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英雄难抵坐庄暴刹

来源 :竞争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lgfdjligjregjmre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8—2003:隋元柏坐庄炒炸东方电子
  做大产业谋上市,自己坐庄炒自己,造假业绩谋暴利,这是上世纪90年代中晚期企业新秀们最爱玩的三部曲,也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中国股市的颠狂时代,很难有英雄能抵挡得住诱惑,时代造就了一批隋元柏式的枭雄
  
  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史上,隋元柏是不可跳过的人物。
  在世纪之交的那一轮大牛市中,隋元柏携手中经开,一手催生了东方电子这只超级大牛股、大庄股,让多少跟随者一夜暴富、手舞足蹈乃至弹冠相庆?一朝暴跌,惹得多少股民被套,被骗,甚至引发中国第一大证券诉讼案,历时长达5年。在业务精熟的证券业律师看来,隋元柏身兼内幕交易、虚假诉讼和操纵股价,可谓“三毒”俱全,自应严打以明国法。
  尽管被事实证明他身上的光环纯属虚构,被迫离开了自己做大的企业,但是,他却是众多风云人物之中下场最好的一个。因为独创了坐庄圈钱的经营模式,在很多烟台人心目中,隋元柏是为了企业发展才铤而走险,自甘堕落的,毕竟他坐庄多年为当地缴纳了越来越多的税收,为企业带来超过10亿元的巨额收益,为员工们带来纸上财富和高薪待遇。在他们看来,隋元柏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隋元柏曾是产业英雄
  
  隋元柏不单是个资本炒家,他本人在产业经营领域也曾经威名赫赫。在他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有两件事让媒体和同行记忆深刻:第一是“定战略”,第二是“重人才”。而这两项,在他同时代来看,皆是鹤立鸡群的。
  年轻时,隋元柏曾任滑翔机械修理师,1978年出任东方电子的前身——烟台无线电六厂厂长。当时厂里只有几百万元的资产,百十个人,但生产的光电输入机畅销市场,还荣获国家银质奖,隋元柏还为此于1980年出席了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国家质量奖颁奖大会。一切看起来都很美好。
  不得不说隋元柏的战略眼光超前。他已经看出,随着全国计算机工业的调整,不出几年,这个产品将被淘汰,因而必须迅速确定新的产品方向。1982年,他就明确提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的企业宗旨。他认为“这种产品已经受到新一代信息处理手段的挑战,而且单一的产品必然导致后劲不足,将成为企业的致命弱点”。并由此提出“以电子应用为前导带动计算机产业发展”的战略方针。这就是如今所说的知识经济的雏形。
  他根据我国电力调度设计规范,组织科技人员攻关,在国内首先开发生产出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这一决策将东方电子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隋元柏是聪明的,他瞄准了电力设备市场中一个比较容易进入的市场:电力调度自动化设备。由于这种设备占的市场份额较小,东方集团很快在这一块占据了一定优势。1986年、1987年前后电力系统自动化被明确定为主营业务,东方电子称自己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是全国最大的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研制生产厂家。隋元柏也提出了“做中国电力自动化服务商,树立企业产品领导者地位”的战略构想。
  隋元柏的战略决断和对企业的绝对影响力在一个决策中可以想见:1989年下半年,受紧缩政策阶段性效应的影响,中国计算机工业陷入困境。此时,隋元柏却力排众议,决定引进一条年产10万台微机键盘和1000万只键开关的生产线。这项投资需要上千万元,风险极大。此前,国内曾有两家实力雄厚的企业先后搞过这两个项目,都以惨重的代价而告失败。在市场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向银行贷一大笔款,对于一个刚刚有点生机的企业来说,弄不好就要倾家荡产。
  在一个全厂大会上,隋元柏说:“治理不是治死,整顿不是停顿。最重要的问题是适应紧缩的大环境,别人在困境中不敢上,我们就要反其道而行之,敢冒这个险,这就是抓住了契机。经济运行规律表明,每当一个时期的经济滑坡过后,接踵而来的就是经济大发展、大繁荣,我们的计算机工业也必然要有一个大的腾飞!”隋元柏的勇气如斯。
  隋元柏的另一个标签是“重视人才价值”。
  自1982年始,隋元柏就围绕“价值尊重”这一核心,实施管理变革,改变过去围绕生产、围绕劳动力建立的工业管理模式,建立起围绕创新、围绕人才的智力管理模式。1984年,隋元柏在企业内推行企业人员结构“三个1/3制”:科研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生产工人各占1/3。工人们当时怎么也想不开,他们认为,这种结构是“一个干活的养活两不干活的。”为此,隋元柏1985年在企业内部展开了“谁养活谁”的大讨论。通过广泛的讨论,使员工建立起对知识和人才的认同,使得优秀人才能在一种宽松的氛围中工作。
  隋元柏还在分配制度上进行了大胆改革,按照学历给薪水,将科技人员的收入提高到普遍工人的5倍,极大地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1992年,更推出了博士后18万元年薪等一系列优秀人才的薪酬、福利制度。隋元柏说,5000元在烟台招不来全国一流的硕士。据说东方电子的博士、硕士拥有量远远超过了当时的联想集团。当年的东方电子员工总共1948人,而各种专业技术人员已达1200多人。当时工人们对科研人员拿高薪不满,隋元柏说:“计算机行业是知识性密集的信息产业。我们公司的发展和生存就是要靠掌握这些知识的人才。是他们用一支笔,一张纸,不用任何投资,一年为工厂挣回上百万元甚至数千万元的利润。你们说,他们不该多拿吗?”
  难得的是,他还建立了事业部制,提出了“科研第一线、经营管理第二线、生产车间第三线”的“三线论”,要求科研人员在搞出一项产品后接着就要做市场。一番努力下,东方电子已经形成了成型的产品开发模式,基本上是“生产一代、研制一代、储备一代、构思一代”。此外,隋元柏还第一个实施“末位淘汰制”和“奖龙头,割蛇尾”的机制,这既形成了人才竞争的良好氛围,也为新老交替创造了条件。
  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东方集团已经因为隋元柏而闻名全国。对于烟台,东方电子贡献多多,累计实现利税10多亿元,占市财政收入的1/4,是和“张裕”齐名的城市名片。隋元柏个人也因此获得了很多荣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经营管理者,山东省首届十大杰出企业家,等等。隋元柏的名字在胶东半岛、齐鲁大地、中国企业界耳熟能详。
  
  坐庄比做产业更刺激
  
  隋元柏成为坐庄者,起初纯粹是贪心使然,而后来则被大势裹挟,不得已走向崩盘。
  1994年1月,东方集团进行股份制改造,采用定向募集方式向社会发行股票,其中法人股150万股,内部职工股3450万股。内部职工股每股1.6元,承诺每股分红不低于0.30元。那时,许多人对股票还比较陌生,员工对将来企业上市前景并没看好,加上对企业未来没有足够的信心。在隋元柏等公司领导的带领下,最终企业内部有774名员工认购了股份,隋元柏带头认购了88万元,厂级副职、中层干部、普通员工从5.5万元到1万元不等。到发行期满,很多股票没有卖出去。隋元柏心想肥水不流外人田,于是成立了壳公司“烟台振东高科技发展公司”,贷款1900万元,接下了剩余的1044万股。因为按照规定法人不能持有内部职工股,隋元柏让得力助手高峰用假身份证开设了40余个股票账户吃下股票,这在当时的股票市场非常容易。
  正是这个伏笔,让隋元柏能够在控制公司和炒卖股票之间游刃有余。
  1997年1月20日,东方电子正式上市。当时新股上市大涨是炒股的不二法门,隋元柏当然也想捞一票。在公司股票挂牌交易的前一天,隋元柏指使财务人员将公司新募集的6000万元资金中的4000多万元打进了掌控的40余个违规账户中。公司股票上市流通的第2个交易日,他们用这笔资金买入了200多万股。该批股票于当年11月底抛出,获利5000多万元。
  5000多万元,相当于东方电子当时主营收入的37%。隋元柏立刻看见了股市圈钱的光辉前景:如果东方电子的业绩一年比一年好,那么股票价格就会节节高升,不管是炒股还是配股融资都会财源广进,形成良性循环。于是,隋元柏力排众议,把这笔利润虚报为销售软件收入,而不是一般公司所列入的“投资收益”。 1998年,东方电子又把所持有的职工股抛出,赚取了1亿元。1999年,隋元柏命人用自有资金2亿元主要炒作东方电子股票,开始了规模更大的运作。
  在隋元柏的领导下,炒卖自己公司的股票俨然成为东方电子另一项主营业务,整个企业都为此动员起来。由市场部、财务部和证券部三个部门组成了造假流水线:证券部负责操盘、回款,市场部做假合同和发票(共计伪造销售合同1242份,合同金额17亿元,虚开销售发票2079张,金额17亿元)。财务部则先分解财务指标,然后根据他们提供的票据做出销售账目。1997年初到2000年底,东方电子累计投入6.8亿元资金,利用近百个虚假账户,买卖股票。为了配合虚假财报,他们年初买进,在做中期财务报表时卖出一些,在做年度财务报表时再卖出一点,兼顾股票收益和财报数字增长率的需要。几年运作下来,东方电子炒作自己股票的收入达到10.39亿元。
  
  第一蓝筹变成第一大案
  
  贪欲日盛的隋元柏已不满足自己偷偷摸摸地炒卖自己的股票,他还联系了当时市场上最炙手可热的庄家中经开(中经开是东方电子1997年上市时的主承销商和上市推荐人)帮其运作东方电子。不愧是号称“中国第一庄”的中经开,他们一出手,整个市场都知道了东方电子是中经开看中的庄股,跟盘者蜂拥而至,大量资金入市推动东方电子股价大涨。同时,在隋元柏的操作下,东方电子和中经开配合默契,共同进退,掀起一波又一波市场高潮。东方电子频频发出利好消息,传媒和中介机构推波助澜,东方电子股价有如神助,火箭式上涨。中经开一度成为东方电子的大股东,但是从2000年中报开始,中经开动用旗下大成基金管理公司的两只基金景宏、景福接盘。后来有媒体报道,仅中经开就因为炒作东方电子赢利四五个亿!
  此时的东方电子看上去莺歌燕舞。东方电子不断扩股,募集资金4亿元,同时通过财报造假来获得股票收益,成为闻名的科技蓝筹股。东方电子1997年1720万A股上市,总股本6830万股,年年高送股,到2000年底,总股本达到91795.2万股,股本扩张6.72倍;公司净利润从1997年度的7061.55万元,增长到2000年度的47296.57万元,增长6.7倍,净资产收益率平均高达30%;每股收益稳定在0.50元,年年净利润增长50%以上。上市四年,东方电子股价累计飙升60倍以上。当年,一位知名学者对东方电子的评价是:“……流通市值由1997年时的3亿元增加到目前的113亿元左右,给股东创造的价值以年均137%的速度增加,可以和美国微软相匹敌。”
  这种繁荣的假象是不可持续的,连有产业基础的德隆也会倒,何况东方电子是个花架子?2001年5月15日,东方电子高达15.5亿元的增发和转债议案公告后,当天股价就出现下跌。其时,蔓延世界的互联网泡沫破灭已经影响了中国股市,东方电子的主营业务疲态初露,严重打击了市场信心。2001年7月13日,东方电子先于大盘10天开始大跳水,股价从24元跌到6元,市值蒸发70亿元。
  7月,中国证监会开始对东方电子的问题展开调查。而在7月23日,消息灵通的隋元柏已经密令高峰出货。该案时称“中国证券市场第一大案”。接下来的9月和10月,报纸和中央电视台先后揭露了东方电子造假的内幕:原来东方电子并非如他们自己所说的那样连续三年主营业务收入增幅70%以上,净利润增幅85%以上,占据电力设备行业半壁江山。其实,隋元柏自封的龙头地位一直不被外界认可,只是这种声音在庄家的疯狂面前无人理会。该行业的利润率也只有20%左右,根本不是隋元柏宣称的40%。
  真相引起股民的滔天愤怒,东方电子迅速由“中国第一蓝筹股”变成了垃圾股。在2003年2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正式施行后,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证券民事赔偿诉讼案件由此引发。
  在对自己的辩护中,隋元柏说:“我这样做是为了企业发展,为了给国家交税,我不知道这样违法。为保业绩而造假能算犯法吗?”最终,板子高高举起,轻轻放下。隋元柏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并处罚金5万元。10.39亿元的炒股收入还是因烟台审计局的认定回到了东方电子,而不是作为非法收入被没收和用于赔偿股东。尽管法庭认定,东方电子共计给股东造成经济损失25.7亿余元,但几千名股东直到2008年3月才得到了东方电子赔偿的公司股票,这还不包括众多因为诉讼的高成本而没有上诉的股东。
  而隋元柏如今身为东方电子的顾问,坐拥77万股东方电子股票,仍然是百万富翁。
其他文献
1989—1994:老太太集资32亿泣鬼神    1995年11月,无锡超级老太太邓斌被判处死刑并执行,步了沈太福的后尘,当时的罪名是受贿、贪污、投机倒把、挪用公款和行贿罪,1998年才正式定罪为“非法集资”。  与长城的沈太福相比,邓斌堪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她没有实业,没有项目,甚至连一个沈太福式的专利都没有,却成功集资32亿,实在是惊天地泣鬼神,成为共和国第一大集资案,至今仍保持着这一“殊荣”
期刊
记者:王贤青 伯倩等    1989—1993:沈太福的长城机电大馅饼  如今距离沈太福出事已整整15年。这个改革开放后“第一非法集资案”,以13.7亿元集资额而葬送了沈太福性命。尽管其身后的“无锡邓斌非法集资案”,融资额32亿元远高于沈太福,但影响力大大弱于沈太福。如果今天看来,沈太福为“节能电机”而集资,无非是一桩很平常的“项目融资”。但在15年前,沈太福要搞技术开发,没人给他投钱,他必须用暴
期刊
当所有人都在大喊冬天的时候,只见马云脱掉外衣,向全世界拍着胸脯说:我有钱,我给你们钱。  整个2008年10月,俨然就是马云的投资策划月。  10月8日,淘宝网发布了“大淘宝”战略。马云表示,阿里巴巴集团将追加30亿元,加上两个月前承诺的20亿元,在未来5年将对淘宝网投资50亿元人民币,用于淘宝的人才引进、网商孵化和网络零售生态圈建设等方面,并将继续沿用免费政策,以进一步推动中国内需消费市场的发展
期刊
1994—2000:罗成让亿安科技一飞冲天    亿安科技的罗成,在中国资本市场的风云中只是一个小人物,但是一个经典小人物,只因为他玩得太独太绝。罗成欲盘活广东“烂尾搂”,不失为独辟蹊径的大生意,无奈折于独辟蹊径玩资本。在亿安人心中,罗成已经“死了”;在中国商界,“罗成现象”不死。    亿安集团创始人罗成,确是一个神秘人物:5年垒起110亿元资产的空手道,20亿元贷款运作100亿元投资的资金链,
期刊
1994—2002:杨斌自断“荷兰村”残梦    居晨辉  从杨斌的命相看,他的事业线分为两截。杨斌的前世是以平常的方式,去实现一个不平凡的梦想,将荷兰的高效农业模式引入中国,以温室和保鲜技术改造中国农业并实现产业化。在廉价获得示范基地的土地并以概念在香港上市后,杨斌一夜暴富,这是对他奋斗近15年的艰辛的一个回报。但杨斌的后世却以“非常道”聚敛了“非常财”,再以“非常防卫”终获“非常命运”。仅仅从
期刊
1989—2003:仰融以头相撞华晨汽车  在中国资本市场上,曾有声名赫赫的五大系,仰融的“华晨系”便是其中之一。他的空手套白狼的财技堪称炉火纯青,因此在产业与资本之间的双洗牌中屡屡得手,且乏陈败绩。但仰融过于迷信“资本的力量”,而肤浅于“政治的铁腕”。由此,他的悲剧少了悲壮,而多了悲哀,颇似堂吉诃德式的枭雄。其实,多读点中国历史不难明白,“背水一战”的赤膊上阵是下下策,多为全军覆灭,侥幸偶胜堪为
期刊
谈起西方实验科学的创立,应该追溯到诞生于13世纪的罗吉尔? 培根。19世纪的哲学曾因马克思而由“解释的哲学”(解释世界)上升为“行动的哲学”(改造世界),13世纪的科学则因罗吉尔? 培根而由理性推断、逻辑证明的科学发展出由实验发现、经验总结的科学。  罗吉尔? 培根于1214年出生在英国的伊尔彻斯特,1230年入牛津大学就读,1236年赴巴黎大学任教,1247年返回英国,1257年入方济各会,随之
期刊
1988—2006:龚家龙拿“第四石油”忽悠世界  龚家龙脚踏两大命脉产业——农业和石油。按理说是脚踏实地了,可人却悬在半空中。要玩这两大行业赚钱并不难,但要玩大了非资本运作不可。然而,玩资本久了惯了,最容易玩大的是野心,而不是产业。相对的结果是,心越来越比天高,命却越来越比纸薄    龚家龙是2006年中国企业界陨落的又一个资本枭雄。  曾经,他在石油产业和资本市场之间进退裕如,呼风唤雨。他是中
期刊
2008年以来,高盛、德意志银行等国际一流投资机构纷纷进逼中国生猪养殖业,国内养猪行业一时间血雨腥风,而此时,广东天地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生却在丛中笑——他两年前已经抢战生猪养殖领域,预见性地推出绿色环保猪肉“壹号土猪”,如今正等着收钱了。  数年前,年近不惑的北大毕业生陆步轩在西安当街卖猪肉的新闻被炒得沸沸扬扬,引发了社会上对于人才和职业的广泛讨论,而同为北大毕业的,还在清华读过EMBA的陈生,
期刊
1992—2004:唐氏兄弟的德隆帝国  还没有哪个民营企业像德隆这样,成为世纪之交的中国持续关注的热门话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德隆成为一个标杆,以至于媒体至今滥用的标题常是“下一个德隆”或“又一个德隆”。这是因为,德隆玩的“产业整合”,是许多民营企业心之所向,而德隆玩得“资本心跳”,也是后人惊羡不已。其实,德隆想在“不寻常的转型时代”,玩一把“超常规发展”,它借了非常之势,走了非常之道,用了非常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