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实验教学改革 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yo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校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的弊端,提出了一些实验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通过转变实验教学理念、构建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和建立有效实验考核机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
  关键词:实验教学;教学改革;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姜大海(1977-),男,山东鲁山人,军事交通学院汽车工程系,讲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发动机排放控制;卜建国(1982-),男,湖南耒阳人,军事交通学院汽车工程系,助教,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发动机排放控制。(天津 300161)
  
  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实验教学因其直观生动、贴近工程的特点,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实验教学管理运行机制以及实验装备条件制约,束缚了实验教学的发展与教学效果的发挥。因此,改革实验教学体系,优化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建立新型的实验教学模式,就成为解决提高学生创新能力问题的突破口。
  一、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验教学理念滞后
  受到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思想的影响,实验教学长期被置于从属地位,高校把理论教学作为主要手段,而把实验教学仅仅看作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狭隘地把实验教学局限于验证某些理论;[1]实验课的开设、仪器设备的购置、实验室的管理等往往以教师为主体,很少兼顾学生的要求,不允许学生“乱动” 仪器,常常是教师调好仪器,学生读数,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主动性较差,不利于学生创造才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管理制度上.实验教学和实验人员始终处于陪衬辅助的地位,使得参与实验教学工作、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教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受到较大的影响,从而影响实验教学效果。
  2.实验教学形式单一
  实验课从属于理论课程的现状,使得实验教学内容的设置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和先进性。实验项目多以单科、单项为主,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偏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很少。[2]由于缺少开放性、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教学内容,实验过程中学生只需按部就班地去完成实验教材规定的实验内容,而用不着去查资料、思考和创新,这些因素必然影响到学生对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和探索精神,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实验教学方法落后
  传统的实验教学过分侧重教师的作用,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主要表现为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固定,教师讲解多、学生动手少,缺乏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教师从保证仪器完好角度考虑,过多注重操作细节,忽视了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内在联系的思考,使实验过程中缺少思考、缺少提问、缺少讨论,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由于生源的增加,导致实验资源相对不足,实验小组的人数增加,进一步减少学生动手的机会,使得一部分学生只能观摩实验,从而严重影响了实验课堂教学效果。此外,实验教学多是在课程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的,实验室平时不对学生开放,使学生实际了解和接触实验仪器与实验过程的机会较少,不能充分利用实验设备,封闭的实验室管理机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验教学成果的提高。
  4.实验考核措施不力
  实验考核缺乏一套完整的和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和严格的管理制度。长期以来,考核学生的实验成绩时,以实验报告的评定为主,较为单一,造成学生们往往只重视实验报告,而忽视实验预习和实验操作,甚至出现抄袭现象。这样会使学生轻视实验教学,不利于激发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难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综合实验能力与科研能力。
  二、实验教学改革的措施
  1.更新实验教学理念
  在推进以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主的素质教育过程中,实验教学具有天然的优势,需要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提升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实验教学必须摆脱依附于理论教学的模式,建立与理论教学相互独立、相互平行、相互促进的教学体系,制定出独立的实验教学计划。保证实验教学的课时与学分,对实验课与理论课的课程与课时安排进行综合规划与统一分配。另外,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需求,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鼓励学生养成质疑、批判的思维习惯,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教学,教师由实验教学的主体转变为实验教学的主导。
  2.构建多层次的综合实验教学体系
  根据教育对象的培养目标,打破课程界线,按照实验工程技术的特点与规律,注意循序渐进,建立综合的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将实验教学分为基础型实验、综合应用与设计型实验、科研创新型实验,这种实验教学体系具备了验证、综合与创新三种功能,可满足不同层次、阶段学生的需要。[3]
  基础型实验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根据科技发展与技术进步,对原有的验证性实验进行精选,保留基本的必修实验。综合应用与设计型实验主要是锻炼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要增加这部分实验的比重,根据实验研究方法与实验技术手段的特点,将跨学科、不同课程的实验进行有机组合,将原来有联系的试验内容组合为几项综合性试验,不仅可以减少重复学时,也可节能减排,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科研创新型实验在实验内容的设计上,要与当前的生产、科研实际相结合,充实和更新专业技术内容,适时地把科学发展中日趋重要的内容引入到实验教学中来,使学生所掌握的实验内容和方法能够跟上科学发展的要求,在实验指导上,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验选题、实验方案设计、结果处理等方面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按照生产、科研的现实需要进行,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
  3.改革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
  优化实验室资源配置,在原有实验室基础上,将部分科研实验室进行整合,建立实验中心,统一管理,资源共享,提高设备的利用率。[4]加强实验装备研究与建设,不断改善实验教学条件与环境,实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共同使用、共同投入,弥补设备经费的不足。
  实行实验室开放原则:开放实验室是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是建设多功能、综合型实验室必要条件,开放实验室主要包括实验时间、实验方式两个部分,时间开放主要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参观仪器设备,或完成一些综合性、创新型实验。在开放时间上,主要通过网络进行管理,可以通过网上预约,提交实验方案,选择指导教师等方式安排实验时间。在实验方式上开放,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爱好进行实验选题,开放式实验教学不仅使学生由“被动式”实验转变为“主动探索式”实验,而且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活动的空间,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反复修正实验方案、研究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这样可大大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使实验室真正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
  4.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实验教学的中心任务,在教学方法上,通过教师对实验教学内容的精炼,突出实验的重点与突破点,避免全面详细,保持学生对知识探索兴趣,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多思考、多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对于实验结果的分析,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注重分析与书本知识上有差异的实验结果,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现代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技术、虚拟实验技术、网络技术等,不仅可以增强实验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热情,提高学习主动性,还可以缓解大型实验设备的相对不足,节省实验资源,减少对实验设备的维护量,同时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自己设计虚拟实验,进行多种实验尝试。
  5.建立有效的实验考核机制
  实验教学的考核重在考查学生对基本的实验知识、操作仪器的能力和综合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其重点应是对学生动手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1]因此,实验考核需要采用多种形式,要把笔试、口试和操作性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基本实验知识的考核主要是通过课前检查实验设计报告、口头提问和预习思考题的回答情况来评价;操作仪器的能力评价由教师通过巡视辅导和检查数据记录来现场打分;对于综合实验技能的考核就进行综合评价,其中包括对实验设计报告的考评,考查学生对给定实验任务的设计能力,考查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对给定实验任务操作完成的情况,最终实验报告可以考查学生在操作结束后对实验数据的记录、处理,以及实验波形、图表的记录情况等,这些都是综合实验技能考核组成部分。不断规范考核程序,避免在考核过程的人为因素和随意性,保证考核的准确和高效,以便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素质与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
  
  参考文献:
  [1]王成端,谢鸿全.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J].当代教育论坛,2007,(3):23.
  [2]宋海农,朱红祥,等.改革专业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工科学生创新实践能力[J].高教论坛,2006,12(6):73.
  [3]赵方方,孙会来,等.构建立体化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工程实践人才[J].实验室科学,2007,2(1):13-14.
  [4]姜宝成,谭羽非,等.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构建实验教学新体系[J].中国教育与教学,2006,9(6):56.
  (责任编辑:刘辉)
其他文献
摘要:当今社会面临着新的形势,在新的形势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通过运用一系列教学模式改革方案,来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也提出了该门课程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新形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王德召(1981-),男,河南南阳人,铜仁学院社会科学部,讲师,历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思想政治教育;张卫红(1968-
期刊
摘要:针对“传热学”课程教学的现状,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并结合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内燃机方向的特点,对课程的教学改革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试方式进行了一些探讨,指出“传热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是结合专业方向组织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工程实践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传热学课程;调查;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黄豪中(1976-),男,广西钟山人,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内燃机燃
期刊
摘要:当前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这种职前、入职与在职教育相脱离的模式,不利于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这一现象的产生与我国长期以来的师范教育模式相关。本文重点讨论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加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入职教育的全面化和在职培训的合作化。  关键词:师资培养;入职教育;在职培训  作者简介:刘媛媛(1982-),女,河北秦皇岛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助教,教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学、教育学原
期刊
摘要: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使现代教学模式呈现多元化。传统的“黑板”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等应用型学科,如何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设计出一种能够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互动教学模式,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力资源管理;情境教学   作者简介:任乐(1980-),女,河南南阳人,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
期刊
摘要:“信号与系统”课程是一门复杂的数学课程,本文主要阐述如何用容易理解的生动教学方式来讲述复杂的数学理论。采用图形、类比等方法阐明信号的分解与合成,时域分析与频域分析,信号与系统的相互作用,时域和频域的倒数关系等,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领会该课程的全貌。  关键词:信号与系统;教学方法;时域分析;频域分析  作者简介:郭仁春(1971-),男,辽宁沈阳人,沈阳化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工学
期刊
摘要:我国新编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仍属“学科分类的板块范式”的编写模式,这种传统模式不利于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学说的整体阐述,因而提出从“整体学说的层次阐述”的编写观点和理论构架。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板块范式;整体学说  作者简介:刘宗碧(1965-),男,贵州天柱人,凯里学院价值学经济哲学研究所所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唯物史观和价值论。  (贵州 凯里 556011) 
期刊
摘要: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思想是网络教学的灵魂这一认知,阐述了“大学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教学平台的设计思想,提出网络教学的重点——资源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设计思想;资源建设  作者简介:陈振(1966-),男,湖南冷水江人,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计算机学部基础科学系主任,教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数字图像、网络协议与计算机基础教学;张波(1976-
期刊
摘要:为了实行有效教学,进一步加快“机械制图”课程体系的改革,本文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提出多媒体教学模式、图板绘图、机械制图与AutoCAD整合式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些思想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及加强机械零件的外形观念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职业教育;机械制图;AutoCAD  作者简介:张翼辉(1969-),男,四川南充人,四川水电高级技工学校教研组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产学研合作蓬勃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人们在注重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却往往忽视了“产学研合作”平台的育人机制,缺乏应有的育人绩效研究。事实上,成功的“产学研合作”既会涌现出一批突出的科研成果和创新产品,更会培养和造就一批杰出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高校教师;培养;绩效  作者简介:王耀廷(1962-),男,河南鄢陵人,上海电力学院人事处处长,教授,哲学硕士,主要研
期刊
摘要:根据教学改革的要求,针对“电力工程基础”课程的特点,从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及手段、实验等各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结合课程教学小组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本课程在教学方法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方面的一些经验和体会。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已在笔者所在高校实施多年,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材建设;启发式教学;网络教学   作者简介:江新琴(1972-),女,福建永定人,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