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方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p2007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中学新课程改革工程的进一步推进和逐渐深化,在全新的教学理念下将探究式的学习思维和学习方法融入实际的教育教学之中,营造"席地相问答,谈笑共激辩"的寓教于乐的活跃协调的化学课堂氛围,是新阶段教育的时代要求和师者使命。
  关键词:化学教学 问题创设 探究式学习
  化学课程是一门基于实验操作的要求一系列反复求证、并最终应用实践的教学活动,它与日常的社会生产、生活具有紧密契合的联系。着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新性、实践性思维,从而使得课堂不单单地局限为传授知识的圣地,也可以扩展成为了解生活、感知生活的试验场。而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我们秉承的也是这种包含着创新性、实践性的探究式的教学理念。
  一、 探究式学习的基本内涵和教学情境的创设方式
  探究式学习又称研究性学习,是指在基于学科的自身属性的前提下,结合现实生活与之相关的诸多特点而选择和确立研究主题,并在一系列的教学实践中创设具有学术理论氛围的基本情境,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调查收集、处理反馈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消化吸收的流程化、系统化的教学活动。创新性、探索性、实践性是探究式学习的主要特点,也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应当重点施行、侧重的关键所在。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影响下,教师和学生的价值角色是相对化和单一化的,孔子所说"师授而谨行"就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育理念。而受传统因素的限制,国内中学的化学教学也一直存在着"重传授,轻回馈"的现状。教师高高在上,纯粹地将知识进行机械式地传播;学生被动地把知识进行接收、吸纳。整个传授和学习的过程呈现出的是"例行公事"式的敷衍和麻木,与当下新课程改革浪潮的基本原则和导向要求格格不入。在强调推进"探究式学习"进程的背景下,将"创设情境"作为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实践方式之一。
  创设情境这一名词来源于西方教育理念中的"模拟教学",注重将与教学试验相关的生活实践引入课堂,由教师引导学生在营造的虚拟的"现实情境"中进行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互动学习,最终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化学课堂的情境创设首先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从而诱发其学习主动性;其次要以具体的观察、感受为主要展开形式,培养和强调学生学习的探索性;第三则是要坚持"发散思维",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创造性;第四是要寓教于乐,在融洽的互动过程中体现教育性;最后则要回归到教学的应用实践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能力。而在具体的化学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途径创设基本的问题情境。
  1.以社会生活为来源。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以知识的实践应用为立足点,所以教师可以从实际生活中寻找素材,将其应用到教学活动之中,从而创设具体的情境。而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熟悉的场景、亲身的经历、有趣的自然现象等等都可以经过适当的提炼,融入化学学科的教学因素,升华为课堂上的一个假设、一个问题。而学生在互动式的课堂学习中,也可以切身感受到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体验到化学知识在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将近期社会上热门的事件融入教学,比如从日本2011年的大地震所造成国内民众抢购食盐的事件中盐与Clna等化学物质的关联性进行解析,增加真实感、联系感。
  2.结合社会实践的实用性。知识如果束之高阁、囿于书本,那么无异于其存在的"空白性",尤其是在要求频繁进行实际操作的化学学科中。教师将真实情境融入课堂,通过一系列实际的客观存在,例如给学生讲述基于化学原理而衍生的先进的全新技术,解释体现化学本质的社会现象等都能使学生自身增强对化学学科所具备的科技性、真实性、准确性。不仅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获取了知识,也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积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诱导学生去解决实际问题。
  3.融入故事性和趣味性。化学学科长期以来由于其严谨性、复杂性,给人的印象就是"枯燥无味",扭转这一传统的学科标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前提。一方面,教师可以将趣味盎然的卡通化图片或艺术字体作为表现载体,通过鲜活翔实的化学典故和引人入胜的化学人物故事增加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幻灯片、影音录像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营造新鲜生动的氛围,让学生以放松愉悦的心情去学习,去思考,最终解决问题,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任务目标。例如教师在讲解凯库勒悟出苯分子环状结构的奇妙经过时,通过幻灯片式的动画课件重现其在马车上沉睡时梦中看到苯分子的环状结构图,从而使得学生在轻松有趣地观看过程中记住这一化学史上的奇闻,也对苯的分子构造有了深刻的印象。
  二、 创设问题情境的细节要素
  首先,所创设的具体情境要以保证学生全面发展为基本前提。适当切实的情境应该蕴含能够合理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辅助学生思维发散的营养性成分,不仅要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也要附带性地对学生成长期的自身心理、群体意识、道德取向产生有利的引导性价值,这样才真正符合了全面发展的个中要义,也是对新课程改革的内涵宗旨的恰当延伸。
  其次,所运用的教学情境要具有真实性、客观性,能贴近实际的社会生活。我们开展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过去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与时俱进地适应时代要求,培养能够"上得课堂,下得职场"的实用型人才。所以,教师在进行具体的教学中,务必保证所创设的情境的真实性,尽量契合学生日常的生活场景和社会经验层次。从而增强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熟悉感、认知度,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第三,所构建的基本情境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智力水平。中学生正处于复杂的心理、智商发育转型期,教师需要在构建教学情境之前充分认知、考虑到这一特殊情况。实事求是地进行教授知识的安排,不要为了彰显自身的学科专业性和个人荣誉感,把一些晦涩高深的"超标"知识夹杂其中,造成教学活动的困境尴尬。
  三、 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1.扭转观念,从根本出发。思维观念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关键的"洗脑者"角色,只有该变旧有的教育观念,才能为教学活动中的"创新性"创造前提条件。教师应当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秉持"释放"学生思考模式的基本理念,鼓励学生进行切实合理的大胆猜想,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思维能量。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假设性的引导方式进行,例如相关的实验结论如果缺少某些条件之后会如何、缺乏条件后该如何处理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等,然后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分组讨论、相互交流、共同解决,让整个求证解决的过程充分成为学生展开思维羽翼、尽情翱翔的天空,最终将结论的获取变成一次"寻宝式"的探索。
  2.参照对比。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坚持"温故而知新"的基本原则,也要触类旁通地引导学生进行参照类比,在巩固旧知识的同时,激发跨越式的发散思维。例如,可以在氧化还原反应这一教学实践中,通过方程式让学生了解得氧失氧的相关知识,并引出"化合价升降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这一结论,促使学生及时巩固还原剂、氧化性、还原性等概念。这样不仅可以在一次教学活动中罗列数量众多的具有共同本质反应的化学概念,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对知识进行积累比照的学习思维和习惯。
  3.想象力的挖掘和释放。想象力作为刺激学生创新性思维激烈质变的催化剂,离不开具体的引导性手段。而实现想象力发散的前提就是思维的发散性,发散性要求增强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验现象、实验结果进行一系列联想的诱导,例如由制取水元素的H2O启引导学生由水滴的类球状联系到水元素里的"O",从而使得学生对该元素的印象加深,并在可观存在的对比下保持记忆的持续性和准确性。
  三.结语
  在当下新课程改革稳步推进和社会人才需求急速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培养人才、输出人才的最大来源地之一的中学,应当与时俱进地转变固有的教学思维和陈旧的教学模式,促进探究式教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进一步适用和推广,培养具有创造性、综合性的实用型人才。这不仅是师者的自身责任,也是新时期的时代要求。
  参考文献:
  [1]刘奎林,胡珍生.创造性思维概论[M]
  [2]唐宗培.浅谈化学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
  [3]李玉华.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
其他文献
摘要:矫治独生子女自私、懒惰、做事胆小、依赖性强等弱点,应从幼儿时期入手,尤其是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尤为重要。  关键词:自主意识 意志力 自信心    刚出生的婴儿是非常软弱无力的,他们的命运的确掌握在别人手中。随着孩子一天一天的长大,各种能力的发展,会抬头、会翻身、会坐、会爬......两岁以后的孩子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宝宝干",因为孩子知道了快乐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而得到。但是"现在你干不了
在煤矿的采掘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煤微粒等煤矿粉尘,由于挖掘过程中存在长距离过长、密封不透气的原因,煤炭粉尘在巷道里很难被有效地被处理掉.并且如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为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人力资源支持,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事业。但是,高等教育经费不足一直困扰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成为制约高等
期刊
【摘要】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是以学生为出发点,优化课堂教学,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升学习效率与质量的主要手段。本文笔者结合多年化学教学经验,对如何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尝试性提出一些措施,以作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 高效课堂    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高效课堂是教师在以教学目标与任务为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在课堂中积极思考问题,
记得全国优秀班主任魏书生老师在《班主任工作漫谈》中写道:"班集像一座长长的桥,通过它,人们跨向理想的彼岸。班集像一条挺长的船,乘着它,人们越过江河湖海,奔向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高山、平原、乡村、城镇。班集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兄的姐妹般互相关心、帮助;互相鼓舞、照顾。一起长大了,成熟了,便离开了这个大家庭,走向了社会。"  说的真好,很贴切,很细致,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要到学校来,为什么要在班级里长大?
期刊
摘 要:矿用隔爆型电气设备在煤矿井下危险场所使用中能否确保防爆安全,不仅有赖于设计制造和检验部门提供高防爆安全性的设备,更取决于设备用户部门的安全使用。性能质量再好的防爆电气产品如果使用不当,不仅不能起到防爆作用,甚至可能成为危及安全的罪魁祸首。因此要求矿用电气设备既要达到隔爆性能,同时满足电气性能。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煤矿用隔爆型电气设备外壳及部件设计进行分析。  关键词:煤矿用;隔爆型电气设备;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沟通不断增多。接送交流是家长在送幼儿来园和接幼儿回家时,教师与家长面对面的、针对当天或近期发生在某个或某几个孩子身上发生的事情或某个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行的交流方式。接送交流在任何地方、任何级别的幼儿园中、任何教师和任何家长之间都可以使用,教师如果能有效地利用这种方式,就能与家长的交流达到很好的效果而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是最直接也是最频繁
期刊
近年来,为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安全隐患,变“被动保稳定”为“主动创平安”,全国各地纷纷对建立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开始了一系列积极、有益的探索。党的十八大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是实施教育的关键环节,实践证明,知识的内化,能力的培养,情感意志的形成,都需要自己的体验实践,主动参与,离开学生的体验实践,主动参与,所获得的知识必然是表面的浅层次的,甚至是死的知识。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几点体会。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内在动力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