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时代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对于大学生全面素养的养成有重要意义。文章探析了高校学生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指出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教育课程的结构特点,详细阐述了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方法,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党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有机融合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0-00049-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提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民族振兴的未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也是现阶段各高校教育工作者不断钻研的课题。
一、高校思政与党建工作的关系
在高校工作中,思政与党建一直以来便有相互融合、影响的趋向,二者都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开展相关教育教学活动。首先,思政教育是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为党建工作提供可依靠的理论基础,对提高党建工作的有效性有促进作用,党建工作则将培养党员的思想政治道德水平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其次,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党建工作,其主要包括了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等方面,基层党建工作开展的每一个环节对于思政工作来说都是具体实施的过程。在新时期,为提高高校工作的有效性,开辟思政与党建工作的新局面,高校首先应认识到二者的重要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利用二者的优势协调工作方式与工作内容,实现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二、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结构性特点
放眼当下,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仍采取传统的教师集中授课的方式,教学内容也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然辩证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方面。教学内容刻板枯燥,辅以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课程传授方式,学生的接受度普遍不高,即便在理论知识储备中增加了国家的各种方针政策和制度体制,学生也缺少实践经验,难以形成具体的认知,难以保证参与度和热情。同时,这类思想政治课的考核方式更为单一,题型几乎没有变动,考试的重点也大同小异。综上,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内容和结构导致了其沦为死记硬背的代名词,也间接影响了未来学生对政治生活的关注度与参与积极性[1]。
相对于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党建是一种学生自愿选择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相较于服务于全体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党建仅局限于党员与部分有意愿入党的同学,这也就导致了高校党建工作在宣传教育上的局限性。多数高校党建工作一般采取学生自行管理,配备指导老师从旁协助的方式进行。由于提高了学生参与度,往往能够更好地捕捉到学生的兴趣点,也能得到更好的反馈,从而不断优化调整,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同时为保证学生支部人数均衡,学院多以班级或专业为基础设立小型支部,支部内成员相互熟悉,可以保证良好的交流学习效果,更好地发挥朋辈互助学习的作用。这样的小规模学习组织保证了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灵活性,教师也相对更容易地组织主题实践活动并进行集中讨论。
三、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党建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党建有着很多共同之处,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差异,致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党建在面对某些问题时存在分歧与矛盾。例如,在基础理论、面向群体、管理、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很多差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通过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理想信仰,对大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主要原因是教师人数有限,学生人数多,教育教学难度大。同时,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很难融入党建工作的相关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育方法和理念也不能与教学内容相适应,难以将党建工作内容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二者的融合存在着很大困难[2]。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没有适当的载体
从高校的人才结构而言,高校党建工作人员的数量有限,特别是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更少,很难为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提供人才支持,而且大多数高校对专业学科师资力量的匹配过于重视,而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工作的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由于高校大学生数量众多,从事党建与思政工作的教师较少,思政教师无法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工作难以在具体事务中很好地结合。例如,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党建工作中,教师和党建工作人员只能遵守有关部门领导的意见,而不能根据学生诉求独立地开展工作。在学校的不同系统中,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工作的关系也不同,因而两者在工作侧重点、职能和权限的划分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一旦缺乏两个系统的协调和配合,就会阻碍其开展工作。总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相关保障措施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导致两者的融合极其困难[3]。
(三)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冲突
高校党建工作的内容较多,工作范围较大,主要有爱国思想、国家政策、高校党委组织纪律、党员作风与相应的建设工作等。这些工作在实际执行时,都会有明显的架构、层次、方案、动态、执行方式、整体布局等相应的特征。但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其工作性质、职责、职能与高校党建工作负责的工作职责、职能、性质有着明显的区别,所以两者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会出现冲突。例如,高校党建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职责不同,致使资源分配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实际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存在明显的心理不平衡现象,这种现象容易引发一系列问题,最终导致高校党建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效果不佳。 四、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方法
(一)丰富教育内容
目前,我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为国家教委编纂的系统科学的各类教材。这些教材的指向性明确,内容深刻,是逻辑性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但由于时代的飞速发展,这些内容渐渐跟不上日新月异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求。老旧枯燥的教材内容遭受着网络文化冲击,学生不愿意学,更难以学得深入。
而高校学生党建内容与材料多数建立在党中央最新下发的文件或强调的精神基础上。这些内容很好地结合了时下的热点问题,甚至直接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许多政策文件的学习离不开思想政治课程所教授的基础知识,若缺乏这部分基础知识,学生学习政策和制度便会存在困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开展党建工作的基础,而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学习素材则是以上课程的实际应用与现实表现[4]。
虽然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教育内容上存在差异,但这也是一个将两者协同起来、相互促进的契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指引,必须帮助学生打下坚实基础,教会大学生们如何感受认知[3]。这部分的内容可能较为枯燥,所以可以和学生党建工作的内容相结合,教师可针对最新的文件或时事热点进行举例分析,将所学化为具体实践,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同时学生党建工作中,教师在举行各种集中学习或讨论时,也应引导学生对相应的理论知识进行复习,一方面可以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更好地理解,另一方面在不断地交流碰撞中,学生的基础知识会更加牢固,也更容易产生新的观点。
(二)突出教育主体
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执行主体来看,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课也有诸多不同[4]。学生党建多以学生党支部书记等党建带头人和辅导员为直接的执行主体,在学习内容的制定上还要听从学校或学院党委的指导,更多强调各部门的管理职能。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主要为专职教师负责,更多强调教师的教育职能。两种教育主体的职责划分相对独立。然而,思想政治理论课虽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但并不是唯一,仅靠思想政治理论课并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党建工作中,在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要求下,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占据了党建工作者的精力与时间,这也导致了辅导员或者负责党政的教职工无法很好地兼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外,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教学单位、后勤单位以及管理单位等都设置了相对应的岗位,这就导致了机构重叠、职责重叠、政出多门或推卸责任的问题,各部门无法有效地开展工作,学生的体验也会较差[5]。
为了解决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分工的问题,高校必须采取各种手段进行协调。比如安排同一人担任不同系统但职责相近的岗位,或者要求不同部门的人员共同参加协调会议,从而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这类问题的解决方式相对简单,高校在提高重视后,便能很快根据其实际情况提出各种解决方案。
(三)完善教育途径
从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设置存在不合理之处,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大班授课和传统的试卷考核方式上。就现有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时安排来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基础理论知识课程占据了大部分时间,这些内容虽然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但讲授起来比较晦涩难懂,所以一味地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就会造成学生最终只能得到空洞的理论知识而不会将其实际应用的问题。改善此问题对思想政治课程教师的要求非常高,需要教师结合自身阅历与授课经验,将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帮助和引导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为了切实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高校需要为学生打造良好的思政知识和党建知识学习的氛围。高校的相关工作人员应注重发挥高校学习环境的作用,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党建教育和思政教育。例如,高校可以通过校园展牌的方式宣传优秀党员的工作事迹,并组织学生党员进行观看和学习。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党员的思想境界,对高校思政工作和党建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教师在教學过程中应当为学生打造良好的思政知识和党建知识的学习氛围,从而让学生全方位地学习思政知识和党建知识。高校在探索构建思政工作体系,加强党建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借鉴先进地区的工作经验,从而避免在思政工作体系构建中的失误[6]。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做出创新,才能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构建更加有效的师生交流沟通平台,正确地引导大学生茁壮成长。
作者简介:何天皓(1987—),男,硕士,上海理工大学专职组织员,研究方向:体育管理、高校党建。
参考文献:
[1] 孙志方,胡茜,李杨. 大学生党建与思政课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究[J].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20,34(06):54-59.
[2] 赵野,闫明. 抓好高校党建工作,引领大学生思政教育[J]. 卷宗,2020,10(04):252.
[3] 刘枳彤. 新媒体大数据下大学生党建与思政互构性研究[J]. 辽宁青年,2020(04):99.
[4] 王克磊,王德清. 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协同发展研究[J]. 青春岁月,2020(20):153.
[5] 刘刈. 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互动性研究[J]. 商情,2020(19):293.
[6] 万谦,李楠森,张帅浩,等.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 新西部(中旬刊),2020(03):137+163.
(荐稿人:董海军,上海理工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
关键词:高校党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有机融合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0-00049-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提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民族振兴的未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也是现阶段各高校教育工作者不断钻研的课题。
一、高校思政与党建工作的关系
在高校工作中,思政与党建一直以来便有相互融合、影响的趋向,二者都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开展相关教育教学活动。首先,思政教育是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为党建工作提供可依靠的理论基础,对提高党建工作的有效性有促进作用,党建工作则将培养党员的思想政治道德水平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其次,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党建工作,其主要包括了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等方面,基层党建工作开展的每一个环节对于思政工作来说都是具体实施的过程。在新时期,为提高高校工作的有效性,开辟思政与党建工作的新局面,高校首先应认识到二者的重要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利用二者的优势协调工作方式与工作内容,实现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二、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结构性特点
放眼当下,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仍采取传统的教师集中授课的方式,教学内容也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然辩证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方面。教学内容刻板枯燥,辅以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课程传授方式,学生的接受度普遍不高,即便在理论知识储备中增加了国家的各种方针政策和制度体制,学生也缺少实践经验,难以形成具体的认知,难以保证参与度和热情。同时,这类思想政治课的考核方式更为单一,题型几乎没有变动,考试的重点也大同小异。综上,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内容和结构导致了其沦为死记硬背的代名词,也间接影响了未来学生对政治生活的关注度与参与积极性[1]。
相对于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党建是一种学生自愿选择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相较于服务于全体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党建仅局限于党员与部分有意愿入党的同学,这也就导致了高校党建工作在宣传教育上的局限性。多数高校党建工作一般采取学生自行管理,配备指导老师从旁协助的方式进行。由于提高了学生参与度,往往能够更好地捕捉到学生的兴趣点,也能得到更好的反馈,从而不断优化调整,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同时为保证学生支部人数均衡,学院多以班级或专业为基础设立小型支部,支部内成员相互熟悉,可以保证良好的交流学习效果,更好地发挥朋辈互助学习的作用。这样的小规模学习组织保证了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灵活性,教师也相对更容易地组织主题实践活动并进行集中讨论。
三、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党建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党建有着很多共同之处,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差异,致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党建在面对某些问题时存在分歧与矛盾。例如,在基础理论、面向群体、管理、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很多差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通过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理想信仰,对大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主要原因是教师人数有限,学生人数多,教育教学难度大。同时,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很难融入党建工作的相关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育方法和理念也不能与教学内容相适应,难以将党建工作内容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二者的融合存在着很大困难[2]。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没有适当的载体
从高校的人才结构而言,高校党建工作人员的数量有限,特别是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更少,很难为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提供人才支持,而且大多数高校对专业学科师资力量的匹配过于重视,而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工作的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由于高校大学生数量众多,从事党建与思政工作的教师较少,思政教师无法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工作难以在具体事务中很好地结合。例如,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党建工作中,教师和党建工作人员只能遵守有关部门领导的意见,而不能根据学生诉求独立地开展工作。在学校的不同系统中,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工作的关系也不同,因而两者在工作侧重点、职能和权限的划分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一旦缺乏两个系统的协调和配合,就会阻碍其开展工作。总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相关保障措施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导致两者的融合极其困难[3]。
(三)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冲突
高校党建工作的内容较多,工作范围较大,主要有爱国思想、国家政策、高校党委组织纪律、党员作风与相应的建设工作等。这些工作在实际执行时,都会有明显的架构、层次、方案、动态、执行方式、整体布局等相应的特征。但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其工作性质、职责、职能与高校党建工作负责的工作职责、职能、性质有着明显的区别,所以两者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会出现冲突。例如,高校党建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职责不同,致使资源分配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实际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存在明显的心理不平衡现象,这种现象容易引发一系列问题,最终导致高校党建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效果不佳。 四、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方法
(一)丰富教育内容
目前,我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为国家教委编纂的系统科学的各类教材。这些教材的指向性明确,内容深刻,是逻辑性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但由于时代的飞速发展,这些内容渐渐跟不上日新月异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求。老旧枯燥的教材内容遭受着网络文化冲击,学生不愿意学,更难以学得深入。
而高校学生党建内容与材料多数建立在党中央最新下发的文件或强调的精神基础上。这些内容很好地结合了时下的热点问题,甚至直接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许多政策文件的学习离不开思想政治课程所教授的基础知识,若缺乏这部分基础知识,学生学习政策和制度便会存在困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开展党建工作的基础,而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学习素材则是以上课程的实际应用与现实表现[4]。
虽然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教育内容上存在差异,但这也是一个将两者协同起来、相互促进的契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指引,必须帮助学生打下坚实基础,教会大学生们如何感受认知[3]。这部分的内容可能较为枯燥,所以可以和学生党建工作的内容相结合,教师可针对最新的文件或时事热点进行举例分析,将所学化为具体实践,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同时学生党建工作中,教师在举行各种集中学习或讨论时,也应引导学生对相应的理论知识进行复习,一方面可以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更好地理解,另一方面在不断地交流碰撞中,学生的基础知识会更加牢固,也更容易产生新的观点。
(二)突出教育主体
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执行主体来看,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课也有诸多不同[4]。学生党建多以学生党支部书记等党建带头人和辅导员为直接的执行主体,在学习内容的制定上还要听从学校或学院党委的指导,更多强调各部门的管理职能。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主要为专职教师负责,更多强调教师的教育职能。两种教育主体的职责划分相对独立。然而,思想政治理论课虽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但并不是唯一,仅靠思想政治理论课并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党建工作中,在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要求下,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占据了党建工作者的精力与时间,这也导致了辅导员或者负责党政的教职工无法很好地兼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外,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教学单位、后勤单位以及管理单位等都设置了相对应的岗位,这就导致了机构重叠、职责重叠、政出多门或推卸责任的问题,各部门无法有效地开展工作,学生的体验也会较差[5]。
为了解决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分工的问题,高校必须采取各种手段进行协调。比如安排同一人担任不同系统但职责相近的岗位,或者要求不同部门的人员共同参加协调会议,从而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这类问题的解决方式相对简单,高校在提高重视后,便能很快根据其实际情况提出各种解决方案。
(三)完善教育途径
从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设置存在不合理之处,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大班授课和传统的试卷考核方式上。就现有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时安排来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基础理论知识课程占据了大部分时间,这些内容虽然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但讲授起来比较晦涩难懂,所以一味地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就会造成学生最终只能得到空洞的理论知识而不会将其实际应用的问题。改善此问题对思想政治课程教师的要求非常高,需要教师结合自身阅历与授课经验,将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帮助和引导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为了切实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高校需要为学生打造良好的思政知识和党建知识学习的氛围。高校的相关工作人员应注重发挥高校学习环境的作用,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党建教育和思政教育。例如,高校可以通过校园展牌的方式宣传优秀党员的工作事迹,并组织学生党员进行观看和学习。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党员的思想境界,对高校思政工作和党建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教师在教學过程中应当为学生打造良好的思政知识和党建知识的学习氛围,从而让学生全方位地学习思政知识和党建知识。高校在探索构建思政工作体系,加强党建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借鉴先进地区的工作经验,从而避免在思政工作体系构建中的失误[6]。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做出创新,才能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构建更加有效的师生交流沟通平台,正确地引导大学生茁壮成长。
作者简介:何天皓(1987—),男,硕士,上海理工大学专职组织员,研究方向:体育管理、高校党建。
参考文献:
[1] 孙志方,胡茜,李杨. 大学生党建与思政课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究[J].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20,34(06):54-59.
[2] 赵野,闫明. 抓好高校党建工作,引领大学生思政教育[J]. 卷宗,2020,10(04):252.
[3] 刘枳彤. 新媒体大数据下大学生党建与思政互构性研究[J]. 辽宁青年,2020(04):99.
[4] 王克磊,王德清. 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协同发展研究[J]. 青春岁月,2020(20):153.
[5] 刘刈. 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互动性研究[J]. 商情,2020(19):293.
[6] 万谦,李楠森,张帅浩,等.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 新西部(中旬刊),2020(03):137+163.
(荐稿人:董海军,上海理工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