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受义务教育是所有孩子的权利,但特殊儿童的教育之路却并不平坦。所幸,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对特殊孩子是零拒绝的,很多特殊儿童走上了“随班就读”这条路。如何让特殊孩子在随班就读这条路走得轻松愉快呢?
我校是一所乡镇小学,学校有几名随班就读的孩子,其中多数是智力障碍的孩子,还有一个肢体残疾的孩子和一个精神残疾的孩子。两年前,我任教的班级里就有一名智力残疾的孩子——小T。小T是较为严重的智力障碍,语言表达不是很清楚,生活自理能力也有限,中午在教室吃饭会撒一地,看别人时会斜着眼睛,自己身上总是脏兮兮的,课堂上不会控制自己,经常发出很大的噪音。开学初期,对于小T,班上同学总是很嫌弃她,没有一名学生愿意和她同桌,学生家长也有很对意见,觉得小T影响了孩子们听课,我还时不时地听到有家长和学生称呼小T为“小呆子”。面对这一情况,我不禁陷入的沉思:难道小T就这样在一个被大家嘲笑、被大家嫌弃的环境中混下去吗?让“随班就读”变成“随班就混”吗?当然不可以!随班就读的目的是使特殊儿童在最少限制环境中接受教育,为以后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为了让小T能更快、更好地融入班级,我首先致力于班级融合氛围的创建。我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外显的教室环境,另一方面是内隐的人际环境。
一、外显的教室环境
环境可以造就人,环境可以改变人。我觉得营造一种自然和谐、充满文化气息的融合环境相当重要。我结合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确立了班级文化建设的主题“同在一片蓝天下,关爱你我他”,努力营造以人为本,以关爱为核心的班级环境。根据这一主题,我把教室的上半截布置成蓝天白云的图案,下半截贴上了小朋友们手拉手共同前行的图案;在“故事角”里展示了一些互帮互助的故事;在“班级小明星”栏里特设“助残小明星”……
每天一走进教室,满墙的美丽、一室的温馨不仅给了孩子们轻松愉快的心情,更是无声地接受融合的理念。
二、内隐的人际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集体是教育的工具”。班级精神是一个班级管理和建设良好班级风气的内驱力和核心,是班级文化的灵魂,它是一股强大的无形力量,会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和制约作用。
(一)和谐教学环境,创建融合氛围好基础
班级任课教师的教育态度以及教育方法对随班就读学生的心态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班主任,我经常和班级任课教师交流小T的课堂表现及学习状况,并向任课教师传授我在培训中习得的有关随班就读的理论知识,以便为小T创设更为和谐的学习环境。
(二)“周、月、期”活动,创建融合氛围好平台
“周”——我们班级开展每周评选一次“助残小明星”活动,根据班级学生推荐,推选出班级“助残小明星”。这里的助残,不仅是主动帮助班级里的小T,也可以是帮助校园的其他残疾孩子。这样的举措,让大家不再嘲笑、嫌弃小T了,而是开始主动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月”——每个月召开一次以“融合教育”为主题的班队会,通过主题班会开展“关爱、尊重、帮助随班就读学生”的主题教育活动。“期”——每学期召开一次以“随班就读”为主题的面向班级全体家长的家长会,指导普通学生家长了解随班就读学生的特点,让家长们尝试理解、尊重并接纳随班就读学生小T。
(三)“助学小伙伴”,创建融合氛围好方式
为了有利于小T和普通学生的“一体化”,真正实现教育融合,我为小T选取了“助学伙伴”。助学小伙伴采取自愿报名的原则,我在报名的孩子中选取了两名做事比较认真负责的小女孩担任小T的助学小伙伴,她们的主要任务是对小T提供一些生活上的帮助和学习上的指导。比如:吃饭的时候,给小T做好示范,努力做到不撒饭;上厕所时,指导小T怎样整理衣裤;学习上,给小T辅导一些简单的知识。助学小伙伴不仅使小T从同学的帮助中解除一部分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还能从与助学小伙伴的交往中,开阔眼界,增加接触社会的机会,学会适应生活,适应社会。
(四)多彩集体活动,创建融合氛围好展台
学校每学期都会举行各式各样的集体活动。两年来,小T数次参加了学校的集体活动。以班级为单位的校园歌咏大赛、校园“課间操”比赛……,每次比赛之际,班级同学都利用课余时间单独辅导她,听着学生们一句歌词一句歌词地指导她,看着学生们一个动作一个动作不厌其烦地手把手教着她,这何尝不是一幅最为和谐的画面?现在班级的集体活动大部分都邀请小T参加,甚至学校体育艺术节上只需在班级选取十五名同学参加的“海底滚月”项目,她也参加了。虽然班级所有孩子在这项活动中的表现都比小T出色,但大家都愿意给小T一次展示的机会。
小T在这样一个充满爱的班集体中,在集体中同学的关爱下,由开学初的自卑、脏兮兮慢慢地变化着。虽然这一变化过程很慢,有时甚至慢得让你感受不到她的变化,但是回首两年时光,你又是能惊喜地发现她的进步的。而取得进步的不仅仅是小T ,班级其他孩子身上也发生了让人惊喜的变化,他们一个个变得有爱心了,变得会关心别人,体谅别人,尊重别人,他们再也不会称呼别人“小呆子”了。所以说,班级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在一个充满爱的摇篮里,充满爱的融合班级里,不管是特殊孩子,还是普通孩子,他们都会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悄悄地成长着!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区上峰中心小学
我校是一所乡镇小学,学校有几名随班就读的孩子,其中多数是智力障碍的孩子,还有一个肢体残疾的孩子和一个精神残疾的孩子。两年前,我任教的班级里就有一名智力残疾的孩子——小T。小T是较为严重的智力障碍,语言表达不是很清楚,生活自理能力也有限,中午在教室吃饭会撒一地,看别人时会斜着眼睛,自己身上总是脏兮兮的,课堂上不会控制自己,经常发出很大的噪音。开学初期,对于小T,班上同学总是很嫌弃她,没有一名学生愿意和她同桌,学生家长也有很对意见,觉得小T影响了孩子们听课,我还时不时地听到有家长和学生称呼小T为“小呆子”。面对这一情况,我不禁陷入的沉思:难道小T就这样在一个被大家嘲笑、被大家嫌弃的环境中混下去吗?让“随班就读”变成“随班就混”吗?当然不可以!随班就读的目的是使特殊儿童在最少限制环境中接受教育,为以后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为了让小T能更快、更好地融入班级,我首先致力于班级融合氛围的创建。我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外显的教室环境,另一方面是内隐的人际环境。
一、外显的教室环境
环境可以造就人,环境可以改变人。我觉得营造一种自然和谐、充满文化气息的融合环境相当重要。我结合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确立了班级文化建设的主题“同在一片蓝天下,关爱你我他”,努力营造以人为本,以关爱为核心的班级环境。根据这一主题,我把教室的上半截布置成蓝天白云的图案,下半截贴上了小朋友们手拉手共同前行的图案;在“故事角”里展示了一些互帮互助的故事;在“班级小明星”栏里特设“助残小明星”……
每天一走进教室,满墙的美丽、一室的温馨不仅给了孩子们轻松愉快的心情,更是无声地接受融合的理念。
二、内隐的人际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集体是教育的工具”。班级精神是一个班级管理和建设良好班级风气的内驱力和核心,是班级文化的灵魂,它是一股强大的无形力量,会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和制约作用。
(一)和谐教学环境,创建融合氛围好基础
班级任课教师的教育态度以及教育方法对随班就读学生的心态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班主任,我经常和班级任课教师交流小T的课堂表现及学习状况,并向任课教师传授我在培训中习得的有关随班就读的理论知识,以便为小T创设更为和谐的学习环境。
(二)“周、月、期”活动,创建融合氛围好平台
“周”——我们班级开展每周评选一次“助残小明星”活动,根据班级学生推荐,推选出班级“助残小明星”。这里的助残,不仅是主动帮助班级里的小T,也可以是帮助校园的其他残疾孩子。这样的举措,让大家不再嘲笑、嫌弃小T了,而是开始主动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月”——每个月召开一次以“融合教育”为主题的班队会,通过主题班会开展“关爱、尊重、帮助随班就读学生”的主题教育活动。“期”——每学期召开一次以“随班就读”为主题的面向班级全体家长的家长会,指导普通学生家长了解随班就读学生的特点,让家长们尝试理解、尊重并接纳随班就读学生小T。
(三)“助学小伙伴”,创建融合氛围好方式
为了有利于小T和普通学生的“一体化”,真正实现教育融合,我为小T选取了“助学伙伴”。助学小伙伴采取自愿报名的原则,我在报名的孩子中选取了两名做事比较认真负责的小女孩担任小T的助学小伙伴,她们的主要任务是对小T提供一些生活上的帮助和学习上的指导。比如:吃饭的时候,给小T做好示范,努力做到不撒饭;上厕所时,指导小T怎样整理衣裤;学习上,给小T辅导一些简单的知识。助学小伙伴不仅使小T从同学的帮助中解除一部分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还能从与助学小伙伴的交往中,开阔眼界,增加接触社会的机会,学会适应生活,适应社会。
(四)多彩集体活动,创建融合氛围好展台
学校每学期都会举行各式各样的集体活动。两年来,小T数次参加了学校的集体活动。以班级为单位的校园歌咏大赛、校园“課间操”比赛……,每次比赛之际,班级同学都利用课余时间单独辅导她,听着学生们一句歌词一句歌词地指导她,看着学生们一个动作一个动作不厌其烦地手把手教着她,这何尝不是一幅最为和谐的画面?现在班级的集体活动大部分都邀请小T参加,甚至学校体育艺术节上只需在班级选取十五名同学参加的“海底滚月”项目,她也参加了。虽然班级所有孩子在这项活动中的表现都比小T出色,但大家都愿意给小T一次展示的机会。
小T在这样一个充满爱的班集体中,在集体中同学的关爱下,由开学初的自卑、脏兮兮慢慢地变化着。虽然这一变化过程很慢,有时甚至慢得让你感受不到她的变化,但是回首两年时光,你又是能惊喜地发现她的进步的。而取得进步的不仅仅是小T ,班级其他孩子身上也发生了让人惊喜的变化,他们一个个变得有爱心了,变得会关心别人,体谅别人,尊重别人,他们再也不会称呼别人“小呆子”了。所以说,班级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在一个充满爱的摇篮里,充满爱的融合班级里,不管是特殊孩子,还是普通孩子,他们都会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悄悄地成长着!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区上峰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