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走向何方

来源 :报刊荟萃(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pywps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因为课文不同,教学的重点会有所不同:有的侧重在语言积累和运用,有的侧重在阅读能力培养,也有的重在情感熏陶。如果我们能把几方面整合更是上策,以阅读能力为主线,整合“语言积累”,整合“情感熏陶”。不要“千课一律”、“千人一面”。
  关键词:课程观念;生本观念;阅读能力
  一、对小学语文教学发展方向的认识
  吴忠豪、王荣生、沈大安等专家在国培中指出:课改十多年,小学语文教学有明显进展,但语文教学“费时多而收效少”的问题仍然存在。究其原因:是对阅读教学目标认识不清,对阅读教材功能认识存在偏差。
  二、小学语文教学当前要重点提升两个基本观念
  第一是:课程观念;第二是:生本观念。
  (一)先来认识“课程观念”
  语文是什么?
  什么是语文?这是每个语文教师必须要明确的问题,否则天天教语文,却不知道我是在教什么。但这个问题不容易回答,因为答案众说纷纭。
  A.有人坚持语文是“语言和文字”;
  B.有人提出语文是“语言和文章”;
  C.有人认为语文是“语言和文学”;
  D.还有人主张语文是“语言和文化”。
  这些答案反映了语文教学观念日趋多元,但也使得我们一线教学的老师无所适从。新课标修订稿(即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是什么,作了正面的、明确的回答,课标修订稿开门见山地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课标回答的这句话,是最重要的一句话!正面建立什么是义务教育的语文课——那就是要“学习语言文字”!
  小学语文课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里强调了三点:
  1.确定了小学语文学科的核心目标
  如果说,小学语文的各个层面、各个年段的目标是一个一个的同心圆,那么中间的则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我们评价一节语文课,是合格还是不合格?好或者不好?首先看你的课的目标是不是指向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个核心目标。
  2.“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个“运用”不仅仅是写,包括了听说读写的各个方面的语文能力的培养。理解也是运用
  比如:课标22页:“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就要运用字词,运用学过的句式,运用学过的篇章结构等等。
  3.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语文的“综合”,既有听说读写的综合,有三维目标的综合,也有跟其他学科的综合。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课程,而不是一门知识性课程,语文课应该是学生自己进行语言实践即听说读写的过程,而不能变成“讲听课”或“问答课”。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学习什么?运用什么?(我们以中段为例)
  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与内容”(出示课件中段教学目标与内容)
  各位老师请注意,课标修订版在学段目标方面,只是增加了三个字:“与内容”,增加的这三个字非常重要!明白地说:语文课就是请你教如下(年段目标与内容)的内容,不要教那些不属于语文的内容!!!
  我们需要坐下来研读课文——从学习语言角度研读课文:看看课文中有哪些語言现象,作者是怎么写的,用了哪些词语、哪些句式、哪些表达方法……细究“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使语文因素由少变多。然后依据相关学段目标进行删减,使语文因素需要由多变精。要经常记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要相对集中,确定一两个教学重点即可。也就是:先是文本阅读——发现语言因素——依据年段目标筛选——确定目标,也确定了内容。
  (二)再来认识“生本观念”
  谈新旧课标对此表述的细微差别,比较不同的理解;
  修订稿与实验稿相比较,改了一个字:
  实验稿: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修订稿: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老师是什么?老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着。我们的任务就是组织和引导,这个角色在课标里界定的很清楚!老师不是课堂的驾驭者,课堂是学生的!课堂不是老师展示的舞台!!!我们是为学生服务的!
  总之,语文教学最前沿的两大走向:一个是课程观念之下的走向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第二个是生本观念之下的走向学生为主体!
  三、小学阅读教学的三个转向
  语文课“好课”的最低标准。王荣生说,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相对集中,而且学生学得相对透彻,小学的语文课只有四十分钟,一节课你想做什么事,老师能不能把教学的内容相对集中起来,学得相对的透彻。阅读教学跟内容分析说再见,阅读教学告别内容分析,不是不要课文内容,这是不可能的,一定会涉及到课文内容,但是我们不在课文内容的分析上花费大量的时间。
  第一个转向就是走向“语言积累和运用”。
  歌德有这么一段文字:“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秘密。”你别看我们小学生,很多课文你如果让他多读几遍,内容并不难理解,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事情:一个是涵义,一个是作者是怎么把这个内容写出来的。
  第二转向是走向“阅读能力的培养”。
  台湾赵镜中先生说:“要从教教材走向教阅读。”其实这个意思,我们大陆的前辈叶圣陶先生早已说了很多年,叶老说,“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
  第三个转向是走向“经历过程,领悟方法 ”。
  过程和方法是语文课程的目标之一,阅读教学要让学生亲历过程,领悟学习方法。
  总之,阅读教学因为课文不同,教学的重点会有所不同:有的侧重在语言积累和运用,有的侧重在阅读能力培养,也有的重在情感熏陶。如果我们能把几方面整合更是上策,以阅读能力为主线,整合“语言积累”,整合“情感熏陶”。不要“千课一律”、“千人一面”。
  所以阅读教学走向何方,归结起来主要就是这三点:
  第一,走向“语言积累和运用”。
  第二,走向“阅读能力的培养”。
  第三,走向“经历过程,领悟方法”。
  参考文献:
  [1]崔峦.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小学语文,2010年第9期.
  [2]赵镜中.“教教材”和“教阅读”.小学语文教师,2010年第5期.
  [3]吴忠豪.教课文?教语文?小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4期.
  作者简介:谭娟,重庆市万州区红光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小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启蒙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语文阅读与写作是对学生的综合训练,小学教学往往将两者分开进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本文将着重阐述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探寻具体的融合方案,为现实提供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能力。  关键词:语文阅读;写作教学;融合研究  语文是小学课程里面最基础的一门,语文的阅读和写作又是语文学习中最能训练综合能力的部分。在传
摘 要: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上师生间交流的重要性,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是知识传递的桥梁,教与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可割裂的两个部分,其中互动教学就是能将教与学恰如其分地揉和起来的一个最有效的方式。因此,本文将分析小学语文课堂互动的益处及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互动教学;益处;策略  新课程改革将互动教学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目的就是使课堂模式能够随着时代发展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不
摘要:创新是人类思维能力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综合性能力,对推动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高中数学的发展,也有着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创新能力高低已经成为企业选拔人才的要素之一,这也是当代社会对于人才的一个要求。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创新型人才,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极具重要性,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教师,我们也应该加强重视,大力培养创新
摘 要:体育是当前素质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当前随着教育理念的日益发展,我们越加重视体育教育。在本文中笔者主要分析了近些年来中学体育教育目的的变革以及体育教师在教学方面的创新和发展,希望能够使广大教师更加深刻地理解当前中学体育教育的目的以及借鉴一些教学的方法和方式,进一步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育目的;教学创新;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