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我该拿你怎么办?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wy8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学习一直是学生最头疼的事,尤其是文言文翻译,很多同学看不懂。我结合同学们本学期的学习情况分析,问题比较突出的,当属文言文翻译。 同学们失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法基础薄弱,不会分析句子结构。由于现在的初中语文教学淡化了语法教学,学生的语法基础普遍比较薄弱。有些学生拿到一个句子,甚至不能正确地划分出句子的主干。而文言文的翻译句子,也需要学生首先对句子的结构由一个正确的了解。但是,学生薄弱的语法基础直接影响到文言句子的正确翻译。比如在学习《伶官传序》是时,我让学生翻译了这样一个句子: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很多学生都翻译成了:当他们绑着燕父子用绳子。学生不明白“以组”在句中作状语,应位于主谓之间,所以这句话是状语后置句,在翻译时应将状语提前,以致出错。再比如,翻译“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这一句时,很多同学把“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翻译成“爪牙的锋利,筋骨的强健”,没有弄清楚“利、强”应作定语,定语应在中心词之前。这两个例子都说明了学生的语法基础不够扎实,不会分析句子结构,从而导致翻译的失误。
  二、脱离语境,想当然翻译。文言文翻译一般都是从文中挑出来的,和上下文衔接非常紧密。因此,学生在翻译的时候,还应该联系原文的语境去翻译。而有些学生在翻译的时候,脱离原文,想当然去翻译,只觉得大致是这么个意思,结果翻译得四不像 。 比如说,这个翻译句子:贼方走,藉卿坐镇耳。有一个同学这样翻译:贼人正要逃跑,爱卿打算假设在家里坐镇吗?很明显,学生没有结合语境来翻译,同时句子也不通顺。原文语境是: 突厥攻陷赵、定两个地方,吉项被授予检校相州刺史,并且要招募士兵制止贼人向南。因此,皇帝希望吉项在此坐镇,招募士兵。而学生把它译作“爱卿打算假设在家里坐镇吗?” 很明显,学生脱离了语境。
  三、文言实虚词积累不够。文言文翻译虽然考的是课外的内容,但实际上很多同学积累不够或者不会迁移,举一反三,导致同一知识点经常出错。比如说在翻译“帝尝从容谓黯曰”这个句子时,很多同学把“从容”翻译成了“镇定沉着”,而不知其还有“私下”的意思,这就是平时积累不够的结果。再比如“为表贷哲死”中的“贷”的解释,若果说“严惩不贷”,同学们都知道什么意思,但换一个语境,就不知道了,平时学知识太死,不会举一反三。
  事实上,文言文翻译并没有同学们想象中的那么难,不能把它当做“猛虎野兽”,一味退缩害怕。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好文言文翻译呢?
  一、加强语法训练。我在平时的古文教学中,特别强调语感的重要性。这种语感不是凭空想象,其实还是基于语法。 因此,在做文言句子翻译时, 总是让学生先划出句子的主干。有时我把要翻译的句子就板书在黑板上,请学生来划出主谓宾(定状补),并且请其他学生来说说划得对还是不对。学生在点评的时候,自己也有了印象。这样实行了一段时间之后,学生的语法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多读文章,加强语感。除了课文中的文言文,有时候晚自习给同学们布置一篇课外文言文,反复诵读,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语感。有时周末回家,让同学们回家读一读《古文观止》《史记》等。一开始学生读不懂,也不感兴趣,后来时间长了,潜移默化中就读懂了,文言语感就上来了。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就是这个道理。
  三、注重积累。文言文需要积累的东西比较多,对于一个高中生而言,不强求能够掌握文言文的所有知识点。但一些常用的知识点还是必须加强积累。比如,高考必考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对于这些内容,不能只是机械地记忆。我在复习时往往结合具体的题目加以讲解,并让学生有重点地加以归纳。学生对这些内容掌握之后,在平时的翻译过程中就会轻松多了。尤其是第10题,肯定要考到课本上的文言虚词 ,我就让学生利用几个晚自习时间把课文中的所有虚词都做了一个归纳总结,考前再强化记忆。总体来说效果较好。
  四、规范翻译步骤。很多同学翻译失分并不是都不会,而只是凭感觉写,做不到字字落实。 因此,每次做完文言文翻译,我都会把句子写在黑板上,要求学生回顾翻译的做题步骤:先找特殊句式,再找关键词,再字字落实,最后看看句子是否通顺。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对照黑板上的原句一步一步落实,严格规范答题步骤。经过一段时期的训练,学生的句子翻译明显进步很多。
  文言文学习就是需要耐心、细致。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学习,文言文翻译就会变成一件轻松的事,而不是一个负担。
其他文献
课程标准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新的理念,必然带来新的学习方式的变革,引起学习上的革命。我们在实施以创新教育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时,重要的着眼点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式学习。如何顺应新课程要求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呢?  一、改变“学习方式”,实施研究性学习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以解决问题为宗旨,需要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
期刊
什么是言语?言语是把语言组织成句子,写出文章,构成文学,负载文化的过程。言语的基本意义是语言的运用和结果,它的存在方式即言语形式,其表现是多方面的,大至体裁、结构,小至词语的选择、修辞、标点等。王尚文教授认为,语文教学应当自始至终关注课文的言语表达形式,而不是它的表达内容,虽然在品味形式的同时也在理解内容,但它的目的主要不在把握内容,而是学习特定的形式如何表达特定的内容。简言之,在读写听说活动中,
期刊
语文课堂最应是灵动的,是活力四射的。语文课堂要具有趣味,应该是一种动态的、多样的课堂,师生共同在课堂上品味母语的优美,体悟民族文化的精髓。教师激情昂扬,学生精神饱满,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没有一刻不在交流,在交流中完成学习,这样的课堂活泼又充满生机。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要体现新课程理念。在课前的预设中,要考虑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期刊
1.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钱理群先生说过“好的文学作品总是包含着多重的,甚至是开掘不尽意义的,有的意义是可以意会不能言传,有时连作者自己也说不清。作品的价值是要在读者的创造性阅读中去实现的。也就是说,文学的本性决定了对它的理解、阐释必然是多元的,甚至无穷尽的,而且随着阅读对象、时间、空间的变化而不断地发展。经典性的作品更是常读常新,每一次新的感悟都会带来新的发现的喜悦,文学阅读的魅力也就在于此。
期刊
时间:五月十八日上午第三节课  地点:七年(1)班教室  授课人:宁老师  背景:宁老师借班开课,供大家借鉴探讨;全班共52位学生,听课老师16位,片区教研。  宁老师初次与该班学生配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有不少环节值得学习借鉴:第一,所设计的导语很有创意。其一以谈话的方式导入新课摆脱了师生之间的生疏感,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便于课堂上的交流,“互信——亲近”;其二自然地扣住了新课所揭示的主旨——“
期刊
作文中点题是考场作文避免偏题的一种最有效的手段。即使是内容有些偏,但只要题点得好,也能起到一种扶正的效果。在一篇文章中如何点题,什么时机点题一要看作者对整篇文章的构思,还要看行文的需要,更重要的的是看作者本身的语言组织能力,能否将点题与文章的内容做到有机的结合,达到一种完美的统一。  一、篇首点题  篇首点题,亦即开门见山点题法。开宗明义,引出下文,为整篇文章定下了基调。篇首点题有两种,一是标题点
期刊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前段时间有个学生告诉我说:“老师我真的觉得读书学习好累!我想放弃了。”我看着他认真的表情和疲惫的眼神我十分诧异。学习真的那么累吗?我的学生都怎么了?后来我仔细耐心地问了那个同学,才知道原来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本没有感觉到学习是快乐。于其是强迫他学习还不如让他把学习当成兴趣,这样的学习才没有负累。  兴趣是
期刊
所谓的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它的特点并不是完全脱离老师的指导,而是相对的自主,也就是说需要老师创造一定的条件,在特定的情境下,适时点拨、引导。那么如何才能让教学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土呢?作为教师要采取哪些指导策略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营
期刊
在青年教师例会上断断续续地学习了《教育就是梦想的制造者》的相关材料,作为青年教师,感触很多,最大的感触就是自己读书少,见识低,境界小。该材料既有对当下教育问题深刻的理论剖析,又配合了鲜明活泼的事例,读罢让人醍醐灌顶。对照材料中的理论和事例,重新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重新回顾自己的课堂,真是问题多多,遂开始将材料中所讲的一些方法移植到自己日常的教育活动当中,慢慢拨云见日,受益匪浅。  一、没有爱就没有
期刊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需要。写作能力是语言素养的综合体现,在语言学科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学生却往往对习作缺乏兴趣,怕写作文,写不好作文。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任,教师必须多下工夫,改变学生写作由“要我写”为“我要写”。主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