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桌游“三国杀”为例,分析其特色以及对文本的开发利用,探讨它的文化价值,以期为文化产业中经典文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三国杀”;文本资源;中国经典文学;三国文化;民族精神
一、引言
经典文本由于其自身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影响力一直在文化生活中处于经久不衰的地位,于是一些人从传统经典文本资源中看到了所谓的“商机”。目前,以经典文本为基础改编开发的作品数不胜数,《三国演义》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更是被数次改编。而其中作为衍生品之一的游戏早就被国外厂商推出,而且一直占据霸主地位。这就使我们意识到经典文本的开发在文化产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文化影响力,不仅因为经典是一种永久的传承工具,更是因为它“带着先前解释的气息走向我们,背后印着它们经过文化或多种文化时留下的足迹”[1]。
经典文本指以文字或其他符号形式存在的文本,更代表着传统与权威的文化价值规范与力量,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生命依托、精神支撑和创新源泉[2]。如何恰当地开发经典文本资源,在既能获得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又能使子孙后代获取文化效益,达到文化产品社会性、经济性和文化性三者的统一,是我们在开发经典文本和评价经典文本的衍生品时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二、“三国杀”简介
桌游“三国杀”是由北京游卡桌游有限公司酝酿三年于2008年1月1日正式推出的一款融合了西方桌游特点,并结合三国时期背景,以身份为线索,以卡牌为形式,集历史、文学、美术等元素于一身的桌上牌类游戏[3]。它既具有杀人游戏中的身份猜测和桌游方式,又增加了传统网游中的装备技能,同时融合了文本《三国演义》中的历史元素,最终以纸牌的形式出现在大众面前。玩家明确身份及任务后就可以选择人物角色,即扮演三国中的一个历史人物,拥有特定的技能,在游戏的回合中出牌,进行一场智慧、勇气和团队的较量。
三、“三国杀”对文本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人物角色技能与文本契合
“三国杀”的人物角色,均取材于《三国演义》,每一个角色的技能的设计都源于人物的经历和性格。如貂蝉的技能是“离间”和“闭月”,使用“离间”技能时貂蝉需要弃一张手牌指定玩家中的两个男角色进行决斗,这一技能源于文本中吕布为了貂蝉与义父董卓反目并成功刺杀他的典故;貂蝉素有“闭月”之美貌,因而增加此技能——貂蝉在回合结束时可以多摸一张牌。
(二)游戏牌均出自文本典故
大多游戏卡牌在《三国演义》文本中都可以找到原型出处:“桃园结义”源自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万箭齐发”源自诸葛亮草船借箭;“八卦阵”源自诸葛亮为阻止东吴追兵而设的八卦阵;“赤兔马”则是吕布的坐骑。
(三)人物造型源于文本描述
忠义的化身关羽在文本中被描述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而卡牌上的关羽亦是威风凛凛的美髯公。陆逊“身长八尺,面如美玉”,卡牌中的陆逊则为儒生美男子的形象。
(四)忠诚精神的再现
文本中的诸葛亮为报答主公刘备的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心兴复汉室;忠义的化身关羽更是用行动诠释了忠诚的涵义,“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与主公团聚。而在游戏中也强调这种忠诚,忠臣要竭尽全力地保护主公,剿灭乱臣贼子。
四、“三国杀”的游戏特色
(一)身份与战争胜负的不确定性
在文本中,赵云是刘备的忠臣;而在游戏中,由于身份的改变,赵云可能被反贼或者内奸持有。在身份发生改变后,文本中的忠臣赵云有可能在游戏中成为刘备的敌方,不会再像文本中所描述的那样来保护刘备,反而有可能要攻击刘备,因此战争的胜负也就变得不确定了。
(二)需要团队协作精神
团队合作在经济日益发展的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三国杀”充分体现了团队配合的重要性,因为游戏需要双方的默契配合,需要团队的谋略。团队成员不仅要合理地处理好自己手中的牌,尽可能地记住每位玩家亮出的牌,还要在保证己方队友所受伤害最小的情况下使敌方受到最大的伤害,以获取胜利。
(三)“三国情怀”结合现实博弈
有学者指出:“在游戏的叙事中,它总是承载着某种特定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功能,承担着对我们日常生活的重新建构,让游戏者在‘日常’生活以外的、‘不当真’的社会空间中去达到暂时的自我认同。”[4]桌游“三国杀”涉及到各类角色的扮演,现代人可以穿梭到三国时期那个战火纷争、英雄辈出的历史环境中。这种体验异于其他网游对现实的完全脱离,不是采用追逐PK、攻城等血腥杀戮模式,而是让真实的人借助于作品中人物的“外壳”与敌方斗智、博弈,以获得真实体验,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博弈。
五、“三国杀”的文化价值
桌游作为一种娱乐益智活动在国外已有五六十年的发展历史了,“三国杀”的设计者黄恺在广泛接触国外桌游和国内多款游戏之后萌生了一个想法:开发一套本土化的桌游,以摆脱“插电式”的游戏,将国外流行商品或是文化品类进行中国式改良。基于从小阅读《三国演义》故事的经历,黄恺以中国妇孺皆知的三国故事为核心来制作卡牌和游戏规则,由此完成了“三国杀”的最初设计。该桌游上市后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可见,基于经典文本资源开发的桌游,同样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一方面体现在其自身所拥有的文化精神上,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它对源文本的影响上。
(一)“三国杀”的文化精神
文化精神是一种特定的民族行为,集中体现为该民族生活方式的独特个性及其历史文化。《三国演义》中经典的战役、鲜明的人物形象、古老的中国文化精神、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合纵连横的权术谋略,无一不是中国文化的积淀,它们从不同方面传承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三国杀”不但延续了《三国演义》中所蕴含的传统的“仁、义、礼、智、信、忠”等文化精神,同时也继承了传统游戏中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三国杀”对经典文本的影响
从游戏本身来看,文本典故的大量运用,是对文本内容的忠实,因此游戏者在玩过游戏后很可能要去进一步阅读原著,以了解经典名著,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游戏者如果仅仅满足于游戏的快感和卡牌的直观感受而不是回到原著中研读沉思,就无法体会到《三国演义》中所蕴涵的文化韵味和博大精深的思想。但是“三国杀”中的碎片式的典故和人物則能唤起读者进一步了解人物性格、进而阅读原著的冲动,这正是桌游“三国杀”作为经典文本和大众之间的桥梁的最佳体现——最大限度地扩大其传播范围和文化影响。
六、结论
我们在进行文学经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时,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文本的意义,另一方面还要具有创新性,要建立在对文本充分领悟的基础上,要源于文本、高于文本。正如北大著名文化产业学者向勇所说:“文化产业不仅要追求经济上的价值,还要关注如何通过文化产品去引导国家或社会去追求更高文明和精神的社会氛围,引导全体国民去追求一种更有意义和更有价值的社会生活。”[5]因此,文化产品在带来经济价值的同时,应更多地带来文化价值,以促进文化产业较好、较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伊塔洛·卡尔维诺(著)黄灿然,李桂蜜(译).为什么读经典[M].香港:香港译林出版社,2006:4.
[2]陈超.论经典文本网络游戏的文化呈现[J].新闻爱好者,2009,(20):126-129.
[3]游卡桌游官网.http://www.sgs.yokagames.com/.
[4]刘泓.虚拟游戏的身份认同——网络游戏的文化体验之反思[J].福建论坛,2003,(3):38-42.
[5]向勇.中国文化产业人文内涵的问题与策略研究[J].艺术评论,2009,(9):74-79.
【关键词】:“三国杀”;文本资源;中国经典文学;三国文化;民族精神
一、引言
经典文本由于其自身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影响力一直在文化生活中处于经久不衰的地位,于是一些人从传统经典文本资源中看到了所谓的“商机”。目前,以经典文本为基础改编开发的作品数不胜数,《三国演义》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更是被数次改编。而其中作为衍生品之一的游戏早就被国外厂商推出,而且一直占据霸主地位。这就使我们意识到经典文本的开发在文化产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文化影响力,不仅因为经典是一种永久的传承工具,更是因为它“带着先前解释的气息走向我们,背后印着它们经过文化或多种文化时留下的足迹”[1]。
经典文本指以文字或其他符号形式存在的文本,更代表着传统与权威的文化价值规范与力量,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生命依托、精神支撑和创新源泉[2]。如何恰当地开发经典文本资源,在既能获得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又能使子孙后代获取文化效益,达到文化产品社会性、经济性和文化性三者的统一,是我们在开发经典文本和评价经典文本的衍生品时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二、“三国杀”简介
桌游“三国杀”是由北京游卡桌游有限公司酝酿三年于2008年1月1日正式推出的一款融合了西方桌游特点,并结合三国时期背景,以身份为线索,以卡牌为形式,集历史、文学、美术等元素于一身的桌上牌类游戏[3]。它既具有杀人游戏中的身份猜测和桌游方式,又增加了传统网游中的装备技能,同时融合了文本《三国演义》中的历史元素,最终以纸牌的形式出现在大众面前。玩家明确身份及任务后就可以选择人物角色,即扮演三国中的一个历史人物,拥有特定的技能,在游戏的回合中出牌,进行一场智慧、勇气和团队的较量。
三、“三国杀”对文本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人物角色技能与文本契合
“三国杀”的人物角色,均取材于《三国演义》,每一个角色的技能的设计都源于人物的经历和性格。如貂蝉的技能是“离间”和“闭月”,使用“离间”技能时貂蝉需要弃一张手牌指定玩家中的两个男角色进行决斗,这一技能源于文本中吕布为了貂蝉与义父董卓反目并成功刺杀他的典故;貂蝉素有“闭月”之美貌,因而增加此技能——貂蝉在回合结束时可以多摸一张牌。
(二)游戏牌均出自文本典故
大多游戏卡牌在《三国演义》文本中都可以找到原型出处:“桃园结义”源自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万箭齐发”源自诸葛亮草船借箭;“八卦阵”源自诸葛亮为阻止东吴追兵而设的八卦阵;“赤兔马”则是吕布的坐骑。
(三)人物造型源于文本描述
忠义的化身关羽在文本中被描述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而卡牌上的关羽亦是威风凛凛的美髯公。陆逊“身长八尺,面如美玉”,卡牌中的陆逊则为儒生美男子的形象。
(四)忠诚精神的再现
文本中的诸葛亮为报答主公刘备的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心兴复汉室;忠义的化身关羽更是用行动诠释了忠诚的涵义,“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与主公团聚。而在游戏中也强调这种忠诚,忠臣要竭尽全力地保护主公,剿灭乱臣贼子。
四、“三国杀”的游戏特色
(一)身份与战争胜负的不确定性
在文本中,赵云是刘备的忠臣;而在游戏中,由于身份的改变,赵云可能被反贼或者内奸持有。在身份发生改变后,文本中的忠臣赵云有可能在游戏中成为刘备的敌方,不会再像文本中所描述的那样来保护刘备,反而有可能要攻击刘备,因此战争的胜负也就变得不确定了。
(二)需要团队协作精神
团队合作在经济日益发展的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三国杀”充分体现了团队配合的重要性,因为游戏需要双方的默契配合,需要团队的谋略。团队成员不仅要合理地处理好自己手中的牌,尽可能地记住每位玩家亮出的牌,还要在保证己方队友所受伤害最小的情况下使敌方受到最大的伤害,以获取胜利。
(三)“三国情怀”结合现实博弈
有学者指出:“在游戏的叙事中,它总是承载着某种特定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功能,承担着对我们日常生活的重新建构,让游戏者在‘日常’生活以外的、‘不当真’的社会空间中去达到暂时的自我认同。”[4]桌游“三国杀”涉及到各类角色的扮演,现代人可以穿梭到三国时期那个战火纷争、英雄辈出的历史环境中。这种体验异于其他网游对现实的完全脱离,不是采用追逐PK、攻城等血腥杀戮模式,而是让真实的人借助于作品中人物的“外壳”与敌方斗智、博弈,以获得真实体验,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博弈。
五、“三国杀”的文化价值
桌游作为一种娱乐益智活动在国外已有五六十年的发展历史了,“三国杀”的设计者黄恺在广泛接触国外桌游和国内多款游戏之后萌生了一个想法:开发一套本土化的桌游,以摆脱“插电式”的游戏,将国外流行商品或是文化品类进行中国式改良。基于从小阅读《三国演义》故事的经历,黄恺以中国妇孺皆知的三国故事为核心来制作卡牌和游戏规则,由此完成了“三国杀”的最初设计。该桌游上市后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可见,基于经典文本资源开发的桌游,同样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一方面体现在其自身所拥有的文化精神上,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它对源文本的影响上。
(一)“三国杀”的文化精神
文化精神是一种特定的民族行为,集中体现为该民族生活方式的独特个性及其历史文化。《三国演义》中经典的战役、鲜明的人物形象、古老的中国文化精神、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合纵连横的权术谋略,无一不是中国文化的积淀,它们从不同方面传承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三国杀”不但延续了《三国演义》中所蕴含的传统的“仁、义、礼、智、信、忠”等文化精神,同时也继承了传统游戏中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三国杀”对经典文本的影响
从游戏本身来看,文本典故的大量运用,是对文本内容的忠实,因此游戏者在玩过游戏后很可能要去进一步阅读原著,以了解经典名著,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游戏者如果仅仅满足于游戏的快感和卡牌的直观感受而不是回到原著中研读沉思,就无法体会到《三国演义》中所蕴涵的文化韵味和博大精深的思想。但是“三国杀”中的碎片式的典故和人物則能唤起读者进一步了解人物性格、进而阅读原著的冲动,这正是桌游“三国杀”作为经典文本和大众之间的桥梁的最佳体现——最大限度地扩大其传播范围和文化影响。
六、结论
我们在进行文学经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时,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文本的意义,另一方面还要具有创新性,要建立在对文本充分领悟的基础上,要源于文本、高于文本。正如北大著名文化产业学者向勇所说:“文化产业不仅要追求经济上的价值,还要关注如何通过文化产品去引导国家或社会去追求更高文明和精神的社会氛围,引导全体国民去追求一种更有意义和更有价值的社会生活。”[5]因此,文化产品在带来经济价值的同时,应更多地带来文化价值,以促进文化产业较好、较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伊塔洛·卡尔维诺(著)黄灿然,李桂蜜(译).为什么读经典[M].香港:香港译林出版社,2006:4.
[2]陈超.论经典文本网络游戏的文化呈现[J].新闻爱好者,2009,(20):126-129.
[3]游卡桌游官网.http://www.sgs.yokagames.com/.
[4]刘泓.虚拟游戏的身份认同——网络游戏的文化体验之反思[J].福建论坛,2003,(3):38-42.
[5]向勇.中国文化产业人文内涵的问题与策略研究[J].艺术评论,2009,(9):7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