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正在深刻改变传统银行的发展形态,各家银行都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快速迈进。在此背景下,2018年9月16日,2018中国银行家论坛特设“银行数字化与多重赋能” 圆桌论坛,邀请业内专家及高管共聚一堂,围绕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秘书长徐义国主持论坛并介绍了论坛的主要议题:一是数字化营销与全渠道营销管理,二是数据驱动与获客及客户体验,三是场景化营销与金融服务生态,四是业务模式创新与智能风控,五是运营中的数据支持业务决策,六是数据治理与监管。
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是一个系统性过程。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业务三部主任杨彬认为,商业银行金融科技的发展是一个系统性过程,如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所述,既要“有志”,也要“有力”,还要“有物以相之”。首先要“有志”,要有计划地发展金融科技,找准最适合自己的技术解决方案和业务模式。其次要“有力”,要发展金融科技,就要加大人力、财力的投入力度,加强渠道建设开发,丰富产品服务能力。最后要“有物以相之”,要善借外力,与同业机构、金融科技公司、电信运营商等企业建立良性的竞合关系,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当然,商业银行也要意识到金融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要防止科技创新带来的金融风险。
F i n T e ch时代与商业银行的大数据金融。“当前金融行业正处于Fi n T e ch时代,从互联网金融到移动金融,再到物联网金融、区块链,数据的规模、活跃度、范围以及可靠性都不断提升”,民生银行公司业务部数字化中心总经理王彦博总结道。从技术层面来看,FinTech发展的动力之源是大数据,而大数据发展的动力之源是数据挖掘。价值源于创新,创新源于探知,数据挖掘正是人类探索未知事物的一种新形态,它不断推动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仿真模拟等技术的发展及其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商业银行在发展大数据金融时,应从数据基础、数据模型、业务模型和业务应用四個层面展开, 并将四个层面融会贯通。
先确定商业模式和客户策略,再实施数字化转型。台州银行行长黄军民提出, 中小银行为实现数字化营销、移动化服务和产品化获客。首先要明确自身的业务模式和目标客户,对不同的客户,采用不同的营销、移动化和风控模型;其次要以更加以开放的思维、方式和心态去建设数字化、移动化和场景化的运营体系;最后是要在大零售领域全面展开,还是专注于某一个领域做精做透,这是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小银行必须面对的问题。
中小银行应如何应对数字化转型。桂林银行副行长王云霄认为,大行和小行的能力和基础不同,应对数字化转型和互联网金融挑战的策略也不尽相同。大行可以立足自身实力,做整体的转型和科技能力提升;而中小行则需要在提升自身实力的同时加强与外界的合作,两条腿走路。中小银行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客户及产品方面的有用数据,但数据大都分散、标准不统一,整合应用的难度很大。为了深入挖掘,开发数据的决策参考价值,桂林银行专门成立了数据治理小组,统一了数据标准,对历史数据进行了梳理,未来还将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实现数据出口的统一。
银行大数据能力建设的“1-2-4”发展模式。对于商业银行如何进行大数据能力建设,重庆农商行大数据总监孙光辉提出了“1-2-4”的发展模式,即“一个根本点,双驱并进,四项基本建设”。“一个根本点”即大数据建设始终应以业务为根本出发点,不能简单套用他行的成功经验,或者盲目追求技术的前沿性和复杂性,而是要深入理解银行当前的业务模式痛点与发展转型方向,有的放矢地制定大数据解决方案,做真正接业务地气的大数据。“双驱并进”是指大数据建设要靠数据治理和数据应用同时驱动,数据治理应以数据应用为导向,优先治理高业务价值的数据,边治理边应用,形成良性循环。“四项基本建设”指组织建设、平台建设、人才建设和文化建设,要发动全行人员参与大数据建设,不断将业务思维与数据思维进行碰撞、融合。
充分挖掘银行内部数据的价值。“中小银行具有丰富的本地资源,其内部数据的价值远高于外部数据,需要将现有的内部数据进行归集、清洗和治理,使之实现应有的价值”。为此,唐山银行网络金融部总监郑在磊提出,银行在实现数据价值的过程中,首先要回归服务客户的本质, 依据现有数据,将本地客户进行分级画像,对不同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其次要通过与外部机构的合作,把自身的数据资源与外部机构的技术相结合,根据客户习惯,开发新的客户。唐山银行立足本地, 实现了内部数据的有效利用:针对小微企业,打造移动小微企业平台;针对大企业,提供一体化差异服务。在将产品和服务对外输出的同时,也引入了许多技术合作方,实现了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银行业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问题。深圳中兴飞贷金融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卜凡德从三个视角分析了银行业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问题。首先,银行在数字化创新转型过程中与外部科技公司的融合合作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趋势明朗。其次,在合作中,银行的优势是品牌和资源,而科技公司的优势在于先进的技术和实践经验,要使合作真正落地并取得成功,双方就必须秉持开放、共赢的态度, 彼此信任。最后,金融科技方兴未艾,现阶段良莠不齐。对于银行来说,具备整体的全流程应用型技术解决方案和持续研发优化能力,过往金融业务实践经验丰富, 能够连接各类资源的金融科技公司是合作伙伴的最佳选择。
布局互联网线上场景、生态金融圈。西安银行科技部副总经理吴得耀结合西安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实践,探讨了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路径。在数字化转型方面, 西安银行非常重视场景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线上生态建设。在场景金融和生态圈建设领域,西安银行发挥区域性银行的优势,紧紧围绕智慧城市展开布局:一方面,以生活场景为基础,覆盖具有本地特色的吃、住、行、游、购、娱、医、教等八大领域,打造西安自有的“场景金融圈”;另一方面,以行业生态圈为基础, 打造互联网金融开放平台,重点布局社区、教育、旅游、政务、医院、停车、零售等七大生态圈,形成账户、支付、理财、缴费等四大能力,深度融入行业场景,打造丰富的“生态金融圈”。各个场景相互融合、引流和促进,形成了极具本地特色、富有生命力的线上场景、生态金融圈。
与金融科技公司进行合作是银行数字化的主流。北京闪银奇异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CIO李昊认为,银行数字化是大势所趋。目前,银行的数字化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自主研发,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收购相关科技公司。然而自主研发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资源和资金,比如建行搭建了上千人的技术研发团队;收购科技公司具有较多的不确定性,银行大都持谨慎态度;而与金融科技公司进行合作,获得金融科技公司的技术、流量、场景的方式成为银行的数字化的主流趋势。
通过六维赋能,提升中小银行数字化经营水平。“互联网线上贷款业务给传统信贷体系带来了颠覆性变化。”平安壹账通智能科技公司信用账户部总经理张健指出,数字技术给贷款业务带来的核心变化主要有四点:一是笔均大额变小额,二是业务低频变高频,三是客户本地变全国,四是组织分散变集中。面对线上贷款在技术、合规、理念等方面对传统信贷带来的极大冲击,中小银行须提高认知,在顶层设计、组织变革、制度重塑三个方面进行变革,依靠数字化风控、自动化审批等手段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平安壹账通通过六维赋能,帮助中小银行提升自身能力:通过技术赋能、风控赋能、流量赋能,帮助中小银行打造基础设施;通过产品赋能、运营赋能、认知赋能,帮助中小银行提升认知水平,丰富产品种类,精耕细作,提升其数字化经营理念和水平。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秘书长徐义国主持论坛并介绍了论坛的主要议题:一是数字化营销与全渠道营销管理,二是数据驱动与获客及客户体验,三是场景化营销与金融服务生态,四是业务模式创新与智能风控,五是运营中的数据支持业务决策,六是数据治理与监管。
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是一个系统性过程。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业务三部主任杨彬认为,商业银行金融科技的发展是一个系统性过程,如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所述,既要“有志”,也要“有力”,还要“有物以相之”。首先要“有志”,要有计划地发展金融科技,找准最适合自己的技术解决方案和业务模式。其次要“有力”,要发展金融科技,就要加大人力、财力的投入力度,加强渠道建设开发,丰富产品服务能力。最后要“有物以相之”,要善借外力,与同业机构、金融科技公司、电信运营商等企业建立良性的竞合关系,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当然,商业银行也要意识到金融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要防止科技创新带来的金融风险。
F i n T e ch时代与商业银行的大数据金融。“当前金融行业正处于Fi n T e ch时代,从互联网金融到移动金融,再到物联网金融、区块链,数据的规模、活跃度、范围以及可靠性都不断提升”,民生银行公司业务部数字化中心总经理王彦博总结道。从技术层面来看,FinTech发展的动力之源是大数据,而大数据发展的动力之源是数据挖掘。价值源于创新,创新源于探知,数据挖掘正是人类探索未知事物的一种新形态,它不断推动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仿真模拟等技术的发展及其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商业银行在发展大数据金融时,应从数据基础、数据模型、业务模型和业务应用四個层面展开, 并将四个层面融会贯通。
先确定商业模式和客户策略,再实施数字化转型。台州银行行长黄军民提出, 中小银行为实现数字化营销、移动化服务和产品化获客。首先要明确自身的业务模式和目标客户,对不同的客户,采用不同的营销、移动化和风控模型;其次要以更加以开放的思维、方式和心态去建设数字化、移动化和场景化的运营体系;最后是要在大零售领域全面展开,还是专注于某一个领域做精做透,这是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小银行必须面对的问题。
中小银行应如何应对数字化转型。桂林银行副行长王云霄认为,大行和小行的能力和基础不同,应对数字化转型和互联网金融挑战的策略也不尽相同。大行可以立足自身实力,做整体的转型和科技能力提升;而中小行则需要在提升自身实力的同时加强与外界的合作,两条腿走路。中小银行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客户及产品方面的有用数据,但数据大都分散、标准不统一,整合应用的难度很大。为了深入挖掘,开发数据的决策参考价值,桂林银行专门成立了数据治理小组,统一了数据标准,对历史数据进行了梳理,未来还将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实现数据出口的统一。
银行大数据能力建设的“1-2-4”发展模式。对于商业银行如何进行大数据能力建设,重庆农商行大数据总监孙光辉提出了“1-2-4”的发展模式,即“一个根本点,双驱并进,四项基本建设”。“一个根本点”即大数据建设始终应以业务为根本出发点,不能简单套用他行的成功经验,或者盲目追求技术的前沿性和复杂性,而是要深入理解银行当前的业务模式痛点与发展转型方向,有的放矢地制定大数据解决方案,做真正接业务地气的大数据。“双驱并进”是指大数据建设要靠数据治理和数据应用同时驱动,数据治理应以数据应用为导向,优先治理高业务价值的数据,边治理边应用,形成良性循环。“四项基本建设”指组织建设、平台建设、人才建设和文化建设,要发动全行人员参与大数据建设,不断将业务思维与数据思维进行碰撞、融合。
充分挖掘银行内部数据的价值。“中小银行具有丰富的本地资源,其内部数据的价值远高于外部数据,需要将现有的内部数据进行归集、清洗和治理,使之实现应有的价值”。为此,唐山银行网络金融部总监郑在磊提出,银行在实现数据价值的过程中,首先要回归服务客户的本质, 依据现有数据,将本地客户进行分级画像,对不同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其次要通过与外部机构的合作,把自身的数据资源与外部机构的技术相结合,根据客户习惯,开发新的客户。唐山银行立足本地, 实现了内部数据的有效利用:针对小微企业,打造移动小微企业平台;针对大企业,提供一体化差异服务。在将产品和服务对外输出的同时,也引入了许多技术合作方,实现了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银行业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问题。深圳中兴飞贷金融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卜凡德从三个视角分析了银行业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问题。首先,银行在数字化创新转型过程中与外部科技公司的融合合作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趋势明朗。其次,在合作中,银行的优势是品牌和资源,而科技公司的优势在于先进的技术和实践经验,要使合作真正落地并取得成功,双方就必须秉持开放、共赢的态度, 彼此信任。最后,金融科技方兴未艾,现阶段良莠不齐。对于银行来说,具备整体的全流程应用型技术解决方案和持续研发优化能力,过往金融业务实践经验丰富, 能够连接各类资源的金融科技公司是合作伙伴的最佳选择。
布局互联网线上场景、生态金融圈。西安银行科技部副总经理吴得耀结合西安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实践,探讨了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路径。在数字化转型方面, 西安银行非常重视场景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线上生态建设。在场景金融和生态圈建设领域,西安银行发挥区域性银行的优势,紧紧围绕智慧城市展开布局:一方面,以生活场景为基础,覆盖具有本地特色的吃、住、行、游、购、娱、医、教等八大领域,打造西安自有的“场景金融圈”;另一方面,以行业生态圈为基础, 打造互联网金融开放平台,重点布局社区、教育、旅游、政务、医院、停车、零售等七大生态圈,形成账户、支付、理财、缴费等四大能力,深度融入行业场景,打造丰富的“生态金融圈”。各个场景相互融合、引流和促进,形成了极具本地特色、富有生命力的线上场景、生态金融圈。
与金融科技公司进行合作是银行数字化的主流。北京闪银奇异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CIO李昊认为,银行数字化是大势所趋。目前,银行的数字化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自主研发,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收购相关科技公司。然而自主研发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资源和资金,比如建行搭建了上千人的技术研发团队;收购科技公司具有较多的不确定性,银行大都持谨慎态度;而与金融科技公司进行合作,获得金融科技公司的技术、流量、场景的方式成为银行的数字化的主流趋势。
通过六维赋能,提升中小银行数字化经营水平。“互联网线上贷款业务给传统信贷体系带来了颠覆性变化。”平安壹账通智能科技公司信用账户部总经理张健指出,数字技术给贷款业务带来的核心变化主要有四点:一是笔均大额变小额,二是业务低频变高频,三是客户本地变全国,四是组织分散变集中。面对线上贷款在技术、合规、理念等方面对传统信贷带来的极大冲击,中小银行须提高认知,在顶层设计、组织变革、制度重塑三个方面进行变革,依靠数字化风控、自动化审批等手段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平安壹账通通过六维赋能,帮助中小银行提升自身能力:通过技术赋能、风控赋能、流量赋能,帮助中小银行打造基础设施;通过产品赋能、运营赋能、认知赋能,帮助中小银行提升认知水平,丰富产品种类,精耕细作,提升其数字化经营理念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