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去掌握它们。”目前课堂教学已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而应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出发点,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学习的内部诱因和动机。而生本教育的课堂正是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课堂相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实施不再以教师的教为主,而是以学生的学为主。生本教育的化学课堂是没有预知的,是随课堂情形不断生成的,因而是开放的、充满活力的易为学生接受的课堂。根据化学学科的特殊性,创建生本教育的课堂,使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在课堂上得到充分体现。
生本教育在笔者的化学课堂上已经试行一段时间,以前认为学生是无知的,什么都不懂,不相信学生,总担心他们这也出错,那也出错。实施生本教育以来,笔者发现,对学生的担心是多余的,学生的能力远远比想象的要大得多。笔者现在把一些浅显的做法与大家交流一下。
1 布置带有思考性的前置作业,为课堂生成做准备
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好学、乐学、会学的习惯,教师要给学生设计好前置性作业。教师提前一天找出学生能自主学会的知识或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课前完成,给学生创设一个在课堂上展示自我的交流机会。前置作业的设置,能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中,发扬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在讲授鲁教版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水的人工净化”这一节时,课前布置前置性作业,让学生调查自家饮用水的来源,了解天然水的净化原理和过程,查找关于水的资料。学生为了参加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和交流,找大人、查资料、做调查,积极准备第二天上课时要当众表现的内容。还有,在复习“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这一课题时,笔者给学生布置以下前置作业:欲除去表1所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请选择正确的试剂和分离方法,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通过对这些前置作业的思考,找到混合物分离的方法,为第二天的上课发言讨论做准备。
2 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允许学生随时发言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就应该让学生能在课堂上积极思考,积极讨论,有想法就说,这样才是充满活力的课堂的具体体现,才能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课堂,学生随时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可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认知心理及学习兴趣,使教学过程因不断生成而充满活力。
在讲授鲁教版初四化学“食物中的有机物”这一节时,进入教室后,笔者走到本班最调皮的学生袁某身边问他:“小袁啊,今天早上你吃饭了吗?吃的什么呀?”这个平时一贯调皮的学生见没有问他头疼的化学问题,而是关心地问他早上吃饭了没有,顿时来了兴致:“吃了,吃了两个肉夹馍,还喝了一盒奶!”“哇!够丰富的啊!不過营养还不全呐!”“啊?老师,我吃的可是肉,喝的可是奶!还营养不全?”笔者微笑不答。学生听见对话,都来了兴趣。A:“他吃的肉中有脂肪,可以提供能量。”B:“他喝的奶中有蛋白质,也能提供能量。”C:“他吃的东西中没有蔬菜,蔬菜也是很重要的。”D:“什么才是营养全呢?是不是既要有肉、蛋、奶,又要有蔬菜?”课堂在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中热烈地进行着,生成着
生本教育的课堂是不教而教的,因为教师的不教,才能体现学生的多学,而学生的学需要与学习伙伴的交流。随时发言,才能及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自己已有的经验积累,才能让个性化的经验在生生、师生之间交流沟通,思想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实现以学生为本的生本教育的化学课堂。
3 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生本教育的化学课堂是关注学生自身发展的课堂,希望学生主动地去学,但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很自觉、很主动地学,这就需要教师想办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在做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实验时,紫色石蕊试液通入二氧化碳后变红色,红色溶液加热后应该再变成紫色,可在实验过程中,不管学生怎么加热,溶液仍然显红色。面对这个问题,笔者这样问学生:“溶液为什么由紫色变成红色?”“你们得到的溶液中除了有碳酸外还有什么?”“盐酸和碳酸有什么不同?”“怎样检验变红的溶液中的化学成分?”学生在问题的驱使下运用已有的知识不断生成新知识,不仅得出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又掌握了HCl易挥发、不容易分解、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沉淀的性质,真可谓一题多得。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丰富的经验,问题一旦呈现在面前,他们往往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生本教育的课堂需要少教多学。叶圣陶说过:“要尽量少讲,学生领悟不到之处才给说一说。”生本教育课堂的教就是一种点拨、一种引导,一种问题情境的创设。生本教育的课堂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旧知识、发展新知识是生本教育课堂的核心。
4 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知识的
领悟中去
在化学的复习课教学中笔者大胆尝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当“小老师”去讲课,教师退居二线。首先,让学生分好学习小组,根据学生的情况给分工合作的建议,确保学生能在自己的小组中起到各自积极的作用。然后,提前布置复习的内容,让各学习小组做好准备。待每个小组把自己的复习专题内容搞好后,上课时用多媒体或者其他行之有效的方式展示出来。轮到哪个小组的复习专题,这个小组的成员和组长等“小老师”就要负责那堂复习课的复习内容的展示、解说,然后其他小组参与补充修订,最后由笔者进行小结指导。在此过程中,对于学生所犯的知识性错误给予及时的指导与纠正。这样下来,教学工作量很大,但教学效果却是一般常规复习无法做到的,因为每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其中,这样一来不单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提取信息、处理信息,而且能促进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熟悉程度。
学生不仅是课堂教学中最活跃的因素,还是课堂教学中最宝贵的资源。立足生本,就是让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以学生本身的“最近发展区”作为知识能力构建的生长点,使他们实现知识和经验的共享,丰富个体的情感和认识。
5 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学生的学习差异往往是生本教育课堂关注的重点,以学生为本就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特别是学习上的个体差异。学生学习化学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要承认差异,鼓励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不能总以自己的眼光,从成人的角度去干涉和评价学生。遇到问题时让学生自己拿主意、想办法,给学生留下“自决”的余地,会有利于学生学习个性的展示,有利于课堂的生成和丰富多彩。生本教育的课堂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课堂。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以广阔的视野和宽容的心态来对待学生的学习失误,积极帮助他们纠正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和克服一些学习上的困难,使学生健康活泼地发展和提高的同时也得到自身的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稷下街道永流中学)
生本教育在笔者的化学课堂上已经试行一段时间,以前认为学生是无知的,什么都不懂,不相信学生,总担心他们这也出错,那也出错。实施生本教育以来,笔者发现,对学生的担心是多余的,学生的能力远远比想象的要大得多。笔者现在把一些浅显的做法与大家交流一下。
1 布置带有思考性的前置作业,为课堂生成做准备
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好学、乐学、会学的习惯,教师要给学生设计好前置性作业。教师提前一天找出学生能自主学会的知识或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课前完成,给学生创设一个在课堂上展示自我的交流机会。前置作业的设置,能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中,发扬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在讲授鲁教版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水的人工净化”这一节时,课前布置前置性作业,让学生调查自家饮用水的来源,了解天然水的净化原理和过程,查找关于水的资料。学生为了参加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和交流,找大人、查资料、做调查,积极准备第二天上课时要当众表现的内容。还有,在复习“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这一课题时,笔者给学生布置以下前置作业:欲除去表1所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请选择正确的试剂和分离方法,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通过对这些前置作业的思考,找到混合物分离的方法,为第二天的上课发言讨论做准备。
2 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允许学生随时发言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就应该让学生能在课堂上积极思考,积极讨论,有想法就说,这样才是充满活力的课堂的具体体现,才能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课堂,学生随时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可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认知心理及学习兴趣,使教学过程因不断生成而充满活力。
在讲授鲁教版初四化学“食物中的有机物”这一节时,进入教室后,笔者走到本班最调皮的学生袁某身边问他:“小袁啊,今天早上你吃饭了吗?吃的什么呀?”这个平时一贯调皮的学生见没有问他头疼的化学问题,而是关心地问他早上吃饭了没有,顿时来了兴致:“吃了,吃了两个肉夹馍,还喝了一盒奶!”“哇!够丰富的啊!不過营养还不全呐!”“啊?老师,我吃的可是肉,喝的可是奶!还营养不全?”笔者微笑不答。学生听见对话,都来了兴趣。A:“他吃的肉中有脂肪,可以提供能量。”B:“他喝的奶中有蛋白质,也能提供能量。”C:“他吃的东西中没有蔬菜,蔬菜也是很重要的。”D:“什么才是营养全呢?是不是既要有肉、蛋、奶,又要有蔬菜?”课堂在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中热烈地进行着,生成着
生本教育的课堂是不教而教的,因为教师的不教,才能体现学生的多学,而学生的学需要与学习伙伴的交流。随时发言,才能及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自己已有的经验积累,才能让个性化的经验在生生、师生之间交流沟通,思想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实现以学生为本的生本教育的化学课堂。
3 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生本教育的化学课堂是关注学生自身发展的课堂,希望学生主动地去学,但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很自觉、很主动地学,这就需要教师想办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在做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实验时,紫色石蕊试液通入二氧化碳后变红色,红色溶液加热后应该再变成紫色,可在实验过程中,不管学生怎么加热,溶液仍然显红色。面对这个问题,笔者这样问学生:“溶液为什么由紫色变成红色?”“你们得到的溶液中除了有碳酸外还有什么?”“盐酸和碳酸有什么不同?”“怎样检验变红的溶液中的化学成分?”学生在问题的驱使下运用已有的知识不断生成新知识,不仅得出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又掌握了HCl易挥发、不容易分解、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沉淀的性质,真可谓一题多得。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丰富的经验,问题一旦呈现在面前,他们往往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生本教育的课堂需要少教多学。叶圣陶说过:“要尽量少讲,学生领悟不到之处才给说一说。”生本教育课堂的教就是一种点拨、一种引导,一种问题情境的创设。生本教育的课堂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旧知识、发展新知识是生本教育课堂的核心。
4 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知识的
领悟中去
在化学的复习课教学中笔者大胆尝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当“小老师”去讲课,教师退居二线。首先,让学生分好学习小组,根据学生的情况给分工合作的建议,确保学生能在自己的小组中起到各自积极的作用。然后,提前布置复习的内容,让各学习小组做好准备。待每个小组把自己的复习专题内容搞好后,上课时用多媒体或者其他行之有效的方式展示出来。轮到哪个小组的复习专题,这个小组的成员和组长等“小老师”就要负责那堂复习课的复习内容的展示、解说,然后其他小组参与补充修订,最后由笔者进行小结指导。在此过程中,对于学生所犯的知识性错误给予及时的指导与纠正。这样下来,教学工作量很大,但教学效果却是一般常规复习无法做到的,因为每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其中,这样一来不单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提取信息、处理信息,而且能促进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熟悉程度。
学生不仅是课堂教学中最活跃的因素,还是课堂教学中最宝贵的资源。立足生本,就是让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以学生本身的“最近发展区”作为知识能力构建的生长点,使他们实现知识和经验的共享,丰富个体的情感和认识。
5 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学生的学习差异往往是生本教育课堂关注的重点,以学生为本就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特别是学习上的个体差异。学生学习化学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要承认差异,鼓励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不能总以自己的眼光,从成人的角度去干涉和评价学生。遇到问题时让学生自己拿主意、想办法,给学生留下“自决”的余地,会有利于学生学习个性的展示,有利于课堂的生成和丰富多彩。生本教育的课堂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课堂。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以广阔的视野和宽容的心态来对待学生的学习失误,积极帮助他们纠正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和克服一些学习上的困难,使学生健康活泼地发展和提高的同时也得到自身的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稷下街道永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