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宋代笔记、文人诗歌等资料中所呈现的宋代女性并不都是人们所普遍认为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形象,这些资料表明宋代平民阶层女性由于生活所迫会外出从事各种商业活动。她们依靠聪明的头脑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经营买卖,不同于那些社会中上层的女性,这些商业活动中的下层宋代女性展现出了独立自强的一面,她们努力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在商业活动中既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又为家庭增加了一份可观的收入。
关键词:宋代;商业活动;女性形象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师范大学2020年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LS202045)研究成果。
宋代工商業高度发展,宋人活跃于商业活动之中,其中不乏女性的身影。尽管宋代依然流行着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儒家学者司马光将“中门”重新定义,提出了“凡为宫室,必辨内外……男治外事,女治内室。男子昼无故不处私室,妇人无故不窥中门,有故出中门,必拥蔽其面”[1],以“中门”为界将家分成两个区域,“中门”之外成为了女性的禁区,将女性的活动限制于“中门”之内。但是“中门”对女性的限制也仅限于上层富裕家庭,对于平民阶层的女性而言,迫于生计,她们必须要走出家门从事一些工作来补贴家用。据《宋史》记载:“凡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岭南商贾赍生药及民间所织缣帛,非鬻于市者皆勿算。”[2]从“贩妇”一词中可以看出宋代对于女性从事商业活动是许可的。而且,据梁克家的《淳熙三山志》记载,在福州市场上从事贸易的女子人数要超过男子。在宋代之前也有女性从事商业活动,不过那种商业活动仅限于农工方面。到了宋代,女性开始以经商为业,有些成为专职的商人并将自己的事业经营得风生水起,在当时社会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这些自立自强的宋代女性对宋代的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经营茶肆
宋代茶文化高度发展并走向成熟,茶事十分兴旺,茶渗透到宋代社会的各个阶层、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宋人把饮茶作为人际交往、增进友谊的手段,因此出现了许多茶肆,临安城内“处处各有茶坊、酒肆、面店、果子、彩帛、绒线、香烛、油酱、食米、下饭鱼肉鲞腊等铺”[3]177。去茶肆消遣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些茶肆的功能也不仅限于提供茶水。一些富家子弟会在此“习学乐器”,卖艺行乞之人也常聚于此,有些茶馆为招徕客人引进说书,更有甚者“安著妓女”“大街有三五家开茶肆,楼上安著妓女,名曰‘花茶坊’”[3]210,为客人提供“特殊”服务。
汴京城中有众多茶肆,“有张卖面店隔壁黄尖嘴蹴球茶坊,又中瓦内王妈妈家茶肆名一窟鬼茶坊,大街车儿荼肆、蒋检阅茶肆”[3]210。其中“一窟鬼茶坊”便是一姓王的女性开设的,这家茶坊格调高雅“是士大夫期朋会友之处”。茶坊的名字“一窟鬼”来自于宋话本《西山一窟鬼》,这一故事讲述的是王婆为一秀才吴洪说媒之后发生的一系列怪事。开设这家茶坊的王妈妈以这一奇怪的名字命名,可以引起人们兴趣,起到了一定的宣传作用,足以见得其智慧。
《水浒传》的第二十四回也刻画了一位开茶肆的王婆,“王婆贪贿说风情,郓哥不忿闹茶肆”,这个王婆不仅做茶肆生意,还专一靠些“杂趁养口”“为头是做媒,又会做牙婆,也会抱腰,也会收小的,也会说风情,也会做马泊六”[4]。这位王婆有生意头脑,并有多技傍身,会说媒、会当中、会接生,将自己的生意经营得风生水起。
二、经营酒店
宋代酒店生意繁荣,繁华的宋代都市酒肆林立,盛极一时。这些酒楼有豪华的装饰如“门首皆缚彩楼欢门”、精致的食具如“酒器悉用银”,以及周到的服务如“凡下酒羹汤,任意索唤”。“下馆子”也成为许多宋人常见的生活方式。
女性经营的酒店虽不及大型酒楼豪华,但也是远近闻名。《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了汴京城内外的诸多酒店,《收灯都人出城探春》一文中介绍了元宵节之后汴京城内人去城外探春的一些去处,其中“南洗马桥西巷内,华严尼寺、王小姑酒店”[5]125中的“王小姑酒店”便是一名女性开设的。叶适在《朱娘曲》一诗中记录了一名经营酒店的女性:
忆昔剪茅长桥滨,朱娘酒店相为邻。
自言三世充拍户,官抛万斛嗟长贫。
母年七十儿亦老,有孙更与当垆否。
后街新买双白泥,准设媒传妇好。
由来世事随空花,成家不了翻破家。
城中酒徒犹夜出,惊叹落月西南斜。
桥水东流终到海,百年糟丘一朝改。
无复欢歌撩汝翁,回首尚疑帘影在。
该诗记载了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酒店老板朱娘生活的辛酸和经营的不易。尽管生活不易,但由于朱娘的苦心经营,其酒店在当时也算小有名气。阮元的《两浙轩录》中也记载了“长桥侧,宋时有朱娘酒店”。
三、经营食店
除了上述的茶馆酒楼之外,宋代还有星罗棋布的食店。这些食店分类细致,有专卖酒类的“直卖店”“散酒店”,兼卖酒食的“分茶”“脚店”“拍户”,卖市食点心的蒸作面行、粉食店、馒头店、胡饼店、油饼店等各类荤素从食店,适应不同口味的南食店、北食店、川饭店,以及瓠羹店羊饭店、面食店、馄饨店、冷饮店等。
经营食店的女性往往有各自的拿手绝技,她们的招牌食品也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如“曹婆肉饼”“宋五嫂鱼羹”等。据《西湖游览志余·偏安佚豫》记载:
宋五嫂者,汴酒家妇,善作鱼羹,至是侨寓苏堤,光尧召见之,询旧凄然,令进鱼羹。人竞市之,遂成富媪。[6]
宋五嫂因为能做一手美味的鱼羹受到皇帝赏赐,所以人们纷纷前去购买品尝,最终宋五嫂成为当地的富婆。另一著名民间美食“李婆婆杂菜羹”也得到了当朝皇帝的青睐,“太上宣索市食,如李婆婆杂菜羹,贺四酪面脏、三猪胰胡饼、戈家甜食等数种”[9]。能让当朝皇帝叫外卖,可见李婆婆杂菜羹一定味道鲜美,并有一定的知名度。
四、经营药铺 宋代医药发展达到很高的水平。宋代政府对医药学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医药学发展的正确措施。宋代民间开有众多药铺,满足人们日常买药需求,甚至还开设了医铺一条街。《东京梦华录·马行街北医铺》记载:
马行北去,乃小货行时楼、大骨传药铺,直抵正系旧封丘门。两行金紫医官药铺,如杜金钩家、曹家独胜元、山水李家口齿咽喉药;石鱼儿班防御、银孩儿柏郎中家医小儿;大鞋任家产科。其余香药铺席、官员宅舍,不欲遍记。[5]52
从中可见当时的药铺不仅数量多,而且已有一定分工,如专卖各种部位药物的“山水李家口齿咽喉药”、专门医治儿童的“银孩儿柏郎中家医小儿”、专门的妇产科“大鞋任家产科”。此外,当时还有专卖儿科药物的“李生菜小儿药铺”和专卖药丸的“百种丸药铺”及“潘家黄芪丸”等药铺。
在宋代的众多的药铺中,有不少是女性开设的,如《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的北宋时期位于开封府附近踊路街的“丑婆婆药铺”,《梦梁录》中记载的南宋杭州太庙前的“陈妈妈泥面具风药铺”和在夜市中卖药的“赏新楼前仙姑卖食药”等。
五、流动商贩
并不是所有女性都有足够的资金开一家有门面的店铺,大部分的女性只是流动的小商贩,没有固定的摊位,需要在外面奔走经营,走街串巷,大声吆喝。她们贩卖的种类有很多,有卖菜的“卖菜深村妇,休哄所获微。芜菁胜乳滑,莱菔似羔肥”;有卖鱼的“贩妇贪趋市,渔翁喜动颜”;有卖花的“夜梦在旧京,忽闻卖花声,有感,至于恸哭,觉而泪满枕上。因趁笔记之”;有卖茶的,在川蜀地区的卖茶女“皆以青班布帕首,然颇白皙,语言亦颇正,茶则皆如柴枝草叶,苦不可入口”;有卖盐的,如鄂州民妇李二婆“每日所货盐,来买一斤,以十八两与之,所凭以活残年者,一称而已”;有卖花粉的“邑有贩妇,以卖花粉之属为业,出入县舍,郑氏甚重之”[8]444;有在夜市摆摊卖小吃的,如“张婆卖糖”“点茶婆婆敲响盏”等。
这些流动的商贩不似有店铺的商人那样稳定,她们为了兜售商品往往要付出更多。陆游在《入蜀记》中记载了蜀地卖散酒妇人跪着将酒递给客人,“有妇人负酒卖,亦如负水状,呼买之,长跪以献”。《夷坚志》记载的鄂州“民媪李二婆,居于南草市,老而无子,以鬻盐自给”[8]1775。无依无靠的老妇人,靠卖盐艰难维持生计。她们在外风吹日晒,吃苦受累,但是赚的钱并不多,“贩妇贩夫陆拾枣栗,水捉螺,足皲指秃,暴露风雨,罄其力不过一钧之举,计其价仅足一日之食”[9],仅仅能维持温饱。
六、结语
在古代社会中,女性能够抛头露面出来经商或工作实属不易,而宋代女性在商业活动中的活跃程度比其它任何一个朝代都高。尽管这些宋代女性大多为生活所迫,出来工作的初衷仅仅是为了多一份收入来养家糊口,但是她们确实迈出了女性参与商业活动的第一步,因为她们的积极工作也使得她们有了更多的财产支配权利。这些宋代女性在謀求生计的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儒学对女性做出的种种限定,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这些商业活动中的宋代女性虽然从事的买卖不同,但都展现出了令人钦佩品质,她们独立自强、吃苦耐劳,不仅在商业活动中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也为当时的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宋代的市场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司马光.司马氏书仪[M].北京:中华书局,1985:43.
[2]脱脱.宋史(简体字本,二十六史卷)150-190[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2836.
[3]吴自牧.梦粱录[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1.
[4]施耐庵.水浒传[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9:215.
[5]孟元老.东京梦华录[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2018.
[6]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41.
[7]周密.武林旧事[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134.
[8]洪迈.夷坚志[M].何卓,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1:1775.
[9]曾枣庄.全宋文第121册[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110.
作者简介:牟聪,辽宁师范大学中国古典诗学与文论方向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宋代;商业活动;女性形象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师范大学2020年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LS202045)研究成果。
宋代工商業高度发展,宋人活跃于商业活动之中,其中不乏女性的身影。尽管宋代依然流行着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儒家学者司马光将“中门”重新定义,提出了“凡为宫室,必辨内外……男治外事,女治内室。男子昼无故不处私室,妇人无故不窥中门,有故出中门,必拥蔽其面”[1],以“中门”为界将家分成两个区域,“中门”之外成为了女性的禁区,将女性的活动限制于“中门”之内。但是“中门”对女性的限制也仅限于上层富裕家庭,对于平民阶层的女性而言,迫于生计,她们必须要走出家门从事一些工作来补贴家用。据《宋史》记载:“凡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岭南商贾赍生药及民间所织缣帛,非鬻于市者皆勿算。”[2]从“贩妇”一词中可以看出宋代对于女性从事商业活动是许可的。而且,据梁克家的《淳熙三山志》记载,在福州市场上从事贸易的女子人数要超过男子。在宋代之前也有女性从事商业活动,不过那种商业活动仅限于农工方面。到了宋代,女性开始以经商为业,有些成为专职的商人并将自己的事业经营得风生水起,在当时社会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这些自立自强的宋代女性对宋代的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经营茶肆
宋代茶文化高度发展并走向成熟,茶事十分兴旺,茶渗透到宋代社会的各个阶层、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宋人把饮茶作为人际交往、增进友谊的手段,因此出现了许多茶肆,临安城内“处处各有茶坊、酒肆、面店、果子、彩帛、绒线、香烛、油酱、食米、下饭鱼肉鲞腊等铺”[3]177。去茶肆消遣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些茶肆的功能也不仅限于提供茶水。一些富家子弟会在此“习学乐器”,卖艺行乞之人也常聚于此,有些茶馆为招徕客人引进说书,更有甚者“安著妓女”“大街有三五家开茶肆,楼上安著妓女,名曰‘花茶坊’”[3]210,为客人提供“特殊”服务。
汴京城中有众多茶肆,“有张卖面店隔壁黄尖嘴蹴球茶坊,又中瓦内王妈妈家茶肆名一窟鬼茶坊,大街车儿荼肆、蒋检阅茶肆”[3]210。其中“一窟鬼茶坊”便是一姓王的女性开设的,这家茶坊格调高雅“是士大夫期朋会友之处”。茶坊的名字“一窟鬼”来自于宋话本《西山一窟鬼》,这一故事讲述的是王婆为一秀才吴洪说媒之后发生的一系列怪事。开设这家茶坊的王妈妈以这一奇怪的名字命名,可以引起人们兴趣,起到了一定的宣传作用,足以见得其智慧。
《水浒传》的第二十四回也刻画了一位开茶肆的王婆,“王婆贪贿说风情,郓哥不忿闹茶肆”,这个王婆不仅做茶肆生意,还专一靠些“杂趁养口”“为头是做媒,又会做牙婆,也会抱腰,也会收小的,也会说风情,也会做马泊六”[4]。这位王婆有生意头脑,并有多技傍身,会说媒、会当中、会接生,将自己的生意经营得风生水起。
二、经营酒店
宋代酒店生意繁荣,繁华的宋代都市酒肆林立,盛极一时。这些酒楼有豪华的装饰如“门首皆缚彩楼欢门”、精致的食具如“酒器悉用银”,以及周到的服务如“凡下酒羹汤,任意索唤”。“下馆子”也成为许多宋人常见的生活方式。
女性经营的酒店虽不及大型酒楼豪华,但也是远近闻名。《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了汴京城内外的诸多酒店,《收灯都人出城探春》一文中介绍了元宵节之后汴京城内人去城外探春的一些去处,其中“南洗马桥西巷内,华严尼寺、王小姑酒店”[5]125中的“王小姑酒店”便是一名女性开设的。叶适在《朱娘曲》一诗中记录了一名经营酒店的女性:
忆昔剪茅长桥滨,朱娘酒店相为邻。
自言三世充拍户,官抛万斛嗟长贫。
母年七十儿亦老,有孙更与当垆否。
后街新买双白泥,准设媒传妇好。
由来世事随空花,成家不了翻破家。
城中酒徒犹夜出,惊叹落月西南斜。
桥水东流终到海,百年糟丘一朝改。
无复欢歌撩汝翁,回首尚疑帘影在。
该诗记载了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酒店老板朱娘生活的辛酸和经营的不易。尽管生活不易,但由于朱娘的苦心经营,其酒店在当时也算小有名气。阮元的《两浙轩录》中也记载了“长桥侧,宋时有朱娘酒店”。
三、经营食店
除了上述的茶馆酒楼之外,宋代还有星罗棋布的食店。这些食店分类细致,有专卖酒类的“直卖店”“散酒店”,兼卖酒食的“分茶”“脚店”“拍户”,卖市食点心的蒸作面行、粉食店、馒头店、胡饼店、油饼店等各类荤素从食店,适应不同口味的南食店、北食店、川饭店,以及瓠羹店羊饭店、面食店、馄饨店、冷饮店等。
经营食店的女性往往有各自的拿手绝技,她们的招牌食品也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如“曹婆肉饼”“宋五嫂鱼羹”等。据《西湖游览志余·偏安佚豫》记载:
宋五嫂者,汴酒家妇,善作鱼羹,至是侨寓苏堤,光尧召见之,询旧凄然,令进鱼羹。人竞市之,遂成富媪。[6]
宋五嫂因为能做一手美味的鱼羹受到皇帝赏赐,所以人们纷纷前去购买品尝,最终宋五嫂成为当地的富婆。另一著名民间美食“李婆婆杂菜羹”也得到了当朝皇帝的青睐,“太上宣索市食,如李婆婆杂菜羹,贺四酪面脏、三猪胰胡饼、戈家甜食等数种”[9]。能让当朝皇帝叫外卖,可见李婆婆杂菜羹一定味道鲜美,并有一定的知名度。
四、经营药铺 宋代医药发展达到很高的水平。宋代政府对医药学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医药学发展的正确措施。宋代民间开有众多药铺,满足人们日常买药需求,甚至还开设了医铺一条街。《东京梦华录·马行街北医铺》记载:
马行北去,乃小货行时楼、大骨传药铺,直抵正系旧封丘门。两行金紫医官药铺,如杜金钩家、曹家独胜元、山水李家口齿咽喉药;石鱼儿班防御、银孩儿柏郎中家医小儿;大鞋任家产科。其余香药铺席、官员宅舍,不欲遍记。[5]52
从中可见当时的药铺不仅数量多,而且已有一定分工,如专卖各种部位药物的“山水李家口齿咽喉药”、专门医治儿童的“银孩儿柏郎中家医小儿”、专门的妇产科“大鞋任家产科”。此外,当时还有专卖儿科药物的“李生菜小儿药铺”和专卖药丸的“百种丸药铺”及“潘家黄芪丸”等药铺。
在宋代的众多的药铺中,有不少是女性开设的,如《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的北宋时期位于开封府附近踊路街的“丑婆婆药铺”,《梦梁录》中记载的南宋杭州太庙前的“陈妈妈泥面具风药铺”和在夜市中卖药的“赏新楼前仙姑卖食药”等。
五、流动商贩
并不是所有女性都有足够的资金开一家有门面的店铺,大部分的女性只是流动的小商贩,没有固定的摊位,需要在外面奔走经营,走街串巷,大声吆喝。她们贩卖的种类有很多,有卖菜的“卖菜深村妇,休哄所获微。芜菁胜乳滑,莱菔似羔肥”;有卖鱼的“贩妇贪趋市,渔翁喜动颜”;有卖花的“夜梦在旧京,忽闻卖花声,有感,至于恸哭,觉而泪满枕上。因趁笔记之”;有卖茶的,在川蜀地区的卖茶女“皆以青班布帕首,然颇白皙,语言亦颇正,茶则皆如柴枝草叶,苦不可入口”;有卖盐的,如鄂州民妇李二婆“每日所货盐,来买一斤,以十八两与之,所凭以活残年者,一称而已”;有卖花粉的“邑有贩妇,以卖花粉之属为业,出入县舍,郑氏甚重之”[8]444;有在夜市摆摊卖小吃的,如“张婆卖糖”“点茶婆婆敲响盏”等。
这些流动的商贩不似有店铺的商人那样稳定,她们为了兜售商品往往要付出更多。陆游在《入蜀记》中记载了蜀地卖散酒妇人跪着将酒递给客人,“有妇人负酒卖,亦如负水状,呼买之,长跪以献”。《夷坚志》记载的鄂州“民媪李二婆,居于南草市,老而无子,以鬻盐自给”[8]1775。无依无靠的老妇人,靠卖盐艰难维持生计。她们在外风吹日晒,吃苦受累,但是赚的钱并不多,“贩妇贩夫陆拾枣栗,水捉螺,足皲指秃,暴露风雨,罄其力不过一钧之举,计其价仅足一日之食”[9],仅仅能维持温饱。
六、结语
在古代社会中,女性能够抛头露面出来经商或工作实属不易,而宋代女性在商业活动中的活跃程度比其它任何一个朝代都高。尽管这些宋代女性大多为生活所迫,出来工作的初衷仅仅是为了多一份收入来养家糊口,但是她们确实迈出了女性参与商业活动的第一步,因为她们的积极工作也使得她们有了更多的财产支配权利。这些宋代女性在謀求生计的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儒学对女性做出的种种限定,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这些商业活动中的宋代女性虽然从事的买卖不同,但都展现出了令人钦佩品质,她们独立自强、吃苦耐劳,不仅在商业活动中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也为当时的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宋代的市场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司马光.司马氏书仪[M].北京:中华书局,1985:43.
[2]脱脱.宋史(简体字本,二十六史卷)150-190[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2836.
[3]吴自牧.梦粱录[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1.
[4]施耐庵.水浒传[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9:215.
[5]孟元老.东京梦华录[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2018.
[6]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41.
[7]周密.武林旧事[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134.
[8]洪迈.夷坚志[M].何卓,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1:1775.
[9]曾枣庄.全宋文第121册[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110.
作者简介:牟聪,辽宁师范大学中国古典诗学与文论方向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