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文学概论课程教学论纲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石油文学概论可作为石油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其教材上篇从中国石油文学发展角度来分析,主要包括石油文学的发展历程、石油文学的精髓、石油文学作品的艺术风格、石油文学批评、石油文学的意义和影响等五个方面;下篇从题材来分析,主要涵盖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小说、影视剧等五种不同题材的作品。该课程采用对接式课堂教学+油田采风+创意写作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同时通过构建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实现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目标,进而在全校范围内开设通识教育选修课,弘扬中国石油精神,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优秀人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中国石油文学;课程理念;教学内容;质量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10-0128-03
  随着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普通理工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面临多种挑战,如何使其办出特色,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具有一定的优势,是大家都在认真研究的一个现实问题。在此背景下,西安石油大学作为陕西省属普通理工科高校,其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有鉴于此,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以课程建设为基础,逐步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进而发展成为专业优势,在新文科建设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一、中国石油文学的概念及课程简介
  中国石油文学的概念,从文艺评论角度,有学者将石油文学定义为反映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和石油工人生活的文学作品,有学者强调石油文学概念中的石油意识,即历史意识、改革意识、自我意识。
  中国石油文学概论课程中的中国石油文学概念,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的中国石油文学,专指反映中国石油工业相关主题的文学作品。广义上的中国石油文学,第一层面而言,无论是石油行业作者还是专业作者,只要作品题材有关石油的就应囊括在内;第二层面而言,是指具有一定石油意识、石油文化的文学作品;第三层面而言,是指石油行业作者队伍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其中当然包含非石油主题的文学作品,因为石油行业作者本身就是构成石油文学的不可分割的创作主体,其文学作品更是不可割裂的。
  课程简介:中国石油文学概论是石油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中国石油文学发生发展为脉络,以作品为主体,系统地讲授中国石油文学发展、繁荣及取得的成就。该课程主要以中国石油文学发展历程为纲,以不同阶段经典文学作品为目,通过对石油文学基础理论、作品深刻内涵、石油精神的深入解读分析,让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石油文学发展的概貌,熟悉并掌握重要作家创作情况、经典作品的文学成就及其意义,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与核心能力,培育学生具备爱国情操,使学生领悟石油精神,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石油文学发展历史、特点、成就、意义;培养和提高对不同体裁石油文学作品的分析能力与鉴赏能力;通过油田采风、创意写作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与创作能力。
  二、中国石油文学概论课程教学内容
  该课程授课内容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从中国石油文学发展角度来分析,主要包括石油文学的发展历程、石油文学的精髓、石油文学作品的艺术风格、石油文学批评、石油文学的意义和影响等五个方面。
  关于中国石油文学发展历程,《略谈石油文学的内容及特点》一文认为石油文学发展与石油工业发展相对应,按照石油工业发展阶段将石油文学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石油文学断想》一文将石油文学的发展与石油工业的三次崛起相对应,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中国石油文学发展历程与石油工业发展密切相关,其发展阶段必然离不开石油工业的发展,而文学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所以完全按照或者完全抛开石油工业发展来划分中国石油文学发展阶段,是不客观的,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论题。
  中国石油文学的精髓是石油人的精神,从玉门风格、铁人精神、大庆精神,到新时代铁人精神,一脉相承。课程结合反映新中国石油工业发展成就的各类文学作品,结合石油工业的贡献,深入研读分析,引导学生从理论和實践中深刻领悟石油精神是石油文学的精髓,目的是培养为人诚实、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工作踏实且具有创新意识的社会主义新时代优秀人才。
  中国石油文学作品的艺术风格总体上以豪迈雄壮崇高为突出特点,展示的是石油人迎难而上、不屈不挠、勇于创新的大无畏精神。展示石油人柔软内心的温婉清丽的艺术风格虽然并非其主流特点,但石油人在苍茫云天间,在滚滚石油洪流中,在喧嚣的尘世间,展现的是石油人理性的思考、人性的磨砺与闪光,以及内心的纯净与朴素。展示宏大与表现细微而体现出的不同风格,同样是文学艺术风格的重要构成部分。
  中国石油文学批评是对石油文学发生发展的现象、规律进行理论分析,包括文学创作、文学接受等,以及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等进行的理论探索。20世纪80年代武斌、张洪波、王贵等专家的文学思考,2020年以来张大海、车晓彦等学者的专题评论,尤其近年来关于热播电视剧的评论,都展示出石油文学批评的发展。石油文学在所有工业题材创作中成绩突出,但其文学批评的发展相对滞后,没有跟上石油文学发展的步伐,因而石油文学评论队伍仍需要不断壮大,其发展、研究的空间依然很大。
  中国石油文学具有重大意义和影响。中国石油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出现了一批著名诗人、作家。从地域来分析,大庆石油文学成绩突出;从体裁来分析,诗歌创作取得的成绩丰硕。石油文学所取得的显著成绩,使其自身在当代文学中的价值更为突出,对当代文坛的影响更为深远,是构成当代文学丰富多样化主题和艺术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篇从题材来分析,主要涵盖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小说、影视剧等不同题材。
  中国石油诗歌是石油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石油工业题材的诗歌作品。著名作家、学者、石油工人等各阶层人员创作了大量诗歌作品,关注石油工业的发展和成就。比如铁人王进喜、“石油诗人”李季,以及艾青、田间、公刘、邵燕祥、舒婷、刘湛秋、流沙河等诗人也都创作了石油诗歌。各大油田诗人的诗歌创作与专业作家的诗歌创作,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中国石油散文是石油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石油工业题材的散文作品。石油文学奠基人之一李若冰的作品《柴达木手记》,是中国石油文学发展历程中的一座丰碑。著名作家雷抒雁的《彩色的荒漠》、杨朔的《石油城》、贾平凹的《走进塔里木》、陈忠实的《山连着山》、赵钧海的《回望木井架》等作品均有具相当的影响力。
  中国石油报告文学是石油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报告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报告文学的文体特点和风格,是反映石油工业题材的报告文学作品。如刘白羽的《石油英雄之歌》、张敬群的《世界沙漠第一路》等报告文学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何建明的报告文学《部长与国家》被改编为电视剧《奠基者》,成为国庆60周年献礼大片。
  中国石油小说是石油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小说的组成部分,是反映石油工业题材的叙事作品。孙秋生的长篇小说《流动的黑金》以石油行业为背景,描写了新一代石油人无私奉献的故事。高安侠的长篇小说《野百合》以中国大陆第一油矿为背景,反映了几代石油人的奋斗历程。
  中国石油影视剧是石油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当代影视文学的组成部分,是反映石油工业题材的影视剧作品。电影从《创业》到《铁人》,反映了中国石油工业艰苦奋斗的创业史。电视剧从《西圣地》《奠基者》到《共和国血脉》,不断推陈出新,令观众更为深入真切地了解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与改革,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力。
  以上五个方面是中国石油文学的主要构成部分。该课程从作品本身出发,要求学生在认真阅读原作的基础上,领悟作品艺术风格及主题思想,并将自己的油田实践、采风与感悟结合起来,从实践中积累素材,寻找生活原型,进而创作出有一定水平的各体文学作品。
  三、中国石油文学概论课程教学模式
  中国石油文学概论课程培养学生石油文学作品鉴赏与创意写作的核心能力,强调实践性特色,突出深入性体悟,使用艺术性语言,激发创造性思维,创作现实性作品。为此,我们采用对接式课堂教学+油田采风+创意写作的教学模式,与相关核心课程相对接、与专业实习相对接,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方面,首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32学时,通过详细讲解,让学生了解石油文学发展历程、石油文学的精髓、石油文学作品的艺术风格、石油文学批评,以及石油文学的意义与影响。其次,从不同题材入手,详细讲解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小说、影视剧等石油题材的经典文学作品,及其艺术特色、文学价值、深远影响等。再次,与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相对接,在该课程教学中适当融入中国石油文学作家作品分析,结合现当代文学思潮、文艺争鸣现象,从文学史的角度着重强调石油文学的地位和影响,从而揭示石油文学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的价值和意义。
  油田采风实践活动与专业实习相对接。理论课程结束之后,学生要开始一周时间的专业实习,由专业教师带队赴延长油田、长庆油田或玉门油田等地,深入真实生活,了解普通石油工人的平凡生活、平凡岗位,了解石油工人平凡岁月中的不平凡事迹。通常的专业实习时间也是一周,主要是以参观历史文化遗迹为主,以调研报告为考查方式,但效果并没有完全实现预期设想。而油田采风实习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行业性特色,预设了专项考核目标,即创意写作成果,强调的是心灵的感悟与升华,这促使学生自觉地从实践中感受和认识社会,了解石油行业、石油人,进而深切体悟石油精神的精髓。
  创意写作是一个动态的思维过程。在油田采风活动中,学生随时随地记录和发现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根据个人所长,以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小说等文体进行现场创作,并不断修改完善,体现出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教师带领学生再与基础写作课程相对接,回到理论课堂,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的反馈。基础写作注重学思结合和从理论到实践,而油田正是将写作基础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社会大课堂。学生实习结束后返回校园,继续在基础写作课程中提高,从语言表达、思想内涵、艺术特色等方面对作品进行多方润色,提高文学语言的表现力,使作品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总之,从课本课堂到社会实踐,再到文学创作的过程,是一个完整的文学训练过程,学生在油田这样的真实环境中切身感受石油文学作品中的环境和人物,在真实与虚构之间进行对比分析,从理论与实践双重意义上感悟文学创作的源泉在于生活,进而感悟文学来源于真实的生活而高于生活的道理。
  四、中国石油文学概论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构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而课程质量是高校教育质量的关键。
  中国石油文学概论质量评价体系体现在教师、课堂、教材、实践、效果五个层面。教师层面,任课教师的职业道德与素养、知识智能结构与专业素养、教学技能等,均是课程教学的主观决定因素。课堂是教学过程的直接现场,45分钟的有效课堂教学是课程质量的根本保障。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除了课本,还有网络资源、在线课程资源等。教学实践是学生拓展视野、理论联系实际的阵地,尤其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而言,教学实践活动意义非同寻常,他们更需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实践活动。教学效果主要包含课程考核、学生评教、督导评教。课程考核是最直接的效果,是通过考试、平时作业等直接反映出来的;学生评教是从学生角度对课程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反馈;校院两级教学督导通过课堂观察与调研了解教学效果,着眼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调研;另外,教师关于课程教学的问卷也是教学效果的直接反映。
  中国石油文学概论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构,可以较全面地反映该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对课程质量做出客观准确而全面的评价,从而实现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目标。
  五、中国石油文学概论课程教学延伸
  该课程的延展有助于在专业建设方面形成特色和优势,可在全校范围内开设通识教育选修课中外石油文学作品鉴赏,重在学习当代石油文学优秀经典作品,普及石油文化,了解石油文学,领悟石油精神的时代内涵,培养学生坚忍顽强的性格、富于创新的精神,为其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做好积极准备。
  对相关专业研究生可开设中外石油文学研究专题选修课。艺术硕士研究生通过课程学习,可以从不同视角形象描绘作品中的人物,使自己的作品具有深刻的内涵。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通过学习,能以石油精神投身海外汉语教学事业中,发扬石油人吃苦耐劳、敢闯敢干的精神,在海外弘扬中国石油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塑造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
  总体而言,中国石油文学概论是石油类高校应当开设的一门特色课程,该课程教学是在石油文学研究基础上展开的课堂教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石油文学发展嬗变历程,揭示了其文学艺术风格与特色,传承了石油人“三老四严”的优良传统,展示了新时代石油人勇于创新、敢于变革的时代风貌,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 参 考 文 献 ]
  [1] 阎三忠.铁人精神是石油文学的灵魂[N].文艺报,2017-09-11(5).
  [2] 范豫鲁.论中国石油文学的演变[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91-96.
  [3] 何世龙.中国石油文学研究30年[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4-27.
  [4] 管兴平.漫议“石油文学”[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0-42.
  [5] 武斌.石油文学断想[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3):76-80.
  [6] 王贵.略谈石油文学的内容及特点[J].文艺评论,1985(4):19-22.
  [7] 李煜凯,朱泓.大学课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7(1):7-10.
  [责任编辑:钟 岚]
  [收稿时间]2020-06-03
  [基金项目]西安石油大学2019年度“立德树人”研究重点项目“基于诗教活动的高校社团立德树人功能发挥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LD201902)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柯卓英(1966-),女,文学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古代文学与汉语国际教育。
其他文献
[摘 要]基于“用日语促进彼此的理解”的理念,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于2010年公布了《JF日语教育標准》。文章参考日本国际交流基金日语教育标准,分析了目前我国的日语教学现状,提出问题所在,并尝试将JF标准下的“can-do”模式运用到综合日语的教学中,以期提高学生的日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理解能力,提高综合日语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JF标准;can-do模式;日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H360
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是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重大疫情暴发为新时代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迫切需要高校在重大疫情应对中提供具有中国智慧的应急教育解决方案.高校应以重大疫情暴发后学生重点关注的问题为契合点,从生态文明价值观、生态知识与技能、生态道德与法制教育三个维度全面深化生态文明教育,全面发挥高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摘 要]本研究回顾了注意假说理论的发展,探讨分析了外语语法教学过程性教学法,通过实证研究对比分析了过程性教学法包含的学习任务和其效果。结果显示引导学习者注意目标语法能够提高学习效果,但是由于课堂教学过程中无法直接观察到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留意了目标语法,对于如何在实证研究中引导其注意力并测量教学效果仍需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注意假说;语法教学;过程性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
[摘 要]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是本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是后续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本文以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为对象,首先分析了我校面向经济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存在的问题,随后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教学课程改革。  [关键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
[摘 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校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培养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具备一定专业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产学协同育人通过高校、企业、行业协会等各参与主体之间按既定规程进行合作与交流,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方式。目前,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遇到一些实际问题,需要明确产学合作背景下实践教学应遵循的原则与目标,构建产学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建立保障机制来实现该教学体系
[摘 要]中国城市建设史是目前国内高校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生培养的主干课程之一,研究和学习该课程,对于培养学生把握中华文明的发展线索,正确继承优秀城市历史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主要阐述了目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地方特色的视角,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教学体系以及培养模式等方面结合学校所在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烟台的城市发展和特色,进行了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探索,引导学生了解地区环境、加
[摘 要]马克思把时间上升到社会历史实践的高度,认为时间是人的积极存在,将时间与人的劳动价值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结合起来,认为时间是人通过实践活动不断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过程,形成了“历史唯物论”的科学时间观。这一深邃思想的理性光芒,在今天仍然是我们行动的灯塔,指导人们科学认识时间,珍惜时间,唤醒人发展的主动性、创造性和人文情怀,有着十分现实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时间;哲学内涵;实践主
[摘 要]高校校院系三级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是关系到学校、学院、学系教学运行和教学管理的关键变革,福建农林大学根据学校区位优势与办学特色,结合福建省“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以教学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为切入点,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为重点,全面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文章通过对学校职能、学院职能、学系职能、校院系关系四个方面的研究,探索出学院发展关键因素,构建了学校政策指引、学院中心主体、学系贯彻实施的
[摘 要]公共管理专业英语是一门针对公共管理专业英语技能应用培养的专业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当前主要采取传统的授课方式和教材,虽然在知识层面上符合教学需求和目标,但在激发兴趣、开发潜能和突出专业特色等方面体现不出优势。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整合授课内容,因材施教,引入适合学生基础和实现教学目标的新方式新模式。案例教学法是不同于传统教学的一种新型创新教学方式,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们参与课
[摘 要]专业认知教育是高校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双万计划”的实施对学生专业认知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文章分析了学生专业认知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把握新生入学的关键时期,坚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两个主要阵地,凝聚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三股重要力量,搭建高低年级朋辈交流平台、校企合作就业指导平台、新媒体网络平台、学科竞赛平台的专业认知教育实施策略,以提升学生专业学习实效。  [关键词]双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