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学习离不开学生预习。对于小学生语文预习,教师要及时检查预习效果,帮助学生学会预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预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预习;作用;指导
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学习离不开学生预习。对于小学生语文预习,教师要及时检查预习效果,帮助学生学会预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预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小学语文预习的作用
预习,是指学生在课前的自学。通过自学,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学语文学习的预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学生提前自主学习语文的一种方法。据调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差强人意,小学生语文预习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学生不能自觉、按时、高质量地完成预习作业,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意识不强;二是许多学生不会自主预习,不知道怎样预习,自主学习能力和预习的方法需要教师的指导。
小学语文学习不能只靠课堂上的教学去完成,要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预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预习就是要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地接受新知识。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习的不仅仅是新知识,更是用旧知去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这实际上是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也是自学能力提高的方法。
例如:有一次上课后,我说:“通过昨天的预习,把你们的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没有预习的学生会无精打采地看着发言的同学。我问不发言的学生为什么不举手发言,他们低着头说:“老师,我没有预习,所以对课文不熟悉,并不是完全不会,而是没有把握。”
预习,就是学生在已获得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在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下,利用各种学习条件和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如学生在接触一篇新课文时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就可以运用教师平时教给的方法或者运用工具书等去理解。当扫清阅读障碍后,再根据教师教给的分段方法理清文章脉络。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又能把在课堂上学到的学习方法充分运用,长此以往,学生的自学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2、提高效率,事半功倍。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准备。学生在预习时,会有不明白的地方,这属于正常现象。课本中看不明白的地方,往往就是教材的重难点,或学生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弄懂这些不懂的地方,恰好是学习效果的关键所在。听课时,集中精力去听那些自己没弄懂的部分,听课就变得有针对性。倘若不经过预习,只能是按部就班,教师讲什么就听什么,把握不了重难点,失去了听课的目的性和选择性。预习为听课创造了有利的心理状态,使学生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学生对预习中已弄清的内容,经过了教师讲解,就更加明确;没有弄懂的问题,经过思考、讲解,豁然开朗,更难以忘却。这样一来,便大大提高了听课质量。
二、小学语文预习的有效指导
1、及时检查预习效果。有检查才有落实,有评价才有促进。预习只有布置不行,还必须加强检查。如果教师只布置不检查,学生的预习积极性会大大减弱。教师检查预习情况可以是在学习新课之前的几分钟,也可以是课前的几分钟。教师要对预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表扬预习认真的学生,批评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归纳正确的预习方法,改正错误的预习习惯。教师还可以定时开展预习成果交流会,为学生创造一个分享成果、表现自我、展示个性的舞台,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才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预习兴趣。
有一次上课前,我准备检查一下本班学生的预习情况,当我走进教室,让组长把全组的书收上来时,学生觉得很奇怪。有个胆大的学生说:“老师你说错了,是收家庭作业吧?”我微笑地看着他:“沒错,就是书。”班长是个机灵鬼,大声说:“老师是要查预习。”这时,班里学生的表情可谓“精彩”呀!到了下午,我把分析表投到屏幕上时,不少学生默默地低下头。
在学生低下头的同时,我也在想:预习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种习惯,必须持之以恒。
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的过程有时不是一帆风顺的,将会出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可能通过教学完全可以解决,有的可能没有彻底解决。小学生的求知欲是旺盛的,很自然会产生解决这些问题的迫切愿望。如果教师因势利导,适当加以启发与点拨,学生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将大大丰富他们的知识,这样的预习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学生看到了预习的价值,才会有需要有预习的想法,并且不断探索预习的有效方法,更好地主动预习,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语文学习是学生不断探索和提高学习效果的过程,也是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去主动学习的过程。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预习的方法,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不断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预习;作用;指导
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学习离不开学生预习。对于小学生语文预习,教师要及时检查预习效果,帮助学生学会预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预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小学语文预习的作用
预习,是指学生在课前的自学。通过自学,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学语文学习的预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学生提前自主学习语文的一种方法。据调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差强人意,小学生语文预习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学生不能自觉、按时、高质量地完成预习作业,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意识不强;二是许多学生不会自主预习,不知道怎样预习,自主学习能力和预习的方法需要教师的指导。
小学语文学习不能只靠课堂上的教学去完成,要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预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预习就是要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地接受新知识。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习的不仅仅是新知识,更是用旧知去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这实际上是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也是自学能力提高的方法。
例如:有一次上课后,我说:“通过昨天的预习,把你们的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没有预习的学生会无精打采地看着发言的同学。我问不发言的学生为什么不举手发言,他们低着头说:“老师,我没有预习,所以对课文不熟悉,并不是完全不会,而是没有把握。”
预习,就是学生在已获得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在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下,利用各种学习条件和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如学生在接触一篇新课文时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就可以运用教师平时教给的方法或者运用工具书等去理解。当扫清阅读障碍后,再根据教师教给的分段方法理清文章脉络。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又能把在课堂上学到的学习方法充分运用,长此以往,学生的自学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2、提高效率,事半功倍。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准备。学生在预习时,会有不明白的地方,这属于正常现象。课本中看不明白的地方,往往就是教材的重难点,或学生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弄懂这些不懂的地方,恰好是学习效果的关键所在。听课时,集中精力去听那些自己没弄懂的部分,听课就变得有针对性。倘若不经过预习,只能是按部就班,教师讲什么就听什么,把握不了重难点,失去了听课的目的性和选择性。预习为听课创造了有利的心理状态,使学生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学生对预习中已弄清的内容,经过了教师讲解,就更加明确;没有弄懂的问题,经过思考、讲解,豁然开朗,更难以忘却。这样一来,便大大提高了听课质量。
二、小学语文预习的有效指导
1、及时检查预习效果。有检查才有落实,有评价才有促进。预习只有布置不行,还必须加强检查。如果教师只布置不检查,学生的预习积极性会大大减弱。教师检查预习情况可以是在学习新课之前的几分钟,也可以是课前的几分钟。教师要对预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表扬预习认真的学生,批评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归纳正确的预习方法,改正错误的预习习惯。教师还可以定时开展预习成果交流会,为学生创造一个分享成果、表现自我、展示个性的舞台,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才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预习兴趣。
有一次上课前,我准备检查一下本班学生的预习情况,当我走进教室,让组长把全组的书收上来时,学生觉得很奇怪。有个胆大的学生说:“老师你说错了,是收家庭作业吧?”我微笑地看着他:“沒错,就是书。”班长是个机灵鬼,大声说:“老师是要查预习。”这时,班里学生的表情可谓“精彩”呀!到了下午,我把分析表投到屏幕上时,不少学生默默地低下头。
在学生低下头的同时,我也在想:预习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种习惯,必须持之以恒。
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的过程有时不是一帆风顺的,将会出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可能通过教学完全可以解决,有的可能没有彻底解决。小学生的求知欲是旺盛的,很自然会产生解决这些问题的迫切愿望。如果教师因势利导,适当加以启发与点拨,学生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将大大丰富他们的知识,这样的预习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学生看到了预习的价值,才会有需要有预习的想法,并且不断探索预习的有效方法,更好地主动预习,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语文学习是学生不断探索和提高学习效果的过程,也是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去主动学习的过程。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预习的方法,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不断提高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