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类招生是高校实行“通才教育”的一种改革,会计学专业从2015年起纳入我院大类招生范围。《会计学》作为一门平台课,其受众由原来的非会计学专业学生转为纳入大类招生范围的所有专业的学生,因此,该课程需结合这一变化,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调整满足未来不同专业选择的学生的学习需求。
关键词:大类招生;会计学;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2-0228-02
大类招生相对于按专业招生而言,是高校实行“通才教育”的一种改革。我院已于2015年起开始实施大类招生制度,这一改革不是简单的相近专业合并,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都会因之产生重大变化。在我院具体实施过程中,会计学专业纳入了大类招生的范围,笔者所授的《会计学》课程作为一门平台课,面临着由于受众变化而引起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调整的问题。
一、大类招生的特点
大类招生是一种较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校以“厚基础,宽口径”为原则,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通常是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学生在入学后接受系统的基础教育,一年半或两年后再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对专业的了解和学习成绩来确定专业方向。大类招生的改革伴随着课程体系的变化,即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如我院分专业前课程分为通识平台课和专业平台课两大模块。基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很多学生在高考选择专业时是比较盲目的,既不清楚自己的兴趣点在哪里,对所选专业的了解也很肤浅,因此,大类招生使学生能够以基础知识的学习为基点,逐渐加深对各专业的认识,而且随着基础知识的学习逐渐发现和培养自身的兴趣点,认清自己的目标,进而选择自己感兴趣且适合的专业。同时,由于之后专业的选择是一个竞争过程,学校会根据学生的意向,结合前期成绩和表现确定学生最终的专业归属。因此,大类招生的双向选择性对学生而言是一个自我发现并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最终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二、基于大类招生的《会计学》课程面临的问题
在过去按专业招生的情况下,我院会计学类的课程面对两个受众群:会计学专业和非会计学专业。前者需要按照《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的基本脉络顺序展开学习;后者则结合自身专业的需要,将上述三门课程的内容综合为一门《会计学》,或者将上述前两门课程综合为一门《财务会计》,再单独设置一门《管理会计》。由于会计学与非会计学专业的差异,上述课程从广度到深度都有较大的不同。我院实施大类招生后,《会计学》成为专业平台课之一,即所有分专业前纳入大类招生范围的学生都要学习这门课程,而分专业后,他们中的一部分会进入会计学专业继续学习,其他大部分同学则进入其他专业,因此,他们对《会计学》这门课程的需求是不同的,从课程的角度来看,学习目的、学习内容以及对学生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换言之,实施大类招生后,《会计学》这门课程对于将来选择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专业入门基础课,对其后续专业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基础作用;而对于其他学生来说,则属于专业相关课程,或称为财务通识课,学习目标旨在使自身对会计学知识有初步而又较全面的认识,以期对自身的专业学习起到辅助作用。可见,招生方式的变化带来了《会计学》课程受众的变化,面对学生未来专业的不同需求,需要科学合理的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使這门课程既要有一定的深度以保证分专业后会计学专业学生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应能使其他专业的学生学到具有一定广度的财务知识。
三、基于大类招生的《会计学》课程建设
1.根据受众的变化调整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专业的知识需求,形成“1 2”模式。我院原有课程体系下,《会计学》这门课程是面对非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内容全面均衡覆盖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大类招生后需综合考虑不同受众的需求,形成“1 2”模式。具体而言,《会计学》课程内容转化为以会计学原理基本内容为主体,适当补充会计学原理的拓展知识以及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两部分内容,即以原《会计学原理》、《会计学》两门课程重叠的部分作为基本内容,亦即将会计学原理的基本内容作为课堂讲授的内容,面向所有学生,另外补充两个方向的相关知识:其一,会计学原理的拓展知识(其中包括大量的补充讨论、习题和决策问题);其二,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基本知识。二者均形成文字补充资料提供给学生,由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未来可能的专业方向进行选择性阅读。
2.根据受众的变化调整教学方法。突破常规的同班授课同一教学要求的传统模式,引入个性化教育理念,按照学生不同的未来专业选择意向分级设计教学要求,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探索全新的个性化教学模式。(1)分级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由于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未来专业方向不同,对其而言,课程的性质亦有所区别,其一是会计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二则是其他非会计学专业的财务通识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遵循同一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那么很可能造成前一方向的学生学不透,后一方向的学生又达不到一定的广度。因此,分层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势在必行,可设定为两层次标准:第一层次为基本目标和基本要求,这是所有学习该门课程的学生均需达到的最低标准;第二层次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按未来专业方向分别设计具体的补充要求,即分别针对会计学专业要求的深度和非专业要求的广度设定提高性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2)把握学生的专业选择意向。了解学生的专业意向是实施个性化教学的前提。实施大类招生后,每个教学班中的学生未来专业的选择各不相同,因此在开课之初,首先通过一个简单的问卷初步了解学生的专业意向。由于此时大多学生对各个专业尚无比较深入全面的认识,因此,需要增加导言的部分,对会计学的基本内容、相关的职业发展以及会计学与其他专业的关系等进行介绍,随着教学进程的深入,适时地通过小问卷及时了解学生专业意向的变动,从而做到针对学生的选择适当地安排和调整个性化的教学方案。(3)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专业意向进行选择性学习。在学生初步明确专业意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有侧重点的选择性学习,并向学生明确第二层次,即对应专业方向的提高性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有意选择会计学专业的同学需选读前述第一方面的补充资料,并需完成相应的讨论、习题和决策问题,以便为将来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有意选择其他专业的同学则要求选读前述第二方面的补充资料,即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基本知识,以比较全面地了解财务知识,为将来的专业学习提供辅助。当然,学有余力的同学,亦可以阅读全部的补充资料。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最终专业的确定具有不确定性,从我院历年招生情况看,选择会计学的学生最终可能会超出专业的限定人数,因此会鼓励有会计学专业意向的同学同时阅读第二方面的补充资料。(4)合理安排课后的辅导工作。由于课堂讲授的内容基本限于会计学原理的基本内容,补充资料的阅读需在课下完成,因此课后的辅导工作对于学生实现第二层次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至关重要。每周安排一次课后辅导,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集中解答。相对于其他专业,针对会计学专业意向的辅导更为复杂。大类招生前,我院会计学专业的《初级财务会计》课中需完成大量的讨论、习题和决策问题,这部分内容在大类招生后进入《会计学》补充资料一,另外,为提升教学效果,原有的实验室情景教学也将引入《会计学》的教学中,这些都需要足够的教学资源进行支撑,因此也会将原《初级财务会计》课中的学生助教制度引入本门课程的教学中,以期能够按照课程设计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 大类招生是学生个体发展及社会对人才需求多样化和综合化的现实需要,高校招生时不分专业、按学科大类招生是应对这种形势的理性选择,但在诸多实施“大类招生”的学校中,也不乏最终叫停者,原因是多方面,課程内容的调整不能适应招生制度的变化,难以满足不同专业需求,进而影响学生后续学习,以致未能实现大类招生的目的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我院大类招生制度开始实施之时,对《会计学》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对我院大类招生制度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Consideration of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about "Accounting" Based on Recruitment in Classification
LIU Xue-ming
(School of Business,Beijing Institute of Fashion Technology,Beijing 100029,China)
Abstract:Enrollment reform in speciality is conducive to well-rounded education in higher institutions.Accounting has belonged to the scope of recruitment in classification in our school since 2015.As a platform course,"Accounting"is aimed at all students who have been involved in classified recruitment system,not just at those of non-accounting majors.According to the change,we should adjust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methods to the learning needs of different majors.
Key words:recruitment in classification;Accounting;course construction
关键词:大类招生;会计学;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2-0228-02
大类招生相对于按专业招生而言,是高校实行“通才教育”的一种改革。我院已于2015年起开始实施大类招生制度,这一改革不是简单的相近专业合并,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都会因之产生重大变化。在我院具体实施过程中,会计学专业纳入了大类招生的范围,笔者所授的《会计学》课程作为一门平台课,面临着由于受众变化而引起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调整的问题。
一、大类招生的特点
大类招生是一种较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校以“厚基础,宽口径”为原则,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通常是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学生在入学后接受系统的基础教育,一年半或两年后再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对专业的了解和学习成绩来确定专业方向。大类招生的改革伴随着课程体系的变化,即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如我院分专业前课程分为通识平台课和专业平台课两大模块。基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很多学生在高考选择专业时是比较盲目的,既不清楚自己的兴趣点在哪里,对所选专业的了解也很肤浅,因此,大类招生使学生能够以基础知识的学习为基点,逐渐加深对各专业的认识,而且随着基础知识的学习逐渐发现和培养自身的兴趣点,认清自己的目标,进而选择自己感兴趣且适合的专业。同时,由于之后专业的选择是一个竞争过程,学校会根据学生的意向,结合前期成绩和表现确定学生最终的专业归属。因此,大类招生的双向选择性对学生而言是一个自我发现并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最终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二、基于大类招生的《会计学》课程面临的问题
在过去按专业招生的情况下,我院会计学类的课程面对两个受众群:会计学专业和非会计学专业。前者需要按照《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的基本脉络顺序展开学习;后者则结合自身专业的需要,将上述三门课程的内容综合为一门《会计学》,或者将上述前两门课程综合为一门《财务会计》,再单独设置一门《管理会计》。由于会计学与非会计学专业的差异,上述课程从广度到深度都有较大的不同。我院实施大类招生后,《会计学》成为专业平台课之一,即所有分专业前纳入大类招生范围的学生都要学习这门课程,而分专业后,他们中的一部分会进入会计学专业继续学习,其他大部分同学则进入其他专业,因此,他们对《会计学》这门课程的需求是不同的,从课程的角度来看,学习目的、学习内容以及对学生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换言之,实施大类招生后,《会计学》这门课程对于将来选择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专业入门基础课,对其后续专业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基础作用;而对于其他学生来说,则属于专业相关课程,或称为财务通识课,学习目标旨在使自身对会计学知识有初步而又较全面的认识,以期对自身的专业学习起到辅助作用。可见,招生方式的变化带来了《会计学》课程受众的变化,面对学生未来专业的不同需求,需要科学合理的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使這门课程既要有一定的深度以保证分专业后会计学专业学生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应能使其他专业的学生学到具有一定广度的财务知识。
三、基于大类招生的《会计学》课程建设
1.根据受众的变化调整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专业的知识需求,形成“1 2”模式。我院原有课程体系下,《会计学》这门课程是面对非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内容全面均衡覆盖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大类招生后需综合考虑不同受众的需求,形成“1 2”模式。具体而言,《会计学》课程内容转化为以会计学原理基本内容为主体,适当补充会计学原理的拓展知识以及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两部分内容,即以原《会计学原理》、《会计学》两门课程重叠的部分作为基本内容,亦即将会计学原理的基本内容作为课堂讲授的内容,面向所有学生,另外补充两个方向的相关知识:其一,会计学原理的拓展知识(其中包括大量的补充讨论、习题和决策问题);其二,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基本知识。二者均形成文字补充资料提供给学生,由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未来可能的专业方向进行选择性阅读。
2.根据受众的变化调整教学方法。突破常规的同班授课同一教学要求的传统模式,引入个性化教育理念,按照学生不同的未来专业选择意向分级设计教学要求,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探索全新的个性化教学模式。(1)分级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由于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未来专业方向不同,对其而言,课程的性质亦有所区别,其一是会计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二则是其他非会计学专业的财务通识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遵循同一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那么很可能造成前一方向的学生学不透,后一方向的学生又达不到一定的广度。因此,分层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势在必行,可设定为两层次标准:第一层次为基本目标和基本要求,这是所有学习该门课程的学生均需达到的最低标准;第二层次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按未来专业方向分别设计具体的补充要求,即分别针对会计学专业要求的深度和非专业要求的广度设定提高性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2)把握学生的专业选择意向。了解学生的专业意向是实施个性化教学的前提。实施大类招生后,每个教学班中的学生未来专业的选择各不相同,因此在开课之初,首先通过一个简单的问卷初步了解学生的专业意向。由于此时大多学生对各个专业尚无比较深入全面的认识,因此,需要增加导言的部分,对会计学的基本内容、相关的职业发展以及会计学与其他专业的关系等进行介绍,随着教学进程的深入,适时地通过小问卷及时了解学生专业意向的变动,从而做到针对学生的选择适当地安排和调整个性化的教学方案。(3)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专业意向进行选择性学习。在学生初步明确专业意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有侧重点的选择性学习,并向学生明确第二层次,即对应专业方向的提高性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有意选择会计学专业的同学需选读前述第一方面的补充资料,并需完成相应的讨论、习题和决策问题,以便为将来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有意选择其他专业的同学则要求选读前述第二方面的补充资料,即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基本知识,以比较全面地了解财务知识,为将来的专业学习提供辅助。当然,学有余力的同学,亦可以阅读全部的补充资料。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最终专业的确定具有不确定性,从我院历年招生情况看,选择会计学的学生最终可能会超出专业的限定人数,因此会鼓励有会计学专业意向的同学同时阅读第二方面的补充资料。(4)合理安排课后的辅导工作。由于课堂讲授的内容基本限于会计学原理的基本内容,补充资料的阅读需在课下完成,因此课后的辅导工作对于学生实现第二层次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至关重要。每周安排一次课后辅导,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集中解答。相对于其他专业,针对会计学专业意向的辅导更为复杂。大类招生前,我院会计学专业的《初级财务会计》课中需完成大量的讨论、习题和决策问题,这部分内容在大类招生后进入《会计学》补充资料一,另外,为提升教学效果,原有的实验室情景教学也将引入《会计学》的教学中,这些都需要足够的教学资源进行支撑,因此也会将原《初级财务会计》课中的学生助教制度引入本门课程的教学中,以期能够按照课程设计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 大类招生是学生个体发展及社会对人才需求多样化和综合化的现实需要,高校招生时不分专业、按学科大类招生是应对这种形势的理性选择,但在诸多实施“大类招生”的学校中,也不乏最终叫停者,原因是多方面,課程内容的调整不能适应招生制度的变化,难以满足不同专业需求,进而影响学生后续学习,以致未能实现大类招生的目的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我院大类招生制度开始实施之时,对《会计学》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对我院大类招生制度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Consideration of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about "Accounting" Based on Recruitment in Classification
LIU Xue-ming
(School of Business,Beijing Institute of Fashion Technology,Beijing 100029,China)
Abstract:Enrollment reform in speciality is conducive to well-rounded education in higher institutions.Accounting has belonged to the scope of recruitment in classification in our school since 2015.As a platform course,"Accounting"is aimed at all students who have been involved in classified recruitment system,not just at those of non-accounting majors.According to the change,we should adjust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methods to the learning needs of different majors.
Key words:recruitment in classification;Accounting;course constr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