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年十月
时间过得是那样的飞快,要不是再次看到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项目论坛中的通讯录,真不敢相信那已是三四年前的故事了!
2004年的金秋十月,当金黄的秋叶间或飘落在华中师范大学宁静的校园里时,笔者,一个山区小城的信息技术教师,有幸参加了教育部与微软(中国)联合举办的“携手助学”活动——“信息技术骨干教师中级培训”。培训中,来自湖北各地的二十多名信息技术教师,会聚在华中师范大学新建的计算机教室里,和培训处的黄荣洲主任、吴伦敦主任以及给笔者们授课的四五位专家一起学习、交流、沟通。许多理论上的空白、技术上的难关、实践中的困惑,在这里得到热烈的探讨。武汉爱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涂麟曦老师、刘辉宇老师,华中师大信息技术系的刘清堂老师、蒋玲老师、蔡进老师,还有笔者们的“班主任”李莉老师、金曾妮老师,他们亲切的教态、深入浅出的讲解、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将笔者们带进一个全新的境界,一扇扇从前陌生的大门,霍然间向笔者们敞开……
至今笔者还清晰地记得,在那短短却又漫长的十天培训之后,在依依惜别之时,笔者曾激动不已地说,“这样的培训,要是没参加,不知该有多后悔!这样‘能听,能看,能问,能说’的培训,真是交互教学的好典范!”
回归……
“信息技术骨干教师中级培训”有几层含义:一是信息技术培训,即把教师培训成合格的网络管理维护者;二是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即学习探讨如何教好信息技术这门新兴学科;三是学科整合教师培训,目的是培训出一批教育信息化的推动者,推动所在学校、所在地区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毋庸置疑,后两大目标更是重点中的重点、难点中的难点!
经过整整十天的学习,自以为进行了一次头脑大换血,踌躇满志地回到自己所在的学校,本以为可以重新开始,大干一场,做出个样儿来!可是现实终归是现实,总是有很多的无奈,比如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吧,始终存在着两大瓶颈——其一是硬件方面,很多学校都是一两千学生,二三十个教学班,每班大都是六七十人。可是能供学生上课使用的计算机教室就那一间,N年前建的,古董级的,机子少得可怜不说,还今天这个出故障,明天那个闹别扭,一台机子黑了脸,三个学生没座位!怎么办?修吧,课程要停下来;不修呢,好几个学生好不容易盼到的一周一节的微机课,却只能眼巴巴地望着。遇着“不太老实”的,则东溜西窜到处挤座位,弄得全班不得安宁……
而更让人心忧的则是学校、学生、家长、社会对信息技术课普遍不重视的大格局。尽管素质教育倡导、推行了好多年,但真正地深入到基层去看一看,你就会发现应试教育仍然像一双无形的手,指挥着人们一致地向考分进军、向升学率看齐。这样,在考试的大旗下、在升学的主旋律中,莫说学校、家庭、社会,就连学生自己,也清清楚楚地知道哪是大课,哪是小课,大课该怎么学,小课又该如何对待!
曾经的一腔热血、满怀壮志,在现实中不得不归于平静,徒留几个不眠之夜……
点燃
在无限的迷惘和苦闷中度过了好几个星期之后,突然在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项目论坛中看到了李莉老师发布的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培训处的黄荣洲主任将要在十一月底到荆门、谷城、十堰等地调研,对业已完成培训的教师进行回访!
还在华师培训时,黄主任曾说过要对学员进行回访。当时还以为是一时即兴说说而已,没想到竟是真的,黄主任真的要不辞旅途劳苦下基层来调研!
激动的心情还没平静下来,黄主任果真如期而至!
从华中师范大学回来短短一月之后,在偏僻的山城小县再次见到省城的黄主任,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把整个心胸都塞得满满的,几乎都没想起长途的劳累,打开话匣子就说开了,从基层的现实,到眼前的困惑,一谈就是几个小时!
“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都不被重视。它没有纳入考试的指挥棒,始终是个配角,这是个很普遍的现实。但是你们必须知道自己的角色,你们是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器。你们所从事的工作不仅仅是维修,不仅仅是满足网络的正常运转,而是投身到教学中来,为其他科目的老师提供技术支持!”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你们信息技术教师就是教育信息化的火种,火种就在这里,你们此行的目的,就是要来点燃这个火种,就是要来看看你们有没有行动!”
时至今日,笔者仍然清晰地记得黄主任那一句句激动人心的话语!
反思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要评论一所学校,首先要评论他的校长”。在轰轰烈烈的教育信息化大潮中,在教育技术变革势在必行的今天,校长用什么来武装自己,用什么来武装教师,将决定着一个学校的走向,决定一个学校的信息化进程!
学校书记、校长程铜锭同志原本就已深刻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是时代的要求,是大势所趋,早在调任谷伯中学书记、校长之前,在紫金镇中心学校主持工作的时候,就将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搞得有声有色,名列全县前茅。这次黄主任回访不仅给了笔者莫大的鼓舞,也让程校长更加坚定了“应用信息技术,打造现代教育”的办学方针和路线,并进一步对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进行了积极主动的观察和反思,总结出了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十大误区:一是矛盾心态——素质升学难两全;二是畏难情绪——困难重重怕当先;三是君子做法——整合只在口上言;四是季风行动——一时兴起一时闲;五是孤军奋战——各自为致势力单;六是狭隘整合——盯住一点走片面;七是少米之炊——条件欠缺巧妇叹;八是喧宾夺主——主题淹没为哪般;九是抢位现象——越俎代庖主体淡;十是形式主义——花拳绣脚收效浅。
推动
提高了认识,找到了症结之后,以程校长为首的学校领导班子召开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专题会议,讨论并制订了各项相应措施。
首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变革的主战场,是信息时代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大课堂,学校一方面从认识上三令五申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严禁考试学科挤占信息技术课,确保各班每周一节的信息技术课照常开展;另一方面,学校从捉襟见肘的财政预算中拨出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对计算机、网络设备及时地进行维修、更换,确保了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行;第三,严抓信息技术课教学管理,上课前,认真准备、仔细研究,并制作出简单实用的教学同步课件;课堂上,用“安静、认真、讲卫生爱公物”三大纪律严格要求学生,用“教师讲授、学生尝试、评价测试”三步环节组织教学,从而使信息技术课开展得紧凑高效、有声有色。与此同时,笔者还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终于完成了信息技术“在线测试系统”的开发与设计,程序包含了“用户管理”、“题库管理”、“试题管理”、“成绩管理”、“上课记载”、“学习记载”等几大模块,全方位地对信息技术教学进行记载和跟踪,有力地推动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健康发展。
其次,学科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的另一块重要阵地,学校从每学期开始就安排出多媒体教室上课表,要求每位教师每个学期至少要尝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讲三节公开课,写五个电子教案;同时,学科组、年级组定时开展每月教研,一起探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方法,交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过程中的经验和得失,寻求进一步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与此同时,为了确保学科教师更普遍、更深入地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日常教学中,学校利用星期六和星期天的晚上,校长亲自坐镇,接连开展了多期信息技术学习班,让笔者这个参加了“携手助学”活动——“信息技术骨干教师中级培训”的先行者对学校教师进行计算机基本操作、网络基础知识、课件制作技巧、学科整合理论等内容的培训和指导,把笔者培训之所学传授给其他教师。很多时候,受到教师们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的感染,坐在机房里观看、指导的程校长也情不自禁地走上讲台,给大家讲开了……
这样,通过大面积的扫盲培训,使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有了一个初步的普及和提高,为课程整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春满园
说起信息技术培训,不禁想起了培训之前发生的一个小故事。那天下午第一节课时,笔者正在机房给学生上信息技术课,教地理的胡老师风风火火地跑上来,还没喘过气就迫不及待地说:“快,帮开一下投影机,快要下课了——第二节也用用这些高科技讲讲课!”看她那激动样儿,笔者只好一路小跑地从四楼赶到多媒体教室,打开电脑和投影机,接过胡老师手中的U盘,插到主机上。打开U盘后,笔者一边搜寻着文件,一边问:“这哪个是你的课件?”“都是的!”胡老师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在屏幕上圈画着那足足有十几个的PPT文件:长江水系.ppt、黄河水系.ppt、治理措施.ppt……啊,怎么会都是呢?笔者心里很纳闷,难道一节课要用上十几个课件?等后来一一地打开这些文件后,笔者才明白过来,差点儿没把肚子笑疼。原来,她的每个课件中就一张幻灯片,每张幻灯片中就一张图片(或者一段文字、表格等板书)!幸好时间还来得及,还有课间十分钟。笔者一边帮她修改,将十几个文件中幻灯片拷到一起,一边对她说:“课堂上哪有时间这样一个个地打开十几个文件,这样还不把教学环节弄得不连贯了啊。”
不过,这“十个课件一堂课”的小插曲儿,也从一个侧面映射出学校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和敢想敢做的动手精神,正是因为广大教师有了这种精神和热情,再加上学校及时而广泛的信息技术培训,使得整个校园充满着生机和活力,涌动起教育信息化大变革的春潮!
培训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探究活动犹如雨后春笋,让校园里飘荡着一股浓浓的教育信息化的气息!学校全体教师争先恐后地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教学的尝试与探究,分管电教工作的宋光仁副校长(兼一年级数学教学)、数学教师武诗国等都将自己家中的笔记本电脑带进办公室,作为日常备课、教学的办公工具,为学生演示三维视图;数学教师付松涛不仅自己常用课件给学生上课,而且还不时地牺牲休息时间帮助其他教师做课件;物理教师王辉秀虽然信息技术水平很一般,但仍孜孜不倦,积极学习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慢慢地也成长为一名学科整合的行家里手;英语教师吴阳利用晚自习时间给学习放映双语电影,使学生在真实的英语氛围中学习英语;数学教师常永林、肖忠东、廖渡涛、裴俊等主动与信息技术教师联系教学生利用Excel绘制统计图表;语文教师龚拥军也常常将多媒体教室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乐园……
在丰富的整合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结出累累硕果:2005~2008年,学校每年都有近百篇论文或课件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或获取省市一等奖,其中,宋光定、程铜锭合作撰写的《加强文学教育,提高审美情趣》、陈瑞撰写的《文学欣赏应从提高欣赏者的素质入手》荣获“国家二等奖”(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颁发),郭大春老师的近百篇文章和课件分别在《中国电脑教育报》、《中国教育信息化》、《中国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中小学电脑报》等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并在2006年和2007年,连续两年被《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聘为“全国中小学多媒体课件大赛”评委,参与“全国中小学多媒体课件大赛”的评审工作;刘开明主任的《化学实验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陈瑞主任的《建构学习型学校》获省一等奖;龚贤红老师的《合理利用电教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黄平远老师的《运用多媒体CAI激活语文教学》、林永东老师的《浅谈中学生写作创新意识的引发与培养》分别获市优秀论文一等奖,宋光仁、冷宝珍、杨贤德、陈瑞、武诗国、周月、付松涛、陈继红、严海云、丰建国、王辉秀、刘剑等近百名教师先后在省、市、县的优质课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学校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取得的骄人成绩得到全襄樊市的瞩目,还引来了2007年襄樊市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现场会在我校召开……
快车道
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资源又成了应用的瓶颈。毕竟教师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可能每个课件、每个教学资源都自己亲手去做。就在此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春风惠顾山城小县。2007年秋,笔者学校成功接入了中央远程教育资源网,与全国最丰富、最优秀的资源库相连,各个年级、各个学科都有与教学进度同步的“课程资源”和“学习指导”,此外,资源网上还有学生感兴趣的“少年文化”和“专题教育”以及促进教师成长的“教师发展”专栏,让全校教师和学生欣喜得见到笔者就情不自禁地问:“学校怎么有那么多好资源?”笔者也自豪地指着楼顶说,看,那口“大锅”,就是它,每天都在通过“亚太六号”卫星同“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保持着紧密联系!
“时事动态”改变了教师长期以往只局限于教书育人的工作局面,既调剂了教师的课余生活,也开阔了教师的眼界,远程教育项目使教师们以更先进的方式来了解国家大事。
“课程资源”成了全体教师备课上课的得力助手,教师教学方法有了很大的改变。远程教育资源有利于教育资源的整合,使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得心应手,极大地提升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课堂教学效果得以明显提高。
“学习指导”成了全校学生朝夕相伴的家庭教师,“专题教育”和“少年文化”也分别成了学生的课外乐园和网上书屋……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使学生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教师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专题报告、培训教程、教学案例,也成了全体教师成长的直接摇篮,提高了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一个活动成长了一批教师,一个项目成就了一所学校!谷伯中学再次迎来了一个质的飞跃,驶入了教育信息化的快车道!
时间过得是那样的飞快,要不是再次看到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项目论坛中的通讯录,真不敢相信那已是三四年前的故事了!
2004年的金秋十月,当金黄的秋叶间或飘落在华中师范大学宁静的校园里时,笔者,一个山区小城的信息技术教师,有幸参加了教育部与微软(中国)联合举办的“携手助学”活动——“信息技术骨干教师中级培训”。培训中,来自湖北各地的二十多名信息技术教师,会聚在华中师范大学新建的计算机教室里,和培训处的黄荣洲主任、吴伦敦主任以及给笔者们授课的四五位专家一起学习、交流、沟通。许多理论上的空白、技术上的难关、实践中的困惑,在这里得到热烈的探讨。武汉爱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涂麟曦老师、刘辉宇老师,华中师大信息技术系的刘清堂老师、蒋玲老师、蔡进老师,还有笔者们的“班主任”李莉老师、金曾妮老师,他们亲切的教态、深入浅出的讲解、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将笔者们带进一个全新的境界,一扇扇从前陌生的大门,霍然间向笔者们敞开……
至今笔者还清晰地记得,在那短短却又漫长的十天培训之后,在依依惜别之时,笔者曾激动不已地说,“这样的培训,要是没参加,不知该有多后悔!这样‘能听,能看,能问,能说’的培训,真是交互教学的好典范!”
回归……
“信息技术骨干教师中级培训”有几层含义:一是信息技术培训,即把教师培训成合格的网络管理维护者;二是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即学习探讨如何教好信息技术这门新兴学科;三是学科整合教师培训,目的是培训出一批教育信息化的推动者,推动所在学校、所在地区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毋庸置疑,后两大目标更是重点中的重点、难点中的难点!
经过整整十天的学习,自以为进行了一次头脑大换血,踌躇满志地回到自己所在的学校,本以为可以重新开始,大干一场,做出个样儿来!可是现实终归是现实,总是有很多的无奈,比如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吧,始终存在着两大瓶颈——其一是硬件方面,很多学校都是一两千学生,二三十个教学班,每班大都是六七十人。可是能供学生上课使用的计算机教室就那一间,N年前建的,古董级的,机子少得可怜不说,还今天这个出故障,明天那个闹别扭,一台机子黑了脸,三个学生没座位!怎么办?修吧,课程要停下来;不修呢,好几个学生好不容易盼到的一周一节的微机课,却只能眼巴巴地望着。遇着“不太老实”的,则东溜西窜到处挤座位,弄得全班不得安宁……
而更让人心忧的则是学校、学生、家长、社会对信息技术课普遍不重视的大格局。尽管素质教育倡导、推行了好多年,但真正地深入到基层去看一看,你就会发现应试教育仍然像一双无形的手,指挥着人们一致地向考分进军、向升学率看齐。这样,在考试的大旗下、在升学的主旋律中,莫说学校、家庭、社会,就连学生自己,也清清楚楚地知道哪是大课,哪是小课,大课该怎么学,小课又该如何对待!
曾经的一腔热血、满怀壮志,在现实中不得不归于平静,徒留几个不眠之夜……
点燃
在无限的迷惘和苦闷中度过了好几个星期之后,突然在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项目论坛中看到了李莉老师发布的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培训处的黄荣洲主任将要在十一月底到荆门、谷城、十堰等地调研,对业已完成培训的教师进行回访!
还在华师培训时,黄主任曾说过要对学员进行回访。当时还以为是一时即兴说说而已,没想到竟是真的,黄主任真的要不辞旅途劳苦下基层来调研!
激动的心情还没平静下来,黄主任果真如期而至!
从华中师范大学回来短短一月之后,在偏僻的山城小县再次见到省城的黄主任,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把整个心胸都塞得满满的,几乎都没想起长途的劳累,打开话匣子就说开了,从基层的现实,到眼前的困惑,一谈就是几个小时!
“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都不被重视。它没有纳入考试的指挥棒,始终是个配角,这是个很普遍的现实。但是你们必须知道自己的角色,你们是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器。你们所从事的工作不仅仅是维修,不仅仅是满足网络的正常运转,而是投身到教学中来,为其他科目的老师提供技术支持!”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你们信息技术教师就是教育信息化的火种,火种就在这里,你们此行的目的,就是要来点燃这个火种,就是要来看看你们有没有行动!”
时至今日,笔者仍然清晰地记得黄主任那一句句激动人心的话语!
反思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要评论一所学校,首先要评论他的校长”。在轰轰烈烈的教育信息化大潮中,在教育技术变革势在必行的今天,校长用什么来武装自己,用什么来武装教师,将决定着一个学校的走向,决定一个学校的信息化进程!
学校书记、校长程铜锭同志原本就已深刻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是时代的要求,是大势所趋,早在调任谷伯中学书记、校长之前,在紫金镇中心学校主持工作的时候,就将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搞得有声有色,名列全县前茅。这次黄主任回访不仅给了笔者莫大的鼓舞,也让程校长更加坚定了“应用信息技术,打造现代教育”的办学方针和路线,并进一步对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进行了积极主动的观察和反思,总结出了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十大误区:一是矛盾心态——素质升学难两全;二是畏难情绪——困难重重怕当先;三是君子做法——整合只在口上言;四是季风行动——一时兴起一时闲;五是孤军奋战——各自为致势力单;六是狭隘整合——盯住一点走片面;七是少米之炊——条件欠缺巧妇叹;八是喧宾夺主——主题淹没为哪般;九是抢位现象——越俎代庖主体淡;十是形式主义——花拳绣脚收效浅。
推动
提高了认识,找到了症结之后,以程校长为首的学校领导班子召开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专题会议,讨论并制订了各项相应措施。
首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变革的主战场,是信息时代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大课堂,学校一方面从认识上三令五申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严禁考试学科挤占信息技术课,确保各班每周一节的信息技术课照常开展;另一方面,学校从捉襟见肘的财政预算中拨出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对计算机、网络设备及时地进行维修、更换,确保了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行;第三,严抓信息技术课教学管理,上课前,认真准备、仔细研究,并制作出简单实用的教学同步课件;课堂上,用“安静、认真、讲卫生爱公物”三大纪律严格要求学生,用“教师讲授、学生尝试、评价测试”三步环节组织教学,从而使信息技术课开展得紧凑高效、有声有色。与此同时,笔者还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终于完成了信息技术“在线测试系统”的开发与设计,程序包含了“用户管理”、“题库管理”、“试题管理”、“成绩管理”、“上课记载”、“学习记载”等几大模块,全方位地对信息技术教学进行记载和跟踪,有力地推动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健康发展。
其次,学科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的另一块重要阵地,学校从每学期开始就安排出多媒体教室上课表,要求每位教师每个学期至少要尝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讲三节公开课,写五个电子教案;同时,学科组、年级组定时开展每月教研,一起探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方法,交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过程中的经验和得失,寻求进一步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与此同时,为了确保学科教师更普遍、更深入地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日常教学中,学校利用星期六和星期天的晚上,校长亲自坐镇,接连开展了多期信息技术学习班,让笔者这个参加了“携手助学”活动——“信息技术骨干教师中级培训”的先行者对学校教师进行计算机基本操作、网络基础知识、课件制作技巧、学科整合理论等内容的培训和指导,把笔者培训之所学传授给其他教师。很多时候,受到教师们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的感染,坐在机房里观看、指导的程校长也情不自禁地走上讲台,给大家讲开了……
这样,通过大面积的扫盲培训,使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有了一个初步的普及和提高,为课程整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春满园
说起信息技术培训,不禁想起了培训之前发生的一个小故事。那天下午第一节课时,笔者正在机房给学生上信息技术课,教地理的胡老师风风火火地跑上来,还没喘过气就迫不及待地说:“快,帮开一下投影机,快要下课了——第二节也用用这些高科技讲讲课!”看她那激动样儿,笔者只好一路小跑地从四楼赶到多媒体教室,打开电脑和投影机,接过胡老师手中的U盘,插到主机上。打开U盘后,笔者一边搜寻着文件,一边问:“这哪个是你的课件?”“都是的!”胡老师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在屏幕上圈画着那足足有十几个的PPT文件:长江水系.ppt、黄河水系.ppt、治理措施.ppt……啊,怎么会都是呢?笔者心里很纳闷,难道一节课要用上十几个课件?等后来一一地打开这些文件后,笔者才明白过来,差点儿没把肚子笑疼。原来,她的每个课件中就一张幻灯片,每张幻灯片中就一张图片(或者一段文字、表格等板书)!幸好时间还来得及,还有课间十分钟。笔者一边帮她修改,将十几个文件中幻灯片拷到一起,一边对她说:“课堂上哪有时间这样一个个地打开十几个文件,这样还不把教学环节弄得不连贯了啊。”
不过,这“十个课件一堂课”的小插曲儿,也从一个侧面映射出学校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和敢想敢做的动手精神,正是因为广大教师有了这种精神和热情,再加上学校及时而广泛的信息技术培训,使得整个校园充满着生机和活力,涌动起教育信息化大变革的春潮!
培训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探究活动犹如雨后春笋,让校园里飘荡着一股浓浓的教育信息化的气息!学校全体教师争先恐后地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教学的尝试与探究,分管电教工作的宋光仁副校长(兼一年级数学教学)、数学教师武诗国等都将自己家中的笔记本电脑带进办公室,作为日常备课、教学的办公工具,为学生演示三维视图;数学教师付松涛不仅自己常用课件给学生上课,而且还不时地牺牲休息时间帮助其他教师做课件;物理教师王辉秀虽然信息技术水平很一般,但仍孜孜不倦,积极学习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慢慢地也成长为一名学科整合的行家里手;英语教师吴阳利用晚自习时间给学习放映双语电影,使学生在真实的英语氛围中学习英语;数学教师常永林、肖忠东、廖渡涛、裴俊等主动与信息技术教师联系教学生利用Excel绘制统计图表;语文教师龚拥军也常常将多媒体教室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乐园……
在丰富的整合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结出累累硕果:2005~2008年,学校每年都有近百篇论文或课件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或获取省市一等奖,其中,宋光定、程铜锭合作撰写的《加强文学教育,提高审美情趣》、陈瑞撰写的《文学欣赏应从提高欣赏者的素质入手》荣获“国家二等奖”(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颁发),郭大春老师的近百篇文章和课件分别在《中国电脑教育报》、《中国教育信息化》、《中国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中小学电脑报》等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并在2006年和2007年,连续两年被《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聘为“全国中小学多媒体课件大赛”评委,参与“全国中小学多媒体课件大赛”的评审工作;刘开明主任的《化学实验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陈瑞主任的《建构学习型学校》获省一等奖;龚贤红老师的《合理利用电教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黄平远老师的《运用多媒体CAI激活语文教学》、林永东老师的《浅谈中学生写作创新意识的引发与培养》分别获市优秀论文一等奖,宋光仁、冷宝珍、杨贤德、陈瑞、武诗国、周月、付松涛、陈继红、严海云、丰建国、王辉秀、刘剑等近百名教师先后在省、市、县的优质课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学校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取得的骄人成绩得到全襄樊市的瞩目,还引来了2007年襄樊市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现场会在我校召开……
快车道
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资源又成了应用的瓶颈。毕竟教师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可能每个课件、每个教学资源都自己亲手去做。就在此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春风惠顾山城小县。2007年秋,笔者学校成功接入了中央远程教育资源网,与全国最丰富、最优秀的资源库相连,各个年级、各个学科都有与教学进度同步的“课程资源”和“学习指导”,此外,资源网上还有学生感兴趣的“少年文化”和“专题教育”以及促进教师成长的“教师发展”专栏,让全校教师和学生欣喜得见到笔者就情不自禁地问:“学校怎么有那么多好资源?”笔者也自豪地指着楼顶说,看,那口“大锅”,就是它,每天都在通过“亚太六号”卫星同“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保持着紧密联系!
“时事动态”改变了教师长期以往只局限于教书育人的工作局面,既调剂了教师的课余生活,也开阔了教师的眼界,远程教育项目使教师们以更先进的方式来了解国家大事。
“课程资源”成了全体教师备课上课的得力助手,教师教学方法有了很大的改变。远程教育资源有利于教育资源的整合,使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得心应手,极大地提升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课堂教学效果得以明显提高。
“学习指导”成了全校学生朝夕相伴的家庭教师,“专题教育”和“少年文化”也分别成了学生的课外乐园和网上书屋……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使学生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教师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专题报告、培训教程、教学案例,也成了全体教师成长的直接摇篮,提高了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一个活动成长了一批教师,一个项目成就了一所学校!谷伯中学再次迎来了一个质的飞跃,驶入了教育信息化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