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可乐肠子悔青

来源 :竞争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n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10月上旬,在第二届中国品牌节上,天府可乐创始人李培全大声激呼:“天府可乐”已经被百事变相吃掉。
  10月8日,天府可乐总经理钱黄对媒体坦言:“天府可乐目前正在考虑从百事可乐手中索回天府品牌一事。”
  同时,天府可乐集团公司品牌顾问汤浩向媒体表示,目前天府高层已经设想了几套方案,等待与相关国资部门商谈,“预计11月份正式与百事可乐谈判,索要天府的无形资产(天府的品牌商标和配方专利)”。
  天府可乐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盛极一时,后在1994年与美国百事可乐公司合资。现在的天府可乐虽然有注册公司存在,但已没有实业,仅在重庆市内提供订单生产,部分超市和小卖部内设有铺货,已经淡出大众视线。
  显然,最近有国内企业有意收购天府可乐品牌应才是索讨事件的导火索。有人想凭借“天府可乐”这个曾经辉煌的品牌图存,在国内可乐市场分一杯羹。
  天府可乐的淡出是从业内著名的“水淹七军”开始的。
  上世纪八十代年初,第一家国产的可乐饮料“天府可乐”在重庆面世。它代表当时全国饮料行业最大的生产联合体。纵然如此,天府可乐也在经受市场体制的阵痛。中国的八大名牌饮料由于体制束缚,技术与观念落后,资金不足,假货围攻及管理滞后等诸多原因,半数处于举步维艰的局面。
  在政策及政府的引导下,利用外资改造本土饮料企业,成为突破困境的明智之举。
  1993年至1994年,包括广州的“亚洲”、北京的“北冰洋”、重庆的“天府可乐”、武汉的“大桥”和天津的“三海关”等在内的国有八大饮料名牌除上海“正广和”外均与可口可乐、百事签订了合作协议。
  这样,国际饮料巨头通过合资建厂等途径曲线大举进入了中国市场,民族品牌进入沦丧之路。
  合资企业重庆百事天府饮料有限公司建成后,“天府可乐” 品牌仅以350万元卖给合资企业使用。起初,百事承诺合资公司只发展“天府可乐”,但仅1年多后,百事就开始变相的双品牌运作。第二年,百事又拿到政府批文,同意其在保证“天府”品牌所占比例不低于50%的前提下生产销售百事品牌。之后没两年,“天府可乐”品牌便被雪藏,2007年天府可乐销售仅占合资公司的0.5%,在市场上销声匿迹,公司完全沦为百事可乐的灌装基地和代加工点。
  由于合资企业经营不善,2006年,百事以1.3亿元人民币买断了中方的股权。而买断合同里,并没有明确天府可乐品牌的归属。在双方合资十多年的过程中,中方背上了近3000万元的亏损包袱。
  品牌归属的模糊,和百事可乐违反政策50%销售底线的做法,让天府可乐集团公司有了讨回品牌的想法,这便是本文的开头一幕。
  
  天府可乐集团公司品牌顾问汤浩这不是炒作,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意。这是一笔“三赢”的生意,国资可以增值,天府品牌能得到发展,百事盘活资产还能获得民心支持。
  百事可乐公共事务副总监李玲对这种谣言或者猜测的东西不作评论。我们会与中国合作伙伴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和君创业总裁李肃(曾任天府可乐集团顾问)当年的两大跨国可乐公司虽然形式不同,但本质却完全一样——可口可乐是一个霸道的强盗,而百事可乐则是一个眼红的骗子。天府可乐用骗子挡住了强盗,但最后还是被骗子拐卖进了坟墓。
  东方艾格分析师陈树韦国内饮料本来就缺乏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并且当时国内关于合资方面的法律又不健全,因此在合资的过程中本土品牌被“雪藏”是极有可能的。
  《北京商报》每次民族品牌易主,都会有专家说“该收购不涉及国家安全”,也许是的,但问题是我们总是只参与财富制造,不参与财富分配。
  《竞争力》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对于饮料公司来说,品牌就是将,生产线与渠道不过是军而已。百事可乐过人的聪明与凶狠就在于,它们打着合军的旗号,灭你的将。被淹的七军已有6个品牌形同废品,这才是真正的损失。要知道,生产线只需半年就能建成,渠道也不过几个月就能铺就,惟有品牌需要经年积累。
其他文献
当所有人都在大喊冬天的时候,只见马云脱掉外衣,向全世界拍着胸脯说:我有钱,我给你们钱。  整个2008年10月,俨然就是马云的投资策划月。  10月8日,淘宝网发布了“大淘宝”战略。马云表示,阿里巴巴集团将追加30亿元,加上两个月前承诺的20亿元,在未来5年将对淘宝网投资50亿元人民币,用于淘宝的人才引进、网商孵化和网络零售生态圈建设等方面,并将继续沿用免费政策,以进一步推动中国内需消费市场的发展
期刊
1994—2000:罗成让亿安科技一飞冲天    亿安科技的罗成,在中国资本市场的风云中只是一个小人物,但是一个经典小人物,只因为他玩得太独太绝。罗成欲盘活广东“烂尾搂”,不失为独辟蹊径的大生意,无奈折于独辟蹊径玩资本。在亿安人心中,罗成已经“死了”;在中国商界,“罗成现象”不死。    亿安集团创始人罗成,确是一个神秘人物:5年垒起110亿元资产的空手道,20亿元贷款运作100亿元投资的资金链,
期刊
1994—2002:杨斌自断“荷兰村”残梦    居晨辉  从杨斌的命相看,他的事业线分为两截。杨斌的前世是以平常的方式,去实现一个不平凡的梦想,将荷兰的高效农业模式引入中国,以温室和保鲜技术改造中国农业并实现产业化。在廉价获得示范基地的土地并以概念在香港上市后,杨斌一夜暴富,这是对他奋斗近15年的艰辛的一个回报。但杨斌的后世却以“非常道”聚敛了“非常财”,再以“非常防卫”终获“非常命运”。仅仅从
期刊
1989—2003:仰融以头相撞华晨汽车  在中国资本市场上,曾有声名赫赫的五大系,仰融的“华晨系”便是其中之一。他的空手套白狼的财技堪称炉火纯青,因此在产业与资本之间的双洗牌中屡屡得手,且乏陈败绩。但仰融过于迷信“资本的力量”,而肤浅于“政治的铁腕”。由此,他的悲剧少了悲壮,而多了悲哀,颇似堂吉诃德式的枭雄。其实,多读点中国历史不难明白,“背水一战”的赤膊上阵是下下策,多为全军覆灭,侥幸偶胜堪为
期刊
谈起西方实验科学的创立,应该追溯到诞生于13世纪的罗吉尔? 培根。19世纪的哲学曾因马克思而由“解释的哲学”(解释世界)上升为“行动的哲学”(改造世界),13世纪的科学则因罗吉尔? 培根而由理性推断、逻辑证明的科学发展出由实验发现、经验总结的科学。  罗吉尔? 培根于1214年出生在英国的伊尔彻斯特,1230年入牛津大学就读,1236年赴巴黎大学任教,1247年返回英国,1257年入方济各会,随之
期刊
1988—2006:龚家龙拿“第四石油”忽悠世界  龚家龙脚踏两大命脉产业——农业和石油。按理说是脚踏实地了,可人却悬在半空中。要玩这两大行业赚钱并不难,但要玩大了非资本运作不可。然而,玩资本久了惯了,最容易玩大的是野心,而不是产业。相对的结果是,心越来越比天高,命却越来越比纸薄    龚家龙是2006年中国企业界陨落的又一个资本枭雄。  曾经,他在石油产业和资本市场之间进退裕如,呼风唤雨。他是中
期刊
2008年以来,高盛、德意志银行等国际一流投资机构纷纷进逼中国生猪养殖业,国内养猪行业一时间血雨腥风,而此时,广东天地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生却在丛中笑——他两年前已经抢战生猪养殖领域,预见性地推出绿色环保猪肉“壹号土猪”,如今正等着收钱了。  数年前,年近不惑的北大毕业生陆步轩在西安当街卖猪肉的新闻被炒得沸沸扬扬,引发了社会上对于人才和职业的广泛讨论,而同为北大毕业的,还在清华读过EMBA的陈生,
期刊
1992—2004:唐氏兄弟的德隆帝国  还没有哪个民营企业像德隆这样,成为世纪之交的中国持续关注的热门话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德隆成为一个标杆,以至于媒体至今滥用的标题常是“下一个德隆”或“又一个德隆”。这是因为,德隆玩的“产业整合”,是许多民营企业心之所向,而德隆玩得“资本心跳”,也是后人惊羡不已。其实,德隆想在“不寻常的转型时代”,玩一把“超常规发展”,它借了非常之势,走了非常之道,用了非常之
期刊
1978—2003:隋元柏坐庄炒炸东方电子  做大产业谋上市,自己坐庄炒自己,造假业绩谋暴利,这是上世纪90年代中晚期企业新秀们最爱玩的三部曲,也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中国股市的颠狂时代,很难有英雄能抵挡得住诱惑,时代造就了一批隋元柏式的枭雄    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史上,隋元柏是不可跳过的人物。  在世纪之交的那一轮大牛市中,隋元柏携手中经开,一手催生了东方电子这只超级大牛股、大庄股,让多少跟随者
期刊
1996—2001:神笔吕梁败走中科创业  吕梁是中国股市上的一大策划。熟悉他的人说,吕粱只应做运筹帷幄之人,绝不该亲自下海呼风唤雨。今天看来,吕梁很像在做投行业务,不养猪只做猪的买卖,最多扮点“屠夫”角色,把猪肢解一下,将各个部位卖出不同价钱,这就是投行的行话“资产重组”。但吕粱的问题在于只懂得“给猪注水”的财技,连起码的“屠夫之技”也不懂,他的中科创业系如聚沙之塔,一阵沙暴成丘,又一阵沙暴而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