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世纪初,弗理契的艺术社会学作为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被全面译介到中国。1932年苏联“普列汉诺夫—弗理契主义”批判运动影响中国,弗理契艺术社会学在中国由大量译介转向全面批判。以“普列汉诺夫—弗理契主义”批判为核心议题,艺术理论界围绕马克思主义艺术社会学理论基础、庸俗社会学批判以及普列汉诺夫、列宁和弗理契之关系等问题展开了文艺论争。从艺术社会学在中国的建构与反思看,弗理契的《艺术社会学》为中国早期“唯物史观艺术论”提供了体系和范本。1930年代这场批判运动又为当下的庸俗社会学反思敞开了再批判的空间。从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看,这场批判运动呈现了1930年代中国理论界对普列汉诺夫和列宁艺术理论的不同接受状况。从中国左翼文艺运动的兴起与发展看,“普列汉诺夫—弗理契主义”批判运动最终指向艺术理论的“列宁阶段”和党性原则。今天,回顾或还原这一文艺论争的历史原像,对于当代中国艺术社会学理论建构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艺术社会学;左翼艺术运动;弗理契;普列汉诺夫
20世纪初,艺术社会学作为一门理论学科在中国兴起。随着“社会学热”的兴起和左翼文艺运动的开展,苏联和日本的“唯物史观艺术论”——马克思主义艺术社会学迅速传入中国,形成译介与传播的热潮。弗理契是苏联早期重要的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家,也是苏联早期庸俗社会学的“集大成者”,他的艺术社会学理论在1920年代被大量译介到中国,对中国早期艺术社会学的建构以及左翼文艺运动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然而,在1930年代初,中国左翼艺术理论家受苏联“普列汉诺夫—弗理契主义”批判运动的直接影响,也开始批判清理弗理契艺术社会学,并与胡秋原进行了较为激烈的论战。从艺术社会学在中国的建构与反思看,弗理契的《艺术社会学》为中国早期“唯物史观艺术论”提供了体系和典范,1930年代的这场批判运动又为当下的庸俗社会学反思敞开了再批判的空间。从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看,这场批判运动呈现了1930年代中国理论界对普列汉诺夫和列宁艺术理论的不同接受状况。从中国左翼文艺运动的兴起与发展看,“普列汉诺夫—弗理契主义”批判运动最终指向艺术理论的“列宁阶段”和党性原则。今天,我们回顾或还原这一文艺论争的历史原像,对于当代中国艺术社会学理论建构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意义。
一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艺术社会学;左翼艺术运动;弗理契;普列汉诺夫
20世纪初,艺术社会学作为一门理论学科在中国兴起。随着“社会学热”的兴起和左翼文艺运动的开展,苏联和日本的“唯物史观艺术论”——马克思主义艺术社会学迅速传入中国,形成译介与传播的热潮。弗理契是苏联早期重要的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家,也是苏联早期庸俗社会学的“集大成者”,他的艺术社会学理论在1920年代被大量译介到中国,对中国早期艺术社会学的建构以及左翼文艺运动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然而,在1930年代初,中国左翼艺术理论家受苏联“普列汉诺夫—弗理契主义”批判运动的直接影响,也开始批判清理弗理契艺术社会学,并与胡秋原进行了较为激烈的论战。从艺术社会学在中国的建构与反思看,弗理契的《艺术社会学》为中国早期“唯物史观艺术论”提供了体系和典范,1930年代的这场批判运动又为当下的庸俗社会学反思敞开了再批判的空间。从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看,这场批判运动呈现了1930年代中国理论界对普列汉诺夫和列宁艺术理论的不同接受状况。从中国左翼文艺运动的兴起与发展看,“普列汉诺夫—弗理契主义”批判运动最终指向艺术理论的“列宁阶段”和党性原则。今天,我们回顾或还原这一文艺论争的历史原像,对于当代中国艺术社会学理论建构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意义。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