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整合;思维;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20)16—0176—01
现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教师缺乏对课程的结构化认知,完全按照大纲要求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导致一些数学知识割裂开来,偏离了原来的教学目标;二是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重视眼前的教学效果,不注重对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的长期培养。基于此,教师应该树立整体化的教学观念,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一、整合课本知识,开展结构化教学
结构化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的大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脉络,将各个教学知识点联系在一起。但是当前很多教师过分依赖教学大纲和课本顺序,导致原本相关联的知识割裂开来,不利于后期的系统化复习。基于此,教师应该从两方面出发,依据数学各个单元之间的并列关系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例如,在小学三年级数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与“两、三位数除一位数”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篇幅的限制,这两节课的教学内容被割裂开来成为独立的课时。但是从数学概念上来说,除法其实是乘法的一种变形。因此,教师可以将这两节课的内容整合在一起进行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借助实物进行教学。如,教师可以购买几袋混合口味的水果糖,将学生分为小组,给每个小组分发一袋水果糖,再由小组组长按照口味向每个学生分发水果糖,最后引导学生计算出班级中各个口味水果糖的数量总和。通过实物教学帮助学生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由此引出除法的相关概念让学生加以探讨。教师通过对课本知识的整合不仅可以很好的达成教学目标,还能让学生对两、三位数乘除法的计算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对数学练习中遇到的一些难度较大的乘除混合运算均可以正确灵活地进行计算。不仅脱离了课本结构的束缚,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为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实现思维结构化,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虽然结构化教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却是终身的。结构化教学的核心价值在其不仅可以有效整合知识的形态,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形成结构化思维,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结构化思维,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本内容,在掌握相关数学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知识迁移。
例如,在学习小学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及本节课的思维导图,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的指引进行学习并分组讨论長方形和正方形二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形成对多边形的思维认知。同时,这节课之后紧接着就是周长的计算。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这两个课时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形成对多边形的整体认知后再进行知识迁移,比如教师可以给每个学生分发一盒火柴,让学生在课桌上摆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来询问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框总长度是多少?借此让学生展开讨论,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让学生自己寻找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计算规律,帮助学生完成从简单的认识多边形到计算多边形周长的知识迁移过程,在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热情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三、教学方法结构化,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现代教育倡导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于此,教师必须要对教学大纲进行深度解读,在不违背教学大纲原则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为每一个学生制定学习目标。例如,教师可以根据班级中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对于一些思维比较天马行空的学生,教师可以将图形类、多位数速算等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旨在激发这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探究欲望;针对数学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进行教学,在掌握基础数学知识的同时挖掘学生的潜能。除此之外,针对一些数学基础良好且富有探索精神的学生,教师可以将图形、计算、统计图等知识融合在一起,为这类学生创设一些难度较高的练习题,旨在提高这类学生的数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通过解决难题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进行数学结构化教学不仅考验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对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和综合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数学教师应该从教学内容、思维、方法这三个方面进行结构化教学,通过结构化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结构化学习中把握数学知识,增长数学智慧。
编辑:张 昀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20)16—0176—01
现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教师缺乏对课程的结构化认知,完全按照大纲要求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导致一些数学知识割裂开来,偏离了原来的教学目标;二是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重视眼前的教学效果,不注重对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的长期培养。基于此,教师应该树立整体化的教学观念,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一、整合课本知识,开展结构化教学
结构化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的大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脉络,将各个教学知识点联系在一起。但是当前很多教师过分依赖教学大纲和课本顺序,导致原本相关联的知识割裂开来,不利于后期的系统化复习。基于此,教师应该从两方面出发,依据数学各个单元之间的并列关系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例如,在小学三年级数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与“两、三位数除一位数”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篇幅的限制,这两节课的教学内容被割裂开来成为独立的课时。但是从数学概念上来说,除法其实是乘法的一种变形。因此,教师可以将这两节课的内容整合在一起进行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借助实物进行教学。如,教师可以购买几袋混合口味的水果糖,将学生分为小组,给每个小组分发一袋水果糖,再由小组组长按照口味向每个学生分发水果糖,最后引导学生计算出班级中各个口味水果糖的数量总和。通过实物教学帮助学生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由此引出除法的相关概念让学生加以探讨。教师通过对课本知识的整合不仅可以很好的达成教学目标,还能让学生对两、三位数乘除法的计算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对数学练习中遇到的一些难度较大的乘除混合运算均可以正确灵活地进行计算。不仅脱离了课本结构的束缚,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为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实现思维结构化,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虽然结构化教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却是终身的。结构化教学的核心价值在其不仅可以有效整合知识的形态,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形成结构化思维,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结构化思维,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本内容,在掌握相关数学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知识迁移。
例如,在学习小学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及本节课的思维导图,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的指引进行学习并分组讨论長方形和正方形二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形成对多边形的思维认知。同时,这节课之后紧接着就是周长的计算。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这两个课时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形成对多边形的整体认知后再进行知识迁移,比如教师可以给每个学生分发一盒火柴,让学生在课桌上摆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来询问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框总长度是多少?借此让学生展开讨论,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让学生自己寻找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计算规律,帮助学生完成从简单的认识多边形到计算多边形周长的知识迁移过程,在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热情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三、教学方法结构化,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现代教育倡导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于此,教师必须要对教学大纲进行深度解读,在不违背教学大纲原则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为每一个学生制定学习目标。例如,教师可以根据班级中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对于一些思维比较天马行空的学生,教师可以将图形类、多位数速算等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旨在激发这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探究欲望;针对数学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进行教学,在掌握基础数学知识的同时挖掘学生的潜能。除此之外,针对一些数学基础良好且富有探索精神的学生,教师可以将图形、计算、统计图等知识融合在一起,为这类学生创设一些难度较高的练习题,旨在提高这类学生的数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通过解决难题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进行数学结构化教学不仅考验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对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和综合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数学教师应该从教学内容、思维、方法这三个方面进行结构化教学,通过结构化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结构化学习中把握数学知识,增长数学智慧。
编辑:张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