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文章借鉴生态翻译学理论,从生态视角综观翻译整体,以作者译本《中国道路能为世界贡献什么》(以下简称“《中国道路》”)为例,探讨政治理论类文本的英译研究.政治理论类文本的英译,是一个需要从多维度进行选择与适应的翻译过程,既要维护翻译语言忠实于原文,又要呈现翻译文化的多样性,得到目的语国家读者的认可和接受.文章将主要从语言维度、文化维度和交际维度这三个方面展开分析,研究如何以生态适应来选择翻译文本,实现最佳适应性转换,适应译语的生态环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借鉴生态翻译学理论,从生态视角综观翻译整体,以作者译本《中国道路能为世界贡献什么》(以下简称“《中国道路》”)为例,探讨政治理论类文本的英译研究.政治理论类文本的英译,是一个需要从多维度进行选择与适应的翻译过程,既要维护翻译语言忠实于原文,又要呈现翻译文化的多样性,得到目的语国家读者的认可和接受.文章将主要从语言维度、文化维度和交际维度这三个方面展开分析,研究如何以生态适应来选择翻译文本,实现最佳适应性转换,适应译语的生态环境.
其他文献
翻译学的发展得益于新元素的引入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对话,中国译学的发展也得益于同国际译学界的对话.孙艺风的最新英文专著Translational Spaces:Towards a Chinese-Western Convergence(《翻译空间:迈向中西方的融通》)由劳特里奇出版社于2021年出版.该书借助空间概念,透视了中西方语境下的一系列翻译研究课题,从理论到实践、从全球到本土,为翻译领域的诸多现象提供了新的空间化诠释.该书的重要意义在于开辟了理解翻译机制与解决翻译问题的空间维度,丰富了现有的翻译理论,
反讽是文学的重要表现手段.基于自建的“葛浩文反讽翻译语料库”,我们从诗学角度总结了葛浩文实现反讽的五个维度,以及具体的诗学手段:1)在陌生化维度,他采用了质的偏离和量的偏离;2)在张力维度,他表现于语义张力、语域张力、口吻张力、节奏张力;3)在意象维度,他基于通约性大量地保留意象,并辅以少量的省略、补充、替换;4)在韵律方面,他通过改写以求尾韵,并展现恒定的“徐长、抑扬型句式音步”;5)在叙事维度,他根据语境选用了恰当的叙说方式、描写主次.最后,基于对英语母语读者和汉学家的调查,我们指出了葛浩文反讽翻译的
21世纪以来,中国科幻小说出现英译热潮,特别是2015年起,中国科作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译介到英语世界,成为中国文学“走出去”的一张新名片.本文通过数据调查与统计的方法,系统梳理了2000-2020年中国科幻小说在英语世界的译介情况,根据不同时期译著出版的特点将中国科幻文学英译划分为三个阶段:零星出现期(2000-2010年),初步探索期(2011-2014年),稳定发展期(2015-2020年).在此基础上,分析译介热潮背后的影响因素,为后续中国科幻小说的海外传播提供一些启示.
《红楼梦》全译本的译名有两种,Tie Dream of Red Mansions和Tie Story of the Stone,学界过去绝大部分研究认为前者更优,因为更能反映中国文化精神,而且前者的异化翻译优于后者的归化翻译.本文从互文性的视角,对小说版本进行了考证,详析了两种译名的语言要点和文化因素,考虑了两个译本在西方受众中的接受状况,明确指出:两个书名不存在异化和归化翻译之争;第二个译名不仅能体现中国文化精神,还能与西方文化和文学产生互文效应,从而产生最大的可接受度.文章结论是:在不同译本同时出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