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啬皮匠”老王

来源 :延河·绿色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zi1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区警务室的老王,是个出了名的“啬皮”(注:意即吝啬)。平时从不参与同志间的“聚一聚”活动,你想让他掏一分钱出来那可是比登天还难啊!在我们这个被人称为“一根纸烟能走完全城”的小县,所有常住人口就两万多,机关单位人员就是那么几个,低头不见抬头见基本都认识。上班时间每天在街上吃早餐大家都有个习惯,基本都是谁来得早谁就主动给后面来的付了饭钱。可是老王却不这样,每次进店时手里都拿着一沓零钱,要过餐后先将自己餐费清了从不管别人。有一次,有个他帮助多次跑企业安排了工作的刑满释放人员看着他往餐馆走来,就先按他平常吃早餐的标准给他预付了餐费。没想到他知道后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拉着长脸把早餐钱硬赛给了这个居民。两人拉拉扯扯间他还红了脸推推扯扯中黑着脸还说了句:“你就犟求得很!再这样以后就不要跟我打交道了!”搞的这个居民很是下不了台,从此“啬皮匠(犟)”这个外号不翼而飞,传遍了县城的大街小巷,甚至让人忘了他的真实姓名。
  在公安局老王的工资可不低,全局工资表上就他和快离岗的局长排在前面。他工作踏踏实实、一丝不苟但却很不幸,唯一的儿子在新疆当边防公安牺牲在反恐的第一线,他刚满五十岁、身患心脏病的老婆听到噩耗当场昏死过去就没醒来,陪着儿子的骨灰一起上了山。家里现在只有他一个人,按说经济情况不会太差!
  今年三月,肚子疼痛一年余、一直当胃病治疗的他在办公室突然疼昏过去,被送到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通过多方检查确诊为胰腺癌晚期。医生建议手术治疗,但是医疗费用不低。在医生和局领导征求他的意见时,他却坚决放弃治疗,居然说:“不花那个冤枉钱!”撇下领导派去经管的同事私自跑了回来。回到单位他就上了班,而且比以前还拼命地干工作,领导劝他休息他还说让他睡在家里等死还不如去死了!他不吃药、不打针却每天按着别人提供的土方子上山采药自己熬汤药喝。上班时,同事看着他疼痛起来大汗珠子从额头上往下滚心里不忍劝他还是去医院住院治疗,但他反问:“你听说过哪个胰腺癌晚期后来治好了的?”搞得同事们面面相窥、无言以对。就这样,他强忍着疼痛不上医院,背地里很多人都在议论他这样都是“啬皮匠(犟)”搞得:身体这樣了还舍不得花钱,留下钱买棺材啊?同情中大家多少带点不解。可他却还是我行我素直到从医院回来没过半年就倒在了岗位上,离世的时候,整个人就不成人形剩下一把皮包着骨头!
  因为家里没有了亲人,整理遗物都是单位同事。在整理当中发现他的家中几乎没有值钱的东西了。翻看他的工资存折,上面也仅仅只有刚刚上卡的去世前一个月工资。大家都奇怪了,知道的人说老王光儿子牺牲后国家发给的抚恤金就有100多万呐!
  告别仪式那天,从毛坝二沟村赶来的老王扶贫对象李大爷颠簸近100公里山路来到了设在公安局大院内的灵堂。一进门李大爷扑在老王的遗体上嚎啕大哭起来,几个人都拉不开。在场的人看到此景无不唏嘘不已。
  据李大爷说,去年老伴赶集时被一辆无牌照大卡车撞得双腿骨折,因为事故方开的“三无”车辆家里没钱赔偿也没保险,老伴在医院治疗花费的数十万元都是老王给垫支的;村里低保户单身柴大娘得了尿毒症,也是老王给联系的医院和肾源又垫支了数十万元帮柴大娘换了肾,这一切都是李大爷帮着一手给经办的。老王去世的前几天给他写了一封信,上面说到所有给他老伴和柴大娘垫支的医疗费用能够按照国家政策报销了的,就先留下部分解决他们家的生活困难和柴大娘换肾后的抗排异药物费用,其余剩下的全部捐给村上,让买些猪仔送给村里的贫困户家庭。李大爷说完就将老王的遗言、以及他和柴大娘的所有医疗发票交给了局长。局长饱含着热泪、颤声在遗体告别仪式上当着全局干警的面念了老王的遗言,全场干警无不唏嘘流泪。
  来参加丧礼告别仪式的张县长听完老王的事迹后感触万分,立即叫来了卫生局长、农合医疗部门领导现场办公,指示按照规定尽可能报销,其余部分县上从其他资金中挤出钱来解决,要圆了老王这个心愿。
  一个月后,张县长和公安局高局长带领数十名干警带着一辆上挂有“王兵烈士爱民扶贫专车”横幅的大卡车拉着上百头猪仔,带着老王满满的心愿将猪仔送到了全村每一户贫困户家中。
  路过街道,围观的群众相互询问:“这王兵是谁啊?”
  知道内情的群众回答:“就是公安局那个有名的‘啬皮匠’啊!”
  “啊!”
其他文献
进入三九的第一天,天地间纷纷扬扬飘起了一场大雪。站在楼上,透过玻璃窗户眺望,触目之处全是银装素裹。一朵朵洁白轻盈的雪花,在天地这个大舞台上,恣意飞舞,如同一只只蝴蝶在一株艳丽的花朵前盘旋。远处的山峦被雪包裹起来一个一个放在了天边。房檐堆砌毛茸茸,没有裁齐的边痕,楼顶、树冠、塔尖全都胖了起来。汽车盖子上留下梅花般的印痕,地上有了深深浅浅、东倒西歪的脚印。2018年的第一场雪,就这样如约而至。  好久
期刊
继刘慈欣的《三体》和郝景芳的《北京折叠》连续两届斩获雨果奖之后,科幻作为一个被重新发现的研究热点,又一次进入主流文学的视野中。然而,面对今天的科幻文学,大多数研究者和评论者却感觉到某种无力——不仅是出于知识体系的局限,也是因为评论者对于科幻所呈现出来的世界观感到无力。科幻文学在本质上是一种乌托邦的幻想,然而,对于每一个作家笔下呈现出来的不同的乌托邦,评论者似乎失去了热情与耐心,陷入了某种空洞的悲观
期刊
一  有一天在会议室开会,圆桌前坐满了同事,我留意了一下,桌子上放的茶杯大大小小十几个,不锈钢的、有机玻璃的、保温的、磁化的,形形色色,花样繁多,但就是没有搪瓷的。很明显,风光一时的搪瓷茶缸现在已经落伍了,至少是在大城市,很少有人再用了。  曾几何时,搪瓷制品是一种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物品,包括脸盆、茶杯、碗、盘等等。30年以前,在每个家庭里几乎都可以找到搪瓷制品的身影,这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
期刊
我喜欢数星星  也不怕别人问我  星星有多少  因为星星那么多  我怎么数的过来呢  我喜欢数星星  也不怕别人问我  哪颗星星最亮  因为看星星的角度不同  我们的答案肯定不一样  我喜欢数星星  也不怕别人问我  那些星星叫什么名字  因为对每个星星寄予的希望不同  我给她们起的名字也不一样  我喜欢数星星  也喜欢邀请别人一起数  但是我们不说话  在沉默中陪伴  只有这樣才能专心和星星私语
期刊
2009年10月,广西东兴。我和朋友在北仑河边散步,夏末的阳光洒落在我们身上,暖暖的。突然,她摇动我的手臂:“快看,桥中央!”  循着她的声音,我朝北仑河上的跨国大桥望去,对岸便是越南的城市芒街,一位越南美人正朝着中国款款走来。她三十岁出头,穿一件镶拼色块的波普风格绸衣,窈窕的身段若隐若现,浓密的长卷发不时在微风中飘动。最迷人的还是她的笑,她笑得恬然自若,大而深的黑眼睛里装满了令人赞叹的——自足充
期刊
王学森,1990年生,山东德州人。有小说、诗歌、文学评论多篇发表于《滇池》《名作欣赏》《海南日报》等。现于南京师范大学攻读文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自相识碧薇三五年来,越发感到她内心的虚空,着实令人牵念。只有进入她的诗语,才真正了解到其内心的出处——她正以“损耗”的方式完成诗人的自我绽放。她将对世界的问答、疑惑、否定都变成具有独立情感的文字,也在一次次的反视中逐渐瘦削、割裂、通透
期刊
同学甲  他终于像一粒脱靶的子弹  在偏离方向的方向  消失的無影无踪  其实开始不断有消息传来  说他毕业后闯天下去了  他娶了大学同学里那个土家族女孩  原以为他们会过的像他高中范文里写的  那样  阳光恣意流淌青春无限绵长  他介入传销的传言来过以后  没有更多的消息来自于这个昔日温暖的人  后来有消息说他离婚了  房产全给了前妻  有老乡无意漏嘴提起他返乡时瘦的不像  样子  也有说他混烂
期刊
风中听竹叫  我经常从那丛老竹路过  每次都能听到竹子在叫  只是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今天我从竹子路过  坐在竹子下听竹叫  一扇古老的门吱呀打开  我听到撕心裂肺的呜咽  我见到痛不欲生的少年  竹子节节生长  骨头节节拔断  他在疼痛中呜咽  我听到风烛残年的老人  我听到风雨飘摇的帝国  我听到风中飘逝的誓言  我听到风吹云散的爱恋  人生总是疼痛多过幸福  我坐在竹子下听竹叫  再也不忍心
期刊
德福巷  一条吃酒喝茶的巷子  有什么好寫的呢  一个把所有的化妆品  都涂在脸上的女人  有什么好写的呢  一张像新闻发布会背景板一样  贴满了著名LOGO的招牌  有什么好写的呢  我打德福巷走过  那夜色里的容颜  如雪茄的明灭  暧昧的灯盏  是寂寞者在寂寞的磷面擦出的磷火  而一条霓虹闪烁的巷子  是大城情调里的小小窗扉  文艺青年们的跫音  从下午就开始敲叩  我打德福巷走过  偶尔在
期刊
我的文学创作是从诗歌开始的,我在中学时代就有一个“草帽诗人”的称号,因为我在1999年写的一首诗《我》:我/戴着破草帽/窥天下,最初我就有天下的观念,我觉得就是要给这个世界秩序。现在回想我的创作经历,大概是一个文学发展的缩微历史。2003年我开始大量写作诗歌,《亚欧大陆地史诗》主要在这个时期完成,还写作《大诗主义宣言》,发起大诗主义运动,一直到2008年去职远游,恰如农业时代的抒情文学;2008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