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荞麦产业化发展概况

来源 :天津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i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日本种植荞麦追溯到8世纪。日本人民喜食荞麦,荞麦的年消费占到世界荞麦总产的十分之一。日本的荞麦种质资源较少。现有荞麦种质资源仅226份,但因日本国内庞大的荞麦消费市场,对于荞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有近百名科学家从事有关荞麦的各类科研工作。尤其在荞麦品种选育、荞麦抗倒、抗落粒材料筛选以及抗过敏蛋白研究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尽管如此,受荞麦生产区域的局限,致使日本市场的荞麦需求长期依赖进口。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日本荞麦产业发展的系统性以及投入力度,其研究的方向,方法和内容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关键词:日本;荞麦;产业化;概况
  中图分类号:S517; F316.11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20.08.015
  Abstract: The buckwheat planting history of japan goes back to 8 centuries. The Japanese like to consume buckwheat, the amounts of consume per year is nearly 10 percent of total yields of the world. The germplasm resources of buckwheat in Japan is not too much, there are Only 226 accessions of buckwhent. But the market needs is huge and the research about buckwheat goes deeply and widely. Nearly one hundreds of scientists go in for kinds of buckwheat research work. Especially it advanced in buckwheat breeding, resistant to lodging and shattering of buckwheat. Nevertheless,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production area, the buckwheat market depends on the import from abroad. We could know the buckwheat research was systemically and large investment in Japan. The research target, methods and contents was worth of our attention and learning from them.
  Key words: Japan; buckwheat; industrialization; situation
  荞麦以面食消费为主[1]。日本人民喜食荞麦,具有消费荞麦的传统和历史。荞麦在日本的种植也有近上千年的历史[2]。古人类学家证实在日本绳文时代荞麦从中国北方通过朝鲜半岛引入日本[1],在日本8世纪荞麦作为填闲种植作物的历史已有记载。长期种植荞麦形成了荞麦的消费文化。荞麦种植区域也几乎遍及日本全国[2]。从北端的北海道到南端的冲绳都有荞麦种植。日本人民对荞麦的消费主要有2个高峰时期,每年6—7月,这段时间春播荞麦已经收获,而天气变热和潮湿,人们喜欢吃简单、轻便的食品用来解暑;每年12月份是荞麦消费的第二高峰,是传统习俗的延续。这段时期,家家吃跨年荞麦面,日本人称“Tosikosi-soba”寓意来年好运[1] 。日本荞麦的生产起伏颇大。长期以来,日本的荞麦生产难以满足本国市场的需求。荞麦的消费主要依赖进口[3-5]。
  1 日本蕎麦的生产现状和历史变迁
  日本是荞麦的第八大生产国。年产荞麦约3万t。年消费荞麦约13万~15万t[1],荞麦生产的总量占世界荞麦总量的2%。而消费市场需求为世界荞麦总产的10%。日本荞麦的生产起伏较大,主要受到水稻生产、经济发展和国外荞麦进口的影响。日本荞麦的生产经历了盛、衰和恢复3个时期:(1)荞麦种植盛期(1880—1910)。追溯到19世纪,日本荞麦总产达到14万t,这段时期是日本历史上荞麦生产盛期,本国生产的荞麦基本可以满足国内消费的需求。传统种植区域主要以北海道等盛产荞麦区域为主。(2)荞麦种植下降期(1910—1970)。在此期间,日本农业的种植结构经过大幅调整,以水稻种植为主。水稻单产和总产节节攀升,从最初的每公顷3  000  kg达到7  500  kg的水平。总产也从年500 万t达到2 000万t,翻了近四翻。此期荞麦的总产跌落到2万t。此阶段从1954年到1973年,正是日本经济恢复和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因经济发展和市场的需求旺盛,1952年日本开始大量进口荞麦原粮,用于生产荞麦面条等产品来满足市场旺盛需求[1]。(3)荞麦生产回升期(1970—)。在水稻业生产达到高峰期后的1970年代,日本市场的水稻自给率达到100%,对水稻的生产日本政府进行了政策性的干预,提倡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引导农户种植其他作物。如:小麦、大豆和荞麦。因此在过去几十年荞麦种植面积稳固回升。另一方面,从1970年代,一些山地作物:大麦、裸燕麦的种植面积也大大缩减,荞麦面积逐步扩大。尽管如此,荞麦种植面积和产量依然满足不了国内消费市场的需求。
  2 日本荞麦的生产布局
  日本的荞麦种植区域较广。从位于北海道北纬43°03′的札幌市到北纬26°12′的冲绳辖区的那霸,荞麦都有种植。北海道是日本荞麦的传统主产区,位于日本的最北端。种植面积从1985年的2 710 hm2增加到2012年的的21 700 hm2,在近30年间种植面积增加了8倍,占据全国总荞麦种植面积的1/3。紧随北海道主产区的主要种植区有:位于日本东北和东部的岩手县、福岛和茨城,以及日本中部的长野。在西南生产区有群马和埼玉县和鹿儿岛。通常来说,日本西南生产区的产量比较高,主要包括群马、埼玉县枥木、茨城和位于北面的关东地区。产量偏低的区域有位于金城和北陆的神户、京都、福井和富山等县市。   3 日本对荞麦的科学研究
  尽管荞麦在日本不属于主要粮食作物,但荞麦市场的需求一直保持旺盛,而且每年消费全世界总产的十分之一。因此,日本学者对荞麦的研究热情极高。研究项目涉及到荞麦的方方面面,从种质资源的评价到品种选育,从生产栽培技术到生产区划,从品质到保健,研究成果斐然。
  3.1 日本荞麦种质资源
  有关资料表明:日本现有甜荞种质资源218份,苦荞种质资源8份。这些种质资源主要从北部的北海道和南部的鹿儿岛征集而来。目前保存在日本国立农业生物研究所(NIAS)的种质资源库里。尽管资源数量有限,但他们在加强对本国荞麦种质资源研究的同时,收集和引进世界各国的荞麦种质资源,用于本国的育种、分类、栽培、品质等方面的研究。另外,还与世界主要荞麦生产国开展技术合作,扩展日本荞麦科研能力和严格选择进口荞麦产地的荞麦品质[6-8]。
  3.2 日本荞麦育种
  日本荞麦育种起步较早,早期育成的荞麦品种有:Hashigamiwase,Botan soba和ShinanoNo.13。这3个品种分别于1919,1931和1944年选育并投放农业生产。后期育成的荞麦品种如:牡丹荞、北海道[9-10]等引种我国,曾经是我国荞麦产业依赖的荞麦良种。近年来,日本面对国内荞麦市场的旺盛需求,加大荞麦科研的力度。水灾、台风是影响日本荞麦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因此,抗涝、抗倒等研究项目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11-13]。
  3.2.1 日本荞麦育种目标 日本学者Matano[8-9]认为:结实率低、倒伏、落粒是导致荞麦低产的主要原因。利用现有荞麦种质资源,以植株高度、茎节数、主茎分枝、抗倒性、初花期、花期、千粒质量、小区产量等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进行全面评价。利用评价结果和数据确定了荞麦的育种目标即:高产、稳产和高质量。对光温敏感性、抗倒性、生长习性、抗落粒性、抗土壤湿度、高芦丁含量、低过敏蛋白含量、芳香味、抗芽变性、适口性等都建立了评价方法和体系。
  3.2.2 日本荞麦品种介绍 从1919年到2010年,全日本共育成32个荞麦品种(系)。这些荞麦品种(系)各具特色,有用秋水仙素处理出的籽粒较大的四倍体荞麦品种;有芦丁含量高的荞麦品种;有早熟荞麦品种;有抗芽变荞麦品种;以及适合旅游观光的红花荞麦。四倍体荞麦有:Kitawasesoba和shinshuosoba;抗芽变品种有:Harunoibuki;自花授粉荞麦有:Norinpl1(它是由Fagopyrum homotropicum和Botansoba杂交选育而成[14-15]。抗落粒品种有:W/SK86GF(它的双亲材料为俄罗斯的绿花荞麦Skorosperaya86和日本荞麦品种Kitawasesoba杂交而成)。
  3.3 日本荞麦栽培
  日本荞麦种植有一年一熟区、一年二熟区和一年三熟区[17-18]。位于北方的北海道地区为一年以熟区,冲绳辖区为一年二季种植荞麦,而隶属于鹿儿岛的鸟取一年三季可以种植荞麦。众所周知,荞麦施肥容易造成荞麦徒长而倒伏。日本栽培荞麦用缓释性肥料、紫云英绿肥和复合肥来解决因施肥引起的倒伏问题,效果甚佳[19]。
  3.4 日本荞麦生态区划
  根据荞麦对光温敏感性问题,日本荞麦分为夏荞和秋荞,部分荞麦品种也进行春播,在日本全境内,荞麦种植区明显区分为北部夏荞区、中部春荞区和南部秋荞区[20-21]。
  3.5 日本荞麦的品质研究
  在荞麦品质方面,日本主要注重芦丁含量、口感、芳香味和适口性的研究。并得到结论:绿色种皮的荞麦籽粒比白色,棕色的籽粒口感好,芳香味足。低温贮存荞麦保护荞麦风味。
  3.6 日本荞麦的分子生物学进展
  在分子生物学方面,通过自花授粉品种“Norin-pL1”,鉴定出自交不亲和基因S-ELF3,通过品种间的比较筛选出2个花梗脆性基因sht1 和sht2。证明了甜荞和四倍体荞麦抗落粒性好于苦荞和二倍体荞麦。日本学者Ohnishi通过分子学的研究把荞麦分为2个组群,即:金荞麦组合硬枝荞麦组。并得到世界荞麦同行的认可,开启了分子分类的新时代。
  4 日本消费市场和荞麦加工
  日本荞麦市场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年均消费世界荞麦总产的十分之一。在日本,荞麦主要用着各种面条和饮料的添加,荞麦面粉加工和制作工艺在日本非常严格[4],日本利用荞麦做成风味独特的荞麦豆酱[16],荞麦豆乳[17]等制品。
  参考文献:
  [1]吕岩,张耀武,张军,等.国内外荞麦粉产品标准现状分析《荞麦粉》国家标准制定[J].中国标准,2018(10):17-19.
  [2]ZHOU M L, KREFT I, WOO S H, et al. Molecular breeding and nutritional aspects of buckwheat[M].Academic press,2016.
  [3]南成虎,穆志新,张晋.加拿大荞麦产业化发展概况[J].山西农业科学,2015,43(1):124-126.
  [4]徐静波.略说日本的素面、乌冬面和荞麦面[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4(10):7-11.
  [5]陶纯洁.荞麦产品开发利用与发展的研究[J].粮食与食品工业,2014(1):52-54.
  [6]王敏. 荞麦营养加工研究及产业化推进[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2013(12):28-31.
  [7]后藤一寿,李莲花.新需求唤起荞麦在日本九州地区春播栽培的可行性[J].园艺与种苗,2013(7):71.
  [8]李银枝.平鲁红山茶麦产业化发展的思考[J].科学之友,2012(8):155-157.
  [9]李晓淑.北海道荞麦种子舂季繁殖技术[J].种子世界,2010(9):36.
  [10]潘永飞,毛忠良,吴国平.日本信洲大粒荞麦适宜播种期的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9(5):104-105.
  [11]盛晋华,张雄杰,陕方.内蒙古自治区荞麦生产开发现状与对策[J].作物杂志,2009(3):1-4.
  [12]靳建刚.右玉县荞麦产业化发展现状和发展的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7):99-100.
  [13]张亚. 荞麦的利用价值与产业化开发思考[J].湖南农业科学,2003(3):67-68.
  [14]CLAYTON C. Buckwheat crop improvement[J].Fagopyrum,
  2003(20):1-6.
  [15]ADHIKARI K N, CAMPBELL C G. In vitro germination and viability of buckwheat pollen[J].Euphytica, 1998,102:87-92.
  [16]鞠洪荣,李光玲.日本荞麦豆酱的制作及其特点[J].中国酿造,1998(2):30-31.
  [17]一民.风味独特的日本荞麦豆乳[J].粮油食品科技,1998(4):31-32.
  [18]刘尚良.日本荞麦及其栽培技术[J].种子通讯,1998(2):35.
  [19]刘庆云.日本巨粒荞麦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1996(6) :18.
  [20]余优森.引进北海道荞麦的气候区划[J].甘肃农业科技,1991(8):13-14.
  [21]西牧清,孫虹霞.日本荞麦栽培技术问题[J].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83(3):50-52.
其他文献
摘 要: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对我国现代种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调研天津农业种业发展成就,分析天津农业种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找出天津农业种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即:种子行业总体实力不高、种业管理体系有待完善、行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种质资源共享利用程度低等。根据问题导向,提出了加快天津新时代农业种业发展的意见建议,以期为推动天津农业
期刊
摘 要:为得到花鼠(Tamiassibiricus)体毛的特征性图谱,使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对花鼠的背毛和腹毛进行检测和分析。经过对各组数据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图分析,结果表明,花鼠背毛及腹毛数据最强峰的位置均在781 cm-1附近处,次强峰的位置707 cm-1附近处,波谷的位置在786 cm-1附近处。综合说明红外光谱分析法在鼠类体毛的识别鉴定中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可为鼠类种类鉴
期刊
摘 要:为充分了解甘薯种苗在甘薯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利用访谈与问卷形式,对江西省甘薯种苗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小农户相关主体进行了调查研究。主要分析了江西省甘薯种苗产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研究发现,存在甘薯种苗繁育体系不健全、甘薯种苗产业化组织程度有待提升、甘薯优质专用型品种推广力度不足、甘薯种苗跨区销售中风险防控意识薄弱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完善甘薯种苗繁育标准体系、提高甘薯种苗繁育规
期刊
摘 要:随着克氏原螯虾产业的蓬勃发展,克氏原螯虾加工产业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国内克氏原螯虾加工大多为初加工,大量的虾头、虾壳成为副产品,这些副产品中含有丰富的可利用成分,包括甲殼素、虾青素、壳聚糖等,可用于工业生产、医疗材料、食品加工等领域。本文阐述目前国内克氏原螯虾产业发展现状,总结克氏原螯虾副产物甲壳素、壳聚糖、虾青素相关加工产品及产业价值,克氏原螯虾副产物现有的提取方法现状,以及副产物提取
期刊
摘 要:生态茶园在保证茶叶产品优质安全、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生态茶园的建设推广体现了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的理念。通过对安溪县125位茶叶生产端从事者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从茶农的个人特征、外部环境因素、主观因素等方面分析了影响茶农接受生态茶园建设推广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家中从事茶叶种植人数”、“拥有茶园不连片”、“参加安溪县举办推广生态茶园建设讲座的频
期刊
摘 要:角质蜡质是植物在长期抗性生理过程中形成的次生代谢产物,也是导致上部叶挂灰,烟叶可用性降低的重要原因。为保障烟叶原料水平和经济效益,解决上部叶挂灰问题成为一种必然需求。本研究报告了目前国内外上部叶挂灰烟形成机理、原因分析及蜡质层对其影响的研究现状,结合生产实际在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出蜡质层厚度含量、化学组分、结构对烟叶挂灰造成的影响进行归纳总结。为调整烘烤工艺、揭示烟叶蜡质层调控机制、
期刊
摘 要:‘优松55’是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HL-105’为母本,以自交系‘HL-4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松散型花椰菜一代杂交新品种。华北地区秋露地从定植至收获55 d左右,株型半开张,叶片长披针型,叶色深绿;花球半球型,半松周正、雪白细嫩、青梗。该品种具有抗晒,耐热抗病,口感脆嫩,品质优,早熟性好等特点。单球质量1.25 kg左右,栽培适宜密度为33 000~39 000 株·hm-2,产
期刊
摘 要:以月光女神(Echeveria Moon Gad varnish)、乙女心(Sedum pachyphyllum Rose)和特玉莲(Echeveria runyonii' Topsy turvy')3种景天科多肉植物为试材,采用灌根的方法,探究不同浓度多效唑对多肉生长的影响,计算并统计多肉植物株高、冠幅净增长量及生长状态情况。结果表明,多效唑对多肉生长具有延缓作用,并随着浓度增加延缓程
期刊
摘 要:为研究锈色粒肩天牛的危害与寄主国槐氨基酸组成和含量的相关性,利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了不同受害程度国槐韧皮部和木质部中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在不同受害程度的国槐韧皮部和木质部中,共检测出16种氨基酸;随着国槐的危害程度的不断加重,总氨基酸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即在锈色粒肩天牛危害初期,寄主总氨基酸含量有增多,危害后期总氨基酸含量明显减小,各氨基酸含量也有明显的变化。结果表明,锈色粒肩天
期刊
摘 要:扶贫的关键是明确致贫原因,根据不同的致贫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达到精准脱贫。本文通过对X县贫困人口现状的梳理和分析,发现X县脱贫攻坚效果显著但是质量不高,脱贫人口还存在返贫风险,脱贫户自我持续发展和稳定脱贫还需加强;同时,根据导致贫困发生的原因,开展贫困制约因素的分析;最后,结合脱贫攻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X县做好下一步脱贫攻坚工作的措施建议,为新疆南疆地区贫困县脱贫提供参考,助力脱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