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智慧飞扬 让心灵生长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e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适切的课程,让不同基础、不同需求、不同个性的学生得到全面、多元、可持续发展。学校开设校本课程,突出“四性”:注重针对性,体现主体性,倡导发展性,提高有效性。
  【关键词】校本课程 自主建构 心灵成长
  为全面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精神,我校积极推进课程设置改革,致力顶层设计,积极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学校开设校本课程,突出“四性”:注重针对性,体现主体性,倡导发展性,提高有效性。实施校本课程的“课堂”成为师生无比向往、无限留意的美好场域,成为师生智慧碰撞、情感交融的心灵乐园,成为激扬学生生命成长、实现教师生命价值的精神家园。
  一、德育拓展课程:涂好人生底色
  中国迈入新时代,走向现代化,必将成为世界上伟大的国家。我们的学生,未来是“世界人”,必须拥有“中国心”。修得“中国心”,必须进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三热爱”教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八礼四仪”教育等。在开设好专门的德育课程、学科隐含德育课程的基础上,我们精心谋划德育拓展课程,开展“有意义的教育”和“有意思的活动”,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扣好学生“人生第一粒扣子”。
  1.“习惯养成”课程
  好习惯,益终身。我们统筹多方资源,尊重学生成长的生命律动,落实好习惯养成教育。从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人手,做到“要求明确、训练到位、反馈有效”,通过“教师指导、榜样示范、强化训练、搭台竞赛”等途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仪习惯,从而帮助学生涂好人生的底色。例如,一年级学生开展“小能人·小主人”生活自理能力大赛。各班推荐的选手依次进场比赛:整理书包,穿校服,佩戴红领巾,背好书包。谁用时少、动作快、整理好,谁胜出。这一活动,是每年一年级师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大事,比赛时台上台下互动,场面气氛热烈,成为一年级习惯养成教育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四个仪式”课程
  (1)快乐入学仪式。新学年开学第一天,学校隆重举行一年级入学仪式。一年级新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在家长的见证下,参加活动,感受步人人生新阶段的庄重与神圣,并接受师长们的鼓励和祝愿。学生们走过“成长门”,跨过“智慧桥”,全校师生用最友好的姿态、最灿烂的笑容、最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入学仪式邀请了学生家长委员会成员和部分学生家长代表、社区领导参加。仪式中,校长向学生们提出殷切希望:希望同学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文明的使者”。教师把祝福送给新同学,祝福大家怀着梦想,放飞希望,去创造绚丽的明天!新同学用稚嫩的童音表达了自己成为小学生的喜悦和好好学习、团结友爱、文明有礼的决心。通过入学仪式,在每一位学子心中种下美好愿景,开启他们幸福快乐的小学生活。
  (2)幸福入队仪式。红领巾,是队员们胸前亮丽的色彩。少先队,是队员们健康成长的摇篮。每年学校都举行以“红领巾,我为你骄傲”为主题的一年级新队员入队仪式。仪式中,歌声嘹亮,队旗、红领巾格外鲜艳,一年级新队员的小脸上洋溢着愉悦灿烂的笑容。伴随着嘹亮的少年先锋队队歌,由老队员们为新队员佩戴红领巾,并授予新中队旗,新老队员在鲜艳的队旗下庄严宣誓。庄严的入队仪式使全体少先队员进一步明确了自己肩负的光荣使命,坚定了努力学习、勇敢追梦、报效祖国的信念。
  (3)难忘成长仪式。十岁,是学生童年时代最重要的纪念日。为了让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和幸福,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学校每年都举行以“炫彩少年·为你喝彩”为主题的十岁成长仪式。活动分为“美好祝福”“快乐成长”“学会感恩”“放飞希望”四个篇章。校长和家长致辞,让学生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师长们对自己的关爱、祝福和殷殷期盼。父母与学生互送祝福卡和感恩卡,父母送上了最美的祝福,学生送上了最真的感激。庄严的宣誓,铿锵有力的誓言,学生们终生难忘。家长带着学生们穿过“锦鲤门”,与学生一起放飞代表希望的气球。庄严、温馨、感人的十岁“成长仪式”,深深地印刻在了每一个学生和家长的脑海中。经过十岁成长仪式的洗礼,学生们帶着教师及家长们的美好祝福,一定会描绘出美丽的人生画卷。
  (4)感恩毕业仪式。每年六月,学校隆重举行“感恩母校·放飞梦想”毕业典礼。一幅幅校园活动照片尽情展现了六年来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将同学们带进美好的回忆;一段段精彩的表演表达了毕业生踏上新征程的豪情,传递着同学们对未来的憧憬……校长和毕业班教师代表致辞,希望学生们树立远大的理想,立志做“信念坚定、勤奋学习、勇于担当”的社会有用之才。学生们在毕业仪式中懂得了感恩.懂得了进取,必将开创无比美好、无限精彩的未来。
  3.“传统节日”课程
  学校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为切入点,深入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节日文化活动。如春节开展“书写春联”“给长辈拜年”活动,元宵节开展“观花灯”“猜灯谜”活动,清明节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端午开展“观赛龙舟·学包粽子”活动,中秋开展“明月寄相思”活动,重阳开展“敬老·爱老”活动。这一系列活动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引领作用,引导学生认知、尊重、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
  4.“两次游学”课程
  “两次游学”主要指“打开心扉·畅游盐城”春游和秋游活动,实现教育的校内外融合,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性、体验性、社会性、生活化的课程学习。
  (1)赏自然风光。盐城风光秀丽,生态环境独具特色。学生们走进世界遗产、神奇秀美的盐城黄海湿地,游览麋鹿、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与麋鹿和丹顶鹤来个“亲密接触”;游览九龙口、大洋湾、黄海森林公园、大纵湖风景区,学生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或亲吻缤纷的鲜花,或抚触嫩绿的枝条,或嬉戏玩耍,或拍照留影,美在学生们的眼睛里静静流淌。相约自然,遇见美丽,把欢声笑语留在无限风光里,把文明的举止、美好的心灵留在童年的欢乐中。   (2)观名胜古迹。盐城是一座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城市。学生们走进南宋丞相陆秀夫祠堂、明末著名书法家宋曹故居、元末明初文学家施耐庵故里、北宋宰相范仲淹的“读书堂”、新四军纪念馆、中国海盐博物馆、“二乔(胡乔木、乔冠华)”故里、曹文轩“草房子”乐园等名胜古迹,追溯家乡的历史变迁,探寻名胜古迹的无穷魅力。
  (3)品文化名片。学校依托盐城市图书馆、科技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淮剧馆、杂技团等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领学生们品味盐城特色文化的神奇魅力,汲取盐城文化的精髓,激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美好情怀。
  (4)游现代企业。教师带领学生们走进悦达集团等现代化的知名企业,学生们来到车间,观看现代汽车生产流水线生产情况,感受“东风·悦达·起亚”的魅力。学生们以自己的视角感知家乡改革开放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参访现代企业活动,激发了学生们的科学梦、创造梦。
  (5)访美丽乡村。每到春秋时节,学校开展“美丽乡村欢乐行”实践活动,师生们走进“江苏最美乡村”——盐都区郭猛镇杨侍村和潘黄街道仰徐村,领略乡村风光,品尝农家菜肴,体验采摘葡萄、草莓的乐趣。学生们在远离城市喧嚣的美丽乡村中,放松了心情,释放了压力,感受了新农村新面貌,见证了新农村新发展。
  二、阅读提升课程:丰盈内心世界
  为落实盐城市教育局推进“书香校园”建设相关文件精神,“快乐阅读”作为校本课程,进课表,进课堂,成效显著。
  1.精选读本
  语文类图书推荐给学生们的是非常“60 1”本。60本是小学生必读的经典好书,古今中外的图书兼而有之。有绘本、童话、寓言、神话、小说等不同体裁的书;有文学类、历史类、科技类等不同类别的书;有长篇,有短篇;有平实文字,有优美文字。各种风格兼顧,营养要素涵盖。1本是《书香有约》,这是学校教师编写的阅读辅助用书,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好书带我去远方”板块,为每一本小学生必读书精心设计了“导读”;“国学经典伴成长”板块,为小学生们选择了一些优美古诗词、经典小古文,并做了诠释,让学生们背诵积累。英语类推荐给学生们的图书是8本,一学期一本,帮助学生们积累词汇、习得语感。倡导“全科阅读”之风在校园里劲吹,报刊《阅读》《七彩语文》《小学数学报》《小哥白尼》《学英语》走进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丰盈着学生们的阅读时光。
  2.做实课堂
  各年级每月在学校“梦想剧场”开设一节“阅读大课堂”,由一名优秀教师对每月必读书目作深度解读,全体学生参与,交流互动,确保了阅读获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班级每周开设一节“阅读交流课”,既对学生的阅读计划、阅读习惯、阅读方法进行指导,又对阅读内容进行交流,师生、生生之间分享阅读体会和心得,解疑释惑。每学期一场的“相约作家”,近距离领略作家风采,点燃学生心中梦想。
  3.强化教研
  聚焦阅读指导课,开展专题研究,邀请推进阅读工作名家来校开展活动。先后承办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进校园”教研活动和盐城市“课外阅读主题沙龙”研讨活动;在盐城市第三届全民阅读月中,学校被评为“全民阅读示范校”;江苏省规划课题“快‘乐阅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获得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4.丰盈活动
  开展“神小阅读·书香馥郁”系列活动,“读书读报”知识PK赛、“草房子”杯征文比赛、“诗词雅韵”擂台赛浓情上演……校报“小露珠”由著名作家曹文轩题写报名,学生们在教师指导下自己编辑出报,设有“校园风铃、阅读天地、习作视窗”等板块,校园新闻自己写,优美文章自己荐,生活感悟自己抒……参与编辑校报的学生得到了锻炼、提升了能力。校报,点亮一盏灯,激发了全校学生的阅读、习作的兴趣。
  5.优化评价
  一是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有学生自己评,有同伴评,有小组评,有教师评,有家长参与评,多元的评价主体,让评价更科学、更合理。二是评价方式创新。认真制订“班级阅读之星”“校园阅读牛人”“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的评定方案,依据评分细则评价,激励先进生,鞭策后进学生。
  三、社团个性课程:释放无限潜能
  1.兴趣搭台,学有特长
  艺术缔造诗意生活,体健出彩美丽人生,科技迸发无限潜能。为了充分点燃学生心目中的“小宇宙”——兴趣,让学生释放无限的潜能,学校联合市文化馆、少年宫、书画院、体校、棋类协会等多家单位,利用周三和周五下午3:40-4:50的时间,开设丰富多彩、适合学生需求的校本选修课程。学生自主参加社团,自主选择项目,张扬个性,发展特长。目前,学校一共设置了主持人、朗读、趣味数学、魔方、古筝、二胡、竹笛、葫芦丝、国画、书法、版画、儿童舞、京剧、剪纸、淮剧、合唱、电脑绘画、网页制作、三D打印、跆拳道、轮滑、篮球、足球、乒乓球等20多种校本选修课程。
  2.自主展示,彰显风采
  通过举办“美哉少年·壮哉少年”特长生展示和“缤纷校园·童心飞扬”文艺演出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梦想舞台。学校篮球社团获得江苏省小学生女子篮球竞赛冠军,绑腿跑社团在盐城市中小学生绑腿跑比赛中获一等奖,情景剧社团获得市一等奖,朗读社团在市中小学学生朗读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百灵鸟合唱社团在市中小学生合唱比赛中获一等奖。学生们在活动中智慧飞扬,心灵生长!
  课程结构决定学生素质结构。我们努力用学校富有个性化的特色校本课程,服务学生生命成长,让不同基础的学生、不同个性的学生、不同需求的学生都得到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应该落实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学校的课程设计、开发与实施全过程,应遵循儿童认知规律。在课程内容开发、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评价中,通过智趣合一的数学课程内容、智趣交融的教与学方式、智趣互促的手段和途径,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学生数学能力,拓展学生数学视野,让数学的“智”与“趣”在学生的学习中真正地生长,实现以趣启智、以智激趣、智趣共生的愿景。一、“智趣数学”的开发背
孟河,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清朝中后期,以费伯雄、马培之、巢崇山、丁甘仁为代表的孟河医派创造了“吴中名医甲天下,孟河名医冠吴中”的医盛时期,中华文化瑰宝之一“孟河医派”就此成型。多年来,我校努力将“医道”和“教道”加以打通、融合、延伸与拓展,提炼出“孟河医派”的核心精神“博爱、诚信、博学、创新”,并用“孟河医派”文化引领学校持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
1  漫山遍野,萤火飞舞。那些萤火在黑暗里特别的明亮,就像飞舞的雪花一样。有一点萤火飞到了赵小军的面前,上下地跳动着,像是有意地引诱他。他向前动了一下,那点萤火果然就向前飞一下。他停了,萤火就也停着,只是依旧在他的眼前上下绕飞着,就像是一只蝴蝶。  好奇心促使他跟着它走,还有小男孩内心的那种勇敢。山上到处是石头,大大小小的。树林里也到处是枝蔓,中间还有一些细长的竹子。月亮很圆。树林里光点斑驳迷离。
【摘要】美术教学中美术作业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美术课堂中教和学的聚焦点。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对于美术作业的设计缺少创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美术教学的效果。本文试图通过四方面的美术作业变化,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改传统,适当地将一些合适的课程的一次作业变成分段多次;找创意,把常规的绘画平面作业变成生活化及有创意的DIY作品;改人数,让学生孤军奋战地完成作业变成团队合作;传承中
【摘要】培养学生文化意识、锻炼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至关重要,可以使学生 运用英语更加得体。英语教学中可以运用单词教学,渗透文化内涵;巧用Story time,充分补白文 化情境;善用Culture time,深化文化对比。本文通过译林版英语(三年级起点)教材的教学实践 及教学设计来例证以上三个培养和锻炼小学英语文化意识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文化意识教学实践有效方式环境创设  在当前全
【摘要】少年儿童是我们社会发展的传承者和接班人,他们的道德品德的养成教育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公民整体素质的高低,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而当下存在着道德课程设置单一、道德认同缺失、家庭道德教育缺位、社会道德风气颓丧等不利于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现状,我们必须调动社会、家庭、学校这三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并指导自己的行为,进而达到行知一体。  【关键词】道
1  我做梦也没想到我会爱上一个开战斗机的女飞行员,可以这么说,她好像一片云彩飘进了我的世界。  我们戏剧演员,一出场,先要亮明身份。那么我也自报一下家门。小生柳云飞,柳宗元之后,三九年华,尚未婚配。至于名气嘛,自己说了不算,前几年微博时兴,我也未能免俗,放的都是我的演出信息和剧照,点击量三千人次。后来,两个粉丝为我开了微信公众号,一天留言几百条,内容大同小异,都是喜欢我扮演的张生呀、贾宝玉呀什么
一  一拐上山路,小奥拓便欢腾了。路不太好,上下起伏,车上的人顿时有种骑马的感觉,一开始还用臀肌和大腿内侧肌暗地里使着劲,尽可能控制身体不被突然地弹出去,再后来,也感觉到了徒劳,干脆放松下来,软踏踏地耷在座椅上,任凭起伏的山路猛地将身体一次次撞向车顶。  罗庄子睡着了,呼噜声随山路起伏。几分钟前他还在滔滔不绝,用他所谓的“镜头语言”——镜头,对,镜头,在我们的上方,拉高,再拉高,就这样,一直凌驾于
[摘要]语文课程是语用课程,真正有用的语文知识主要是实践证明的能形成语用能力的言语运用知识。目前,新课程大力倡导“语言文字运用”这个观点,教师们对如何有效落实“语用”做了不同的思考与实践。笔者认为,找准训练点,是提升“语用”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阅读教学 训练点 语用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语文课程首要的核心目标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阅读
美术课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一个技能学科,技能学科还是需要“师父领进门”,然后再看学生们的“个人修行”的,所以,通常教师都会在课堂上多多少少地进行一些示范。但是,当前的状况是,教师不敢轻易示范,因为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有超强的模仿性,示范过多会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式,最终使得学生作品带有强烈的模仿痕迹,这无疑是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折断了他们思想的翅膀。所以,在低年级美术教学中,要把握住示范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