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战略能源基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来源 :北方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orac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2年3月由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日报社联合在北京召开“呼包银——集通线经济带发展战略研讨会”后,这一经济带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国家发改委、国务院西开办也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经济带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在近两年有关西部开发的项目安排和资金投入方面,给予经济带一定倾斜和重点支持,说明内蒙古、宁夏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做出开展这项研究的决策和一系列研究成果是非常正确的、及时的。
  作为呼包银——集通线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的深化,2003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部又和内蒙古合作,对“鄂尔多斯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进行了研究;内蒙古还于2004年组织力量对“呼包银——集通线经济带开发与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研究,但这些研究都是局部的。最近两年多关于呼包银——集通线经济带开发建设的总体研究和操作性方案的制定一直没有着手进行,致使这一经济带一直处于概念阶段。
  基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能源安全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环境、条件的日益成熟,我认为加快呼(和浩特)包(头)银(川)榆(林)鄂(尔多斯)能源密集区统一规划开发建设研究已迫在眉睫。
  
  一、深化呼包银——集通线经济带研究正当其时,宜抓紧进行
  
  当前,国家“十一五”计划正处在思路形成阶段。在“思路”中提出类似“十五”期间“青藏铁路”、“西气东输”的重大项目势在必然。目前这些项目正处在筛选阶段。呼包银——集通线经济带上的呼包银榆鄂能源密集区,煤炭可采储量占全国的1/3,天然气探明储量占全国的1/3,电力现有装机和规划装机合计将超过全国的15%,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该地区资源的匹配条件优越,又具有靠近全国经济增长中心和市场中心的区位优势,完全具备作为国家“十一五”计划重大项目和新亮点的条件。
  
  二、构建并尽快启动国家最重要的呼包银榆鄂战略能源基地意义十分重大
  
  近几年我国能源短缺状况日趋严重,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能源安全问题己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建设国家级能源基地,以尽快缓解我国当前的能源紧张局面和现代化建设对能源的长期需要,已成为国家的重大战略。从全国能源资源的分布情况、能源产业基础和开发条件来看,把呼包银榆鄂能源密集区作为国家战略能源基地来规划建设无疑是最佳选择。
  
  三、开展呼包银榆鄂能源密集区研究,统一规划这一区域的交通运输体系、水资源、生态环境、空间布局、开发时序等是这一国家战略能源基地建设的关键步骤
  
  呼包银——集通线经济带提出三年来,相关地区在国家的支持下,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已成为西部乃至全国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但三省(内蒙古、宁夏、陕西)五市两大集团(神华集团、长庆集团)如何协调一致,联动发展以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保持整个区域有一个较长的快速增长期,却始终没有提到议事日程。这也是经济带内各地区、各集团的共同课题和一致愿望。从更大的范围来看,呼包银——集通线经济带本身也迫切需要各地区通过协调联动采取实质性步骤来破题。把呼包银榆鄂能源密集区作为呼包银——集通线经济带建设的突破口,统一规划开发建设,既是为全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的需要,也是尽快启动整个经济带建设的需要。
  
  四、在党的十六大关于统筹区域发展的方针指导下,我国的经济区域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
  
  各地都在依托优势寻找自己支撑点。泛珠三角经济区提出后,有关各省的积极反应和行动出乎倡导者的意料,西部的川、黔、渝区域一体化正在成型。而呼包银榆鄂同处一个能源经济板块,又是呼包银——集通线经济带上的核心区域,在国家能源短缺的形势下加快统一规划开发建设步伐,对最终形成我国第四经济增长极,即京津——呼包银经济带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因此,无论是从国家有关部门对呼包银集通线经济带认识和希望来看,还是从经济带内各地区的需要和发展条件来看,呼包银——集通线经济带己经具备了启动开发的条件。如不抓紧推动并积极争取进入国家“十一五”计划,就有可能错失难得的机遇,面临长期停留在概念阶段的局面。所以建议:由国家发政委或国务院西开办立项,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内蒙古、陕西(榆林)、宁夏(银川)及神华集团、长庆集团,共同开展呼包银榆鄂能源密集区统一规划开发建设研究,对这一区域的交通运输体系、水资源、生态环境、产业空间布局、开发时序等进行统一规划,并提出在该区域建设国家战略能源基地和该地区能源重化工产业发展方案,争取把呼包银榆鄂国家战略能源基地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大项目列入国家“十一五”计划。
其他文献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区域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单元”已经被推到了国际竞争的前台。产业集群、都市圈域等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充分反映出了区域一体化的勃勃生机。但在这些现象的背后,区域内部诸多因素的相互协调、相互融合则是这些变动的根本所在。    一、区域发展的层次框架与内部关联    (一)区域发展的四层次框架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其实质是消除区域间的壁垒,将原来多个相互分割、自我封闭的独
期刊
城镇化是我国具有全局性意义的重大战略方针和政策趋向,我国已经到了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国家开发银行积极支持我国城镇化进程。在开行支持的城市中,包头市的城市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包头已经成为具有欧洲风情的北方明珠。这归功于50多年来包头建设者们的勤劳与智慧,更归功于“一五”期间由陈云同志代表党中央批发(批准签发)的包头市城市规划。在陈云同志百年诞辰之际,包头市城市建设的突出成绩,愈发显出当年老
期刊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地区目前已成长为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经济潜质最好的经济区,且正在迈向新一轮更高层次———经济一体化的门槛,国家也将大力打造长三角地区,使其成为国内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示范区,我国及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极和最有实力参与世界经济竞争的中心区域。然而,眼下此区域经济整合凸现出来的体制与机制问题已成为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阻隔。长三角经济一体化
期刊
西部大开发,生态是重点,沙漠化防治是难点,沙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群众脱贫致富是焦点。突破口是产业化。  要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就要生态和生计兼顾。治沙和致富双赢,绿起来和富起来结合。一言以蔽之,解决沙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三农”、“三牧”问题,要走“绿化——转化——产业化”之路。  这条路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1984年搞国防科研,在西部沙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深入调查后提出来的,准确的叫
期刊
领导加薪是事业单位改革的灵丹妙药?    《人民网》发表了一篇题为“领导加薪是事业单位改革的灵丹妙药?”的文章,一些网友发表了如下感言:“只要一改革,就是领导利益最大化,就是群众利益最小化”,“领导在改革中致富,群众在市场竞争中挣扎。”   话虽有点“极端”,然而这种“倾向”却是存在的。不信?那就用以下几个数据来说话。数据一:在厉以宁、张维迎等主流经济学家的鼓噪下,以卖光为特色的中小企业的所谓“国
期刊
2005年《财富》世界500强公司排行榜出炉    7月12日,美国《财富》杂志公布了一年一度的“世界最大的500家公司”,即2005年全球500强最新排名榜。美国零售业巨头沃尔玛(Wal-MartStores)蝉联全球500强冠军的宝座,年度销售收入达到了2879.89亿美元。BP集团以超过2850.59亿美元的营业收入排名第2位,继续保持着其在整个商业界以及能源行业的领军地位。    中国有三
期刊
农村牧区流通问题,是内蒙古“三农”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之一。加强和完善农村牧区流通体系,既是促进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增收的现实需要,也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近期,我们深入赤峰、鄂尔多斯、巴彦淖尔、呼和浩特、乌兰察布等地就农村牧区流通体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构建和完善农村牧区新型流通体系已经势在必行。    一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
期刊
一、就业和失业    就业与失业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反映着劳动力市场状况。在双稳健政策环境下,为了全面了解劳动力市场的形势,要完善现有的就业统计和失业统计,并使之逐步与国际规范统计接轨。    (一)就业和失业人口的分类  1. 经济活动人口  经济活动人口包括“就业”劳动力和“失业”劳动力。“就业”和“失业”是劳动力资源处于被利用或被赋闲的两种状态。无论是就业还是失业,都存在
期刊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会计国际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中国巨龙在经济上实现腾飞,必须做好与国际接轨的各项工作,尤其是会计行业,更要在加入WTO后,利用大好的国际环境,尽快融入其中,使其更好的为中国经济建设服务,开创会计行业的全新局面。    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会计业的影响    我国在长期的经济建设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会计模式,在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必然吸收和借鉴国外不同的会计模式,因此我国的
期刊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猛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跨国公司技术研究与开发的组织形式发生了重要变化。一些颇具实力的大型跨国公司一改过去以母国为研究开发中心的传统布局,根据不同东道国在人才、科技实力以及科研基础设施上的比较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有组织地重组科研资源,以从事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工作,从而促使研发活动日益朝着国际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  继市场国际化、生产国际化、资本国际化之后,技术国际化己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