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推进,伴随着广大教师的课堂实践,合作学习已经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师的肯定,也越来越被广大的学生接受和喜欢。让学生在课堂中不仅学会合作交流获取知识更敢于展示自己的方法与经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让学生既学得了知识又感觉特别的轻松愉快,只有让学生自主化,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使课堂焕发新光彩,才能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新世界人才。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合作;互助;交流;展示
杜郎口教学模式创造出了教育教学的奇迹,使得差点儿被撤并的、一所农村教育教学双差校问题校起死回生。我校派了许多老师前往观摩吸纳经验,本学期我校本着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向杜郎口学习教学经验。又赶上新一轮课程改革下,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普及和发展性,是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合作探索能力,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中学数学教育必须研究的课题。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推进,伴随着广大教师的课堂实践,合作学习已经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师的肯定,也越来越被广大的学生接受和喜欢。而目前,我校的教师对课改教学方式茫然,基于此,我提出一些看法。现选择几个我校老师尝试杜郎口教学课堂中的典型现象进行透视。
现象1.桌子摆成长条型,学生四周坐,几个人在一起,但小组是往往成为优等学生的“课堂”,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包办了同队小组成员。
后果:整个小组没有全员参与,容易挫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不自觉的成为陪衬,使参与留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失去了合作的意义。
现象2.教师在课堂的合作学习环节中,没有把合作任务,要求布置清楚,加上学生合作技能欠缺,不能重点积极有效的讨论,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各行其道,讨论与学习无关的话题,争执,吵闹,加上面积过大,教师难以全面顾及。
后果:课堂探究混乱,教师难以驾驭,教学活动不能正常进行,合作讨论完全失去了意义,教师对教学方式产生了怀疑,进而又走老路。
现象3:学生学习虽然进行了合作交流,但由于教师没有正确讲解合作的要领,把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过于简单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简直是浪费时间,也有一些不需要合作学习的必要的问题,但问题已出现,教师共同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而不引导学生自己探究深入思考。
后果: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展示课堂形式引导和课堂表面气氛的热烈,学生没有其他工作探究,参与谈论不利于勤于思考,习惯的养成,教学目标难以达成,费时多,成效微,是一种典型的形式主义。
现象4:一般情况下,教师所提出的讨论问题的难易,应和所讨论的时间成比例,有价值的问题,给足时间,反之,则少给时间,这样既提高了讨论的有效性,又不至于浪费时间,但在课堂实践中往往不是做的很好,多数情况是讨论、归纳、总结。之所以这样做,这是因为教师观点成旧,怕耽误教学时间,完成不了自己设计好的教学计划。
后果:合作学习只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学生没有足够的合作交流时间,对问题的探究浅尝辄止。这样不单单会给学生留下遗憾,还会浇灭他们创造性学习的热情,遇到学生不会创新思维,滋生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使参与过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
纵观以上现象,教师只注意了合作的学习形式———让学生分组坐在一起学习,却忽略了合作学习的关键———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那么,我们教师应该好好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积极寻求提高合作学习实效的策略呢?
我们最近在搞一个小课题《初中数学课堂合作互助学习方法的探究》考虑到有些老师想尝试改革,有些老师根本就不愿意,座位团团坐,给一些老师的上课带来不便,学生说话的比较多,课堂纪律难以维持,为了控制这种局面,我采用前后四人或6人一组,在数学课堂中建立合作小组,要考虑到学生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别,性格等多方面因素,又为全班各小组内的公平竞争提供了保证,每个小组成员在组内承担一个相应的角色,包括组长,记录员,报告员,检查员,这些角色还可以适当调整,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合作学习中消除优等生的权威,体现了地位平等的机会场合,确保了每位学生的互动参与活动,合作方便快捷又不影响其他的课。我们教师该如何寻求提高合作实效的策略呢?要回答这一问题,本人认为,我们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对于教师而言,教师要正确认识合作学习,做好合作前、合作中、合作后的有效指导;对于学生而言,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学习习惯。
1 教师要正确认识合作学习,做好合作前、合作中、合作后的有效指导 ,正确认识合作学习,不断总结反思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以上几种现象,我们不难看出以上这样合作是由于教师对新合作理解不够,跳不出过去的教学圈子,怕搞合作学习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而造成。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交往的过程,审美的过程,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多交流,学生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同时作为教师要善于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从种吸取好的。
2 要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地举手,不住地喊“老师,我、我”,更有甚者用胳膊把课桌碰得咚咚响,或者自己想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事。这样就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交流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3 要培养学生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数学知识同样也离不开实践操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操作习惯。
首先,要培养学生善于动手的习惯。新教材中很多数学知识都是通过试一试、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折一折等动手实践后理解和掌握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动手操作实践,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实践的习惯。
其次,要培养学生把实践与思维结合起来的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筋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教师在指导操作实践时,必须把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使学生动手必动脑,每操作一步都要与要解决的数学问题相联系。养成良好的实践习惯。
第三,要培养学生合作实践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操作活动,更要体现合作意识,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教师在指导操作时,要有意创设有利于合作的活动,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
4 选择合作学习的学习内容
新课改提倡合作学习,但并非所有的内容都要合作学习,应该注意适当的选择。
4.1 选择规律性较强,应用范围较广的体现公式。对于一些规律性强,覆盖面广,迁移和应用范围广的公式。和一些好的方法,可以利用合作学习。
例如:最近我在进行平方差公式的一节课中,如何归纳平方差公式的,在教学中,教师可先出示四道计算题
①(1+2X)(1-2X);②(2a+3)(2a-3);③(100+1)(100-1);④(X-6)(X+6)。
教师先让大家求出答案,不断启发:大家自己找找这四道题存在什么规律?经过几分钟讨论,小组的学生合作交流,教师深入到每个小组,针对不同情况加以引导,然后各组中的发言人代表本组与合作同学交流,最终推导出平方差公式,这里老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等时机成熟的时候再合作探究,然后组间交流,较好的发挥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效能。
4.2 选择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有些问题对个人而言难较独立完成,但又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这样的问题学生产生强烈的合作探究的原理,在合作中大家共同分析问题,相互交流,教师适当指导,使得问题变得越来越清晰,这样相对个人独立解决问题变得容易且深刻。
4.3 选择开放性问题和解决多种途径化的问题。由于开放型,探究性的问题综合性较强,学生面对这些问题时,因知识基础不同,理解方式的差异,可得到不同的结论,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机会,一个展示自己,了解别人的平台,因而能相互促进,共同探究,比如在“平方差公式”一节中,在你的学生发现了平方差公式后,教师组织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用平方差公式自编应用题,看哪组编的又快又好,结果发现学生编出了很多有特点的题目,但是难度基本相同,于是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来编题,这样使学生在发散思过程中,从多角度,多侧面寻求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5 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5.1 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是旁观者,更不要做局外人,教师在学习合作中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他们的发言,适时地与他们进行交流,对于他们的合作学习进行必要的知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5.2 教会学生合作的方法和技能: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必须教会学生一些合作的方法,技能,以保证高质量的合作。比如:小组合作前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明确学习目标,确保分工到个人。要求学生会彼此认可,互相信任,同伴出现错误时应帮助纠正,教会学生交流时,要有条理性,用明确的语言表达,会倾听别人的发言,从而形成明主和谐的合作气氛,使合作学习取得实效。
在开展小组活动时,常表现一些问题,学困生不能共同参与到合作交流中,性格外向的学生抢着发言争着表现,而性格内向的学生只是听着。有时貌似讨论很激烈,其实和学习无关,为避免这样的局面出现,教师一定要学习任务分到每个人,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此外,教师作为指导者,引导者,应低下来和学生交流,形成师生之间,小组之间的多向互动,提高了课堂的交流效果。
5.3 及时反馈总结: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对某些学习内容难免会达不到老师的要求,在理解上存在偏差,有时在应用上也不够准确,这样就需要及时针对学生讨论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反馈,及时排除学习上得障碍,帮助学生充分知识结构,然后在各组合作学习结束后,各组的代表进行交流,教师做适当评价,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合作中的优劣和和不足,更透彻地了解和掌握知识,使得学生知识水平和合作技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总之,针对目前数学课堂小组合作的现状,通过我的课题研究,注重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中不仅学会合作交流获取知识更敢于展示自己的方法与经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让学生既学得了知识又感觉特别的轻松愉快,只有让学生自主化,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使课堂焕发新光彩,才能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新世界人才。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合作;互助;交流;展示
杜郎口教学模式创造出了教育教学的奇迹,使得差点儿被撤并的、一所农村教育教学双差校问题校起死回生。我校派了许多老师前往观摩吸纳经验,本学期我校本着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向杜郎口学习教学经验。又赶上新一轮课程改革下,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普及和发展性,是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合作探索能力,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中学数学教育必须研究的课题。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推进,伴随着广大教师的课堂实践,合作学习已经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师的肯定,也越来越被广大的学生接受和喜欢。而目前,我校的教师对课改教学方式茫然,基于此,我提出一些看法。现选择几个我校老师尝试杜郎口教学课堂中的典型现象进行透视。
现象1.桌子摆成长条型,学生四周坐,几个人在一起,但小组是往往成为优等学生的“课堂”,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包办了同队小组成员。
后果:整个小组没有全员参与,容易挫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不自觉的成为陪衬,使参与留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失去了合作的意义。
现象2.教师在课堂的合作学习环节中,没有把合作任务,要求布置清楚,加上学生合作技能欠缺,不能重点积极有效的讨论,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各行其道,讨论与学习无关的话题,争执,吵闹,加上面积过大,教师难以全面顾及。
后果:课堂探究混乱,教师难以驾驭,教学活动不能正常进行,合作讨论完全失去了意义,教师对教学方式产生了怀疑,进而又走老路。
现象3:学生学习虽然进行了合作交流,但由于教师没有正确讲解合作的要领,把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过于简单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简直是浪费时间,也有一些不需要合作学习的必要的问题,但问题已出现,教师共同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而不引导学生自己探究深入思考。
后果: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展示课堂形式引导和课堂表面气氛的热烈,学生没有其他工作探究,参与谈论不利于勤于思考,习惯的养成,教学目标难以达成,费时多,成效微,是一种典型的形式主义。
现象4:一般情况下,教师所提出的讨论问题的难易,应和所讨论的时间成比例,有价值的问题,给足时间,反之,则少给时间,这样既提高了讨论的有效性,又不至于浪费时间,但在课堂实践中往往不是做的很好,多数情况是讨论、归纳、总结。之所以这样做,这是因为教师观点成旧,怕耽误教学时间,完成不了自己设计好的教学计划。
后果:合作学习只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学生没有足够的合作交流时间,对问题的探究浅尝辄止。这样不单单会给学生留下遗憾,还会浇灭他们创造性学习的热情,遇到学生不会创新思维,滋生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使参与过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
纵观以上现象,教师只注意了合作的学习形式———让学生分组坐在一起学习,却忽略了合作学习的关键———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那么,我们教师应该好好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积极寻求提高合作学习实效的策略呢?
我们最近在搞一个小课题《初中数学课堂合作互助学习方法的探究》考虑到有些老师想尝试改革,有些老师根本就不愿意,座位团团坐,给一些老师的上课带来不便,学生说话的比较多,课堂纪律难以维持,为了控制这种局面,我采用前后四人或6人一组,在数学课堂中建立合作小组,要考虑到学生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别,性格等多方面因素,又为全班各小组内的公平竞争提供了保证,每个小组成员在组内承担一个相应的角色,包括组长,记录员,报告员,检查员,这些角色还可以适当调整,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合作学习中消除优等生的权威,体现了地位平等的机会场合,确保了每位学生的互动参与活动,合作方便快捷又不影响其他的课。我们教师该如何寻求提高合作实效的策略呢?要回答这一问题,本人认为,我们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对于教师而言,教师要正确认识合作学习,做好合作前、合作中、合作后的有效指导;对于学生而言,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学习习惯。
1 教师要正确认识合作学习,做好合作前、合作中、合作后的有效指导 ,正确认识合作学习,不断总结反思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以上几种现象,我们不难看出以上这样合作是由于教师对新合作理解不够,跳不出过去的教学圈子,怕搞合作学习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而造成。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交往的过程,审美的过程,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多交流,学生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同时作为教师要善于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从种吸取好的。
2 要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地举手,不住地喊“老师,我、我”,更有甚者用胳膊把课桌碰得咚咚响,或者自己想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事。这样就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交流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3 要培养学生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数学知识同样也离不开实践操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操作习惯。
首先,要培养学生善于动手的习惯。新教材中很多数学知识都是通过试一试、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折一折等动手实践后理解和掌握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动手操作实践,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实践的习惯。
其次,要培养学生把实践与思维结合起来的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筋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教师在指导操作实践时,必须把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使学生动手必动脑,每操作一步都要与要解决的数学问题相联系。养成良好的实践习惯。
第三,要培养学生合作实践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操作活动,更要体现合作意识,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教师在指导操作时,要有意创设有利于合作的活动,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
4 选择合作学习的学习内容
新课改提倡合作学习,但并非所有的内容都要合作学习,应该注意适当的选择。
4.1 选择规律性较强,应用范围较广的体现公式。对于一些规律性强,覆盖面广,迁移和应用范围广的公式。和一些好的方法,可以利用合作学习。
例如:最近我在进行平方差公式的一节课中,如何归纳平方差公式的,在教学中,教师可先出示四道计算题
①(1+2X)(1-2X);②(2a+3)(2a-3);③(100+1)(100-1);④(X-6)(X+6)。
教师先让大家求出答案,不断启发:大家自己找找这四道题存在什么规律?经过几分钟讨论,小组的学生合作交流,教师深入到每个小组,针对不同情况加以引导,然后各组中的发言人代表本组与合作同学交流,最终推导出平方差公式,这里老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等时机成熟的时候再合作探究,然后组间交流,较好的发挥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效能。
4.2 选择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有些问题对个人而言难较独立完成,但又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这样的问题学生产生强烈的合作探究的原理,在合作中大家共同分析问题,相互交流,教师适当指导,使得问题变得越来越清晰,这样相对个人独立解决问题变得容易且深刻。
4.3 选择开放性问题和解决多种途径化的问题。由于开放型,探究性的问题综合性较强,学生面对这些问题时,因知识基础不同,理解方式的差异,可得到不同的结论,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机会,一个展示自己,了解别人的平台,因而能相互促进,共同探究,比如在“平方差公式”一节中,在你的学生发现了平方差公式后,教师组织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用平方差公式自编应用题,看哪组编的又快又好,结果发现学生编出了很多有特点的题目,但是难度基本相同,于是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来编题,这样使学生在发散思过程中,从多角度,多侧面寻求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5 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5.1 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是旁观者,更不要做局外人,教师在学习合作中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他们的发言,适时地与他们进行交流,对于他们的合作学习进行必要的知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5.2 教会学生合作的方法和技能: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必须教会学生一些合作的方法,技能,以保证高质量的合作。比如:小组合作前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明确学习目标,确保分工到个人。要求学生会彼此认可,互相信任,同伴出现错误时应帮助纠正,教会学生交流时,要有条理性,用明确的语言表达,会倾听别人的发言,从而形成明主和谐的合作气氛,使合作学习取得实效。
在开展小组活动时,常表现一些问题,学困生不能共同参与到合作交流中,性格外向的学生抢着发言争着表现,而性格内向的学生只是听着。有时貌似讨论很激烈,其实和学习无关,为避免这样的局面出现,教师一定要学习任务分到每个人,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此外,教师作为指导者,引导者,应低下来和学生交流,形成师生之间,小组之间的多向互动,提高了课堂的交流效果。
5.3 及时反馈总结: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对某些学习内容难免会达不到老师的要求,在理解上存在偏差,有时在应用上也不够准确,这样就需要及时针对学生讨论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反馈,及时排除学习上得障碍,帮助学生充分知识结构,然后在各组合作学习结束后,各组的代表进行交流,教师做适当评价,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合作中的优劣和和不足,更透彻地了解和掌握知识,使得学生知识水平和合作技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总之,针对目前数学课堂小组合作的现状,通过我的课题研究,注重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中不仅学会合作交流获取知识更敢于展示自己的方法与经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让学生既学得了知识又感觉特别的轻松愉快,只有让学生自主化,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使课堂焕发新光彩,才能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新世界人才。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