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商业活动中的女性形象考察

来源 :美与时代·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lpo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宋代笔记、文人诗歌等资料中所呈现的宋代女性并不都是人们所普遍认为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形象,这些资料表明宋代平民阶层女性由于生活所迫会外出从事各种商业活动。她们依靠聪明的头脑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经营买卖,不同于那些社会中上层的女性,这些商业活动中的下层宋代女性展现出了独立自强的一面,她们努力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在商业活动中既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又为家庭增加了一份可观的收入。
  关键词:宋代;商业活动;女性形象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师范大学2020年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LS202045)研究成果。
  宋代工商業高度发展,宋人活跃于商业活动之中,其中不乏女性的身影。尽管宋代依然流行着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儒家学者司马光将“中门”重新定义,提出了“凡为宫室,必辨内外……男治外事,女治内室。男子昼无故不处私室,妇人无故不窥中门,有故出中门,必拥蔽其面”[1],以“中门”为界将家分成两个区域,“中门”之外成为了女性的禁区,将女性的活动限制于“中门”之内。但是“中门”对女性的限制也仅限于上层富裕家庭,对于平民阶层的女性而言,迫于生计,她们必须要走出家门从事一些工作来补贴家用。据《宋史》记载:“凡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岭南商贾赍生药及民间所织缣帛,非鬻于市者皆勿算。”[2]从“贩妇”一词中可以看出宋代对于女性从事商业活动是许可的。而且,据梁克家的《淳熙三山志》记载,在福州市场上从事贸易的女子人数要超过男子。在宋代之前也有女性从事商业活动,不过那种商业活动仅限于农工方面。到了宋代,女性开始以经商为业,有些成为专职的商人并将自己的事业经营得风生水起,在当时社会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这些自立自强的宋代女性对宋代的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经营茶肆
  宋代茶文化高度发展并走向成熟,茶事十分兴旺,茶渗透到宋代社会的各个阶层、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宋人把饮茶作为人际交往、增进友谊的手段,因此出现了许多茶肆,临安城内“处处各有茶坊、酒肆、面店、果子、彩帛、绒线、香烛、油酱、食米、下饭鱼肉鲞腊等铺”[3]177。去茶肆消遣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些茶肆的功能也不仅限于提供茶水。一些富家子弟会在此“习学乐器”,卖艺行乞之人也常聚于此,有些茶馆为招徕客人引进说书,更有甚者“安著妓女”“大街有三五家开茶肆,楼上安著妓女,名曰‘花茶坊’”[3]210,为客人提供“特殊”服务。
  汴京城中有众多茶肆,“有张卖面店隔壁黄尖嘴蹴球茶坊,又中瓦内王妈妈家茶肆名一窟鬼茶坊,大街车儿荼肆、蒋检阅茶肆”[3]210。其中“一窟鬼茶坊”便是一姓王的女性开设的,这家茶坊格调高雅“是士大夫期朋会友之处”。茶坊的名字“一窟鬼”来自于宋话本《西山一窟鬼》,这一故事讲述的是王婆为一秀才吴洪说媒之后发生的一系列怪事。开设这家茶坊的王妈妈以这一奇怪的名字命名,可以引起人们兴趣,起到了一定的宣传作用,足以见得其智慧。
  《水浒传》的第二十四回也刻画了一位开茶肆的王婆,“王婆贪贿说风情,郓哥不忿闹茶肆”,这个王婆不仅做茶肆生意,还专一靠些“杂趁养口”“为头是做媒,又会做牙婆,也会抱腰,也会收小的,也会说风情,也会做马泊六”[4]。这位王婆有生意头脑,并有多技傍身,会说媒、会当中、会接生,将自己的生意经营得风生水起。
  二、经营酒店
  宋代酒店生意繁荣,繁华的宋代都市酒肆林立,盛极一时。这些酒楼有豪华的装饰如“门首皆缚彩楼欢门”、精致的食具如“酒器悉用银”,以及周到的服务如“凡下酒羹汤,任意索唤”。“下馆子”也成为许多宋人常见的生活方式。
  女性经营的酒店虽不及大型酒楼豪华,但也是远近闻名。《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了汴京城内外的诸多酒店,《收灯都人出城探春》一文中介绍了元宵节之后汴京城内人去城外探春的一些去处,其中“南洗马桥西巷内,华严尼寺、王小姑酒店”[5]125中的“王小姑酒店”便是一名女性开设的。叶适在《朱娘曲》一诗中记录了一名经营酒店的女性:
  忆昔剪茅长桥滨,朱娘酒店相为邻。
  自言三世充拍户,官抛万斛嗟长贫。
  母年七十儿亦老,有孙更与当垆否。
  后街新买双白泥,准设媒传妇好。
  由来世事随空花,成家不了翻破家。
  城中酒徒犹夜出,惊叹落月西南斜。
  桥水东流终到海,百年糟丘一朝改。
  无复欢歌撩汝翁,回首尚疑帘影在。
  该诗记载了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酒店老板朱娘生活的辛酸和经营的不易。尽管生活不易,但由于朱娘的苦心经营,其酒店在当时也算小有名气。阮元的《两浙轩录》中也记载了“长桥侧,宋时有朱娘酒店”。
  三、经营食店
  除了上述的茶馆酒楼之外,宋代还有星罗棋布的食店。这些食店分类细致,有专卖酒类的“直卖店”“散酒店”,兼卖酒食的“分茶”“脚店”“拍户”,卖市食点心的蒸作面行、粉食店、馒头店、胡饼店、油饼店等各类荤素从食店,适应不同口味的南食店、北食店、川饭店,以及瓠羹店羊饭店、面食店、馄饨店、冷饮店等。
  经营食店的女性往往有各自的拿手绝技,她们的招牌食品也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如“曹婆肉饼”“宋五嫂鱼羹”等。据《西湖游览志余·偏安佚豫》记载:
  宋五嫂者,汴酒家妇,善作鱼羹,至是侨寓苏堤,光尧召见之,询旧凄然,令进鱼羹。人竞市之,遂成富媪。[6]
  宋五嫂因为能做一手美味的鱼羹受到皇帝赏赐,所以人们纷纷前去购买品尝,最终宋五嫂成为当地的富婆。另一著名民间美食“李婆婆杂菜羹”也得到了当朝皇帝的青睐,“太上宣索市食,如李婆婆杂菜羹,贺四酪面脏、三猪胰胡饼、戈家甜食等数种”[9]。能让当朝皇帝叫外卖,可见李婆婆杂菜羹一定味道鲜美,并有一定的知名度。
  四、经营药铺   宋代医药发展达到很高的水平。宋代政府对医药学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医药学发展的正确措施。宋代民间开有众多药铺,满足人们日常买药需求,甚至还开设了医铺一条街。《东京梦华录·马行街北医铺》记载:
  马行北去,乃小货行时楼、大骨传药铺,直抵正系旧封丘门。两行金紫医官药铺,如杜金钩家、曹家独胜元、山水李家口齿咽喉药;石鱼儿班防御、银孩儿柏郎中家医小儿;大鞋任家产科。其余香药铺席、官员宅舍,不欲遍记。[5]52
  从中可见当时的药铺不仅数量多,而且已有一定分工,如专卖各种部位药物的“山水李家口齿咽喉药”、专门医治儿童的“银孩儿柏郎中家医小儿”、专门的妇产科“大鞋任家产科”。此外,当时还有专卖儿科药物的“李生菜小儿药铺”和专卖药丸的“百种丸药铺”及“潘家黄芪丸”等药铺。
  在宋代的众多的药铺中,有不少是女性开设的,如《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的北宋时期位于开封府附近踊路街的“丑婆婆药铺”,《梦梁录》中记载的南宋杭州太庙前的“陈妈妈泥面具风药铺”和在夜市中卖药的“赏新楼前仙姑卖食药”等。
  五、流动商贩
  并不是所有女性都有足够的资金开一家有门面的店铺,大部分的女性只是流动的小商贩,没有固定的摊位,需要在外面奔走经营,走街串巷,大声吆喝。她们贩卖的种类有很多,有卖菜的“卖菜深村妇,休哄所获微。芜菁胜乳滑,莱菔似羔肥”;有卖鱼的“贩妇贪趋市,渔翁喜动颜”;有卖花的“夜梦在旧京,忽闻卖花声,有感,至于恸哭,觉而泪满枕上。因趁笔记之”;有卖茶的,在川蜀地区的卖茶女“皆以青班布帕首,然颇白皙,语言亦颇正,茶则皆如柴枝草叶,苦不可入口”;有卖盐的,如鄂州民妇李二婆“每日所货盐,来买一斤,以十八两与之,所凭以活残年者,一称而已”;有卖花粉的“邑有贩妇,以卖花粉之属为业,出入县舍,郑氏甚重之”[8]444;有在夜市摆摊卖小吃的,如“张婆卖糖”“点茶婆婆敲响盏”等。
  这些流动的商贩不似有店铺的商人那样稳定,她们为了兜售商品往往要付出更多。陆游在《入蜀记》中记载了蜀地卖散酒妇人跪着将酒递给客人,“有妇人负酒卖,亦如负水状,呼买之,长跪以献”。《夷坚志》记载的鄂州“民媪李二婆,居于南草市,老而无子,以鬻盐自给”[8]1775。无依无靠的老妇人,靠卖盐艰难维持生计。她们在外风吹日晒,吃苦受累,但是赚的钱并不多,“贩妇贩夫陆拾枣栗,水捉螺,足皲指秃,暴露风雨,罄其力不过一钧之举,计其价仅足一日之食”[9],仅仅能维持温饱。
  六、结语
  在古代社会中,女性能够抛头露面出来经商或工作实属不易,而宋代女性在商业活动中的活跃程度比其它任何一个朝代都高。尽管这些宋代女性大多为生活所迫,出来工作的初衷仅仅是为了多一份收入来养家糊口,但是她们确实迈出了女性参与商业活动的第一步,因为她们的积极工作也使得她们有了更多的财产支配权利。这些宋代女性在謀求生计的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儒学对女性做出的种种限定,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这些商业活动中的宋代女性虽然从事的买卖不同,但都展现出了令人钦佩品质,她们独立自强、吃苦耐劳,不仅在商业活动中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也为当时的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宋代的市场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司马光.司马氏书仪[M].北京:中华书局,1985:43.
  [2]脱脱.宋史(简体字本,二十六史卷)150-190[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2836.
  [3]吴自牧.梦粱录[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1.
  [4]施耐庵.水浒传[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9:215.
  [5]孟元老.东京梦华录[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2018.
  [6]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41.
  [7]周密.武林旧事[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134.
  [8]洪迈.夷坚志[M].何卓,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1:1775.
  [9]曾枣庄.全宋文第121册[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110.
  作者简介:牟聪,辽宁师范大学中国古典诗学与文论方向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胡经之(1933- ),苏州人,生于无锡。1952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长期在北京大学工作,身份由本科生、副博士研究生进而为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师从杨晦攻读文艺学,又随朱光潜、宗白华、蔡仪等学习美学,致力于熔文艺学和美学为一炉,倡导发展文艺美学。1984年,应深圳大学之邀,和汤一介、乐黛云等共同参与人文学科建设,先后任中文系、国际文化系主任,特区文化研究所所长,为深圳大学创校
摘 要:古希腊悲剧与雅典民主政治之间的紧密联系已经为现代学者所认识。不过,在古典时期的希腊西部地区,处于僭主统治之下的希腊城邦也出现了悲剧,僭主们甚至积极推动悲剧的发展,尤其是狄奥尼修斯一世,他自己创作悲剧与诗歌。如何理解悲剧与僭主政治之间存在的矛盾成为关键。西西里僭主狄奥尼修斯一世通过创作悲剧,在悲剧中融入自己真实生活细节,以此达到塑造自己正义统治者的形象、宣传统治公平与正义的目的。在具体实践中
摘 要:长久以来,马克思主义美学界关于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这封回信的讨论多集中于“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论。但少有人分析恩格斯对哈克奈斯的褒扬。其实,恩格斯称赞她“表现了真正艺术家的勇气”绝非客套话,而是在革命年代的背景下,具有特殊时代内涵的。一百多年过去了,“真正艺术家的勇气”对当今文艺工作者而言,仍是种不可或缺的品质。  关键词:恩格斯;真正艺术家的勇气;现实主义;社会问题  1888年4
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及西方人文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中国知识分子提出"伦理觉悟""道德革命"的主张,传统道德成为知识分子必须要打破的桎梏,性道德变革作为道德革命的一部分,成为知识分子探讨的重要内容.近代知识分子在对传统性道德进行猛烈批判的基础上,开始建构现代性道德.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倡导性自然观,肯定性的正当合理;批判传统性道德的禁欲和愚昧,主张性解放,宣传性科学;反对包办婚姻,提倡恋爱和婚姻自由;抨击封建贞操观,强调女性作为人的性权利.近代基于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而建构的性道德为现代性道德奠定了
摘 要:我国进入消费社会后,消费主义对男性身体的规训更加彻底,男性身体形象被“符号化”“消费化”,呈现出“女性化”“统一定制”的审美病态。研究消费社会对青年男性身体审美的重塑以身体美学、实用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为指导,运用文献分析法、质性研究法、唯物主义辩证法,批判消费社会通过商业化包装、影像的奇观刺激、情感消费,消解了男性身体的多重积极意义,严重影响了青年人身体维度的审美价值观念,不利于社会稳定发
摘 要:远古时代人类就有关于寻找合适的生存家园与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生态环境意识,农业文明时代人类对于自然的认识以及与自然的关系更加亲密,进入工业化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紧张。以美学实践连结人与自然是一条于“危机”中寻求“生机”的道路,生态美学的建立以生态与环境为导向,强调生态美学和其他诸学科理论的互动,注重将生态美学运用到城市建设等具体实践方面上来。而生态文明美学强调在文明的发展中寻找人类的家园
摘 要:谢赫“六法”作为绘画品评的标准自被确立之后在绘画发展过程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诸多学者都对“传移模写”进行了解读,领域不同理解也不同。美术领域对“传移模写”在绘画流变中被阐释为“摹写”传承作用给予充分肯定。皇家宫廷绘画、民间绘画的传承都离不开“摹画”,在文人画中“传移模写”发挥了更广泛意义的“摹写”作用。在绘画商品化的过程中,“传移模写”的“摹写”副作用也暴露出来,对“传移摹写”进行怎样的
基因增强作为一项具有颠覆性、试图改变人自身的现代生命技术,如果能够得到安全、合理的应用,将会极大地造福人类.但这项技术包含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也是空前巨大的,特别是目前它还不太成熟,贸然应用可能导致一系列灾难性的后果.即使今后基因增强技术成熟了,如何合理地应用它,也需要进行全面的价值反思,做出理智的价值评价,并在全社会达成基本的价值共识.为了促进基因增强技术的健康发展和合理应用,我们应该遵循人本原则、公正原则、知情同意原则、责任原则、国际合作原则等基本的价值原则,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具体对策,如进行分阶段、分类评
摘 要:“冷香丸”与“暖香丸”在结构上遥相关照、相互牵连,构成了互文参照的“内互文性”,具有丰富而深广的象征意义。曹雪芹以波澜不惊、近乎无事的日常生活画面呈现关于“冷香丸”与“暖香丸”药方的场景,使其成为相互映照又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体,在互文参照中写出薛宝钗与林黛玉独特的性格,“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冲突的复杂性,以及宝黛爱情悲剧的必然性与深刻性。  关键词:冷香丸;暖香丸;内互文性;象征;参照
世界的现代性潮流是一种必然,穆旦从诗歌意义到创作实践都勇敢地进行了跨越性的现代性探索.他扎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在诗歌中通过理性去提炼升华深刻而智性的人生体验,体现着怀有良知的知识分子身处特定年代时复杂丰富的精神境遇.运用文本细读的方式,通过揭示穆旦诗歌中“自我”和“荒原”两大重要意象复杂而矛盾的隐喻内涵,探究其在现代智性诗学开拓的向度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