达不到上述标准的样本认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由表1可见,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8.95%;对照组总有效率70.53%。两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心房颤动是很常见的心律失常,约占住院心律失常患者的1/3。心室率紊乱、心功能受损和心房附壁血栓形成是房颤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房颤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诱发和加重心力衰竭,增加病死率,更为严重的是房颤可以引起体循环栓塞,特别是脑栓塞。中国房颤的患病率为0.77%,80岁以上人群中房颤患病率达7.5%[2]。恢复窦性心律是控制心脏节律,改善运动能力并减少栓塞危险的常用手段,如无禁忌证应尽量将心房颤动转为窦性心律。从机制上讲,胺碘酮为多离子通道阻滞剂,兼具Ⅰ、Ⅱ、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电生理作用:可轻度阻滞钠通道,同时阻断钾通道,抑制早期后除极和延迟除极。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其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胺碘酮的电生理作用主要表现在抑制窦房结和房室交界区的自律性,减慢心房、房室结和房室旁路传导,延长心房肌、心室肌的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延长旁路前向和逆向有效不应期[2]。本科应用胺碘酮治疗房颤疗效明显(有效率88.95%),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胺碘酮主要的缺点是起效慢,另外可引起甲状腺功能障碍、以肺间质纤维化、肝功能损害等,但大多数不良反应经过减量或停药可以逆转[3]。所以要定期复查心电图、胸片及甲状腺功能,肺功能减退时慎用,甲状腺障碍者不能禁用。
  IC(普罗帕酮)类药可致室性心律失常,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不宜使用。胺碘酮致心律失常发生率最低[4]。根据以上结果,胺碘酮应用于临床治疗房颤,效果明确,短期使用毒副作用少,值得在各级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峻.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分册[W].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4.
  [2] 郭继鸿.心律失常新进展[W].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10,103:163-164.
  [3] 颜光美.药理学[W].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02.
  [4]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W].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96.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酚妥拉明外用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临床疗。方法 将74例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治疗组用酚妥拉明10%氯化钠溶液稀释后外敷,对照组用50%硫酸镁湿敷。结果 治疗组对静脉输液外渗后引起水肿、淤血、疼痛者总有效率为97.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97%。结论 酚妥拉明治疗静脉输液外渗效果优于50%硫酸镁湿敷。  【关键词】 静脉输液外渗;酚妥拉明  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
期刊
【摘要】 目的 比较术前静脉帕瑞昔布钠或曲马多对鼻内窥镜手术瑞芬太尼全麻效果影响。方法 将60例ASAI-II级接受鼻内窥镜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帕瑞昔布钠组(A组),曲马多组(B组)和对照组(C组),以调节瑞芬太尼速度为主要降压手段。比较三组患者的同样降压目标和全麻深度所需全麻药用量,血管活性药频率,记录术后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和躁动分级。结果 A,B两组全麻药用量,血管活性药频率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使用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用药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观察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几率。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98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48例。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使用厄贝沙坦单独用药,治疗组使用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用药,治疗周期为24周。分别测定并记录两组患者
期刊
【摘要】 目的 评价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12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将其自然分为A、B两组,每组63例。A组单独使用埃索美拉唑治疗,B组使用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85.71%,B组总有效率为9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A组:给予耐信20mg/次,2次/日,于早、晚饭前半小时
期刊
【摘要】 目的 分析慢性乙肝治疗中应用恩替卡韦行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慢性乙肝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32例给予恩替卡韦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治疗3个月及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HBeAg转阴率及ALT复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慢性乙肝治疗中应用恩替卡韦行抗病毒
期刊
【摘要】 目的 针对患有毒性肝炎的患者采用茵栀黄注射液加强治疗,了解茵栀黄药物在临床使用上的有效性。旨在缩短治疗时间,提升治疗效力。方法 针对我院在2011年8月——2013年8月这两年时间内收治的毒性肝炎患者共66人,将这66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茵栀黄注射液加强治疗。在治疗一个月时间后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使用茵栀黄注射液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普米克令舒、万托林联合甲强龙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行普米克令舒、万托林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行甲强龙辅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除咳嗽外哮鸣音、肺部
期刊
【摘要】 目的 对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资料随机选取我院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116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8例。给予对照组的患者常规治疗,给予研究组的患者胺碘酮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在临床疗效的情况对照中,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是98.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4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3年12月接治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45例,其中包括使用参附注射液治疗的患者23例,作为实验组;另外22例患者采用极化液治疗,作为对照组。治疗14d后,记录两组患者的心电图改变情况,并根据临床疗效和心率改变作出评价。结果 对于临床症状和心率的变化,实验组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
期刊
【关键词】 利福平;呼吸系统;不良反应  利福平作为一线抗结核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结核病的治疗,能抑制细菌DNA转录合成RNA,对细胞内、细胞外、酸性环境、碱性环境中的结核菌均有杀灭作用,易渗入组织及体液中,包括脑脊液,特别在脑膜炎时可通过血脑屏障达到有效治疗浓度,治愈了无数结核病患者。但其副作用也给患者带来痛苦,给治疗工作带来麻烦。本文对利福平在呼吸系统的不良反应文献进行了复习,现总结如下:  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