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差异,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ff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的课堂教学与管理仍非常注重整体划一性,无论是在学生学习内容的安排上还是学习结果的呈现上,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总是被当作极力消除的对象,而不是作为深度教学的有利资源。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最大价值不在于道德与法律知识的教育,而是价值观的引领。笔者认为,只有照顾学生个体差异的课堂教学,才能让道德与法治所引领的价值观在每个儿童心中生长。下面笔者以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十三课“我想和你们一起玩”为例,将自己的教学探索与老师们切磋研讨。
  一、开展课前测查,了解儿童认知经验差异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要把了解儿童作为教学的基础。课堂上师生教与学的起点应该建立在儿童原有认知经验的基础之上,教育是对儿童经验的一种引导。如果我们对儿童的教育,都是从儿童的经验之外发号施令,那么对儿童的影响就只有强制的力量,而没有教育的力量。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课前测查,了解儿童认知经验差异是教学的基础。本节课的差异测查分三步进行:
  (一)设计预学单,问题指向儿童生活经验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的教学内容包含三个板块,分别是“大家一起欢乐多”“想一起玩怎么办”“为什么玩不下去了”。其中,“大家一起欢乐多”旨在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自己和同伴交往中体会到的愉快、开心。而“想一起玩怎么办”和“为什么玩不下去了”定位于对学生进行融入群体的交往技巧指导,让学生学会解决在一起玩时经常出现的问题。为了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经验差异,预学单设计了两个问题(见表1),简单而直接地引领学生回到自己的生活经验之中,重新回味和同伴在一起的欢乐,以及与同伴交往中遇到的问题。
  (二)分析预学单,梳理儿童认知经验差异
  从测查结果来看,学生由于各自的生活经验不同,所陈述的事件也各不相同。经过仔细分析发现:第一个问题,学生和小伙伴玩得最开心的事分布在不同的生活场域,有的表现在学校里,有的表现在家庭里,有的表现在其他公共场所里。他们开心的原因也各不相同,有的是因为活动有趣而开心,有的是因为自己有成就感而开心,有的是因为喜欢和同伴在一起而开心。第二个问题,大多数学生都有和小伙伴玩不下去的经历,但是也有少数学生没有玩不下去的时候,总能够和小伙伴玩得很愉快。经过课间进一步与这几个学生谈话交流,了解到他们有的是受良好家庭教育的影响,有的是自己开朗包容的性格决定的。
  (三)基于预学单,设计课堂差异教学策略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要在活动中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让儿童尽可能多地体验到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基于预学单第一个问题,我设计了四人小组交流活动,旨在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在交流中分享自己和小伙伴一起玩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乐群意识和情感。基于预学单第二个问题,我设计了课堂中不仅要请和小伙伴玩不下去的学生说经历,还要请一直能够和小伙伴友好交往的学生说经历,发挥学生之间差异互补的作用。
  二、把握课堂生成,干预学生“情感前提”差异
  学生在完成某学习任务,开始学习新内容时,除了存在认知方面差异,通常在情感方面也有很多不同。有些学生对学习很感兴趣,愿意学习;有些学生则将学习看作是一种义务和要求;有些学生甚至害怕和讨厌学习;等等。布卢姆把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性的高低,称作学习的“情感前提特性”。它受对特定的学习课题所持的对学校的态度、对学习的态度以及对自身态度的制约。
  课堂上,学生在四人小組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个别学生在小组里不敢说话。据我平时的观察,他们并不是不知道说什么,心里明明有想表达的内容,可就是在众人面前缺少表达的勇气。受这种“情感前提特性”的制约,这些学生往往表现得比较内向,平时也不会主动和小伙伴一起玩。针对学生之间这样的“情感前提”差异,我借助课堂生成的问题,在下一个教学板块中进行主动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堂干预前后的教学步骤见表2: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把关注点总是集中在那些善于表达的学生身上,甚至为了课堂教学的顺畅与精彩,主动忽略这些为数不多、不善表达的学生,那么,我们的教学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道德教育是人的一种价值建构,是个体对德育影响的不断感受、积淀,进而重组经验,生成新的意义。由此可见,道德教育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我们需要加强课堂观察,及时把握课堂生成,主动干预学生的“情感前提”差异,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作用、互相影响来促进每一个儿童的价值建构,从而实现价值观的引领。
  三、设立挑战目标,利用学生行为习惯差异
  华国栋教授对挑战性学习目标的描述是:每个学生的学习目标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都是对自己已有水平的挑战和跨越。有效教学与优质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制定出对每个学生都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我想和你们一起玩”一课中,第二板块“想一起玩怎么办”旨在对学生进行融入群体的交往技巧指导。据我们平时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低年级每个班级都有少数学生不会与别人交往,不能主动融入到群体活动中,同伴之间交往也常常发生矛盾;而有一些学生总能很快地融入群体活动,并能很好地跟同伴相处,深受同伴的喜欢。如何利用学生的行为习惯差异,给不同行为习惯的学生设置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行为习惯的正向发展?我借助教材中《小布丁和小蝴蝶》的绘本故事,设计了“角色体验”情境模拟环节,分三步进行:
  (一)模拟绘本情境,懂得一起玩需要主动表达
  结合低年级学生模仿性强的特点,在学生观看了绘本微课《小布丁和小蝴蝶》之后,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模拟绘本情境,进行角色体验,学习小伙伴一起玩的方法。通过全员参与,让每一位学生都懂得和小伙伴一起玩需要主动表达。
  (二)创设困难情境,明白遭遇不友好须想办法
  现实生活中,儿童想和小伙伴一起玩时,经常遭遇小伙伴不友好的态度,而此时很多小朋友不是采取蛮干的方法强行加入,就是很委屈地退缩到一边,干巴巴地看着别人玩。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样的交往难题,我创设了“不友好”的困难情境。老师自己扮演“不友好”的小伙伴加入情境之中,当小布丁提出想和大家一起玩的时候,老师说:“不行,多一个人,我们每个人玩的次数就少了。”当小布丁不知所措时,老师让其他小朋友帮小布丁想办法改变这样的境遇。学生纷纷献计献策:有的说多一个人可以变换花样玩,更有意思;有的说多一个人玩起来更热闹;有的说多一个人可以玩更有趣的游戏,比如跳房子。有了大家的帮助,小布丁开心地笑了。
  (三)设置负面情境,体验蛮干给自己带来尴尬
  在儿童的生活中,一言不合就采取蛮干的行为很常见。于是,老师在这里摇身一变,变成了“蛮干”的小布丁,当小伙伴们提出不想带他一起玩时,他强行从小伙伴手中夺过球自己玩起来。这个时候,下面的同学都看不下去了,纷纷指责“蛮干”的小布丁:有的说,你怎么可以这样没有礼貌啊?有的说,你这样做,下次别人就更不愿意带你玩了;还有的说,你这样做一辈子也找不到好朋友。然后老师扮演的小布丁向大家道歉。
  在这个情境模拟环节中,挑战性学习目标随着角色体验的深入逐步推进,具体见表3:
  活动中,老师客串了“不友好”的小伙伴和“蛮干”的小布丁两个角色,既呈现了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又很好地保护了平时表现不好的学生。通过绘本情境模拟,激励所有学生主动加入群体活动;通过“遭遇不友好”的角色体验,让同学们替小布丁想办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潜在智慧,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上升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蛮干遇尴尬”的角色反串,学生纷纷指责“蛮干”的小布丁,有效促进每个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他们在对话中逐渐明白和小伙伴一起玩不能蛮干,而要互相尊重和理解。在这个环节,老师巧妙利用学生的行为习惯差异,为不同行为习惯的学生制定挑战性学习目标,促进每一个学生行为习惯的正向发展。
  【祁桂凤,江苏省扬州育才实验学校副校长,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孙格格
其他文献
前往西藏,带着很多问号:藏民与汉民的生活差异有多大?藏族孩子接受教育的方式与内地孩子相同吗?那些每天用身体丈量大地的人,那些摇着转经筒在布达拉宫脚下一圈圈绕行的人,他们的心里装着怎样的虔诚?那里的教育人在“世界屋脊”之巅,在雪域高原之上,从事着平凡而繁杂的教育工作,日复一日,他们的幸福究竟在哪里?……  拉萨是西藏的首府,内地人初到拉萨,或多或少都会产生高原反应,我们也不例外。顶着头痛,放慢脚步,
新型教师权威的建构,不应该是由外向内的施压,而是由内向外的油然而生。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有独立、完整人格的人。我们只有真正地走近他们,他们才会打心眼里靠近老师、喜欢老师、信从老师。  所谓教师权威,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使学生信从的力量和影响力。孔子《学记》中“亲其师,信其道”,意思是说一个人只有在亲近、尊敬自己的师长时,才会相信、学习师长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笔者认为教师权威的种子只有
摘要 当前,我国青少年感恩意识淡漠和感恩教育的疲软已然成为社会问题。深究其因,既有青少年家庭感恩涵育的缺失、学校感恩教育的乏力及社会影响的偏差等直观原因,也有传统家庭模式解构、礼法消解和价值观异化等深层次原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价值观的正向引导作用,以儒家仁爱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对于青少年感恩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新时代,要挖掘儒家仁爱思想的时代价值,在顺应青少年身心特
摘要:学生应在教师编写的故事中了解r音节概念、知晓r音节发音、小结出每个r音节的发音数量和发音条件,并在绘本阅读中运用和巩固r音节发音规则,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见词能读”的能力,为自主阅读夯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英语;r音节;发音规则;故事;绘本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7)13-0040-06  语言学家威尔金斯说:“Without R
每年9月份,很多中小学都会重新分班,对于新班主任来说,如何管理好新班级,需要智慧和勇气。英国著名班主任汤姆·贝内特认为,新班主任必须想办法让学生知道,谁才是新班级真正的“老大”。具体而言,作为新班主任,第一次上课前必须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在学生进入教室时,班主任要站在门口严肃地迎接学生。当所有学生都进入教室后,班主任要求学生们安静,并宣读座位分配名单。在学生坐定之后,班主任就可以好好地介绍自己以及本
哈,今天又是一个美好的星期天,做完作业后,该干点什么呢?对了,来一个小制作——鸡蛋壳不倒翁吧!  我兴冲冲地拿来一个鸡蛋,先用牙签在鸡蛋的一端戳一个洞,谁知,刚开始,困难就来了。那蛋壳像穿了盔甲似的坚硬,戳了十几下都不“投降”。我只好拿来铁镊子钻洞,轻轻地钻一下、两下……一个小句号似的洞口出现了。第二步再把蛋清和蛋黄一起倒出来。我根据黄老师事先的提醒,用细丝伸进小洞轻轻搅拌蛋黃,并让鸡蛋微微倾斜着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的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教师的人格是对学生无形且又最有力的教育。美国教育家保罗韦地博士花了40年,收集了9万名学生所写的关于他们心目中最喜欢的老师的特征。据此,他概括出一个好教师的人格魅力的12个方面:友善的态度;尊重课
[摘要]蔡元培在《中学修身教科书》中所阐发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事实上奠定了中国现代教育发展的基本框架和主要路径,影响甚巨,本文针对其中所蕴含的德育思想展开讨论,试图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和方法等角度揭示其思想特点及理论价值。  [关键词]蔡元培;《中学修身教科书》;德育思想  [作者简介]袁洪亮,中山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学修身教科书》一书是1911年蔡元培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使命与责任就是培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圆梦人。沈阳市和平区南京一校长白岛一分校秉承“厚德博学,知行合一”的校训,坚持“敬以直内,行胜于言”的办学思路,把“以敬涵养心灵”作为学校教育工作主线,以“敬”染修、以“敬”导思、以“敬”启为,将育人工作扎实落地。  一、课程建设,让“敬”立起来  “敬”,肃也;“敬”,恭也。“敬”,是一种态度,也是提高个人修养的一种方法。“敬”文化是学校
内容提要马克思与维特根斯坦在社会价值观的探求上既有比较大的区别,又因现代性展开的相同背景而具有某些相似性,他们都强调要保持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协调关系。因而通过对他们各自社会价值主体的认定、社会价值目标的确立、社会价值手段选择的详细比较分析,可以发掘其对于解决我们时代价值问题的某种互补性。  关键词马克思维特根斯坦群体个体社会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B561.6;B0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