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逐步推广应用,对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的条件日趋成熟。面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施,档案管理者迎来挑战,也面临机遇,只要充分发挥档案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必将开创信息化档案管理的新局面。
关键词: 档案管理 网络化 信息自动化 档案工作者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化已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档案管理领域。因此,新形势下档案信息化建设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档案信息化是指档案管理模式从以面向档案实体保管为重点,向以档案实体的数字化信息这种主要形式向社会提供服务为重心的转变过程。在这样的转变过程中要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要实现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要实现档案信息高度共享,而这必将引发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
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改善档案管理工作。只有实现档案信息化,才能冲破档案利用的种种困境,使档案管理部门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职能向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职能转变,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管理,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用翔实的档案信息支持决策和管理。决策及时正确,管理措施得当,要靠完整、可靠的信息和快速综合分析能力保证。对此,档案信息有其独特优势,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档案人员要管好档案,就是提前介入电子文件和管理工作中,以管理档案的形式管理电子文件等有用信息,使信息发挥最大效益。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是实现档案管理工作各个环节现代化,提高档案系统整体功能的物质技术基础和重要手段。档案管理自动信息化系统是一项运用多学科知识、多专业配合、多部门协作、多环节配套的复杂系统工程,研究探讨如何提高档案管理自动信息化水平,加强对系统的协调组织、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二、提高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目前,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现状是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滞后和应用软件多乱,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系统整体水平的提升。特别是基层的档案馆(室),目前系统的主要矛盾不是硬件设备的缺乏,而是硬件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它使我们的观察视野从计算机系统扩大到整个档案信息管理。这一认识上的转变给我们的启示是: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内涵包括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其中首要的是档案业务要规范,档案标准要建立健全和真正实施。档案标准和规范本身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推进档案自动化建设,必须抓好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掌握好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
三、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
根据系统论思想和集体化要求,档案信息自动化建设的着眼点应是整个系统,组成系统的纵向和横向的各个节点都应达到一定水平,并通过网络加以联通,这样才能发挥整体优势,提高系统的综合能力。部分节点甚至一个重要节点的障碍,都可能造成系统的梗阻。当然,要求每个节点的装备水平和应用能力齐头并进是不现实的,不可能“齐步走”。鼓励和支持先进单位提高水平,在一些单位进行较高水平的试点,以取得值得推广的经验,对整个系统是有利的,但其基本出发点应是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只有少数先进节点是不可能组成先进系统的。
四、重点抓好数据库建设,以提高档案管理成效
目前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从总体上看仍处于由文件处理向信息管理系统的过渡阶段,完成这一步的关键在于数据库建设。开发和建设数据库系统是国家档案信息工程的核心和基础,是工程的主体。数据库的含义是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对资料进行科学地管理和方便地使用。建立数据库系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经过由低到高、由单个到群体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五、重视人才管理,推进档案信息自动化
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骨干力量是计算机技术队伍,其素质水平直接影响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当前有些单位的队伍不稳,有人才流失现象。计算机技术人员的培养教育和管理是一个重要课题,要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其事业心和奉献精神;有计划地组织进修,掌握信息技术的新知识;在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上给予关心和照顾,解除其后顾之忧;研究专门人才成长、流动规律,以形成最佳人才结构,这些方面都需要给予重视。
六、客观务实地改进档案管理
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管理体制要使高度集中管理和方便使用相结合。目前我国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管理体制,同时存在集体统一管理不力和使用不方便的问题,主要方面是集中统一管理不力,这同我国档案工作是在各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和系统建设从“微机起步”有关。应下决心解决分散现象,从管理制度上保证业务技术规范、标准,硬软件的选用,上下各个层次和各专业办公自动化等都应纳入统一的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管理之中,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不能各行其是,自建系统,造成信息分割和资源浪费。
七、完善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
完善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首先应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为此应集中力量研究制定一批急需的档案信息化标准,做到党群、行政、经营、生产技术档案、科学技术研究课题档案、设备仪器档案、会计档案、基建档案的设计、底图、工程档案、人事档案等管理规范。加快研究和制订电子公文归档,形成有效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激励约束机制,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有序开展。
八、档案信息服务要网络化管理
网络化的管理改变了传统管理模式下各类信息资源各立门户、分而治之的状态,将工程档案与文书档案、技术资料、图书、报刊等信息的管理融为一体。科技档案、文书档案、图书资料等信息通过网络融为一体,连成一片,形成包含各种信息资源在内的“公司信息资源系统”,实现所谓的“信息资源共享”。
九、加强安全防范,采用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
实践证明,无论是信息系统的安全还是信息资源的安全,技术手段都是最基本、最有效的防护手段。包括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的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加密与身份认证技术等。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管理制度,电子文件的形成、处理、收集、积累、整理、归档、保管和利用等各个环节,都有信息更改、丢失的可能性。这种更改、丢失并不像纸制档案那么容易发现。因此,电子档案的管理需要建立一整套严整的安全措施,从每一个环节解决信息失真的隐患。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化已不可避免地进入档案管理领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使档案工作面临从传统向现代信息化的重大转变,而如何加速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提升档案的利用水平,成为需要档案工作者不断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薛鹤婵,薛鹤娟.浅谈档案服务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导报,2009(7).
关键词: 档案管理 网络化 信息自动化 档案工作者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化已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档案管理领域。因此,新形势下档案信息化建设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档案信息化是指档案管理模式从以面向档案实体保管为重点,向以档案实体的数字化信息这种主要形式向社会提供服务为重心的转变过程。在这样的转变过程中要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要实现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要实现档案信息高度共享,而这必将引发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
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改善档案管理工作。只有实现档案信息化,才能冲破档案利用的种种困境,使档案管理部门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职能向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职能转变,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管理,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用翔实的档案信息支持决策和管理。决策及时正确,管理措施得当,要靠完整、可靠的信息和快速综合分析能力保证。对此,档案信息有其独特优势,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档案人员要管好档案,就是提前介入电子文件和管理工作中,以管理档案的形式管理电子文件等有用信息,使信息发挥最大效益。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是实现档案管理工作各个环节现代化,提高档案系统整体功能的物质技术基础和重要手段。档案管理自动信息化系统是一项运用多学科知识、多专业配合、多部门协作、多环节配套的复杂系统工程,研究探讨如何提高档案管理自动信息化水平,加强对系统的协调组织、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二、提高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目前,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现状是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滞后和应用软件多乱,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系统整体水平的提升。特别是基层的档案馆(室),目前系统的主要矛盾不是硬件设备的缺乏,而是硬件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它使我们的观察视野从计算机系统扩大到整个档案信息管理。这一认识上的转变给我们的启示是: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内涵包括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其中首要的是档案业务要规范,档案标准要建立健全和真正实施。档案标准和规范本身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推进档案自动化建设,必须抓好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掌握好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
三、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
根据系统论思想和集体化要求,档案信息自动化建设的着眼点应是整个系统,组成系统的纵向和横向的各个节点都应达到一定水平,并通过网络加以联通,这样才能发挥整体优势,提高系统的综合能力。部分节点甚至一个重要节点的障碍,都可能造成系统的梗阻。当然,要求每个节点的装备水平和应用能力齐头并进是不现实的,不可能“齐步走”。鼓励和支持先进单位提高水平,在一些单位进行较高水平的试点,以取得值得推广的经验,对整个系统是有利的,但其基本出发点应是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只有少数先进节点是不可能组成先进系统的。
四、重点抓好数据库建设,以提高档案管理成效
目前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从总体上看仍处于由文件处理向信息管理系统的过渡阶段,完成这一步的关键在于数据库建设。开发和建设数据库系统是国家档案信息工程的核心和基础,是工程的主体。数据库的含义是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对资料进行科学地管理和方便地使用。建立数据库系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经过由低到高、由单个到群体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五、重视人才管理,推进档案信息自动化
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骨干力量是计算机技术队伍,其素质水平直接影响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当前有些单位的队伍不稳,有人才流失现象。计算机技术人员的培养教育和管理是一个重要课题,要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其事业心和奉献精神;有计划地组织进修,掌握信息技术的新知识;在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上给予关心和照顾,解除其后顾之忧;研究专门人才成长、流动规律,以形成最佳人才结构,这些方面都需要给予重视。
六、客观务实地改进档案管理
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管理体制要使高度集中管理和方便使用相结合。目前我国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管理体制,同时存在集体统一管理不力和使用不方便的问题,主要方面是集中统一管理不力,这同我国档案工作是在各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和系统建设从“微机起步”有关。应下决心解决分散现象,从管理制度上保证业务技术规范、标准,硬软件的选用,上下各个层次和各专业办公自动化等都应纳入统一的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管理之中,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不能各行其是,自建系统,造成信息分割和资源浪费。
七、完善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
完善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首先应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为此应集中力量研究制定一批急需的档案信息化标准,做到党群、行政、经营、生产技术档案、科学技术研究课题档案、设备仪器档案、会计档案、基建档案的设计、底图、工程档案、人事档案等管理规范。加快研究和制订电子公文归档,形成有效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激励约束机制,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有序开展。
八、档案信息服务要网络化管理
网络化的管理改变了传统管理模式下各类信息资源各立门户、分而治之的状态,将工程档案与文书档案、技术资料、图书、报刊等信息的管理融为一体。科技档案、文书档案、图书资料等信息通过网络融为一体,连成一片,形成包含各种信息资源在内的“公司信息资源系统”,实现所谓的“信息资源共享”。
九、加强安全防范,采用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
实践证明,无论是信息系统的安全还是信息资源的安全,技术手段都是最基本、最有效的防护手段。包括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的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加密与身份认证技术等。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管理制度,电子文件的形成、处理、收集、积累、整理、归档、保管和利用等各个环节,都有信息更改、丢失的可能性。这种更改、丢失并不像纸制档案那么容易发现。因此,电子档案的管理需要建立一整套严整的安全措施,从每一个环节解决信息失真的隐患。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化已不可避免地进入档案管理领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使档案工作面临从传统向现代信息化的重大转变,而如何加速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提升档案的利用水平,成为需要档案工作者不断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薛鹤婵,薛鹤娟.浅谈档案服务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导报,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