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来源 :知音励志·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ir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课本涉及的知识对于刚接触的青少年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学生的想像空间还没有那么健全,无法从太复杂的角度思考。可以从实际的生活环境作为切入点,这类教学法可以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研究关于生活情境法改变传统数学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善于运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学方法
  大家所熟悉的传统数学教学方法是比较单调的,無非是老师在讲台上将课本上的知识点梳理一遍,解释一遍公式推理等。学生在座位上认真做笔记。理论课堂相对枯燥,通过调查显示这种教学方式很难引起同学的学习兴致,更多是单方面的传出和接收。设置生活情境教学法可以改变这种现状,营造出一种互动的课堂,枯燥的数学理论知识与小学生生活联系起来,这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生有了学习兴致自然会主动想要去学习更多数学知识,课堂由于学生们的积极参与也会变得活跃。
  1 生活情境法改变了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
  生活情景法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完美结合,不仅对于学校培养学生自主的探究学科精神有很大帮助,在小学阶段,更是很好发展学生素质教育,培养优秀的思维方式。第一,有效诱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单一的传授会很难理解,但通过与学生自身生活紧密相关内容联系起来就会变得通俗易懂,这就是生活情境教学法的主要思想。再由教学过程的互动和课堂上老师的总结归纳,同学自然就会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件有趣的事。生活情境法教学完全颠覆了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也不存在传统教学法中同学经常“犯困、小动作”等一系列课堂纪律问题,真正听进去的有效信息非常重要。第二,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得到提升。生活情境教学法学习到的成果,也都是学生自身实践得出的,参与现实问题的讨论从中学习新知识。第三,传统的数学教学让学生觉得数学很高深,似乎生活中也不常用。这下可以很好的展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从而让他们更加主动去学习数学知识。
  2 生活情景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具体运用
  2.1 取自生活的真实环境刺激学生学习兴致
  在课堂上模拟生活情境,并在课堂结束后,或者互动过程中总结数学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在接触新的知识点也不会感到抽象,更能直观去解释说明,就是通过层层诱导,让学生明白数学不是抽象的,数学的存在确实能够解决我们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可以通过数学方法解决那么就能够刺激学生自主去学习数学知识,这样接受的知识的效率也较高。在心的教学方法中,对于小学生,从趣味性切入,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老师注重课本知识点与生活内容进行完美结合,在趣味中也能学习到数学知识点。比方在《统计》这一章知识点,课堂上就可以营造一个或者几个同学到超市购买食物的生活情境。在桌子上老师事先摆放不同的种类的饮料,就让一部分学生负责卖饮料,其他的学生就去买饮料。如果人数过多,没有参与活动的同学就要统计一共买饮料的种类,总数,以及花费金额。而卖饮料的同学就要做好统计最后到达售出的饮料数量以及盈利是多少。这个计算的过程就是一个统计的过程,也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统计方法,生活情境法可以很直观的解释数学道理。
  2.2 生活情境法可以发散学生数学思维
  我们都知道数学的解题方法有很多种,在小学数学老师授课过程中不仅是简单的死记硬背,更要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学会数学严谨的逻辑法才是最重要。生活情境法与数学学科知识点的融合,可以使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升华,也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例如在小学数学题中出现的商场打折,问比原价省多少钱的问题。与生活情境结合来看,打八折就是80%,原价如果是298,那么计算起来就略显麻烦,通过笔算出结果与模拟实际的生活场景作对比,通过现实生活的找补零钱。这样现实与课本相结合就会加深学生的印象。体验了付整找零的生活情境,激发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2.3 生活情境法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很大提升
  小学生觉得抽象的数学概念离生活很遥远。让他们理解其实数学知识源自于生活,也能运用数学知识指导生活,在课堂上营造生活情境,就能给学生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觉得数学知识对生活不再是“空谈”。在学校所学的知识都必将回能真正在生活有所用。例如数学课本中对于《升和毫升》这个计量单位知识点,老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展示这两种容量的水杯,学生也能很直观的去区分毫升杯和升杯,以及毫升和升容量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学生可以根据观察杯子的刻度,甚至可以将毫升杯的液体累积倒入“升”容量的杯中。生活情境教学法就需要学生多多的实践。
  2.4 生活情境法展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生活情境法关键是要求老师能够将生活的问题,与数学内容联系到一起,善于发现生活问题,并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去解决。捕捉生活场景作为课堂的引导、列举生活数学实例。例如这些生活情境中“平移”现象也有很多,或者在课堂中让学生踊跃发言,找出此类问题的相似现象。老师就可以抛出几个例子,周一升国旗时,旗面竖直缓缓上升的过程;平直轨道上行驶的列车;在酒店里乘坐的直升电梯等等…… 这些都可以作为课堂引子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 但不局限与这几种,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现象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可以将平移路程的公式教授于同学,让他们自己测出物体距离,以及秒表计时经过这段路程的时间,就可以算出物体的行驶速度。学生的就能切身体会到一种成功。在比如“循环小数”的知识点讲授时,循环这个概念用课本上的话比较拗口,小学生比较难理解。不妨从现实情境中入手,比如时钟,总是周而复始的绕着12个点转动。学生也“ 循环”含义的初步了解。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可不少,就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观察?比如周一到周日,等等这些都可以……探讨结束后老师让学生观察数学知识中有哪些 “循环”的现象呢? 最后让同学计算“5÷3,13÷3”,学生就能理解循环小数的含义。
  3 结语
  总的来说,生活情境法合理使用是可以很大程度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致。传统填鸭式的数学教学模式,无形之中是给学生增加压力。这类新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探究学科精神,还能促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感情交流。
  参考文献
  [1]刘瑞娟.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全面推进小学数学教学进程[J].学周刊,2013(19).
  [2]刘景标.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12).
  作者单位
  瓦房店市元台镇中心小学 辽宁省大连市 116300
其他文献
这天,乌龟驮(tuó)着一包松子,爬得很艰难。兔子先生睁开了眼,怜悯地说:“乌龟老弟,你这是要去哪儿呢?”  “去松鼠家送松子。”  “不是一直由小猴送的吗?今天怎么派你过去呢?你这速度……”  “唉……双‘11’购物节,所有的快递员都派出去了。可是,松鼠又催着叫送货,说是粮食已经断顿了。这不,大象就把我给派出来了!”乌龟无奈地说。  “额……是这样。”兔子若有所思,“那到我背上来吧,我送你去松鼠
“嘀嘀——嘟嘟——”一辆旅游观光巴士缓缓地开过来,停在了路边。导游叔叔从车窗探出头来,对正在打电话的小猪说道:“小猪,快一点儿,我们要出发啦!”坐在车里已经等不及了的小浣(huàn)熊也不停地向小猪招着手。  小猪一溜烟地跑上车。一路上,伴随着欢歌笑语声,小动物旅游观光巴士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泰迪水上乐园。售票员阿姨微笑着和小动物们打着招呼。贪玩的小猪一走进水上乐园的大门,就把眼睛睁得大大的!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