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诗歌在历史教学的运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ivi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核心价值是人的成长,而人都成长,起决定性意义的是,人素质的提高。我国中小学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轨道,是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教育改革和发展及其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初中历史教学,也要适应这一要求,将素质教育渗透其中。
  初中历史的教学要求,是使学生通过对某一段历史的学习,学会分析史实,从而了解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和必然性,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中学历史教学不但要从知识、理论、技能诸方面培养、发展学生的智力;还需要从情感、意志、素质等方面为学生高尚品德的形成打下一个坚实基础。这就决定了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以达到这一要求,而以诗歌为媒借学习历史无疑是一种较好的策略。
  “文史相通”一直是人们的共识,鲁迅先生就这样评价过历史作品《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历史与文学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任何文学作品都产生于一定的历史背景并反映某一方面的社会现实。同样,任何历史内容都是依靠文学形式 (有少量是实物形式)记录下来的。因此,对历史的表述不仅可以借鉴,而且必须借鉴文学的方法。
  我国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各个时代的历史在文学中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在浩如烟海的文学精品中,有一朵奇葩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人们的目光,那就是诗歌。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人用诗歌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用诗歌吟咏王朝兴替、世事变迁。而唐代则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一个极其辉煌灿烂的时代,流传下来的有两千多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唐代产生了伟大的诗人李白和杜甫,还产生了许许多多具有独特成就,对后世发生过深远影响的杰出的优秀的诗人。唐代诗歌描写和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十分广泛而深刻。“诗圣”杜甫的诗因准确生动地刻画了当时社会,曾被人评价为“穷天地民物之变、历兵火治乱之迹”的“诗史”。事实上,用“诗史”来说明整个诗歌内容的丰富性,也较为适合。我们可以说,古代诗歌蕴藏着一座历史资料的宝库。
  唐太宗说,“以史为鉴,可以见兴亡”。通过对诗歌的欣赏,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那一个时期的历史状况、人们的生活情况、风俗习惯甚至思想感情,在进行深入思考、比较与分析之后,还可以得知史事发生的原因、真相,并引以为戒。
  被尊为“诗圣”的杜甫,是一位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生活和创作的时代,正是唐王朝由极盛而走向衰落的转变时期。他在困居长安的十年中,由于失意和贫困,已经深深感受到了唐王朝的腐朽及其危机,并在不少诗中反映了当时贵族官僚的荒淫堕落和人民生活的痛苦。安史之乱以后,由于他一直过着流离颠沛的生活,并且了解到人民的一些苦难情况,写了不少深刻地反映当时现实的诗篇,被历来的评论者称为“诗史”。从杜甫的诗歌中,可以明晰地感知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情况和以诗人为代表的人民境况。
  我们就从著名的《江南逢李龟年》说起:“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李龟年是唐玄宗时代著名的音乐家,杜甫是当时有名的诗人,两人曾有旧交。从前常常在皇亲权臣家中相遇的旧相识,在这春天的好风景中,相遇在江南。虽然,整首诗歌没有一个字直接表现出诗人的心境,但通过将过去的相遇地点和现在的相遇进行比較,不难看出诗中流露着对开元时代的怀念。。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变化呢?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是安史之乱。天宝年间,统治者日益骄奢,唐玄宗不理政事,宠爱杨贵妃,任用李林甫、杨国忠为相,朝政日益腐败。公元755年,节度使安禄山在范阳发动叛乱,为期8年的安史之乱由此开始。安史之乱破坏经济,人民饱受战乱之苦。这些在杜甫的诗歌中,都有所体现,如代表作“三吏”,虽然作者并没有直接发表议论,但在描写人民的悲惨遭遇之时,激愤之情溢于言表。
  在晚唐时,还有一位著名的诗人杜牧。杜牧生活在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的时代,他死后三年,就爆发了由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起义。所以在他的诗歌中,也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很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
  他的《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当他来到当时还是一片繁华的秦淮河上,听到酒家歌女演唱《后庭花》曲,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诗中说,金陵歌女“不知亡国恨”,还唱着那《后庭花》曲。其实,这是作者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班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反映了作者对晚唐封建皇帝只顾个人享乐,不顾国家存亡这一现象的不满,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从诗歌中,我们知道,当时的统治者相当腐朽,农民起义是必然的事情。“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的力量是无穷大的。如果统治者轻视人民的力量,其结果必然是灭亡。
  在我们的历史教材中,除了有许多体现史实的诗歌,有关人格教育的素材也很多,如从“卧薪尝胆”的勾践到“东山再起”的谢安;从“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从“还我河山”的岳飞到“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从“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戚继光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从“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到“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维新人士谭嗣同等等。
  历史教学,如果教师多多挖掘,善于运用课内课外的相关诗歌指导学生学习历史,充分发挥其特有而深刻的教育功能,不仅能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轻松学习,丰富知识,同时还产生情感的共鸣,使其接受心灵的洗礼,感悟人格的震撼,从而为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形成打下坚实的思想认知基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一、应用写作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编     选编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应用写作案例一般源于实践,近似真实,不像文学作品那样可以随便虚构夸张。应用写作案例可以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种报纸、网络信息及杂志等渠道进行选择。不管是通过何种渠道所选的案例都必须真实、生动、典型,具有针对性。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空洞的写作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当然,教师应注意,不是所有真实、生动、典型、有针对性的案例都
利用假期,笔者细细品读了由凤凰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一书,受益匪浅。对书好习惯之21《每天反思一下自己》、好习惯之49《经常梳理你的课堂》、好习惯之57《做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感悟尤深。  这三个“好习惯”之所以被作者提升到“影响教师一生”的高度,笔者归纳:职业教师首先应“学”会如何进行“教学反思”,次之才能解决如何“教”的实际问题。  所谓“教学反思”(也有
我是洪泽外国语中学一名普通的地理教师,通过近10年的教学,我发现当代青少年的法制意识越来越淡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社会因为他们而富有活力,精彩无限。但是,当犯罪与未成年人联系在一起,面对未成年人犯罪率“持续走高”的现实,我们教育工作者内心深处多的是阵阵惋惜,但更多的是应该引起我们深入的思考。中学教育中实施法制教育的渠道有很多,但课堂教学是实施中学法制教育的主渠道毋庸置疑。因此,教师在向学生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教学反思进行探讨,以教师的日常教学为切入点,分析了教学反思的基本理论和在实践中的体现。  关键词:数学教学;反思;教师     数学教育家弗莱登塔尔指出,“反思是重要的数学活动,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的动力,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索行为,是同化,是探索,是发现,是再创造。”反思即元认知,是人们以自己的认训活动过程及结果为认识对象的认识活动。作为对认识的认识,反
数学的产生来源于生活,数学的教学同样离不开实际的生活信息。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小学数学教学更是责无旁贷。因此,在扎实训练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注重联系实际,捕捉生活信息,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数学课堂再现更多精彩。为此,本人略谈一谈自己的初浅看法。    一、加强感知性操作,训练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抽象概括是数学得以产生的基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的过程。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来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阅读能力。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使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一、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总是主宰着课堂,只顾满堂的讲解,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即使进行阅读教学,也是形式主义。比如,每组轮换读;个别读;集体
摘要:其实,在我们生活实践中有许多有意义、也很有趣的应用题课程资源,只要教师善于开发和利用,创设合理、有趣、贴进学生生活的应用题情景和载体,营造一种富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和探索应用题。  关键词:探析 初中 数学 教学 策略    初中数学大纲中指出“要学生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适应社会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基本需要。”可以
全新的新课程教学理念、精彩的课堂教学、独特的教学风格、新颖的教学设计令听课的教师赞叹不已。老师所执教的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二章第五节《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更是以其独特的教学设计方式和独到的教材处理方法,较好地展示了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关系。整堂课高潮迭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模拟的参观中很好地了解了历史、感悟了历史。     一、案例片段描述     片段一:把文学大家的历
摘要:语感就是指学习者对语言信息的一种敏锐的感知和丰富的理解,是自动化了的意识活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语感培养可以充分利用教学内容和创设语言环境来进行。  关键词:初中 英语教学 语感培养    语感既是语言训练达到熟练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最高体现,语感的形成是基于锲而不舍的听、说、读的反复实践,日积月累而形成的,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它是人
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用好用足课堂的45分钟,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数学课,一直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所追求的目标。《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