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盛景,文化迷思——读《传媒是什么》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ia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技术和社会的变动将我们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传媒化的时代,在此背景下思考和讨论传媒是什么,既令人兴奋又让人苦恼。令人兴奋的是,在传媒化的时代,有太多的传媒经典理论可供参考,有无数的传媒实体——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可供研究。令人苦恼的是,纷乱庞杂的传媒理论在新时代下已失去活力,错综复杂的媒介语境让传媒蒙上神秘面纱,不易讨论。我们在讨论传媒之前,首先可以讨论传媒权力,限定研究的范畴,并抽丝剥茧,将传媒权力的外形从经济、社会、文化等复杂因素中抽离出来,再从传媒与政治,传媒与文化两个角度入手,以此认清传媒权力的内涵。
  【关键词】:传媒;公共空间;文化流放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给传媒行业带来了巨大挑战。与现实联系,传媒所面临的全新语境正遭受的挑战有二。
  一是,传媒市场的分化。沈正赋在《新媒体时代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重构》中认为,“我们当下正处于社交媒体的时代,传统媒体正努力与新媒体融合,受众市场逐步走向分众化。”①显然,书中所谓的“卖方市场的分割和分化,使综合性传媒不断减少”这一说法欠妥。更准确的表述是“卖方市场的分割和分化,使综合性传媒产品不断减少”,因为,从法国的实际来看,最近几年媒介正逐步走向融合,尽管它们面对的是各式各样的“分化的受众”。
  胡正荣认为,未来应是“场景媒体”时代。这一预言的理由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交媒体时代所崇尚的“社交性”必将混入场景细分的‘个性化’。”②举个简单的例子,未来的电视转播将会根据个人定制定向播放,比如,篮球节目的直播将会依据个人的喜好实时发送,同处一个宿舍的室友可以同时收看两支不同球队的比赛。
  二是,新闻世界化的挑战。麦克卢汉预言的“地球村”已然实现,传媒早已超越国家的界限,突破经济、文化的屏障,往“世界化”的方向发展。一方面,传媒似乎正在营造单色调的环球文化,带来全球同质化。在现实中,传媒世界化的双重影响似乎是促进产品的统一,造成市场分化。另一方面,世界化并不等同于同质化,比如,如今南方国家的许多观众纷纷拒绝西方电视台的转播。事实上,面对外来文化,现有的文化身份并非轻易就被传媒摧毁。更准确的表述应该是,从经济和技术的角度来看,世界已然成为地球村,但从文化的角度而言,世界依旧保持多样化。传媒借助技术工具往“地球村”传递信息,但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受众往往只汲取了文本中的信息内容,并将其中的价值意味随手抹去。
  政治游戏,传媒为上
  传媒化的政治时代,选举成了“四个人的游戏”。政治人物、民调机构、传媒和公民参与其中并遵守规则,而游戏的胜负取决于政治人物与传媒之间的博弈。不得不说,政治选举在一定程度上被传媒化了,随着电视对竞选的影响越来越大,政治候选人不得不大量依赖传媒。他们大量使用传媒技巧,根据传媒理念来塑造自己的竞选言行。一个被广泛使用的传播策略是,突出个人化,把政治家们塑造成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人物。候选者们不再是神圣的政治家,他们喜欢和孩子在一起聊天,也热爱跑步和骑自行车,他们让人倍感亲切而非高高在上。电视政治节目开始转向政治景观化,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互相交织,政治家的政治才能和个人魅力展露无遗。然而,实际效果却往往事与愿违,人们开始开始对大量的政治作秀产生反感,并开始思考,这些节目凭什么常常以展露政治人物的性格为卖点,这样有助于理解政治意义吗。选民们开始回归理性,其结果是,传媒影响的不是选民,反而是竞选者自己。
  公共空间,私人架构
  在所有关于传媒化的讨论中,公共問题的传媒化是最诱惑人心的。先来谈谈“公共空间”的概念。哈贝马斯认为,“公共空间”是不受国家影响控制的讨论空间,它允许自由辩论并提供公共交流。③现实中,它是由一些有识之士、知识精英组成,而民众被排除在公共空间之外。在哈贝马斯看来,“公共空间”的主体是知识精英,而普通大众则被抛弃。显然,他将公共空间的黄金时代理想化,而且低估了民众和大众文化的作用。传媒把持了公共空间,在建构公共问题时也显得得心应手。这个问题,从我们身边说起似乎更有意义。比如,在我国的新闻实践中,对公共问题的报道往往是扎堆化的。比如,自今年上半年女大学生坐黑车失踪的报道开始,关于女大学生失踪的报道层出不穷,一时间,女大学生被传媒贴上了受害者、弱势群体的标签。当然,公共问题的架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还涉及一整套诠释框架,即所谓的新闻框架。就我国来看,媒体对于新闻话语的架构的例子不胜枚举。“城管打人致死”的新闻曝光后,“临时工”一词就不断出现在各类新闻报道中。受贿的交警是“临时工”,打人的城管是“临时工”,举枪的民警是“临时工”。随后,“钓鱼式执法”、“维修性拆除”、“休假式治疗”“临时性强奸”等一系列话语逐渐见诸报端。④当然,这类话语体系在建构时就已背离事实,企图掩盖事件背后的残酷真相,却往往欲盖弥彰。
  传媒僭越,文化流放
  文化的传媒化似乎是最能预见的。专家、学者为追求媒介赋予的知名度,提升自身影响力,往往选择了背离传统,抛弃同行,转投传媒。这就是为何现今知名度高的专家、学者往往得不到业界的认可,如郭德纲、韩寒之流。在这个过程中,传媒成了权力拥有者,文化定义者。“随着文化行业的产业化,文化形式被传媒化,传媒在学者、文人、艺术家及其作品的权威性和曝光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甚至还修改了权威认可的传统形式。”⑤实际上,传媒并无权定义权威,更不能修改权威。远离传媒意味着远离大众,传媒成了争相认领的教父。
  当传统的阶层和等级动摇之时,当文化价值被知名度取代时,传媒之于文化,正如市场之于商品。不管怎样,文化的传媒化似乎正打造一个全新的文化构型,在这个构型下,文化的前景可以是乐观的,商业性重拾艺术性,传媒化兼顾传统化,大众认可兼顾同行赞扬。正如一句诗说所的,如果注定流浪,请勿忘初见。
  结论
  技术和社会的变动将我们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传媒化的时代。在传媒化的时代,有传媒拥有极大权力,政治在某种程度上变为“传媒游戏”。公共空间也失去了公共性,成了媒体话语架构的私人空间。而文化的传媒化正打造一个全新的文化构型,传媒的过分僭越正导致文化被逐渐流放。
  参考文献:
  [1]沈正赋.《新媒体时代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重构》[J].《现代传播》,2016,(05):20-21.
  [2]胡正荣.《移动互联时代传统媒体的融合战略》[J].《传媒评论》,2015,(04):17-18.
  [3]邵培仁,展宁.《公共领域之中国神话:一项基于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文本考察的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5):30-31.
  [4]刘明.《新闻话语表征的形式、功能和意识形态》[J].《现代汉语》,2014,(03):35.
  [5]张国功 .《文化传媒化语境下书籍的大众媒介属性》[J].《编辑学刊》,2014,(04):50-51.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古代民间故事“吴汉杀妻”有着不同版本的剧种演绎,扬州市扬剧研究所将此搬上舞台。“吴汉杀妻”的故事虽经各方剧团的改编在形式和内容上做了推陈出新,但是深入考察会发现其呈现的传统儒家文化的核心并未改变。本文以历史剧《潼关恨》为范本,据以此来探讨其中的传统儒家文化传统的呈现。  【关键词】:吴汉杀妻;潼关恨;儒家文化  一、拥有儒家道德理想的男子  儒家传统教化理念下的男子大多有着道德理想主
期刊
【摘要】:一直以来,澳门的司法效率备受社会讨论,由于司法效率低下,导致社会要求提高整体的司法效率。面对上述的情况,推广仲裁的使用显然是其中一个可行的方向,尤其是民商事方面。澳门作为一个国际城市,无论从本地区发展还是从对外交往需要的角度来看,都应当尽快完善仲裁制度,加大仲裁解决纠纷的比例,才能解决澳门司法效率不高的难题。针对仲裁的发展问题,本文将会简单地解释本澳仲裁制度的发展,以及提出完善本澳仲裁制
期刊
【摘要】:清朝中央对西藏的治理是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史的研究重点,清朝前期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进行了全面而有效的治理,前人对于这部分内容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论述。然而关于清朝前期中央对于西藏的经济治理研究属于该研究中的薄弱部分,近年来一些研究成果对这些有一些涉及,本文主要对这些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  【关键词】:清代前期;中央;西藏;经济治理;综述  清朝前期对于西藏的治理,在总结了历代王朝对西藏治理
期刊
【摘要】:新媒体视阈下,传统媒体基于注意力的二次售卖模式转化率较低,市场份额的占有率也不断下降,媒体市场话语权也日渐式微,逐渐失去了市场竞争力。然而,高转化率的媒体商业模式不仅关注受众用户的注意力,而且在支付、配送、营销、活动、信用、客户服务、产品线等领域实现了整合O2O盈利模式,转化率的高低也决定了媒体的商业价值,成为继注意力之后构建媒体盈利模式的关键概念,成为理解媒体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砝码。  
期刊
【摘要】:本文以桌游“三国杀”为例,分析其特色以及对文本的开发利用,探讨它的文化价值,以期为文化产业中经典文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三国杀”;文本资源;中国经典文学;三国文化;民族精神  一、引言  经典文本由于其自身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影响力一直在文化生活中处于经久不衰的地位,于是一些人从传统经典文本资源中看到了所谓的“商机”。目前,以经典文本为基础改编开发的作品数不胜数
期刊
【摘要】:声乐美学隶属于音乐美学,是音樂美学下属的分支学科。而声乐情感美是声乐美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它主要从声乐艺术的具体存在对象中高度概括和抽象出理性认识结论。一切声乐创作首先是建立在自成一体的声乐美学观念上.这个观念决定了作品的美学风格,美学品质决定着声乐表演者表演的艺术深度和高度。对于鉴赏者来说,决定了声乐作品鉴赏的审美选择,同时,影响声乐教学工作者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式。最后。声乐审美观的
期刊
舞蹈的意义在我看来就是通过肢体表演表达人的情感、情绪和思想。舞蹈通过充满情感内涵的人体动作来表现宇宙中的各种生物体和人类深层的思想情绪的变化。传递人的思想、表现人的伟大,更通过舞蹈的特殊形态推进了整个社会的艺术历史进程。舞蹈以它美妙的舞姿、传神的表情、富有弹性的跳跃、轻巧快捷的旋转,感染着每一个观众。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说“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实的表现”。小
期刊
【摘要】: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新媒体迅速普及对以报纸为首的传统媒体产生了强烈的冲击。面对新媒体所带来的生存危机,报纸也并不是说毫无还击之力,报纸经过更长时间的发展所形成的优势是新媒体短时间内所无法比拟的,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的30年,报纸在面对广播电视的冲击时也通过自身的应对策略成攻地化险为夷。那么现在在应对新媒体的挑战,报纸也可以通过运用新技术、企业化经营管理等多条路子为自己开拓一片全新的天地。
期刊
【摘要】:微博段子作为日常生活的调剂品,已经强烈的介入了个人生活,他们随着你的笑声登场,是单调时的调味剂、孤独时的陪伴者、失落时的慰藉品、不满时的解压阀。碎片化时代是段子的盛世。在不停的转发段子的同时也折射了当今网民的心态,同时段子的专业化生产会使得受众能够更好的接受段子。  【关键词】:段子;微博;网民  新浪微博自创办起就采用明星微博来开拓市场,对于大多数最先进驻新浪微博的草根来说,能够接近明
期刊
【摘要】:媒介融合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但是在現阶段新的媒体形式下,为实现新闻媒体的稳定长远发展,就要进一步对新闻编辑业务进行改革。本文试阐述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编辑业务的发展现状,探讨了新闻编辑业务在媒介融合趋势下的价值,并提出了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编辑业务变革的建议。  【关键词】:媒介融合;新闻编辑;变革;应对措施  一、媒介融合的概念和背景  媒介融合主要是指,各种媒介随着人们生活工作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