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戈壁
再次走近戈壁,我感到了一丝慌乱,是我未曾想到过的感觉,竟与来之前的心境截然不同。
在此之前,戈壁于我来说是一处风景,一处与别处不一样的风景。第一次见到戈壁时的欣喜和惊奇之感记忆犹新,当它宽广的身躯裸露在我面前时,我感受到的是离开阻挡视线的高楼大厦的自由,有种终于逃离出喧嚣的释怀。但是,我再见到它的时候,更多的是体会到它的生命空白和荒无人烟。
“人定胜天”曾经让我觉得人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而戈壁的荒寂让我重新认识到“人定胜天”的苍白无力。
我的慌乱促使我调整心情,我很清醒地意识到这样下去对我的行走极其不利,它会带给我压力。我把目光从车窗外收了回来,闭上眼睛,静静地听车里飘着的音乐,强迫自己的脑海里出现绿色,出现浩瀚的大海。顷刻之间,我的心豁然开朗,大海,戈壁不就是海吗?它也是浪漫的,它的浪漫需要你用心体验;它也是充满生机的,它的生机需要缘份才能读懂;它是深沉的,只要你仔细领略;它是宽厚的,能够无限量地包容;它更是充满希望和满怀信心的期待。
我似乎重新认识了戈壁,它在蓝天白云下所呈现出的不是单调的颜色,而是清晰和分明。你的脚步停在它身边时,会感觉到它的单纯和晴朗,那不是在城市繁杂的色调中所能突出的,它充分显现出了个性,这样的个性永远不会埋没在世俗里,它是超脱的,潇洒的,知足的。一株草,一朵花都可以让它充满活力,一朵云,一片天就能够支撑起它的生命。
这就是我,在短时间内变换感觉和心情的女人,是戈壁给足了我想象和现实的衔接点,当美丽的想象撞到现实的沧桑,终究还是美丽占据了上风。而这个美丽却不是想象出来的,戈壁在我面前毫无保留地展露,正是坦坦荡荡的君子风范。
黄土高原
接触到黄土高原这四个字,我的第一感觉首先是响在辽阔天际的“信天游”,那首风靡一时的《黄土高坡》是我最喜欢的歌之一。“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门前刮过……”《赶牲灵》则是我极喜欢唱的,“你若是我的哥哥呦,你招一招的那个手,啊呀你不是我那哥哥呦噢,走你的那个路……”绵延高亢的旋律一下子就牵动起人的心劲,眼前尽是广阔旷远的黄色,令人眩晕。
从历史的角度讲,陕北的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因为我们的祖先黄帝生于那里,活动在那里,死后葬在那里。尽管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但历史还在继续着,我们依旧在关注着。我路过的黄土高原只是窗外的景色,这片广袤的土地面积太大,故事太多,我用一生的时间和精力都读不完它,在我匆匆走过之后,给我留下的,哪怕仅仅是满目的黄色,也是回味无穷的魅力。
黄土高原在我路经时分成了两段,一段从兰州到银川的途中,一段从兰州到夏河的途中,也许我眼前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黄土高原,毕竟我的理论概念和实地经验都是匮乏的,我就当它们是了。
出了兰州市区不久,我们就行走在了山与山之间,那应该就是黄土高原的一部分。没有太多的绿色,并且山的颜色慢慢由少量的绿变为单一的黄,有不少疑似窑洞的圆洞零零散散地分布在黄土上,不像是有人住。我猜想以前是住过人的,现在还在用,抑或是废弃了,朋友也说不上。路经时是上午7点多,太阳还没有从高高的黄土上露出完整的容貌,空中弥漫着似雾又似烟状的物质,其中一位朋友说下面是黄河,空中的雾气是两边高中间低造成的。我似信非信。
去往兰州市外的另一个方向,黄土的颜色不是很明显,层层迭迭的,有着绿色,有些是树和草,有些是庄稼,从疾驶的车中看,呈蜿蜒的梯田状。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珍惜每一块能够生长出绿色和粮食的寸土,虽然播种的结果可能不尽人意,他们却付出着巨大的希望。他们坚信,有希望就会有收获。
散落在绿色脚下的是村庄,犹如一颗颗盈目的翡翠,让人心生爱惜和爱恋。
走过回族居住地
宁夏的银川和甘肃的临夏都是回族比较集中的地方,我对回族并不陌生,看到“清真”二字就马上想到回族,各地的清真饭馆更是比比皆是。
回族和其他民族最为不同的就是头饰。回族男子多戴白色或黑色、棕色的小圆帽。妇女多戴盖头。少女及新婚妇戴绿色的,中年妇女戴黑色、青色的,老年妇女戴白色的。不过现在女子的盖头颜色不只这三样,我看到的有桔黄色,还有一位女子的盖头上有花的图案。回族妇女戴盖头的习俗来自于阿拉伯国家的影响,更是受伊斯兰教的影响。他们认为头发、耳朵、脖颈是妇女的羞体,必须全部护严。
回族人“围寺而居”,寺即是清真寺,也称礼拜寺,是回族穆斯林举行礼拜和宗教活动的场所。在回族人心目中,清真寺有着很重要的位置,有宗教信仰的民族,都有自己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我不懂宗教,但每每见到极富艺术和代表性的建筑,心里就有一份肃穆和庄重。
回民的饮食有许多讲究和忌讳。不吃猪肉是大家都知道的,他们喜欢吃羊肉,如蒸羊羔肉、手抓羊肉、羊肉泡馍、羊肉粉汤、黄焖羊肉、羊肉串、羊杂碎等,到任何一家回民饭馆,这些饭菜几乎都能吃到,可惜我自小不吃羊肉,错过了品尝美味的机会。回民所吃的牛、羊、鸡、鸭等可食畜禽,一般都请阿訇宰杀,在特殊情况下也请懂得宰牲戒规的回民宰杀。油香、麻花、馓子、油糕等油炸食物尤其为他们的喜好,也是节日里不可缺少的佳品。
流传在回族地区的“花儿”起源于临夏的河州,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花儿”是一种随心随意、可以即兴高歌的音乐形式,曲调优美,音律独特。我只在网上听过“花儿”,对于喜爱民歌的我来说,“花儿”所表达的情爱和对生活的热爱及追求,都是至真、至善、至美的音符,要是有一天能亲耳听到“花儿”的旋律,或者能够加入“花儿”会,则是无比快乐和幸福的事。
再次走近戈壁,我感到了一丝慌乱,是我未曾想到过的感觉,竟与来之前的心境截然不同。
在此之前,戈壁于我来说是一处风景,一处与别处不一样的风景。第一次见到戈壁时的欣喜和惊奇之感记忆犹新,当它宽广的身躯裸露在我面前时,我感受到的是离开阻挡视线的高楼大厦的自由,有种终于逃离出喧嚣的释怀。但是,我再见到它的时候,更多的是体会到它的生命空白和荒无人烟。
“人定胜天”曾经让我觉得人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而戈壁的荒寂让我重新认识到“人定胜天”的苍白无力。
我的慌乱促使我调整心情,我很清醒地意识到这样下去对我的行走极其不利,它会带给我压力。我把目光从车窗外收了回来,闭上眼睛,静静地听车里飘着的音乐,强迫自己的脑海里出现绿色,出现浩瀚的大海。顷刻之间,我的心豁然开朗,大海,戈壁不就是海吗?它也是浪漫的,它的浪漫需要你用心体验;它也是充满生机的,它的生机需要缘份才能读懂;它是深沉的,只要你仔细领略;它是宽厚的,能够无限量地包容;它更是充满希望和满怀信心的期待。
我似乎重新认识了戈壁,它在蓝天白云下所呈现出的不是单调的颜色,而是清晰和分明。你的脚步停在它身边时,会感觉到它的单纯和晴朗,那不是在城市繁杂的色调中所能突出的,它充分显现出了个性,这样的个性永远不会埋没在世俗里,它是超脱的,潇洒的,知足的。一株草,一朵花都可以让它充满活力,一朵云,一片天就能够支撑起它的生命。
这就是我,在短时间内变换感觉和心情的女人,是戈壁给足了我想象和现实的衔接点,当美丽的想象撞到现实的沧桑,终究还是美丽占据了上风。而这个美丽却不是想象出来的,戈壁在我面前毫无保留地展露,正是坦坦荡荡的君子风范。
黄土高原
接触到黄土高原这四个字,我的第一感觉首先是响在辽阔天际的“信天游”,那首风靡一时的《黄土高坡》是我最喜欢的歌之一。“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门前刮过……”《赶牲灵》则是我极喜欢唱的,“你若是我的哥哥呦,你招一招的那个手,啊呀你不是我那哥哥呦噢,走你的那个路……”绵延高亢的旋律一下子就牵动起人的心劲,眼前尽是广阔旷远的黄色,令人眩晕。
从历史的角度讲,陕北的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因为我们的祖先黄帝生于那里,活动在那里,死后葬在那里。尽管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但历史还在继续着,我们依旧在关注着。我路过的黄土高原只是窗外的景色,这片广袤的土地面积太大,故事太多,我用一生的时间和精力都读不完它,在我匆匆走过之后,给我留下的,哪怕仅仅是满目的黄色,也是回味无穷的魅力。
黄土高原在我路经时分成了两段,一段从兰州到银川的途中,一段从兰州到夏河的途中,也许我眼前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黄土高原,毕竟我的理论概念和实地经验都是匮乏的,我就当它们是了。
出了兰州市区不久,我们就行走在了山与山之间,那应该就是黄土高原的一部分。没有太多的绿色,并且山的颜色慢慢由少量的绿变为单一的黄,有不少疑似窑洞的圆洞零零散散地分布在黄土上,不像是有人住。我猜想以前是住过人的,现在还在用,抑或是废弃了,朋友也说不上。路经时是上午7点多,太阳还没有从高高的黄土上露出完整的容貌,空中弥漫着似雾又似烟状的物质,其中一位朋友说下面是黄河,空中的雾气是两边高中间低造成的。我似信非信。
去往兰州市外的另一个方向,黄土的颜色不是很明显,层层迭迭的,有着绿色,有些是树和草,有些是庄稼,从疾驶的车中看,呈蜿蜒的梯田状。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珍惜每一块能够生长出绿色和粮食的寸土,虽然播种的结果可能不尽人意,他们却付出着巨大的希望。他们坚信,有希望就会有收获。
散落在绿色脚下的是村庄,犹如一颗颗盈目的翡翠,让人心生爱惜和爱恋。
走过回族居住地
宁夏的银川和甘肃的临夏都是回族比较集中的地方,我对回族并不陌生,看到“清真”二字就马上想到回族,各地的清真饭馆更是比比皆是。
回族和其他民族最为不同的就是头饰。回族男子多戴白色或黑色、棕色的小圆帽。妇女多戴盖头。少女及新婚妇戴绿色的,中年妇女戴黑色、青色的,老年妇女戴白色的。不过现在女子的盖头颜色不只这三样,我看到的有桔黄色,还有一位女子的盖头上有花的图案。回族妇女戴盖头的习俗来自于阿拉伯国家的影响,更是受伊斯兰教的影响。他们认为头发、耳朵、脖颈是妇女的羞体,必须全部护严。
回族人“围寺而居”,寺即是清真寺,也称礼拜寺,是回族穆斯林举行礼拜和宗教活动的场所。在回族人心目中,清真寺有着很重要的位置,有宗教信仰的民族,都有自己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我不懂宗教,但每每见到极富艺术和代表性的建筑,心里就有一份肃穆和庄重。
回民的饮食有许多讲究和忌讳。不吃猪肉是大家都知道的,他们喜欢吃羊肉,如蒸羊羔肉、手抓羊肉、羊肉泡馍、羊肉粉汤、黄焖羊肉、羊肉串、羊杂碎等,到任何一家回民饭馆,这些饭菜几乎都能吃到,可惜我自小不吃羊肉,错过了品尝美味的机会。回民所吃的牛、羊、鸡、鸭等可食畜禽,一般都请阿訇宰杀,在特殊情况下也请懂得宰牲戒规的回民宰杀。油香、麻花、馓子、油糕等油炸食物尤其为他们的喜好,也是节日里不可缺少的佳品。
流传在回族地区的“花儿”起源于临夏的河州,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花儿”是一种随心随意、可以即兴高歌的音乐形式,曲调优美,音律独特。我只在网上听过“花儿”,对于喜爱民歌的我来说,“花儿”所表达的情爱和对生活的热爱及追求,都是至真、至善、至美的音符,要是有一天能亲耳听到“花儿”的旋律,或者能够加入“花儿”会,则是无比快乐和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