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陶的透气性原理与测量方法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b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紫砂陶是中华陶瓷文化的瑰宝,从民间认知到国家标准,良好的透气性是其独特属性,然而技术上一直未能测得其透气性。本研究设计了一套基于动态热平衡的测量方案,结果表明,紫砂陶的透气性与植物的蒸腾作用原理相同,是一个蒸腾扯拉力驱动下毛细孔不间断泵水的输运过程。这种输运过程颇为强烈,容量二百毫升左右的紫砂器,每分钟可排出气态水数百毫升。
  关键词  气孔;多孔材料;毛细现象;蒸腾作用
  基金项目:无锡市科协软科学(KX-18-C01,KX-19-C83)
   紫砂陶原产于江苏宜兴,呈色以赤褐居多,质地细腻,代表性产品是紫砂壶,因卓越的实用性与艺术性而著称,是中华陶瓷文化的瑰宝之一[1-2]。紫砂陶器的独特性在于它具有良好的透气性[1-9],历史上,紫砂壶曾被金属锡包裹装饰,但因丧失了透气性而终被淘汰,如今的紫砂器通常内外皆不施釉。在国家标准中(GB/T10816-2008),“透气性能好”被规定为紫砂陶的基本属性。
   然而,何谓“透气性”,国家标准并未说明,也未给出检测标准或方法。有研究表明,即便在紫砂试片两侧施加高气压差,依然未能检测到气体透过了试片[10]。由此推断,在没有气压差的日常环境下,紫砂陶具有透气性似乎是个伪命题。故而,紫砂陶的透气性有待阐明,进而为相关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紫砂陶土矿地质上属于沉积型粉砂质泥岩,主要物相为含有赤铁矿的石英-高岭石-云母系统[1-6]。紫砂陶土的组成颗粒少量为岩石碎屑和细粉末,大部分为直径300~900 um的多矿物聚集物——“团粒”[1-6]。紫砂陶器烧成以后,这些团粒得以保留,且在团粒内部和团粒之间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空隙——“气孔”。气孔直径一般为0.3~5 um,粗的可达20 um[1-6]。紫砂独有的气孔特性与它的“透气性”存在怎样的关联?本文旨在阐释紫砂陶器的透气机理,提出透气性测量方法并定量测量,并从多个角度证明所得结论的合理性。
  1  透气性机制与测量原理
   我推测紫砂陶透气的机理如下:器内注入热水,由于紫砂器的气孔是亲水性毛细孔,水分子迅速浸入气孔。水分子在器表的气孔开口处蒸发,造成了孔内蒸腾扯拉力[11-13]。在蒸腾扯拉力的作用下,气孔继续吸收水分子,从而水分子被源源不断地泵出器外。换言之,紫砂陶器的透气性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原理相同,是一个以蒸腾扯拉力为驱动力、毛细孔不间断向外泵水分子的输运过程。
   为了验证上述机理,本研究的实验方案如图1所示。测量对象为圆柱形细口紫砂瓶,紫砂瓶底部与恒温热源接触,口部套接刻度玻璃管,瓶与管内注满水,无气泡残留。在系统达到热力学平衡以后,各个组件的体积不再变化,即热膨胀效应可忽略。如果瓶表有水分子不断地蒸腾出来,则玻璃管中的水持续回流;反之,如紫砂瓶不具有透气性,水面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在热力学平衡条件下,单位时间内蒸腾而出的水分子的数目等于玻璃管中回流的水的分子数。设水的回流速度为(单位为uL·s-1),则单位时间内透出紫砂瓶的气态水的体积Ω可由下式得到。
  
   其中,  为瓶内水的密度,  为水的摩尔质量,  为紫砂瓶外气体的摩尔体积。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实验中所用的紫砂瓶采用紫砂泥料龙血砂制作(见图2),龙血砂是一种褐色紫砂矿物,条痕红褐色、显微镜下易见葡萄状赤铁矿颗粒,该矿物的制成品质地细腻、表面玻化弱、气孔开口密度高(见图3),且内部气孔丰富,是理想的实验材料。气孔直径大都在2.5 um左右,粗的可达20 um左右,与先前的测量结果一致[1-6]。紫砂瓶的制作方式为传统全手工工艺,为了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实验样品的全同性,所有紫砂瓶样品系同一批次制作,烧成温度为1 180 ℃,石英颗粒边缘已熔融,说明充分烧结[3],容量为194 mL。
   实验前,紫砂瓶在热水中浸煮24小时,以确保其充分吸水,确保实验中观察到的回流不是由于瓶体吸水所致。恒温热源温度设定为100 ℃,热平衡以后,紫砂瓶内温度恒定在80 ℃——对于不同的紫砂瓶,瓶内温度有2 ℃以内的差别。该瓶内温度下不会产生影响测量的气泡,能保证瓶内不产生过量气化的其它温度值均可。
  3  实验结果
   系统热平衡以后,玻璃管中的水持续匀速回流,两名实验人员在相同的室内温度(21~22 ℃)和湿度(61~62%)下独立测量了回流速度,每人测量了50组数据,结果如图4所示,回流速度分别为1.07±0.22 uL/s、1.13±0.31 uL/s。
   为了进一步排他性地验证回流是蒸腾作用造成了,实验人员做了三组对照实验。(1)把一个紫砂瓶更换为玻璃烧瓶。测量发现,热平衡以后,紫砂瓶玻璃管的水匀速回流,而玻璃烧瓶玻璃管中的水不会移动。(2)给紫砂瓶和玻璃烧瓶以瞬时吹风。表面气流的加快,能提高蒸腾效率。结果显示,紫砂瓶玻璃管中的水即刻开始急速回流,而玻璃燒瓶玻璃管中的水只有及其轻微的回流(气流有降温作用,热导率比紫砂高很多的烧瓶最先降温造成的)。(3)升高系统温度或降低环境湿度。此类条件下,紫砂瓶玻璃管中的水回流均加快。图4给出了湿度为55%±1%的环境下的测量结果,回流速度为1.85±0.28 uL/s,与前述湿度高的条件下的回流速度相比明显更高。
   由公式(1),可计算得到透出的气态水的体积。以湿度55%的实验情形为例,    =0.971 8 g/cm3,      =1.85±0.28 uL/s,  =18.015 g/mol,   =24.055 L(常温常压值,对应于气温20 ℃、一个标准大气压),得  =2.40 mL。也就是说,在常温常压下,紫砂瓶每秒钟透出的水蒸气体积约为2.4 mL,折合每分钟144 mL,此值在空气干燥或流动快的情况下会大幅增加。    进一步可以估算出单位时间内透出的水分子层数  。    ,其中  为紫砂瓶内表面积,  为透出的水的厚度。设       ,其中  为单位时间内透出的水分子总数,  为瓶内单个水分子占据体积。瓶内单个水分子占据的平均尺度为       ,即      ,得
  
  其中       ,         ,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得   =329.485,即在一秒内,有数百层水分子被泵出壶外。
  4  讨论和总结
   紫砂陶器的透气性不宜简单地理解为“气体穿越器壁”,紫砂陶器内部的气孔直径(10-6~10-5 m量级)是空气分子平均自由程(10-8 m量级)的100~1 000倍,然而这些气孔倾向于相互独立而非贯通[2-5]。因此,气体分子穿越紫砂陶器的器壁(厚度通常为3 mm)并不容易,以至于压差法难以测量紫砂陶片的透气性[8]。
   紫砂陶器的透气性本质上与植物的蒸腾作用相同,是蒸腾扯拉力驱动下的毛细孔持续泵水的过程。蒸腾作用是一种强大的主动输运过程,它可以克服重力,把水从地下深处输送到百米以上的树冠。一颗大橡树一年通过蒸腾作用排入大气的水可达150吨[14-16]。但反过来,谁都不可能拿一截树干当管子吹气或者当吸管吸水。本研究验证了这一结论,也反过来证明紫砂的气孔之间还存在着更为细小的气孔。
   紫砂陶的透气性有多强呢?根据本研究的测量结果,一把200 mL左右的紫砂器每分钟可透出水蒸气数百毫升,也就是意味着,靠近器壁的水分子每秒钟会有数百层被泵出壶外。影响紫砂陶器透气性的因素有三个:首先是紫砂本身,紫砂矿类型、加工方式、成型方式、烧成温度等都可能影响气孔的丰富程度和亲疏水性质;其次是环境的空气湿度和流速,具有透气性的紫砂陶器,空气越干燥、周边的气流越快,单位时间内透气量就越多;再次是温度,壶身温度越高,单位时间内透气量也越多。
   紫砂陶器的透气性与渗水性是两个概念,紫砂陶器的透气是难以觉察的,紫砂陶器的透气性虽然很强,但不等于说蒙个塑料袋上去就能观察到慢慢胀气,这是因为蒸发与外周湿度、气压等密切相关,水汽饱和了蒸发就停止了。锡包壶不具有透气性,原因亦在此。另外,由于紫砂陶器的气孔很小且具有亲水性,水黏在气孔内,仅凭寻常大小的紫砂陶器内的水压,水不会渗出来。紫砂器透气不漏水的原因即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紫砂器表沁出水珠、冒白气之类的现象是由于壶壁内的隐裂造成的。
  参 考 文 献
  [1]贺盘发.宜兴紫砂泥综述[J].江苏陶瓷,1988(01):30-38.
  [2]邱永斌,徐泽跃,何国明.紫砂的显微结构和相关性能研究[J].江苏陶瓷,2012,45(B06):1-78.
  [3]孙荆,阮美玲.宜兴紫砂陶的显微结构和紫砂器的透气性[J].中国陶瓷,1993(04):21-25.
  [4]孫荆,谷祖俊,阮美玲.羊角山古窑紫砂残片的显微结构[J].中国陶瓷,1984(02):63-70.
  [5]江夏,吴隽,张茂林,等.宜兴紫砂泥料性能研究[J].江苏陶瓷,2011,44(03):20-25.
  [6]侯佳钰,康葆强,严建华,等.宜兴黄龙山紫砂原料特征的对比研究[J].陶瓷学报,2016,37(4):394-399.
  [7]张颖彬,于良子,鲁成银,等.乌龙茶紫砂壶冲泡法研究[J].中国茶叶,2016,38(5):35-37.
  [8]张颖彬,于良子,鲁成银,等.阳羡茶紫砂壶冲泡法研究[J].中国茶叶,2016,38(8):18-21.
  [9]张颖彬,周苏娟,于良子,等.普洱茶紫砂壶冲泡法研究[J].中国茶叶,2017,39(3):22-24.
  [10]张宝瑜,徐玉扬.“日用陶器透气性能测定方法”论证报告[J].江苏陶瓷,1984(01):128-135.
  [11]Dixon H,Joly J.On the ascent of sap.Philos.Trans.R.Soc.Lond.,B,Biol.Sci.1895(186):563-576.
  [12]Zimmermann U,Schneider H, Wegner L H,et al. What are the driving forces for water lifting in the xylem conduit? Physiol.Plant.2002,114(3):327-335.
  [13]Tyree M T.The Cohesion-Tension theory of sap ascent: current controversies.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1997,48(10):1753-1765.
  [14]Freeman S.Biological Science(3 ed.).San Francisco:Benjamin Cummings,2007:215.
  [15]Jasechko S,Sharp Z D, Gibson J J,et al.Terrestrial water fluxes dominated by transpiration.Nature,2013(496):347-350.
  [16]Evaristo J,Jasechko S,McDonnell J J.Global separation of plant transpiration from groundwater and streamflow.Nature,2015(525):91-945.   The Zisha pottery works in the same way as transpiration of plants
  Yaolai Wang1  Longyu Li1  Feijie Chen1  Chenghao Zhou1  Chunli Song2
  (1 School of Science,Jiangnan University,Wuxi 214122; 2 Handcraft workshop of Chunli Song, Wuxi 214221)
  Abstract   The Zisha teapot, a kind of unglazed pottery made in Yixing, China, is famous of its outstanding artistic merit and practical utility. It is believed that, air can pass through the wall of the teapot, which accounts for why the teapot is the best container for brewing tea. However, no air flow was detected to penetrate the wall even with extremely high pressure difference. It remains to be solved what the concept breathability that the people intuitively obtained is and at what degree the breathability is. Based on measurements at thermal equilibrium states, here we show that the Zisha teapot works in the same way as the transpiration of plants. The capillary pores in the wall continue to absorb water inside the teapot and expel vapor, due to transpirational pull. That is, the pores act as pumps, which use evaporation as the driving force. The results and the measurement scheme provided here would help 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national standards and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ttery industry.
  Key words  pore; cellular material; capillarity; transpiration.
其他文献
摘 要 连铸“三大件”抗氧化性能是功能耐火材料在钢厂使用和研究的重点,它影响到耐火材料使用寿命和钢坯质量的优劣。本文阐述了连铸“三大件”的氧化行为,简单介绍了连铸“三大件”的各种氧化防护措施,确定了连铸“三大件”的釉料配方。  关键词 连铸“三大件”;抗氧化;石墨;防护措施;釉料  0 前 言   整体塞棒、长水口、浸入式水口等功能耐火材料统称连铸“三大件”,其材质主要有铝碳质、铝锆碳质、镁碳质、
在蛋白质组学中从头测序是串联质谱肽段测序的重要方法之一,其具有不依赖于蛋白质数据库的优势,并在测定未知物种蛋白序列、单克隆抗体测序等领域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由于从头测序的复杂性,导致其测序的准确率远低于数据库搜索方法,制约了从头测序的广泛应用。针对从头测序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图卷积神经网络(GCN)的从头测序方法 denovo-GCN。该方法将质谱中谱峰之间的关系用图结构表示,并从每个相应
摘 要 将军罐出现于明,盛行于清,在康熙时期发展至鼎峰,是明清时期是极为重要的器型之一。本文以康熙将军罐为研究对象,结合时代背景,从器型、工艺、纹饰以及外销状况四方面分析总结其特点。  关键词 康熙时期;将军罐;外销   将军罐为明清较为常见的器型之一,因其宝珠顶钮盖状似将军盔帽而得名。其早期多为佛教僧侣盛殓骨灰之器,后作为陈设器使用。同时将军罐亦可用之储物,且瓷罐多带盖,因而又被称为盖罐,但其与
为了解决中继通信的耗能高以及5G基站的建设难度高的问题,在6G移动通信中引入对可重构智能表面(RIS)技术的研究。针对截断的哈达玛(Hadamard)矩阵和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矩阵在构建智能表面时失去特性和不稳定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汉克尔(Hankel)矩阵和托普利兹(Toeplitz)矩阵来构建酉矩阵的RIS相移模型设计方案。利用酉矩阵的特性来最小化信道误差,提高通信信道的可靠性。仿真结果表明
摘 要 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腾飞,广大民众的审美品位逐步提升,设计领域消费观念开始巨变,在室内设计行业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普遍的“轻装修、重装饰”的社会消费共识。于是消费者越来越开始看重各自家居环境中的陈设饰品,亦或注重环境装饰品味的效果,陶瓷装饰品作为当代居住空间设计的组成部分,所承载的传统文化意蕴和所固有的装饰特性受到广大民众的追捧。这样一来,我们主张将陶瓷装饰陈设发扬光大于当代家居环境空间便是大势
针对牛眼图像特征提取过程中由于梯度消失和过拟合造成的识别准确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DenseNet的牛眼图像特征提取方法。首先采用缩放指数线性单元(SeLU)激活函数防止网络梯度消失;其次通过DropBlock随机丢弃牛眼图像的特征块,从而防止过拟合,并加强网络的泛化能力;最后将改进后的稠密层进行叠加以组成改进的DenseNet(Dense convolutional Network)。在
宜兴紫砂从北宋发展至今,文化源远流长,展现了丰富的艺术魅力,品味百味生活,宜兴紫砂凭借其悠久且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艺术传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与时俱进,融合了多种文艺元素,成为了紫砂匠人连接艺术与生活的纽带。紫砂矿萃取之自然,紫砂壶萃取之匠心,自然得之真,匠心得之韵,有多少紫砂匠人寄情于壶,让这看似小小的茶器散发着悠悠古韵,给人以生活的启迪与向往。
摘 要 新的时代为紫砂壶艺术的发展拓宽了空间,制壶匠人们也大胆地打开思路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一杆进洞”这件作品就将紫砂壶与高尔夫球结合了起来,极富新意和趣味。这一别致的造型中包含了美好的祝愿,创作力图通过这样非常形象的艺术表现方式祝福大家都能事事顺遂、旗开得胜。  关键词 紫砂壶;一杆进洞;创意   紫砂壶是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世界中一颗耀眼的紫色明珠,它有陶的淳朴,有瓷的精美,并具有一般陶瓷茶壶所无
生态和谐建设是当今时代的重要主题,反映了中国人的自然关怀意识。“蛙鸣祥和”这件紫砂壶作品运用多种工艺塑造出青蛙与荷叶的造型,构建起一个十分生动的生态场景。此件作品声色俱佳,工艺水准极高,本文从作品外形入手逐一进行分析,揭示了作品的艺术特色与其中的祥和世界。
为了增强三维点云人脸识别系统针对多表情、多姿态的鲁棒性,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点云特征提取网络ResPoint。ResPoint网络使用了分组、采样和局部特征提取(ResConv)等模块,而在ResConv模块中使用了跳跃式连接,因此所提网络对于稀疏点云有很好的识别结果。首先通过人脸几何特征点定位鼻尖点,并以该点为中心切割出面部区域,切割出的区域有噪点并且有孔洞,因此对其进行高斯滤波和三维立方插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