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在教学中巧用故事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彰显数学课堂的魅力。
关键词:巧用故事;数学教学;魅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有些内容学习起来确实有些难度,如果单凭教师直接讲解,学生不仅听得枯燥无味,而且难以理解,如果在教学中巧用故事进行教学就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彰显数学课堂的魅力。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用故事呢?课前引入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一堂课的开头,学生精神还处于高度兴奋阶段,人虽进了课堂,但心里还想着课间的活动,在这时如果教师能巧妙地应用数学故事,就可以使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準备。
如,在教学“百分数打折”这个内容时,我就利用这样一个故事引入:刚刚今年上五年级了,他很想买一台电脑,方便在家查找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爸爸听了爽快地答应了,要他先到电脑城去问问价,哪家价格合理就在哪家买。他先来到“小精灵”电脑城,营业员告诉他:“本店电脑一律打八折。”刚刚在店里转了转,心里有底了。他想比较一下哪家便宜,他又来到另一家“小蜜蜂”电脑城,热情的营业员阿姨说:“本店一律优惠20%。”这下,刚刚一时没了主意,不知该买哪家的,他回去把有关信息跟爸爸一说,爸爸听了笑着说:“两家的优惠价格相同,如果是同一品牌买哪家的都一样。”刚刚听了感到很纳闷,同学们,你们说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样的引入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兴趣,学生都瞪着求知的眼睛想知道原因。
一、突破难点巧用故事,促进主动探索
事实证明,不愿意学习的学生到处都有,不爱故事的学生却很少遇到,将数学知识融入故事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既能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欲望,又利于突破教学难点。《人民币的认识》一课中元和角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课上我利用多媒体,展示美羊羊与懒羊羊得到红包后的表现,懒羊羊得到红包后“得意”地说:“我有好多张呢,我有钱了!”美羊羊“哭了”:“我就一张,呜……”“美羊羊为什么哭了?我们去帮她看看吧!”学生在故事中,通过帮助美羊羊,知道了“1元=10角”,懂得了元与角的关系,学会了元与角之间的换算:只要是10角,1元不仅可以换到10个1角,还可以换2个5角或5个2角。在故事中,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二、巩固练习借用故事,调动积极情绪
教学中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以拟人化的手法,将枯燥的数学名词、术语、性质、法则、公式等一个个赋予其生命。让它们说话、做事、游戏、表演,用它们的现身说法将各自的特点融入曲折动人的故事之中,这样即使是练习学生也是兴趣盎然。
如,在《长度单位的认识》一课中做练习时,我创编了一个“长度单位家庭中的兄弟”去测量“整数城”里“度量镇”的一条高速公路的长度和宽度的故事巩固了新知。我用拟人化的手法说:“千米”大哥测量长度时最后一步老是超到终点的前面去了,怎么办呢?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帮忙想办法。最终发动“米”“分米”“厘米”“毫米”这几个小弟兄一齐站到了面前来帮助“千米”大哥测量出了最后一点长度,还帮着“千米”大哥把宽度也给测量出来了。以趣激思,以趣促学,不仅让学生认识了这些长度单位,还明白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个道理。
又如,在“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利用故事的形式出了一道题:小兔子的好朋友给他过生日,小熊住在森林深处,一大早就赶来了。他带了2桶最好的蜂蜜送给小兔子。看,隔老远,他就喊起来了,“小兔,小兔,快开门,你看我给你送什么来了?”小兔子早就闻到蜂蜜的甜味了,她赶忙迎出来,“谢谢、谢谢,快屋里坐吧!”不一会儿,小花猫也来了,送给小兔5个苹果,小猴也赶来了,他从果园里摘了6个桃给她。小鸡也赶来了,但她什么也没送,还偷吃了3个苹果,小兔子不高兴了,请小朋友们算算看,小兔共收了多少水果?最后还有几个苹果?学生听完了这个栩栩如生的故事,学习积极性可高了,很快他们就列出了算式,算出了结果:5 6=11, 5-3=2。教后,我又鼓励学生用编小故事的方法,利用书上的图片编故事,学习算术,学生学得兴高采烈,主动积极。
三、课外续编故事,乐在其中意犹未尽
课堂教学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课堂以外的课余时间,充分利用这些时间会让学生收获不小。利用课余时间开个“数学医院”让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学习中的“毛病”自己医治,研究求得治病良药。如,《概念不清生怪病 “意义”大夫巧处方》《计算道上常晕倒,医生诊脉剖病因》等。
《概念不清生怪病 “意义”大夫巧处方》:
2.030=2.3
40.008=40.8
0.4050=0.45
经“意义”大夫诊断,其病因是:小数基本性质理解错误。小数的基本性质是:小数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患者却理解为:“在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所以他把“小数点后面的0”统统去掉了。
于是“意义”大夫拿过手术刀,像割肿瘤一样从病体上割下“点后面”,将“末尾”补了上去。他的刀法灵巧、准确,病员很快恢复了健康。
2.030=2.03
40.008=40.008
0.4050=0.405
“除了小数末尾的0,一个都不能去掉”。“意义”大夫再三叮咛:“今后一定要牢牢记住!数学概念是十分精炼的语言,要咬文嚼字,不可含糊其辞。”
孩子们的表现让我很吃惊,从孩子们神采飞扬、充满自信的表情中,我深刻体会到:孩子的智慧是无穷的,只要你肯去挖掘;孩子的表现会精彩的,只要给他创造机会。
教师给孩子提供的教育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子一样,当鞋子不合脚时,脚就常常被记起:当鞋合脚时,脚就会被忘记。当我们为孩子提供合适的教育时,孩子就会忘记自己在学习,忘记在课堂上,忘记学习的苦与累,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被意想不到地激活,从而达到乐学的境界。
总之,适当巧用故事于教学中,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渴望和要求,一种体验和再现,一种永恒的魅力。
参考文献:
[1]严运华.“问题链”的设计与教学[J].广东教育,2006(12).
[2]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岳麓出版社,2002-06-01.
[3]陈旭远.推进新课程.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06.
(作者单位 甘肃省酒泉市西大街小学)
关键词:巧用故事;数学教学;魅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有些内容学习起来确实有些难度,如果单凭教师直接讲解,学生不仅听得枯燥无味,而且难以理解,如果在教学中巧用故事进行教学就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彰显数学课堂的魅力。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用故事呢?课前引入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一堂课的开头,学生精神还处于高度兴奋阶段,人虽进了课堂,但心里还想着课间的活动,在这时如果教师能巧妙地应用数学故事,就可以使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準备。
如,在教学“百分数打折”这个内容时,我就利用这样一个故事引入:刚刚今年上五年级了,他很想买一台电脑,方便在家查找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爸爸听了爽快地答应了,要他先到电脑城去问问价,哪家价格合理就在哪家买。他先来到“小精灵”电脑城,营业员告诉他:“本店电脑一律打八折。”刚刚在店里转了转,心里有底了。他想比较一下哪家便宜,他又来到另一家“小蜜蜂”电脑城,热情的营业员阿姨说:“本店一律优惠20%。”这下,刚刚一时没了主意,不知该买哪家的,他回去把有关信息跟爸爸一说,爸爸听了笑着说:“两家的优惠价格相同,如果是同一品牌买哪家的都一样。”刚刚听了感到很纳闷,同学们,你们说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样的引入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兴趣,学生都瞪着求知的眼睛想知道原因。
一、突破难点巧用故事,促进主动探索
事实证明,不愿意学习的学生到处都有,不爱故事的学生却很少遇到,将数学知识融入故事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既能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欲望,又利于突破教学难点。《人民币的认识》一课中元和角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课上我利用多媒体,展示美羊羊与懒羊羊得到红包后的表现,懒羊羊得到红包后“得意”地说:“我有好多张呢,我有钱了!”美羊羊“哭了”:“我就一张,呜……”“美羊羊为什么哭了?我们去帮她看看吧!”学生在故事中,通过帮助美羊羊,知道了“1元=10角”,懂得了元与角的关系,学会了元与角之间的换算:只要是10角,1元不仅可以换到10个1角,还可以换2个5角或5个2角。在故事中,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二、巩固练习借用故事,调动积极情绪
教学中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以拟人化的手法,将枯燥的数学名词、术语、性质、法则、公式等一个个赋予其生命。让它们说话、做事、游戏、表演,用它们的现身说法将各自的特点融入曲折动人的故事之中,这样即使是练习学生也是兴趣盎然。
如,在《长度单位的认识》一课中做练习时,我创编了一个“长度单位家庭中的兄弟”去测量“整数城”里“度量镇”的一条高速公路的长度和宽度的故事巩固了新知。我用拟人化的手法说:“千米”大哥测量长度时最后一步老是超到终点的前面去了,怎么办呢?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帮忙想办法。最终发动“米”“分米”“厘米”“毫米”这几个小弟兄一齐站到了面前来帮助“千米”大哥测量出了最后一点长度,还帮着“千米”大哥把宽度也给测量出来了。以趣激思,以趣促学,不仅让学生认识了这些长度单位,还明白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个道理。
又如,在“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利用故事的形式出了一道题:小兔子的好朋友给他过生日,小熊住在森林深处,一大早就赶来了。他带了2桶最好的蜂蜜送给小兔子。看,隔老远,他就喊起来了,“小兔,小兔,快开门,你看我给你送什么来了?”小兔子早就闻到蜂蜜的甜味了,她赶忙迎出来,“谢谢、谢谢,快屋里坐吧!”不一会儿,小花猫也来了,送给小兔5个苹果,小猴也赶来了,他从果园里摘了6个桃给她。小鸡也赶来了,但她什么也没送,还偷吃了3个苹果,小兔子不高兴了,请小朋友们算算看,小兔共收了多少水果?最后还有几个苹果?学生听完了这个栩栩如生的故事,学习积极性可高了,很快他们就列出了算式,算出了结果:5 6=11, 5-3=2。教后,我又鼓励学生用编小故事的方法,利用书上的图片编故事,学习算术,学生学得兴高采烈,主动积极。
三、课外续编故事,乐在其中意犹未尽
课堂教学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课堂以外的课余时间,充分利用这些时间会让学生收获不小。利用课余时间开个“数学医院”让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学习中的“毛病”自己医治,研究求得治病良药。如,《概念不清生怪病 “意义”大夫巧处方》《计算道上常晕倒,医生诊脉剖病因》等。
《概念不清生怪病 “意义”大夫巧处方》:
2.030=2.3
40.008=40.8
0.4050=0.45
经“意义”大夫诊断,其病因是:小数基本性质理解错误。小数的基本性质是:小数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患者却理解为:“在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所以他把“小数点后面的0”统统去掉了。
于是“意义”大夫拿过手术刀,像割肿瘤一样从病体上割下“点后面”,将“末尾”补了上去。他的刀法灵巧、准确,病员很快恢复了健康。
2.030=2.03
40.008=40.008
0.4050=0.405
“除了小数末尾的0,一个都不能去掉”。“意义”大夫再三叮咛:“今后一定要牢牢记住!数学概念是十分精炼的语言,要咬文嚼字,不可含糊其辞。”
孩子们的表现让我很吃惊,从孩子们神采飞扬、充满自信的表情中,我深刻体会到:孩子的智慧是无穷的,只要你肯去挖掘;孩子的表现会精彩的,只要给他创造机会。
教师给孩子提供的教育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子一样,当鞋子不合脚时,脚就常常被记起:当鞋合脚时,脚就会被忘记。当我们为孩子提供合适的教育时,孩子就会忘记自己在学习,忘记在课堂上,忘记学习的苦与累,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被意想不到地激活,从而达到乐学的境界。
总之,适当巧用故事于教学中,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渴望和要求,一种体验和再现,一种永恒的魅力。
参考文献:
[1]严运华.“问题链”的设计与教学[J].广东教育,2006(12).
[2]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岳麓出版社,2002-06-01.
[3]陈旭远.推进新课程.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06.
(作者单位 甘肃省酒泉市西大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