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021年5月22日,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的吴孟超院士因病逝世,享年99岁。吴孟超从医78年,主刀16000多例手術,救治20000多名患者。生前谈起这个难以复制的医疗奇迹,吴孟超却大功不言,只念念不忘一个人,他说:“裘法祖教授对我人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他在我心中的地位是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可以说,没有裘教授,就没有我的今天。”裘法祖院士是我国外科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国外科之父”。生前谈起和吴孟超的情谊,裘法祖说:“我们的师生情全国少有,堪称全国模范。”两位医学界泰斗究竟有着怎样的缘分和情谊呢?
裘法祖年轻时赴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院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年仅31岁的裘法祖已是医院外科主任,凭着他那把出神入化的手术刀,荣获德国“外科专家医师”荣誉。裘法祖回国后,受聘于母校上海同济医学院担任外科教授。其时,吴孟超24岁,是上海同济医学院的学生。
上课的第一天,教导主任陪着裘法祖来到教室,兴奋地搓着双手介绍说:“同学们,这位就是大家期盼已久的裘法祖教授,他刚从德国回来……”雷鸣般的掌声立刻将教导主任的话语打断。坐在第一排的吴孟超更是激动不已,立即站起向裘教授鞠躬致意。他目不转睛地打量着裘教授:整洁的衣着、俊朗的面容、深邃的目光、优雅的举止、严谨的话语和漂亮的板书……裘法祖的举手投足都令吴孟超着迷。几十年后,吴孟超依然清晰地记得裘法祖讲的第一句话:“感谢同学们的掌声,我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外科学。”从这一天起,吴孟超就立下一个愿望:有一天能成为像裘法祖老师一样的外科医生,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吴孟超毕业后,本想留校跟在裘法祖身边做外科,不料他去求教导主任的时候,教导主任说:“你看你的个子。”吴孟超怎么也没想到,因为自己1米62的身高而失去了留在裘法祖身边的机会。随后,吴孟超去了第二军医大学。恰好当时院系调整,裘法祖被第二军医大学聘请为外科主任,吴孟超终于有机会跟在裘法祖身边。从1954年到1958年,吴孟超从查房、检查病人到科研、开刀,一直与裘法祖在一起。
有一次,裘法祖因为要对一位危重病人进行跟踪观察,在病房里住了两个月。吴孟超也把自己的铺盖卷搬到病房,和裘教授同住了60天。裘法祖说:“他晚上都不回去,睡在病人旁边。我的一举一动他都写下来,非常勤奋、非常刻苦、非常聪明,对病人非常好。”裘法祖连用四个“非常”形容他的得意门生。
跟在裘法祖身边学习了2年之后,有一天,吴孟超向裘法祖请教今后应选择什么方向发展,裘法祖说:“中国的肝胆外科还是一片空白,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可朝这个方向发展。”在裘法祖的指点下,吴孟超翻译了美国人写的《肝脏外科入门》,翻译这本书使他快速地进入肝胆外科的大门。他翻译的这本书,裘法祖一直保留着,吴孟超80岁大寿时,裘法祖将它当礼物送给了他。因为几次搬家之故,吴孟超早已弄丢了这本书,当他收到这份礼物时,对恩师的有心特别感动。
4年的贴身学习,吴孟超从裘法祖身上不仅得到医术的指导,也受到医道的熏陶。吴孟超感怀说:“裘教授是我的授业恩师,是我的指路明灯,是我的人生楷模。他的‘裘氏刀法’以精准见长,手术时不多开一刀,不少缝一针,尽量减少病人的创伤。我的手术开刀方法风格都是他教的,更重要的是学他的做人和处世,裘教授常说医术有高低,医德最要紧,治疗病人犹如将他们‘一个一个背过河’。对待功名利禄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三餐温饱、四大皆空’……这些富含人生哲理的话语都使我受益终生。”
这以后,裘法祖去了武汉同济医院,吴孟超一直留在上海。数十年来,吴孟超哪怕做出再大的成就,也始终对恩师充满真诚感激之情。平时每隔一段时间,吴孟超必定电话问候恩师;每年春节,吴孟超都要打电话或寄贺卡,向恩师拜年;每一次与恩师见面,吴孟超总是小心地搀扶恩师;每次去同一个地方开会,吴孟超总会预先打电话问清楚恩师的出发时间,他一定会比恩师先到,为的是可以去接恩师。
1975年,一个叫陆本海的安徽农民,肚子大得像十月怀胎的孕妇。在无人敢做手术的情况下,吴孟超亲自主刀,最后为病人切下重达18公斤的巨大血管瘤,这个重量至今还保持着世界纪录。当时远在武汉的裘法祖听说后,觉得非常了不起,专程赶过去向吴孟超学习。裘法祖说:“这么难的手术,我也做不了,吴教授的外科水平已经超过了我,他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而吴孟超说:“我远没超过老师,为人方面我还要继续向裘教授学习。裘教授给别人写信都要亲笔写,写得清清楚楚,我做不到。”
1996年,吴孟超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医学专家”荣誉称号,裘法祖专程从武汉到上海参加庆祝大会,当主持人向大家介绍“这位是吴孟超的老师”时,裘法祖激动地说:“这是骄傲,我光荣啊!”吴孟超在大会上说:“我能够做到今天,都是裘教授在不停地指导我,他像对儿子一样对我,我们是无话不谈,一个礼拜都要通一次电话。我感到非常幸运,遇到一个真正的伯乐。”2004年11月8日,裘法祖90岁大寿,从医65周年。当天,吴孟超专程从上海飞到武汉向恩师祝寿。2006年1月,吴孟超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当时已经92岁高龄的裘法祖仍然坚持到上海为吴孟超祝贺。
2008年6月14日,裘法祖在武汉逝世,享年94岁。那天,雨罩江城。87岁的吴孟超一下车,顾不得天在下雨,就奔向恩师的灵堂,来到恩师遗像前,他燃上三炷香,鞠三个躬,起身后目光再次聚焦在恩师遗像上,足足退了五步后,再次深深鞠了三个躬。鞠躬后又站立了良久,才走出门口在吊唁簿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裘法祖和吴孟超师生情深,互敬互爱,肝胆相照60载,一起改变了中国外科的历史,也共同缔就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杏林佳话。
(责任编辑/刘大伟 张金余)
2021年5月22日,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的吴孟超院士因病逝世,享年99岁。吴孟超从医78年,主刀16000多例手術,救治20000多名患者。生前谈起这个难以复制的医疗奇迹,吴孟超却大功不言,只念念不忘一个人,他说:“裘法祖教授对我人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他在我心中的地位是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可以说,没有裘教授,就没有我的今天。”裘法祖院士是我国外科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国外科之父”。生前谈起和吴孟超的情谊,裘法祖说:“我们的师生情全国少有,堪称全国模范。”两位医学界泰斗究竟有着怎样的缘分和情谊呢?
裘法祖年轻时赴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院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年仅31岁的裘法祖已是医院外科主任,凭着他那把出神入化的手术刀,荣获德国“外科专家医师”荣誉。裘法祖回国后,受聘于母校上海同济医学院担任外科教授。其时,吴孟超24岁,是上海同济医学院的学生。
上课的第一天,教导主任陪着裘法祖来到教室,兴奋地搓着双手介绍说:“同学们,这位就是大家期盼已久的裘法祖教授,他刚从德国回来……”雷鸣般的掌声立刻将教导主任的话语打断。坐在第一排的吴孟超更是激动不已,立即站起向裘教授鞠躬致意。他目不转睛地打量着裘教授:整洁的衣着、俊朗的面容、深邃的目光、优雅的举止、严谨的话语和漂亮的板书……裘法祖的举手投足都令吴孟超着迷。几十年后,吴孟超依然清晰地记得裘法祖讲的第一句话:“感谢同学们的掌声,我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外科学。”从这一天起,吴孟超就立下一个愿望:有一天能成为像裘法祖老师一样的外科医生,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吴孟超毕业后,本想留校跟在裘法祖身边做外科,不料他去求教导主任的时候,教导主任说:“你看你的个子。”吴孟超怎么也没想到,因为自己1米62的身高而失去了留在裘法祖身边的机会。随后,吴孟超去了第二军医大学。恰好当时院系调整,裘法祖被第二军医大学聘请为外科主任,吴孟超终于有机会跟在裘法祖身边。从1954年到1958年,吴孟超从查房、检查病人到科研、开刀,一直与裘法祖在一起。
有一次,裘法祖因为要对一位危重病人进行跟踪观察,在病房里住了两个月。吴孟超也把自己的铺盖卷搬到病房,和裘教授同住了60天。裘法祖说:“他晚上都不回去,睡在病人旁边。我的一举一动他都写下来,非常勤奋、非常刻苦、非常聪明,对病人非常好。”裘法祖连用四个“非常”形容他的得意门生。
跟在裘法祖身边学习了2年之后,有一天,吴孟超向裘法祖请教今后应选择什么方向发展,裘法祖说:“中国的肝胆外科还是一片空白,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可朝这个方向发展。”在裘法祖的指点下,吴孟超翻译了美国人写的《肝脏外科入门》,翻译这本书使他快速地进入肝胆外科的大门。他翻译的这本书,裘法祖一直保留着,吴孟超80岁大寿时,裘法祖将它当礼物送给了他。因为几次搬家之故,吴孟超早已弄丢了这本书,当他收到这份礼物时,对恩师的有心特别感动。
4年的贴身学习,吴孟超从裘法祖身上不仅得到医术的指导,也受到医道的熏陶。吴孟超感怀说:“裘教授是我的授业恩师,是我的指路明灯,是我的人生楷模。他的‘裘氏刀法’以精准见长,手术时不多开一刀,不少缝一针,尽量减少病人的创伤。我的手术开刀方法风格都是他教的,更重要的是学他的做人和处世,裘教授常说医术有高低,医德最要紧,治疗病人犹如将他们‘一个一个背过河’。对待功名利禄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三餐温饱、四大皆空’……这些富含人生哲理的话语都使我受益终生。”
这以后,裘法祖去了武汉同济医院,吴孟超一直留在上海。数十年来,吴孟超哪怕做出再大的成就,也始终对恩师充满真诚感激之情。平时每隔一段时间,吴孟超必定电话问候恩师;每年春节,吴孟超都要打电话或寄贺卡,向恩师拜年;每一次与恩师见面,吴孟超总是小心地搀扶恩师;每次去同一个地方开会,吴孟超总会预先打电话问清楚恩师的出发时间,他一定会比恩师先到,为的是可以去接恩师。
1975年,一个叫陆本海的安徽农民,肚子大得像十月怀胎的孕妇。在无人敢做手术的情况下,吴孟超亲自主刀,最后为病人切下重达18公斤的巨大血管瘤,这个重量至今还保持着世界纪录。当时远在武汉的裘法祖听说后,觉得非常了不起,专程赶过去向吴孟超学习。裘法祖说:“这么难的手术,我也做不了,吴教授的外科水平已经超过了我,他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而吴孟超说:“我远没超过老师,为人方面我还要继续向裘教授学习。裘教授给别人写信都要亲笔写,写得清清楚楚,我做不到。”
1996年,吴孟超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医学专家”荣誉称号,裘法祖专程从武汉到上海参加庆祝大会,当主持人向大家介绍“这位是吴孟超的老师”时,裘法祖激动地说:“这是骄傲,我光荣啊!”吴孟超在大会上说:“我能够做到今天,都是裘教授在不停地指导我,他像对儿子一样对我,我们是无话不谈,一个礼拜都要通一次电话。我感到非常幸运,遇到一个真正的伯乐。”2004年11月8日,裘法祖90岁大寿,从医65周年。当天,吴孟超专程从上海飞到武汉向恩师祝寿。2006年1月,吴孟超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当时已经92岁高龄的裘法祖仍然坚持到上海为吴孟超祝贺。
2008年6月14日,裘法祖在武汉逝世,享年94岁。那天,雨罩江城。87岁的吴孟超一下车,顾不得天在下雨,就奔向恩师的灵堂,来到恩师遗像前,他燃上三炷香,鞠三个躬,起身后目光再次聚焦在恩师遗像上,足足退了五步后,再次深深鞠了三个躬。鞠躬后又站立了良久,才走出门口在吊唁簿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裘法祖和吴孟超师生情深,互敬互爱,肝胆相照60载,一起改变了中国外科的历史,也共同缔就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杏林佳话。
(责任编辑/刘大伟 张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