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向世清,博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激光物理与工程技术的前沿研发,是参与产业经济战略与决策咨询,基础教育改革咨询,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战略设计等多领域战略专家,也是上海市最为活跃的科技创新教育专家之一。
按照前一讲的建设方法,建设了创客空间的基础设施与基本条件,很多人以为创客空间就搞定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很多创客空间从一开始就具有很好的条件和基础,却在一段时间之后出现冷落和衰退,少有人问津,很大程度上正是这样的误区所导致的。从根本上讲,这是因为没有抓住创客空间的灵魂——导师队伍。本讲将对导师队伍的建设作方法论上的阐述。
创客在真正成为创客之前,其实仍然是一种学生,只不过与传统意义上的学生有着本质的区别。既然是学生,那就需要教师的指导,所以必须有创客教师,只不过创客教师与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更有不同,我们更多因其教学方式而称其为创客导师。教与学,在创客教育中有着另外一番景象与规律,这是我们在前述中反复强调的,更是我们必须建立的认识。然后,我们才能够以不同的思维建设创客导师队伍。
创客空间的导师队伍:塑造和成就创客教育过程与成果正确征程
首先,创客导师从本身而言,与传统意义教师的最大不同,就是其不仅是知识和方法传授者,还是理念和思维训练者,更兼有技能传递者、经验讲述者和创客精神的示范者等角色要求。因此,一个创客导师的知识技能结构与传统教师有着很大的不同,就连思维方式也有着巨大的差别。传统教师是难以胜任创客导师的要求的(在这一点上,现有的教师培训体系和机制还培养不出基本合适的创客导师,虽然这在国内外都一样,但我国的情况更为突出。因此,创客导师队伍的培养和发展将是我国创客教育的主要核心任务之一)。
其次,创客导师有各种各样的分类和要求,这是依据不同创客个体在成长的不同阶段,以及其自身创新主要发展指向的不同专业知识技能要求而决定的。正是因为这些创客个体各自不同的差异,且造物总是不局限在一个或几个专业范畴内,所以不同的创客就需要多个不同的导师,在其成长历程中共同逐渐将其推向自身特有的成功。同时,不同的创客导师反过来也会给每一位创客提供不同的学习经历和发展方向,最终综合使得创客的发展更具个性化。所以,在创客空间中必须保持有多个不同类型的导师,构成一支具有多种创客教育适应性的队伍。这支队伍也必须具有一定的变化性和流动性,以满足创客的各种变化需求,更可增强创客的发展动力。
第三,创客的不同层次和级别,使得创客导师队伍必须同时具有满足低水平入门者和高水平达人者的带教可能性。入门级的创客需要手把手引导,达人级的创客则需要高水平的启发、帮衬和精神引领。所以,创客导师队伍必须兼有低、中、高层次的各种人员,既能满足普通人与低端创玩的要求,又能兼顾高端专业发展与综合交叉提升的需求。当然,以高水平的导师兼做低层次的辅导也是很好的。
再次,创客的成长既具有较为定向的必然性(由其兴趣和嗜好决定),又具有相当的偶然性(受过程遭遇、环境变化和导师际遇的影响)。这种偶然性其实受外来因素的影响更大。所以,创客空间的导师经常有非常规性的外来交流和外出对接也是一种必然要求。于是,外部的交流渠道和交流对象的系统构建就成为创客空间的内容之一,这应列入导师队伍的建设整体规划和实施方案。
最后,创客空间的导师还必须具有在创客精神上影响创客的能力。不同创客风格的导师,具有不同的人生阅历、经验教训、个性特征,往往会给创客的内在心理带来更多的历练氛围,对创客的最终成长是极其有好处的。
总之,在创客空间中,创客们学习、趣玩、活动、造物、交流、展示,大部分过程和时间中都不完全是个人的单独行为。创客们在全过程中所需的知识、技能、方法和经验,更有创新思维的演变过程,都必须由创客导师辅助学习、不断提升。之所以来创客空间,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与各方人士交流,而导师的教学也可理解为与创客的特殊交流。而之所以能够更好地创,也是因为具有各种可能启动灵感诞生的多方交流和带动技能提升的交互学习。所以,创客空间能够长久发展,能够长时间吸引创客的入驻和活动,就要从根本上建立一支高水平、灵活适应、可满足创客定型和不定型要求的导师队伍。
国外的很多创客空间都非常注重导师队伍的建设。最直观的,国外的创客空间有makerspace、maker studio、Fablab、Hacker space等多种形式,其方式、风格都各不相同,在导师队伍建设上也都有很多区别。所以我们应更多借鉴国外的经验。如果有机会去国外参观创客空间,除了观摩其硬件条件和活动过程外,还应該特别注意与其交流导师队伍建设的经验和规律。
为了更好地引导大家规划和实施创客导师队伍的建设,根据我个人多年的研究和思考,给出一个较为全面的导师队伍建设思路。如图1所示,一个创客空间的导师队伍从结构上大致可分为6支队伍。各支队伍的人员数量应根据创客空问的规模大小、专业结构、阶段要求而定义,在确保基本使用面的情况下,实现尽可能多的储备,保证常态和特殊情形的兼顾要求。
图1中的概念区分非常简明,这里也不用作更多说明。以下仅在几方面作些附加阐释。
(1)特别强调,创客导师必须能够实际地指导创客造物,所以绝大部分创客导师的技术与技能,包括经验心得等,必须有足够的要求。最好的情况是,创客导师自身就是曾经的高级创客玩家,那就很理想了。
(2)从不同角度出发,创客导师可以分为不同类型。例如:技术型、技能型、工具型;理论型、思维型、经验型;需求型、体验型、批判型;专业型、业余型、参与型……最好的导师队伍是各种类型导师的有机结合,或者每个导师都具有相当的复合性。
(3)创客导师的来源,最好是学、研、产、企、资、政、媒等各方人士都有。然后在创客空间固定教师的基本统筹下,各类导师各自发力,最终面向每个创客个体,综合统调,实现创客教育的针对性、时代性、实效性的有效提高。
(4)导师队伍的建设应以固定和流动的不同原则进行。原则上保证,主要基本的导师固定,尤其是常态教学的师资;临时需要的导师流动,尤其是创客空间自己长期养不起的高水平导师,应以外部流动的方式,但平常具有关联性联系。
(5)创客空间一定要重视利用网络新媒体,建立虚拟远程专家队伍,建设线上创客咨询平台,在线解答相关疑惑,让创客可以远程随时地获得高水平咨询服务。可以说,一个创客空间若能够实现这一点,那将是一个富有朝气和活力的空间,也一定会具有越来越高的人气和水平。
客观上讲,建设创客空间的导师队伍是很难的。但是,我们不用一开始就完成这一任务,而是在创客空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推进,利用人脉发展人脉,最终更好地实现队伍建设成效(顺便提出一个重要的议题,即我国从现在起,应该建立创客导师的资质规范;注重集聚优质共享的创客导师资源,建立分行业、分阶段、分地区的导师人才库;建立有效机制,推动高水平创客导师定时定点走进各处创客空间开展咨询服务活动)。
说清了创客空间导师队伍的建设,我们可以再次强调一个常见问题,那就是,很多人的创客空间看起来建得不错,为什么就是无法长久发展呢?其实,就是因为导师队伍跟不上。一个想学东西的创客来了,但是整个创客空间里没有人帮助他提高,仅让他在你的创客空间里自己玩,那属于自生自灭。这样的方式应付初级入门者玩耍几次还可以,要吸引高水平的创客,或者长时间吸引逐步提升的创客,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创客教育中,请大家认识到,创客导师队伍的构建,才是发展的真正核心所在。一句话,有了导师,什么都会有!
按照前一讲的建设方法,建设了创客空间的基础设施与基本条件,很多人以为创客空间就搞定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很多创客空间从一开始就具有很好的条件和基础,却在一段时间之后出现冷落和衰退,少有人问津,很大程度上正是这样的误区所导致的。从根本上讲,这是因为没有抓住创客空间的灵魂——导师队伍。本讲将对导师队伍的建设作方法论上的阐述。
创客在真正成为创客之前,其实仍然是一种学生,只不过与传统意义上的学生有着本质的区别。既然是学生,那就需要教师的指导,所以必须有创客教师,只不过创客教师与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更有不同,我们更多因其教学方式而称其为创客导师。教与学,在创客教育中有着另外一番景象与规律,这是我们在前述中反复强调的,更是我们必须建立的认识。然后,我们才能够以不同的思维建设创客导师队伍。
创客空间的导师队伍:塑造和成就创客教育过程与成果正确征程
首先,创客导师从本身而言,与传统意义教师的最大不同,就是其不仅是知识和方法传授者,还是理念和思维训练者,更兼有技能传递者、经验讲述者和创客精神的示范者等角色要求。因此,一个创客导师的知识技能结构与传统教师有着很大的不同,就连思维方式也有着巨大的差别。传统教师是难以胜任创客导师的要求的(在这一点上,现有的教师培训体系和机制还培养不出基本合适的创客导师,虽然这在国内外都一样,但我国的情况更为突出。因此,创客导师队伍的培养和发展将是我国创客教育的主要核心任务之一)。
其次,创客导师有各种各样的分类和要求,这是依据不同创客个体在成长的不同阶段,以及其自身创新主要发展指向的不同专业知识技能要求而决定的。正是因为这些创客个体各自不同的差异,且造物总是不局限在一个或几个专业范畴内,所以不同的创客就需要多个不同的导师,在其成长历程中共同逐渐将其推向自身特有的成功。同时,不同的创客导师反过来也会给每一位创客提供不同的学习经历和发展方向,最终综合使得创客的发展更具个性化。所以,在创客空间中必须保持有多个不同类型的导师,构成一支具有多种创客教育适应性的队伍。这支队伍也必须具有一定的变化性和流动性,以满足创客的各种变化需求,更可增强创客的发展动力。
第三,创客的不同层次和级别,使得创客导师队伍必须同时具有满足低水平入门者和高水平达人者的带教可能性。入门级的创客需要手把手引导,达人级的创客则需要高水平的启发、帮衬和精神引领。所以,创客导师队伍必须兼有低、中、高层次的各种人员,既能满足普通人与低端创玩的要求,又能兼顾高端专业发展与综合交叉提升的需求。当然,以高水平的导师兼做低层次的辅导也是很好的。
再次,创客的成长既具有较为定向的必然性(由其兴趣和嗜好决定),又具有相当的偶然性(受过程遭遇、环境变化和导师际遇的影响)。这种偶然性其实受外来因素的影响更大。所以,创客空间的导师经常有非常规性的外来交流和外出对接也是一种必然要求。于是,外部的交流渠道和交流对象的系统构建就成为创客空间的内容之一,这应列入导师队伍的建设整体规划和实施方案。
最后,创客空间的导师还必须具有在创客精神上影响创客的能力。不同创客风格的导师,具有不同的人生阅历、经验教训、个性特征,往往会给创客的内在心理带来更多的历练氛围,对创客的最终成长是极其有好处的。
总之,在创客空间中,创客们学习、趣玩、活动、造物、交流、展示,大部分过程和时间中都不完全是个人的单独行为。创客们在全过程中所需的知识、技能、方法和经验,更有创新思维的演变过程,都必须由创客导师辅助学习、不断提升。之所以来创客空间,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与各方人士交流,而导师的教学也可理解为与创客的特殊交流。而之所以能够更好地创,也是因为具有各种可能启动灵感诞生的多方交流和带动技能提升的交互学习。所以,创客空间能够长久发展,能够长时间吸引创客的入驻和活动,就要从根本上建立一支高水平、灵活适应、可满足创客定型和不定型要求的导师队伍。
国外的很多创客空间都非常注重导师队伍的建设。最直观的,国外的创客空间有makerspace、maker studio、Fablab、Hacker space等多种形式,其方式、风格都各不相同,在导师队伍建设上也都有很多区别。所以我们应更多借鉴国外的经验。如果有机会去国外参观创客空间,除了观摩其硬件条件和活动过程外,还应該特别注意与其交流导师队伍建设的经验和规律。
为了更好地引导大家规划和实施创客导师队伍的建设,根据我个人多年的研究和思考,给出一个较为全面的导师队伍建设思路。如图1所示,一个创客空间的导师队伍从结构上大致可分为6支队伍。各支队伍的人员数量应根据创客空问的规模大小、专业结构、阶段要求而定义,在确保基本使用面的情况下,实现尽可能多的储备,保证常态和特殊情形的兼顾要求。
图1中的概念区分非常简明,这里也不用作更多说明。以下仅在几方面作些附加阐释。
(1)特别强调,创客导师必须能够实际地指导创客造物,所以绝大部分创客导师的技术与技能,包括经验心得等,必须有足够的要求。最好的情况是,创客导师自身就是曾经的高级创客玩家,那就很理想了。
(2)从不同角度出发,创客导师可以分为不同类型。例如:技术型、技能型、工具型;理论型、思维型、经验型;需求型、体验型、批判型;专业型、业余型、参与型……最好的导师队伍是各种类型导师的有机结合,或者每个导师都具有相当的复合性。
(3)创客导师的来源,最好是学、研、产、企、资、政、媒等各方人士都有。然后在创客空间固定教师的基本统筹下,各类导师各自发力,最终面向每个创客个体,综合统调,实现创客教育的针对性、时代性、实效性的有效提高。
(4)导师队伍的建设应以固定和流动的不同原则进行。原则上保证,主要基本的导师固定,尤其是常态教学的师资;临时需要的导师流动,尤其是创客空间自己长期养不起的高水平导师,应以外部流动的方式,但平常具有关联性联系。
(5)创客空间一定要重视利用网络新媒体,建立虚拟远程专家队伍,建设线上创客咨询平台,在线解答相关疑惑,让创客可以远程随时地获得高水平咨询服务。可以说,一个创客空间若能够实现这一点,那将是一个富有朝气和活力的空间,也一定会具有越来越高的人气和水平。
客观上讲,建设创客空间的导师队伍是很难的。但是,我们不用一开始就完成这一任务,而是在创客空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推进,利用人脉发展人脉,最终更好地实现队伍建设成效(顺便提出一个重要的议题,即我国从现在起,应该建立创客导师的资质规范;注重集聚优质共享的创客导师资源,建立分行业、分阶段、分地区的导师人才库;建立有效机制,推动高水平创客导师定时定点走进各处创客空间开展咨询服务活动)。
说清了创客空间导师队伍的建设,我们可以再次强调一个常见问题,那就是,很多人的创客空间看起来建得不错,为什么就是无法长久发展呢?其实,就是因为导师队伍跟不上。一个想学东西的创客来了,但是整个创客空间里没有人帮助他提高,仅让他在你的创客空间里自己玩,那属于自生自灭。这样的方式应付初级入门者玩耍几次还可以,要吸引高水平的创客,或者长时间吸引逐步提升的创客,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创客教育中,请大家认识到,创客导师队伍的构建,才是发展的真正核心所在。一句话,有了导师,什么都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