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前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学校和老师往往只是照本宣科的灌输计算机知识,特别是在中职院校,使本来学习和理解能力就不强的学生更加一头雾水。因此,本文将对中职卫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职卫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
一、中职卫校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定位
(一)计算机技能要求
目前我们对计算机的认识与学习,主要是从硬件、软件和网络这三个大方向着手。
硬件:鼠标、键盘、显示器、CPU、显卡、内存、硬盘、网卡、声卡、主板、电源。
软件:系统软件: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
应用软件:指的是为解决某个应用领域中的具体任务而编制的程序。
网络:网线(光纤)、主机、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防火墙。
以上这些是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和工作所必备的。但一般在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计算机课程中,很少被重视,这等于在告诉学生这些并不重要。即便把计算机当成是使用工具,基本的计算机常识还是要了解的,而不仅仅局限在Office操作和专业应用软件的使用。
(二)教师能力的要求
中职卫校往往更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对老师的要求侧重于实际操作。但对于计算机这门学科来说,对它的操作是建立在能够掌握完整的理论体系的基础上。例如网络课程中,二进制和十进制的转换,这是个无法绕开的知识点,可能对于中专生来说过于抽象,但不代表老师可以不教,因为要想真正了解IP地址在网络中的传输过程,就必须要搞懂子网掩码和子网切分。这就需要老师在不改变IP地址传输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形象的类比,让学生有所顿悟。
因此,在中职卫校中,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应更多的对老师的专业度提出要求。
二、“计算机环境”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说到计算机,学生一般不会有过于强烈的反应,但要说电脑,恐怕没有哪个学生不感兴趣。对于男同学而言,电脑就是他们的玩伴,其重要性甚至超过父母的陪伴;对于女同学来说,电脑就是她们网上购物的最佳使用工具。计算机和电脑,对于学生来说只是叫法不同,但在固定思维映射下,计算机带给他们的更多是学习压力,而电脑则会带来游戏的乐趣。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放学后,很多学生会跑去网吧,几乎没有人会去学校的计算机教室。
三、教学方法的构建
(一)营造计算机环境
正如上面第二点所说,周围环境会给学生心理带来一定的影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基本操作的熟练度,如对键盘的使用、常见应用软件的运用等,这个环节老师可以考虑分层教学法,针对不同学生对计算机不同程度的掌握,以及學生自身的兴趣点来进行相应的指导。对于经常打游戏的学生,老师可以安排他们学习一些应用软件,如codemonkey游戏软件,这款软件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编程思维,使用的命令非常简单,其目的是吸引学生深入学习计算机课程,同时也从侧面告诉学生,游戏和学习是可以通过应用软件实现无缝对接的,并鼓励他们向未知领域探索。而对于部分女同学来说,他们的兴趣可不能不在计算机基础知识本身,而是一些外在的表现,如键盘的颜色,显示器的形状等,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从学生自身的兴趣出发,利用感官享受来吸引他们进入到计算机的学习,如在制作Excel表格时,从美术欣赏的角度来设计:格式、色彩的搭配、字体选择等,并有意识的安排相同兴趣的学生为一组,相互借鉴学习。
(二)分散考评制度
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学生和老师往往只重视最后的考试结果,这给重在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为目的的中职院校教学增添了一丝“功利化”的气息。在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方案时,学校的管理人员和老师可以尝试商讨使用分散考评制度,将考试内容划分为:课堂表现、实际操作、出勤率和笔试四个部分。下面对这四个部分进行说明:
1.课堂表现(占总成绩的20%)
考查学生上课时的状态、积极性、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2.实际操作(占总成绩的40%)
主要考查学生对计算机使用的熟练性和正确性,每个月进行一次实操测验,检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出勤率(占总成绩的10%)
出勤率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态度。
4.笔试(占总成绩的30%)
笔试也就是最后的考试,主要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考核。
(三)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形象化
这里以IP地址在网络中的传输为例。
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中,计算机网络课程相比硬件和软件更不容易被学生理解,原因是在头脑中没有形成网络数据传输的概念。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可以用类比的方式给学生进行讲解:
数据信息在计算机网络中的传输过程就像运输快递一样,快递货物就相当于数据信息。我们要想把一件物品通过快递从一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就必须通过快递公司,但快递公司对物品是有要求的,如不能是液体等,这样快递公司就建立了专有的规章制度,一切需要被运送的物品,必须遵守快递公司的制度,否则不予配送。在计算机网络中,路由器就扮演着快递公司的角色,路由器内路由协议就是数据信息传输的规则。但这只是点对点的传输,实际生活中,一个快递公司会在不同省市建立多个分公司,其业务覆盖全中国,那这样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快递运输网。同样,在计算机网络中,也会有很多的路由器分布在不同的地方,相互之间建立互通关系,来保证数据的传输(不同路由器所使用的路由协议不同,这里不做详细阐述)。
相信类似于这种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事物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计算机知识。
综上所述,在实践中,关于中职卫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可能做到统一一致,方法本身没有好坏,要看是否适合。这对老师自身的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响应国家号召只是一种趋势,面对具体问题时,还要灵活处理。总之,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应用,需要老师不断的实践、总结、探索,争取让每一个学生在走出校门时,胸有成竹的说:“谢谢老师”。
参考文献
[1]杨绍斌.浅谈中职卫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科技经济导刊,2016(28):188.
关键词:中职卫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
一、中职卫校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定位
(一)计算机技能要求
目前我们对计算机的认识与学习,主要是从硬件、软件和网络这三个大方向着手。
硬件:鼠标、键盘、显示器、CPU、显卡、内存、硬盘、网卡、声卡、主板、电源。
软件:系统软件: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
应用软件:指的是为解决某个应用领域中的具体任务而编制的程序。
网络:网线(光纤)、主机、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防火墙。
以上这些是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和工作所必备的。但一般在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计算机课程中,很少被重视,这等于在告诉学生这些并不重要。即便把计算机当成是使用工具,基本的计算机常识还是要了解的,而不仅仅局限在Office操作和专业应用软件的使用。
(二)教师能力的要求
中职卫校往往更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对老师的要求侧重于实际操作。但对于计算机这门学科来说,对它的操作是建立在能够掌握完整的理论体系的基础上。例如网络课程中,二进制和十进制的转换,这是个无法绕开的知识点,可能对于中专生来说过于抽象,但不代表老师可以不教,因为要想真正了解IP地址在网络中的传输过程,就必须要搞懂子网掩码和子网切分。这就需要老师在不改变IP地址传输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形象的类比,让学生有所顿悟。
因此,在中职卫校中,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应更多的对老师的专业度提出要求。
二、“计算机环境”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说到计算机,学生一般不会有过于强烈的反应,但要说电脑,恐怕没有哪个学生不感兴趣。对于男同学而言,电脑就是他们的玩伴,其重要性甚至超过父母的陪伴;对于女同学来说,电脑就是她们网上购物的最佳使用工具。计算机和电脑,对于学生来说只是叫法不同,但在固定思维映射下,计算机带给他们的更多是学习压力,而电脑则会带来游戏的乐趣。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放学后,很多学生会跑去网吧,几乎没有人会去学校的计算机教室。
三、教学方法的构建
(一)营造计算机环境
正如上面第二点所说,周围环境会给学生心理带来一定的影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基本操作的熟练度,如对键盘的使用、常见应用软件的运用等,这个环节老师可以考虑分层教学法,针对不同学生对计算机不同程度的掌握,以及學生自身的兴趣点来进行相应的指导。对于经常打游戏的学生,老师可以安排他们学习一些应用软件,如codemonkey游戏软件,这款软件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编程思维,使用的命令非常简单,其目的是吸引学生深入学习计算机课程,同时也从侧面告诉学生,游戏和学习是可以通过应用软件实现无缝对接的,并鼓励他们向未知领域探索。而对于部分女同学来说,他们的兴趣可不能不在计算机基础知识本身,而是一些外在的表现,如键盘的颜色,显示器的形状等,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从学生自身的兴趣出发,利用感官享受来吸引他们进入到计算机的学习,如在制作Excel表格时,从美术欣赏的角度来设计:格式、色彩的搭配、字体选择等,并有意识的安排相同兴趣的学生为一组,相互借鉴学习。
(二)分散考评制度
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学生和老师往往只重视最后的考试结果,这给重在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为目的的中职院校教学增添了一丝“功利化”的气息。在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方案时,学校的管理人员和老师可以尝试商讨使用分散考评制度,将考试内容划分为:课堂表现、实际操作、出勤率和笔试四个部分。下面对这四个部分进行说明:
1.课堂表现(占总成绩的20%)
考查学生上课时的状态、积极性、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2.实际操作(占总成绩的40%)
主要考查学生对计算机使用的熟练性和正确性,每个月进行一次实操测验,检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出勤率(占总成绩的10%)
出勤率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态度。
4.笔试(占总成绩的30%)
笔试也就是最后的考试,主要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考核。
(三)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形象化
这里以IP地址在网络中的传输为例。
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中,计算机网络课程相比硬件和软件更不容易被学生理解,原因是在头脑中没有形成网络数据传输的概念。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可以用类比的方式给学生进行讲解:
数据信息在计算机网络中的传输过程就像运输快递一样,快递货物就相当于数据信息。我们要想把一件物品通过快递从一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就必须通过快递公司,但快递公司对物品是有要求的,如不能是液体等,这样快递公司就建立了专有的规章制度,一切需要被运送的物品,必须遵守快递公司的制度,否则不予配送。在计算机网络中,路由器就扮演着快递公司的角色,路由器内路由协议就是数据信息传输的规则。但这只是点对点的传输,实际生活中,一个快递公司会在不同省市建立多个分公司,其业务覆盖全中国,那这样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快递运输网。同样,在计算机网络中,也会有很多的路由器分布在不同的地方,相互之间建立互通关系,来保证数据的传输(不同路由器所使用的路由协议不同,这里不做详细阐述)。
相信类似于这种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事物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计算机知识。
综上所述,在实践中,关于中职卫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可能做到统一一致,方法本身没有好坏,要看是否适合。这对老师自身的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响应国家号召只是一种趋势,面对具体问题时,还要灵活处理。总之,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应用,需要老师不断的实践、总结、探索,争取让每一个学生在走出校门时,胸有成竹的说:“谢谢老师”。
参考文献
[1]杨绍斌.浅谈中职卫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科技经济导刊,2016(28):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