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丧失相信的能力了吗?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77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检视2007年上半年的新闻事件,我的目光首先留驻在新年伊始的一则小事件上。据一家叫做《天府早报》的大众媒体报道,2007年1月2日,一“妙龄女子”在成都市某酒店跳楼未遂,从她爬上六楼窗台,到被警方带离的近五小时,围观者的起哄声不断。一个鲜活生命在生死边缘的痛苦挣扎,却成就了有闲市民在元旦假期的视觉盛筵,我们所丧失的何只是对于生命本能的敬畏,何只是对于同类的基本同情,我们丧失的干脆就是相信的能力!
  我们丧失相信的能力了吗?我注意到,报道中的围观者对准跳楼者的基本判断是拿来主义的,“她哪里是在跳楼嘛,根本就是在作秀”,“作秀”这一判断构成了全部闹剧的认知基础,而诸如“跳楼秀”、“跳桥秀”、“跳塔秀”乃至一词以蔽之的“自杀秀”,这些毫无人性温暖的概念的发明权皆在媒体。换言之,站在观客的立场将准自杀行为事不关己地推定为“秀”,并引领对于“秀”者的口诛笔伐的是媒体,站在“秀”者的立场冷眼审视观客并痛击观客心态的也是媒体。依据我对大众媒体的长时期观察,这种立场的游移与其说是基于某种辩证法的深刻,不如说是“注意力经济”在解构时代完全丧失立场的表征。在无立场的摇摆中,一些偶然的因素也能引发立场的转换。比如,在该事件中,媒体对“秀”者表现出的难得的宽容可能就与当事人的“妙龄女子”身份以及实施自杀的时间地点有关——其时正值节假日,并且看来并非发生在可能产生重大交通拥堵的闹市区。一旦实施自杀的地点转到,比如广州的洛溪大桥,又恰值上班期间,媒体与观客的合谋关系即刻形成。去年8月16日,男性同胞杜仁政在此桥上上演“跳桥秀”,结果是,“‘要跳就跳’!遭受大塞车的市民火了,这样督催杜仁政”。媒体借某人大代表之口伸张正义:“这是一种‘劫持大众’的不法行为,一定要严惩!”(摘自次日的《信息时报》)
  大众媒体一向被雅誉为社会正义与良知的守望者。尤其,当快餐文化时代的人们日益依赖大众媒体与其生存环境建立关系、建构或重构现代性共识的时候,它更应历史地承担起作为社会良心的使命。不幸的是,历史再度跟中国开起了并不可笑的玩笑,全球化的突如其来将中国不容分说地推入了现代与后现代并立、建构与解构共处的悖论境地。对价值多元化的阐述与实践刚刚起步,对官本位的价值改造尚未完成,“让价值回归经济本义”的呐喊即利用了它与中国人固有的心性结构的契合,利用了“形势比人强”的商业氛围,以革命的名义在价值争夺战中攻城掠地,赢者通吃,最后在与官本位妥协通兑的基础上,形成价值王国里定于一尊的权钱本位制。这种重新确立的价值一元化对媒体的最大戕害就是,它以产业化的标准制式将媒体理直气壮地引入到对利润最大化的单向度追求,从而消解了独立而自由的道德评价空间和基本的伦理底线。在这一过程中,市民以目标消费者的身份和收视率(订阅率)的杠杆要求大众媒体的跟进与共谋,大众媒体则依循“顾客即上帝”的商业逻辑心安理得地委身于对市民趣味的迎合而非引导之中。“自杀秀”之成为问题,是弱势/边缘群体在公共话语领域被扭曲、被归罪的典型范例,对准自杀者的轻蔑、厌恶和戏谑心态在媒体与市民间因应互动,往来强化,以至形成可怕的思维惯性和话语圈套。
  “作秀”的预设把准自杀者不分青红皂白地推上道德的审判台,一事件一旦被方便地归于“自杀秀”的范畴,事件的定性即告完成,准自杀者的种种冤屈隐情——不幸的人们各有其不幸——则被这类本质化的范畴抽空了。在这种认知图式中,“自杀秀”成了一种符号,一种与街头野广告相提并论的有碍观瞻的疤癞,赫然呈现在十几年美容手术造就的城市光鲜面孔之上,而符号与社会问题的镶嵌关系和象征关系则被割裂,成为凌虚高蹈的存在。一些媒体如此决绝地与弱者作战,忙于对乞丐资质的苛刻界定,忙于对自杀者的真伪甄别,忙于在对弱者居高临下的镜头暴力中表现优越,忙于以中产阶级价值观的标签兜售崇富媚富的劣质文字。在后现代话语的去政治性和去道德性的竞走中,媒体一路凯歌高奏,无节制的反讽和解构广泛地撕裂着所指与能指的关联,终至自废武功,瘫痪了语言的批判功能,出让了批判者的主体身份,完成了闹剧情绪对悲剧意识的置换,沦陷了道德的所有制高点。对海湾战争场面的审美化解读,对艺人绯闻的如蝇逐臭,像“农民工工资不能拖欠”这样沉重严肃的话题竟在上亿的民工观众面前以轻松调侃的语气出现在央视的春节晚会上。在这样的背景下,对“自杀秀”的态度暧昧的报道也就不奇怪了。
  我们丧失相信的能力了吗?准自杀者的基本隐情在于社会性的不公,比如民工追讨欠薪,无法通过制度性的渠道予以解决,又无力或无意诉诸权力寻租或非制度性暴力,而对公正的关怀又超过了对生命自身的关怀,于是,“为了争一口气”,以自杀相要挟,寄望以此唤起公众的关注与同情,进而对问题的解决造成舆论的和道义的压力。“自杀秀”要达到预期效果,当然只能将地点选择在车马如流的都市,“自杀秀”的上演,由此成为测定市民社会道德走向的风向标。然而,中国的城市不相信眼泪。“我们是个亲情的社会,却不是个陌生人的社会。我们缺乏陌生人之间的信任和友爱”。城市的道德天空只有“单位”那么大,在画地为牢的各类企业事业性单位之外和之上并没有展开比乡土社会更大的公共空间,反而,城市的匿名状态助长了公共道德的荒芜化,使它的麻木与冷血在时下狂飙突进的城市化运动中成了毒化整个社会道德空气的污染源。依法治国被解读成取消道德的辨护辞,人类本有的同情心在冬烘般的法治理念下被一再反思,即便是对见义勇为的急迫呼吁,对爱心行动的廉价叫好,也只是意味着在对他者的道德要求中再度放弃自己的道德责任。而工具理性在物质化都市的抢滩成功,并结合以传统伦理资源相对匮乏的现实——匮乏源于形式宗教所赋予的终极关怀和悲悯气质的缺位——更把中国市民义无反顾地推向信仰的荒漠,以对金钱的持有面对人生的全部意义。成都女子和广州男子的催命者们的临床表现正是都市的道德贫血症,在这种症候下,对准自杀者的虚拟的或现实的凌辱,成为激发市民脆弱生存意志的强心剂;在这种症候下,精神为肉体所绑架,道德为金钱所羞辱,对“自杀秀”的意淫式想象不过是自我阴暗心理的投射,对“自杀秀”的鄙夷和嘲弄其实是自我指涉的。我相信,随着都市道德贫血症的大面积发作和扩散,“自杀秀”将自行绝迹于中国城市,成为一代观客的遥远记忆——根本不需要法律的“严惩”。问题是,在当下公力救济体系和民意表达渠道尚有缺憾的背景下,自杀秀的绝迹,吉邪?凶邪?
  我们丧失相信的能力了吗?那位倡言“严惩”的律师身份的人大代表已然涉嫌知法犯法:司法判断的依据在乎事实,不在主观意念,而“自杀秀”的有罪认定依据的正是主观推定,据此对“自杀秀”的惩治意味着,除非你能证明自己是真诚地要自杀,否则你就可能被判有罪。
  促使这位律师犯下如此低级错误的是交管部门提供的一组统计数字:此次“跳桥秀”使洛溪大桥塞车四小时,车龙长达十公里,约七万辆车次受到影响。由此造成的以人民币为计量单位的经济损失到报道发稿时当还在紧张的换算中,因为经济指数总是作为最高政治出现在今天经济自由主义的宏大叙事中。但是,借用非典时期钟南山的名言——还有什么是比拯救生命更大的政治?还有什么是比拯救生命更大的经济?“自杀秀”的频繁上演同进京上访一样,都是对基层的司法救济和申诉渠道丧失信心的表现,在依法维权频频遭遇“肠梗阻”的现实下,对准自杀者的严惩只会把他进一步地推向绝望。“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对于不惜以生命做赌注的准自杀者,惩罚只能是抱薪救火,而且无异于二次伤害,是对原本造就“自杀秀”的非正义的追加,是非正义的二次方。自杀不能入罪,我国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都没有对其做出明文的处罚规定,依据“不禁则入”的现代法治理念,对“自杀秀”的惩罚将破坏公民对于自身行为后果的合法预期,从而在“法治”的名义下败坏法治的精神。“自杀秀”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其源头是社会公正和司法正义问题,对“自杀秀”的妖魔化处理因而是卑怯的策略,是对真正问题的掩盖和转移,把体制性弊端转化为个人的道德性缺陷,把社会正义问题转化为对“刁民”的声讨,而造成“自杀秀”的职能部门的渎职责任被免于追究。一句话,对“自杀秀”的严惩,其产生的问题将远多于、远严重于其解决的问题。
  古丁在《保护易受伤害者》中认为,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在特定人际关系中都可能成为易受伤害者,即“弱者”(disadvantaged),因为“弱者”并非是用所谓“客观”经济或社会指数就可以标定的概念。禁止伤害弱者因此成为与每一个人有关的公共道德规范,具有其他道德禁令无法替代的根本原则意义。而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根据《簪花仕女图》中仕女穿着的大袖衫與齐胸襦裙的表现形态,揣测其结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绘制版样。结合时代背景和人体工学对其结构进行猜想与探讨。  关键词:簪花仕女图;大袖衫;齐胸襦裙;结构  前言  《簪花仕女图》传为唐代画家周昉所作[1],生动地描绘了衣着鲜艳的五位仕女以及一位侍女游园赏花的情景。图中五位贵族女子内着齐胸襦裙,长裙曳地,华贵异常,外罩轻薄透明的对襟大袖衫,披帛轻挂腕间,
(一)    今年是“七·七”事变以及南京大屠杀七十周年,即便当年二十左右的青年,就算战争中大难不死,后来的半个世纪亦风雨鹄立,经运动险迫、饥病缠身而不凋,现今也该九十高寿了!抗战老兵,所余几希!当年震惊中外的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八百壮士凋零殆尽,前年抗战胜利六十周年之际,大陆只剩一个在重庆默默无闻多年、生活亦长久窘迫的双目失明的老兵杨养正,行年已经九十一岁了!今年又闻报道,也是在“八·一三”淞沪
摘 要:农村水利工程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是提高农村社会防灾减灾、增强抗御干旱洪涝、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护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服务的水利工程设施。农村水利的建设和发展,关乎到农村社会的发展水平、经济发展状况,关乎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安全。加强农村水利建设,对农村社会、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摘要】语文教学的意义,在于让小学生领会汉语言的精神和魅力,学会最为恰当地去运用语言,而不仅仅是让学生认识汉字,理解其意思。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总是不能够尽如人意,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小学语文教学没有充分运用本体性的教学方法。在此,本文就小学语文本体性阅读教学的方法略谈。  【关键词】小学语文;本体性阅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目前,为了改善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新的
【摘要】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对于历练学生从众多信息中辨别适切资源、提升学生对于信息的整合与处理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基于此,推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构建出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体系,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体系建构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非连续性文本”是PISA测试中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建构核心素养的重要通道。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导学生语文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要谨慎挑选阅读内容,保证学生的阅读质量。儿童哲学绘本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尝试通过观看哲学绘本去理解哲学、感悟哲学,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绘本;核心素
【摘要】中学阶段的体育教学非常重要,影响到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后备人才的启发和培养,中学的体育训练大部分都是在课余时间,通过课余训练方式完成,但是我国大部分中学在课余体育训练过程中都存在问题,大部分中学单一关注学生的比赛名次和对于中学学生的整体体育培训和教学效率关注不够,没有建立起科学系统的体育训练方案,本文从影响中学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主要因素入手,综合从学校、教师和个人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学课余体育训练
【摘要】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至关重要。我们要改变现行语文教学中偏重研究文章内容和技法,忽视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的现状。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应该发挥语文本身的作用,以身作则,回归语文“语”和“文”的本质,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引领学生表达的精彩。以语文活动为载体,利用各种学习资源,让学生动起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表达能力;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
[原材料] 低筋面粉100克,白砂糖5克,无铝泡打粉3克,黄油20克,牛奶50克,牛油果50克rn[调味料] 盐一小撮rn做法rn① 黄油切丁约厚1cm.rn② 将低筋面粉、糖、盐、泡打粉混合,加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对于教师的素质要求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教师是课程的改革和发展的核心.教学反思的能力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中学教师应培养教学的反思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