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8-000-02
摘要 调查发现,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身体是学生健康學习和发展的根本,青少年的身体素质状况直接关系到国民体质的提高,应该得到社会的足够重视。因此,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现状及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因素做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身体素质 体质 学生
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否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民族的体魄是基础,国民的健康是保障。一个国家青少年的身体素质状况关乎到国家的未来发展和繁荣富强。然而,我国对青少年多年的体质监测表明,尽管青少年在发育、营养等方面的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学生在体能、体重、视力、心肺功能等方面却呈下降趋势。
一、 学生身体素质现状分析
(一)饮食结构不合理,营养状况不佳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喜欢的食物一般都能得到满足,饮食无节制、偏食、厌食、食物高热量、富营养的学生日益增多,谷类食物、粗纤维食物和青菜食用少,许多学生喜欢吃零食,不喜欢粗粮,而家长又没有科学合理的饮食意识,任随学生,造成了部分学生饮食结构不合理,营养状况不佳的现象。另外,在我国许多学生经常不吃早餐,午餐的推广力度也不够,只有少数几个城市以政府行为推广营养午餐,与发达国家差距甚远。
(二)学生部分身体素质指标有所变动
一方面,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等发育指标有所改善,患病率也有所降低。另一方面,学生中肥胖和超重的人数比例不断上升,视力不良居高不下,耐力、速度、肺活量等指标连年下降,每年的高考中有80%以上的考生因身体指标原因报考专业受限,有60%以上的高中毕业生因体检不合格而导致征兵被淘汰。
二、 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因素
(一)当今的教育体制因素
当今的考试选拔制度,导致学校教学普遍出现了应试教育的问题。学校为提高学生的升学率,课程安排上严重偏向文化课,体育课程常被冷落,学校开设的体育课时偏少、体育设施简陋、经费投入不足等现象普遍存在。另外,许多学生为取得好的文化课成绩,考入好的学校,也常将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放在次要地位,有的学生甚至认为开设体育课程是在浪费时间。所以,这种以文化课高分为录取标准的考试选拔制度,直接影响了学校、家长和学生的教育观念和学习观念,学生来到学校的目的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考取更好、更高层次的学校,因此容易产生体育课程对于他们的目标没有直接帮助的想法,导致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经常被忽视。
(二)传统社会教育思想的影响因素
重文轻武,学而仕则优,这种文化传统在国人的心中已经根深蒂固,千百年来这种传统的思想一直影响着我们的教育观念,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一切来源于知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知识的重要性也愈发突出,学生被家长和老师强制性的灌输各种各样的科学文化知识,学生的体育课时开设本来就少,课余时间又几乎被种类繁多的课外教育占满,无暇顾及身体的锻炼,无法保障应有的体育活动时间。
(三)周围环境的影响因素
学生时期是个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极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周围同学、朋友、家长的体育锻炼习惯,以及学校、社区等场所的体育设施等外在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如果同学、朋友、家长锻炼意识不强;学校、社区的体育设施建设和发展的水平又跟不上、氛围不足;再加上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家长对学生锻炼行为的干预等,将会对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的养成。
(四)学生自身的因素
在物质生活相对富裕的今天,学生大多生活在一个安逸的环境中,大多没有经历过艰难困苦,衣来张手,饭来张口。这种安逸的生活消磨了学生的意志,导致学生怕苦怕累,缺少坚忍不拔的精神,久而久之,身体素质也日益下降。在体育项目的选择上也可以看的出来,多数学生选择铅球、跳远等简单易行的项目,敷衍几个动作草草了事,很少有学生选择中长跑这样的项目,主要原因就是怕累。另外,随着肥胖、体能下降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做一些体育项目的时候产生了难度,例如,肥胖学生跳高,体能较差学生做引体向上等活动时难度会更大,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愈发不愿意上体育课。
三、 改善学生身体素质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家长和老师的培养作用
首先,改善学生的膳食结构。现今社会改善学生的饮食结构,已经不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意识层面上家长和学校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如何在满足学生身体营养需求的情况下又不产生肥胖等负面结果。
其次,传授正确的观念。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得到良好的发展前景,锻炼身体是为了得到一个健康的体魄,一个好的身体是未来发展的基础,体育锻炼与文化课学习同样重要。
再次,学校应对体育课程给予足够的重视,体育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体制状况,最好是经常组织一些趣味性的体育活动,学生容易参与,可在不知不觉中达到锻炼的目的,比单纯的体育课效果会更好;最后,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生活上让学生逐渐学会自立,不要总是依赖外界的援助,鼓励学生去参加一些类似马拉松、军训等一些锻炼意志的活动。
(二)政府的行为起到关键作用
政府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在民众行为中具有导向作用,且对于某些制度具有决策权,对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间接的起到很大作用。学生的身体素质,关系到未来国民的体质,应该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物质上,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改善学校和社区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保证有足够的体育设施和场地;制度上,完善考试选拔制度,不能片面的追求文化课的成绩,而占用了学生的锻炼时间;宣传上,加大身体素质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让家长、老师、学生能都引起足够的重视,提高学生对体育内涵及其意义的认识;监管上,各级部门对学校体育教学的监督,确保学生每天有足够的锻炼时间。
加强素质教育的推广力度,端正办学思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广素质教育课程,纠正教学中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减轻学生的课负,使得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参加锻炼。把素质教育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
(三)定期对学生体质进行检查与分析
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的监测制度,定期的监测与公布学生的身体状况,增加身体素质的监测指标,例如:体能素质指标可采用握力、仰卧起坐、50米跑、立定跳远等多种形式;心肺功能指标:增加台阶试验,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心肺功能和有氧运动能力。组织专业的人员进行分析,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给合合理的切实可行的诸如膳食、锻炼方法等方面的干预措施,并贯彻执行。例如:对肥胖的学生采取相应的训练方法,燃烧不同部位的脂肪,并配以专门的膳食,促使其降低体重;对于体能较差的学生可采取相应的力量训练,并补充蛋白质等影响,增加肌肉生长的需求;对于耐力差的学生,可采取长跑等方法加以强化训练。学校、家庭、政府等方面在人、才、物等方面应给予必要的支持,以保证监测、分析及后续改善工作的合理进行。
加大体育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定期举办体育科学理论讲座,聘请业内专家做报告,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体育教师是与学生的直接接触者,也是体育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是体育教育的一线人员,只有将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传授给体育教师才能切实的将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法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
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进来,形成一种合力,共同推进,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学生体质的强弱已关系到民族的兴衰,青少年是我国未来和希望,正确分析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因素,并给以相应对策,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对于未来国民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建平,张秋艳.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08).
[2] 刘励.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综合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
[3] 杜炳辉.中外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9(03).
[4] 赵燕,聂连福.和谐体育教学模式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10).
[5] 杨贵仁.学生体质健康泛教育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7(01).
[6] 唐新江,刘占波.贵阳市中小学生体质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交际.2011(06).
[7] 阳剑,刘海元.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学模式[J].体育学刊.2008(06).
摘要 调查发现,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身体是学生健康學习和发展的根本,青少年的身体素质状况直接关系到国民体质的提高,应该得到社会的足够重视。因此,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现状及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因素做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身体素质 体质 学生
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否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民族的体魄是基础,国民的健康是保障。一个国家青少年的身体素质状况关乎到国家的未来发展和繁荣富强。然而,我国对青少年多年的体质监测表明,尽管青少年在发育、营养等方面的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学生在体能、体重、视力、心肺功能等方面却呈下降趋势。
一、 学生身体素质现状分析
(一)饮食结构不合理,营养状况不佳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喜欢的食物一般都能得到满足,饮食无节制、偏食、厌食、食物高热量、富营养的学生日益增多,谷类食物、粗纤维食物和青菜食用少,许多学生喜欢吃零食,不喜欢粗粮,而家长又没有科学合理的饮食意识,任随学生,造成了部分学生饮食结构不合理,营养状况不佳的现象。另外,在我国许多学生经常不吃早餐,午餐的推广力度也不够,只有少数几个城市以政府行为推广营养午餐,与发达国家差距甚远。
(二)学生部分身体素质指标有所变动
一方面,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等发育指标有所改善,患病率也有所降低。另一方面,学生中肥胖和超重的人数比例不断上升,视力不良居高不下,耐力、速度、肺活量等指标连年下降,每年的高考中有80%以上的考生因身体指标原因报考专业受限,有60%以上的高中毕业生因体检不合格而导致征兵被淘汰。
二、 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因素
(一)当今的教育体制因素
当今的考试选拔制度,导致学校教学普遍出现了应试教育的问题。学校为提高学生的升学率,课程安排上严重偏向文化课,体育课程常被冷落,学校开设的体育课时偏少、体育设施简陋、经费投入不足等现象普遍存在。另外,许多学生为取得好的文化课成绩,考入好的学校,也常将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放在次要地位,有的学生甚至认为开设体育课程是在浪费时间。所以,这种以文化课高分为录取标准的考试选拔制度,直接影响了学校、家长和学生的教育观念和学习观念,学生来到学校的目的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考取更好、更高层次的学校,因此容易产生体育课程对于他们的目标没有直接帮助的想法,导致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经常被忽视。
(二)传统社会教育思想的影响因素
重文轻武,学而仕则优,这种文化传统在国人的心中已经根深蒂固,千百年来这种传统的思想一直影响着我们的教育观念,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一切来源于知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知识的重要性也愈发突出,学生被家长和老师强制性的灌输各种各样的科学文化知识,学生的体育课时开设本来就少,课余时间又几乎被种类繁多的课外教育占满,无暇顾及身体的锻炼,无法保障应有的体育活动时间。
(三)周围环境的影响因素
学生时期是个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极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周围同学、朋友、家长的体育锻炼习惯,以及学校、社区等场所的体育设施等外在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如果同学、朋友、家长锻炼意识不强;学校、社区的体育设施建设和发展的水平又跟不上、氛围不足;再加上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家长对学生锻炼行为的干预等,将会对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的养成。
(四)学生自身的因素
在物质生活相对富裕的今天,学生大多生活在一个安逸的环境中,大多没有经历过艰难困苦,衣来张手,饭来张口。这种安逸的生活消磨了学生的意志,导致学生怕苦怕累,缺少坚忍不拔的精神,久而久之,身体素质也日益下降。在体育项目的选择上也可以看的出来,多数学生选择铅球、跳远等简单易行的项目,敷衍几个动作草草了事,很少有学生选择中长跑这样的项目,主要原因就是怕累。另外,随着肥胖、体能下降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做一些体育项目的时候产生了难度,例如,肥胖学生跳高,体能较差学生做引体向上等活动时难度会更大,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愈发不愿意上体育课。
三、 改善学生身体素质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家长和老师的培养作用
首先,改善学生的膳食结构。现今社会改善学生的饮食结构,已经不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意识层面上家长和学校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如何在满足学生身体营养需求的情况下又不产生肥胖等负面结果。
其次,传授正确的观念。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得到良好的发展前景,锻炼身体是为了得到一个健康的体魄,一个好的身体是未来发展的基础,体育锻炼与文化课学习同样重要。
再次,学校应对体育课程给予足够的重视,体育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体制状况,最好是经常组织一些趣味性的体育活动,学生容易参与,可在不知不觉中达到锻炼的目的,比单纯的体育课效果会更好;最后,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生活上让学生逐渐学会自立,不要总是依赖外界的援助,鼓励学生去参加一些类似马拉松、军训等一些锻炼意志的活动。
(二)政府的行为起到关键作用
政府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在民众行为中具有导向作用,且对于某些制度具有决策权,对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间接的起到很大作用。学生的身体素质,关系到未来国民的体质,应该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物质上,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改善学校和社区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保证有足够的体育设施和场地;制度上,完善考试选拔制度,不能片面的追求文化课的成绩,而占用了学生的锻炼时间;宣传上,加大身体素质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让家长、老师、学生能都引起足够的重视,提高学生对体育内涵及其意义的认识;监管上,各级部门对学校体育教学的监督,确保学生每天有足够的锻炼时间。
加强素质教育的推广力度,端正办学思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广素质教育课程,纠正教学中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减轻学生的课负,使得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参加锻炼。把素质教育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
(三)定期对学生体质进行检查与分析
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的监测制度,定期的监测与公布学生的身体状况,增加身体素质的监测指标,例如:体能素质指标可采用握力、仰卧起坐、50米跑、立定跳远等多种形式;心肺功能指标:增加台阶试验,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心肺功能和有氧运动能力。组织专业的人员进行分析,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给合合理的切实可行的诸如膳食、锻炼方法等方面的干预措施,并贯彻执行。例如:对肥胖的学生采取相应的训练方法,燃烧不同部位的脂肪,并配以专门的膳食,促使其降低体重;对于体能较差的学生可采取相应的力量训练,并补充蛋白质等影响,增加肌肉生长的需求;对于耐力差的学生,可采取长跑等方法加以强化训练。学校、家庭、政府等方面在人、才、物等方面应给予必要的支持,以保证监测、分析及后续改善工作的合理进行。
加大体育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定期举办体育科学理论讲座,聘请业内专家做报告,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体育教师是与学生的直接接触者,也是体育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是体育教育的一线人员,只有将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传授给体育教师才能切实的将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法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
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进来,形成一种合力,共同推进,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学生体质的强弱已关系到民族的兴衰,青少年是我国未来和希望,正确分析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因素,并给以相应对策,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对于未来国民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建平,张秋艳.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08).
[2] 刘励.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综合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
[3] 杜炳辉.中外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9(03).
[4] 赵燕,聂连福.和谐体育教学模式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10).
[5] 杨贵仁.学生体质健康泛教育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7(01).
[6] 唐新江,刘占波.贵阳市中小学生体质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交际.2011(06).
[7] 阳剑,刘海元.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学模式[J].体育学刊.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