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探讨如何预防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术后并发症,以及如何做出相关的有效地护理对策。方法 收集整理我院 2010年至 2013年来我院就诊的 300例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的资料,临床跟踪记录患者发生的各种并发症情况,并做好相关的护理措施。结果 并发症35例,其中术中出现阿斯氏综合征4例,占1.67%;感染12例,占4%;囊袋血腫8例,占2.67%;起搏器电极脱位2例,占0.67%;起搏器综合症2例,占0.67%;气胸5例,占1.67%;肌肉颤动2例,占0.67%。治疗和护理后,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做好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并发症的预防和术后护理工作,早期发现各种并发症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其早日康复。
【关键词】 起搏器 并发症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8-0006-01
目前,安装永久性起搏器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可逆的心脏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最为安全、有效的临床手段。病人一旦安装,起搏器就成了保障病人生命安全的重要武器。为了使植入永久性的心脏起搏器的患者能正确认识起搏器,减少不必要的顾虑,并有效的防止这些并发症,本文对我院 2010年至 2013年,来我院植入 300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的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体会探讨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整理我院 2010年至 2013年来我院就诊的 300例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的资料,男性 164 例,女性 136 例,年龄 36~ 82 岁。心律失常类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188例 (其中窦性停搏最长达8.5 s),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72例,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 ( >3.0s) 19例,二度II型以上房室传导阻滞21例。起搏器类型: 单腔心室起搏器 (VVI) 226例,双腔起搏器 ( DDD ) 74 例。
1.2 方法
按照正常手术疗法为患者安置永久性的心脏起搏器,对发生的所有并发症情况和相对应的护理方法进行记录,分析并发症情况。
2 结果
300例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装术的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35例,其中术中出现阿斯氏综合征4例,占1.67%;感染12例,占4%;囊袋血肿8例,占2.67%;起搏器电极脱位2例,占0.67%;起搏器综合症2例,占0.67%;气胸5例,占1.67%;肌肉颤动2例,占0.67%。经过医护人员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后,患者全部治愈出院。
3 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护理防治对策
3.1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机体植入起搏器时,电极进入心腔,产生机械刺激,极易引发各种心律失常。如果不能及时发现,甚至会引发心脏骤停,造成对患者的致命性伤害。本组 300例患者,有 3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室早、室速,其中 4例术中出现阿斯氏综合征。一般情况下,采取后撤电极导管的办法即可使症状消失,小部分需滴注利多卡因。医护人员要在手术前准备好各种抢救药物,手术进行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
3.2 感染
安置永久性起搏器另外一种最常见的并发症,即感染,如局部皮肤炎症坏死、细菌性心内膜炎等。本组感染 12例,其中 9例发生在手术后 3~5天。因此,如何预防起搏器术后感染是护理工作的重点。所以,护理人员在手术开始前,应对手术所需器材及物品进行严格检查;在手术过程中,要严格进行无菌操作,保持起搏器的皮囊和电极所经皮肤清洁、干燥;在手术结束后,注意伤口清洁,定期换药,并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的发生。
3.3 囊袋血肿
囊袋血肿发生的原因可能与患者术前使用抗凝药物或抗血小板药物,术中止血不彻底,术后沙袋压迫位置不善等原因有关系。囊袋血肿多数发生在术后一周内,术后2~3天最为常见,本组出现囊袋血肿8例。最好的处理办法为,局部压迫和或胸带包裹数天,止血,逐渐吸收血肿。
3.4 电极脱位
由于电极尖端与心内膜粘连不够牢固,会发生电极脱位的情况。其症状为虽有刺激信号但起搏失灵。本组出现电极脱位情况2例,患者表现头昏、胸闷、眩晕严重者可出现阿斯氏综合征。造成起搏电极脱位的原因主要有:过早改变术后体位,造成电极被过度牵扯;电极固定不牢靠;一部分患者意识障碍,具有一定的不合作性。近几年应用的导管尖端呈伞状形的起搏器均不会发生电极脱位现象。为防止电极导管脱位,护理人员应嘱咐病人术后尽量避免剧烈活动,应卧床休息,保持大便通畅。
3.5 起搏器综合征
起搏器综合征常发生于植入VVI起搏器的患者,原因有:房室收缩不同步,减少了心室充盈量和心排出量,血压下降,脉搏减弱。患者常出现头晕、胸痛、气短等症状,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持续房室逆转情况。本组2例,仔细观察病情,区别与其他疾病,通过调整起搏器工作状态及药物对症治疗,症状消失。一经确诊可合理降低VVI起搏器的频率,用药提高窦性心律,若上述处理无效,则可将VVI起搏改为心房或双腔起搏。应对此类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应做到优先采取生理起搏,尽量降低起搏器频率,但也要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心功能。
3.6 气胸
气胸多数是由于穿刺点偏外刺破肺尖所致。本组有5例患者于术后3天,主诉气短、呼吸困难,但尚可平卧,经胸部X片证实为气胸因范围甚小,未作任何处理,几天后自行吸收,症状缓解。
3.7 肌肉跳动
出现肌肉跳动的主要原因多数是由于起搏刺激了膈肌导致的,症状表现为起搏频率出现呃逆或者腹肌不自主跳动。本组有2例出现该症状,为了预防或改善患者术后肌肉跳动,护理人员要在术后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局部肌肉跳动;同时要了解患者起搏器电极状态和起搏功能,及时调节起搏参数,减少输出量,增加脉宽,降低电压,减少电刺激。
4 讨论
目前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惟一有效的方法就是植入永久性的心脏起搏器,但时常伴随着并发症的发生,这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我们要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和术后护理工作,做好患者的术前教育、理论普及和心理护理工作,还应做好安置起搏器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工作。早期发现各种并发症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其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张丹花.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并发症的护理进展[J]. 上海护理,2012,12(1)
[3] 蒙凯凤.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护理进展[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3)
作者简介:汪瑶瑶(1986.11—),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二病区护师。
【关键词】 起搏器 并发症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8-0006-01
目前,安装永久性起搏器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可逆的心脏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最为安全、有效的临床手段。病人一旦安装,起搏器就成了保障病人生命安全的重要武器。为了使植入永久性的心脏起搏器的患者能正确认识起搏器,减少不必要的顾虑,并有效的防止这些并发症,本文对我院 2010年至 2013年,来我院植入 300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的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体会探讨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整理我院 2010年至 2013年来我院就诊的 300例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的资料,男性 164 例,女性 136 例,年龄 36~ 82 岁。心律失常类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188例 (其中窦性停搏最长达8.5 s),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72例,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 ( >3.0s) 19例,二度II型以上房室传导阻滞21例。起搏器类型: 单腔心室起搏器 (VVI) 226例,双腔起搏器 ( DDD ) 74 例。
1.2 方法
按照正常手术疗法为患者安置永久性的心脏起搏器,对发生的所有并发症情况和相对应的护理方法进行记录,分析并发症情况。
2 结果
300例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装术的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35例,其中术中出现阿斯氏综合征4例,占1.67%;感染12例,占4%;囊袋血肿8例,占2.67%;起搏器电极脱位2例,占0.67%;起搏器综合症2例,占0.67%;气胸5例,占1.67%;肌肉颤动2例,占0.67%。经过医护人员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后,患者全部治愈出院。
3 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护理防治对策
3.1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机体植入起搏器时,电极进入心腔,产生机械刺激,极易引发各种心律失常。如果不能及时发现,甚至会引发心脏骤停,造成对患者的致命性伤害。本组 300例患者,有 3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室早、室速,其中 4例术中出现阿斯氏综合征。一般情况下,采取后撤电极导管的办法即可使症状消失,小部分需滴注利多卡因。医护人员要在手术前准备好各种抢救药物,手术进行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
3.2 感染
安置永久性起搏器另外一种最常见的并发症,即感染,如局部皮肤炎症坏死、细菌性心内膜炎等。本组感染 12例,其中 9例发生在手术后 3~5天。因此,如何预防起搏器术后感染是护理工作的重点。所以,护理人员在手术开始前,应对手术所需器材及物品进行严格检查;在手术过程中,要严格进行无菌操作,保持起搏器的皮囊和电极所经皮肤清洁、干燥;在手术结束后,注意伤口清洁,定期换药,并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的发生。
3.3 囊袋血肿
囊袋血肿发生的原因可能与患者术前使用抗凝药物或抗血小板药物,术中止血不彻底,术后沙袋压迫位置不善等原因有关系。囊袋血肿多数发生在术后一周内,术后2~3天最为常见,本组出现囊袋血肿8例。最好的处理办法为,局部压迫和或胸带包裹数天,止血,逐渐吸收血肿。
3.4 电极脱位
由于电极尖端与心内膜粘连不够牢固,会发生电极脱位的情况。其症状为虽有刺激信号但起搏失灵。本组出现电极脱位情况2例,患者表现头昏、胸闷、眩晕严重者可出现阿斯氏综合征。造成起搏电极脱位的原因主要有:过早改变术后体位,造成电极被过度牵扯;电极固定不牢靠;一部分患者意识障碍,具有一定的不合作性。近几年应用的导管尖端呈伞状形的起搏器均不会发生电极脱位现象。为防止电极导管脱位,护理人员应嘱咐病人术后尽量避免剧烈活动,应卧床休息,保持大便通畅。
3.5 起搏器综合征
起搏器综合征常发生于植入VVI起搏器的患者,原因有:房室收缩不同步,减少了心室充盈量和心排出量,血压下降,脉搏减弱。患者常出现头晕、胸痛、气短等症状,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持续房室逆转情况。本组2例,仔细观察病情,区别与其他疾病,通过调整起搏器工作状态及药物对症治疗,症状消失。一经确诊可合理降低VVI起搏器的频率,用药提高窦性心律,若上述处理无效,则可将VVI起搏改为心房或双腔起搏。应对此类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应做到优先采取生理起搏,尽量降低起搏器频率,但也要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心功能。
3.6 气胸
气胸多数是由于穿刺点偏外刺破肺尖所致。本组有5例患者于术后3天,主诉气短、呼吸困难,但尚可平卧,经胸部X片证实为气胸因范围甚小,未作任何处理,几天后自行吸收,症状缓解。
3.7 肌肉跳动
出现肌肉跳动的主要原因多数是由于起搏刺激了膈肌导致的,症状表现为起搏频率出现呃逆或者腹肌不自主跳动。本组有2例出现该症状,为了预防或改善患者术后肌肉跳动,护理人员要在术后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局部肌肉跳动;同时要了解患者起搏器电极状态和起搏功能,及时调节起搏参数,减少输出量,增加脉宽,降低电压,减少电刺激。
4 讨论
目前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惟一有效的方法就是植入永久性的心脏起搏器,但时常伴随着并发症的发生,这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我们要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和术后护理工作,做好患者的术前教育、理论普及和心理护理工作,还应做好安置起搏器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工作。早期发现各种并发症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其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张丹花.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并发症的护理进展[J]. 上海护理,2012,12(1)
[3] 蒙凯凤.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护理进展[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3)
作者简介:汪瑶瑶(1986.11—),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二病区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