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社区公共空间规划不足及对策措施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zil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新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十分迅速,而公共空间对村民的公共生活、人际交往、邻里关系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它的建设将成为新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本文论述了当前公共空间的建设情况,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设策略,以期为公共空间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公共空间;策略;布局;特色;整体设计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始终是贯穿始终的必须长久解决的大问题,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成为了党和政府的重要任务。而新农村社区建设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大内容,积极稳妥地加快农村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从而构建人文和谐的新型农村社区,是各级政府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而公共空间对村民的公共生活、人际交往、邻里关系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它的建设将成为新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从公共空间的基本概念入手,将最新研究加以整合,探索公共空间的建设策略。
  1 社区公共空间的概念
  新农村社区的公共空间,是指居住于某一特定区域,在农村地域以农民日常生活行为所涉及的具体工作、闲暇、通勤活动为内容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周围的空间场所,通常具有共同利益关系,社会关系封闭且结构简单。这种社区空间是以人为中心,是人类客观环境和活动环境的产物,也是人类行为与环境交互的结果。往往与村民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是村民休憩交往活动的场所,代表着一个村庄的形象,彰显着一个村庄的生机与活力。
  2 社区公共空间的类型
  农村公共空间伴随着人类的定居而产生,自古以来是人类居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传统农村的公共空间主要围绕祠堂、庙宇、戏台、池塘等,这种空间形式基本反映的是村落的历史文化和村民的生活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村民生活品质的提高,原有村落公共空间已经发生了变化。
  3 新农村建设中社区公共空间规划不足
  3.1 公共空间布局分散,尺度不当
  空间尺度是空间的一个重要属性,对身处其中的人的心理感受有最直观的影响。过于空旷的空间使人缺乏安全感而无所适从,而过于紧窄的空间又令人感到封闭压抑。由于农村本身复杂的地理环境,很多农村基本公共设施不是很完善,使得公共空间布局没有规律性可言。
  由于传统村庄的公共空间基本都是根据村民的需要发展起来的,仅仅满足其生存和简单交往的需要,因此它的规模相对较小但尺度较宜人,给人亲切的感觉。然而大多数村民交流范围和频率都较小,往往利用“串门”以及“走亲访友”的形式传递信息,发生婚丧大事或者逢赶集、庙会的时候才会有大规模的聚集。
  3.2 邻里氛围淡化
  一个农村社区在经过长时间的交往发展必然会形成若干个关系较密切的成员组的小群体,这种具有相对亲密关系的小群体就是邻里。和谐邻里氛围的营造,能给人带来认同感与归属感。由于农村社区公共空间的单一性和均质性倾向,使得空间呈现特别单调的特征,缺乏了邻里应有的生活乐趣,违背了居住空间本应多元、丰富的内在需求。这显然不能提供给当地村民明确认同感与归属感。在很多空间设计中,往往出现举目四周房屋一式,空间极端单一的局面。各户与各户之间缺乏一种自然的、具有共识性的交汇点,这极易造成住户在精神上对环境的孤独和空虚感,不利于传统和谐的邻里氛围和关系得到正常的维系与延续。
  3.3 地域特征的消失
  传统农村的社区空间,是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不断顺应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渐渐有机“生长”出来的,其空间的布局、形式和特征都深深根植于当地、顺应于当地,是一个自然生长发展的过程。村民长期生活在固定的社会环境中,其生活方式、生活理念、价值观念、乡土文化都会在交往的公共空间中体现出来。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地的文化渐渐呈现同质化,原来__特有的地域特征渐渐消失。在水网环绕的地方,我们不再能够接触到形态自然、依水傍河的怡人乡土空间气息。在山峦起伏的丘陵地带,也无法品位到高低错落、曲径通幽的趣味空间特征。取而代之的是布列均匀、机械的建筑群体。这些生硬的农村建筑空间被毫无意义地任意安放,使得当地本应该多姿多彩的场所空间不再生动,其场所精神衰败凋敝,甚至一些新农村社区对公共空间的设计一味地追求城市的生活节奏,而忽略自身的传统文化特色。
  4 对策措施
  4.1 彰显新农村社区的公共空间特色
  一个有特色的公共空间并不是一个标新立异而不顾实际情况设计一些稀奇古怪的空间,特色公共空间的塑造要充分运用地域本身的特点与优势,特别是一些有着文化底蕴的农村,其公共空间的塑造要注意历史文脉的传承。当然,也并不只从空间宏观的布局或是周边环境上体现,相反一些有特色的公共空间都是以其精致的细节处理来获得村民的青睐。如地面,一个有特色的铺装也会增加村民的记忆,提高公共空间的吸引力。
  新农村社区的规划设计中,应整体把握村庄的空间形态,村庄公共空间的设计应该根据农村的特性,进行合理的规划。保留大量存在历史记忆的建筑、街巷、习惯性聚集的场地,正确处理现代化中传统与现代、延续地方文脉,并在承旧的基础上衍生新的文化内涵,使得公共空间不仅满足了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而且充满生机活力,使村民在相互交往的空间中形成整体的公共意识。在新农村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中妥善处理好村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与村庄社会经济的关系。
  4.2 尊重原有村庄空间布局,体现地域文化特色
  村庄公共空间的特色是建立在人类物质与社会存在的差异之中,是在人的感知层面上就其内容和形式明显区别于其它村庄的个性特征。如今村庄公共空间正经历着众多方面的危机,大部分都是“零识别”,村民的归属感正慢慢地消失,尤其是在现代化进程中村庄公共空间正在被复制,變得千篇一律、千城一面,日渐失去地域的、多样性特色。
  大部分的传统农村,受本土文化特色的影响比较深,因此村民都保留着原有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特色,使不同时期的印记和沉淀留存在村庄公共空间中,成为识别村庄历史文化的重要坐标。因此在新农村社区公共空间设计中,应该充分挖掘当地深厚的文化精华,在尊重原有历史文化和乡土特色的基础上,促进当地传统特色文化的发展,使农村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得以延续和传承。
  4.3 创造人性化的公共空间
  人性化的设计是以设计的理性化和功能性为前提条件,公共空间在考虑到自然因素,使村民在心理、生理上舒适的同时,还应配置各类娱乐服务设施以满足村民复杂的活动需求。除了物理层次的关怀,还应考虑心理层次的关怀,不能仅仅追求功能、形式上的需要,而忽略村民的精神需求和精神生活。对公共空间形态、规模、尺度的设计上,应该创造人性化的小型空间,宜人的尺度容易创造富有亲切感和人情味的空间形象。同时,结合村庄的地域特色,展现地域文化,营造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并针对不同类型的人群设计不同的交往空间。弱势人群因其自身生理、心理特点和整个社会环境系统缺乏针对他们的考虑,而使他们的自由行为受到限制。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消除由于身体不便带来的障碍,且尽量满足最有可能使用该场所的群体的需要,同时也鼓励其他群体的使用,并确保群体之间的活动不相互影响。
  4.4 重视空间整体设计
  村庄公共空间是自然和人工共同形成的系统,是空间主客体以及主客体之间的交互运动组合而成。村庄公共空间建设的整体性体现在村庄道路、广场、建筑、山体、河流、绿化等协调共存,以及建筑造型、色彩、符号、绿化的种类及场地的材料色彩等的统一。
  在村庄公共空间的规划中,总体空间的环境布局是带有全局性的问题,应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空间的各种因素,并使这些因素能够取得协调一致、有机结合。对公共空间风格和氛围的营造,需要着眼于空间的整体空间组织、布局、环境和功能特点的考虑,对整体环境进行分析了解。
  4.5 构建生态优美的环境
  新农村社区公共空间的规划比传统农村的空间要全面完善很多,不仅质量上有提高,而且内容、类型上也丰富不少。在村庄高速现代化过程中,各种现代化的产品被吸入村庄空间,但是在这一现代化过程中,相应的“消化”功能并没有同步发展起来,于是我们看到很多村庄公共空间满地狼藉,垃圾随处堆放,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村民在使用公共空便利的同时,生活环境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因此,村庄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应在合理分析其构成要素,运用生态性设计原则,保护山水等生态资源,为村民提供放松休闲、文化娱乐的空间,极大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大大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
  5 结语
  总之,村庄是村民的村庄,村民是村庄公共空间的主体。因此,公共空间的建设应该是基于村民的现实需要,满足村民各个层次的需求。对空间的尺度、空间的环境质量及交通流线,都应该以村民的需求为导向,体现对人的一种情感关怀。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公共空间建设的本来目的。
  参考文献
  [1] 应燕微.新农村建设中公共空间现状与规划研究[J].科技信息,2011年32期
  [2] 张华.村庄公共空间的建设与村民公共精神的发展——以张高村为个案[J].学术理论与探索,2007年第10期
其他文献
摘 要:由于人们对生活居住环境、工作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能耗已成为我国最难根治的城市病之一,影响着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绿色节能建筑设计及绿色节能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等两个方面出发,针对绿色节能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绿色节能、建筑设计、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前言   在我国,建筑设计发展速度甚快,传统的节能设计
【摘要】时代的发展也伴随着高层建筑的快速发展,人们不断增加着建筑物的高度,建筑类型和功能也更多样化,更加复杂化,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结构体系也越来越多地成为了重点,也是结构工程师的工作设计的难点所在。本文探讨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相关问题以及应对方法。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应对方法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中的结构设计表达了建筑师的想法和设计理念。
【摘要】虽然桩基工程广泛的应用,质量难以控制。在本文中,详细分析了几个桩基测试方法的优点和缺点。为了提高桩基检测的质量,应采取加强成孔检测工作,准确地计算出的水平荷载和桩基础设计的承载能力,并确保桩的本身强度。  【关键词】桩基检测 控制要点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我国,现在各种大直径桩、小直径桩和微型桩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天津地区工程建设  中7
摘 要:本文主要简述了绿色建筑设计的特点,根据相关的特点提出多个不同的设计说明,帮助建筑业发展,充分体现建筑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材设计、体型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绿色建筑的特点  1.1生态性  绿色建筑的生态性是指建筑从最初的设计到施工再到最终的使用过程中尊重生态规律,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因地制宜,能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地
摘 要:本文简单的介绍了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原则、内容及其类型。着重分析了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以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稳定。   关键词: 房屋建筑 结构设计 结构计算  中图分类号: TU3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对生活环境及居住条件要求越来越高。而且,房屋建筑结构的设计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房
摘要:本文采用组合模态参数在有限元模型基础上对结构损伤进行了识别。同时考虑了噪声输入情况下,即存在数据误差时神经网络的损伤识别能力。 表明以组合模态参数作为网络输入参数,并通过学习训练所得网络不仅具有理想的损伤识别能力,还具备良好的容错性和鲁棒性。  关键词:组合模态参数 损伤识别 噪声 鲁棒性  中图分类号:TN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BP神经网络  BP(Back Prop
创伤后大量失血、失液,有效循环血容量锐减,应快速补充有效循环血容量,改善微循环低灌注,保证重要器官供血.本组48例应用3:1品胶体液快速扩容,收剑好的效果,成功率100%,总结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房屋建筑节能设计应用的现状,然后探讨了我国房屋建筑节能设计的措施。  关键词:房屋建筑,节能设计,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如何实现房屋建筑设计的节能低碳已经成为当前各国关注的重点,我国是房屋建筑大国,也是能源消耗大国,如何实现通过设计使房屋建筑节能低碳对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筑设计工作者要充分认识我国建筑设计的现状,要重视在
【摘要】建筑行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行业之一,关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我国是多地震国家,但我国目前对地震的预防能力较弱,地震给我国带来了极其巨大的灾害,因此,不仅国家要加强对防震抗震的理论和技术研究,更要加強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这是进一步保障我国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笔者将从我国建筑中抗震设计现状起笔,探究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原则,寻找结构设计中抗震措施,并对建筑结构中抗震设计
【摘要】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不断的加快,建筑施工和建筑设计作为建筑行业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两个部分的发展与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有着息息相关的关系。设计对施工具有导向性作用,显示了行业前瞻性方面的内容。同时施工的过程和执行力度也会反作用于设计,对设计起到了信息反馈、优化和促进的作用。一个工程完成的好坏,设计与施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就建筑结构设计中工程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加强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