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培养学生能力,掌握科学技能,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研究方法的主要措施。特别是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综观高中物理新教材,关于实验内容及方式方法有许多新的改变和拓展,本文就新课程下如何构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作以探索。
一、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物理实验重要性变化
(1)新课程加强了实验教学,提升了实验教学地位。
(2)实验与其他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不再规定“必做”实验。
(3)实验内容明显增多,有验证实验、探究性实验、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做一做”小实验,另外还设计了以实验为背景的“问题与练习”、“课题研究”栏目。
(4)新教材没有对实验的具体做法、使用的器材等做硬性的规定,这样便于创新开展实验教学,便于设计不同实验教学方法,创新实验设计,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高中物理主要实验类型的教学模式设计
(一)探究性实验
实验者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知活动。
(1)探究实验课型设计的理论依据:①主体性原则: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展示中学,在讨论中学。②导学性原则:设计的教学案要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③探究性原则:通过对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和误差原因的分析,典型例题解析,变式练习的设计,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内容,并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④层次性原则:在例题和练习题的选择上,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2)流程环节:①课前预习:发导学案(内容包括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和误差原因,典型例题和课后练习),学生利用自习课进行预习和练习。②课堂探究:A:五分钟展示:学生针对本节实验的目的,可以自行设计实验,讲解实验原理,比较与课本中实验原理的优缺点。也可就书中的实验原理进行讲解,谈谈自己对实验的理解。也可就导学案中的一道例题进行讲解和分析。B:针对实验原理步骤误差原因注意事项,让学生十分钟激情讨论,然后老师分别找学生把每一个环节加以分析;C:老师对学生讲解中的不足进行补充;D: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和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老师进行巡视和个别指导;E:老师找几组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展示,并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指导。③课后拓展:完成导学案中课后习题,完成实验报告。
(二)验证实验课型设计
验证性实验是针对已知的实验结果而进行的以验证实验结果、巩固和加强有关知识内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为目的的重复性试验。学生们用实验来验证已学过的科学原理,概念或性质。
(1)验证实验课型设计的理论依据如下:①实验的重复性。验证性实验通常是指实验者针对已知的实验结果而进行的以验证实验结果、巩固和加强有关知识内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为目的的重复性实验。②教学活动的限定性。验证性实验是一种步骤驱使的教学活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按部就班”地操作。③实验目的明确性。旨在一个设计完整的实验框架下重新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由已学过的相关理论推导出的结论的正确性。④实验性质的发展性。通过这些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借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
(2)验证性流程环节:①课前预习:引导学生充分复习需要验证的定理或定律,预习实验内容,深入理解原理。鼓励学生创新设计实验方法。②课堂分组实验:学生展示本节实验的目的,提出自己设计实验方法,比较与课本中实验方法的优缺点。也可教师实验原理进行讲解,强调试验的精确性,提问各组学生谈谈自己对实验的理解和不同想法。③实验过程指导。A:老师在对物理的定律和物理的概念进行讲解时,要将课堂的讲解和课堂的实验相结合,将抽象的知识通过实验的结果表现出来,帮助学生再次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B:进行讲解时,老师在对理论知识讲解的同时,安排学生在旁边进行实验操作。C: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和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老师进行巡视和个别指导;④老师找三到五组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展示,并对实验中误差较大的结果进行分析,找出误差原
(3)课后拓展:①完成导学案中课后习题。②完成实验报告
(三)演示性实验
演示实验是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得出一般性结论的一种实验教学方式。
(1)演示实验课型设计的理论依据。①科学性:实验原理的科学性主要指物理原理是否正确、真實、科学,演示实验的物理现象是否真实、正确地反映实验原理。②可行性:主要指从仪器制作、器材选择、实验条件和操作等方面看实验能否成功,实验能否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达到某一教学目的。③直观性:演示的实验首先应具有直观形象,直观性越好,越有利学生进行直觉思维。④趣味性:以趣味横生、引人入胜的实验激趣乐学,通过亲手实验,可以使学生在好奇中感受物理知识的魅力。
(2)流程环节:①充分做好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从而明确每个演示实验所要达到的目的和具体要求,进而要围绕目的和要求处理好演示实验和讲课的关系,及演示实验的方法和方式。②要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其中包括:A:选择仪器装置,熟悉仪器装置的构造、原理和性能,做好预演工作。B:估计和掌握实验时间。演示实验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什么时候提出什么问题等,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3)选用合适的演示方式和方法。演示实验的方式和方法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验水平决定。我们大体采用以下三种方式和方法:①先做实验,然后通过分析和推理建立概念与导出规律。②先讲理论与分析推理,然后做演示实验加以验证。③教师边做演示实验,边分析推理。④选取兴趣高的学生做实验,找其他学生分析推理
以上是对高中阶段主要实验类型教学模式设计,是我校物理组在平时实验教学中实践总结出来的,因篇幅所限,本文只有最基本流程,而与每一种类型相关都有具体方法及课例。可能有不到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一、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物理实验重要性变化
(1)新课程加强了实验教学,提升了实验教学地位。
(2)实验与其他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不再规定“必做”实验。
(3)实验内容明显增多,有验证实验、探究性实验、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做一做”小实验,另外还设计了以实验为背景的“问题与练习”、“课题研究”栏目。
(4)新教材没有对实验的具体做法、使用的器材等做硬性的规定,这样便于创新开展实验教学,便于设计不同实验教学方法,创新实验设计,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高中物理主要实验类型的教学模式设计
(一)探究性实验
实验者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知活动。
(1)探究实验课型设计的理论依据:①主体性原则: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展示中学,在讨论中学。②导学性原则:设计的教学案要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③探究性原则:通过对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和误差原因的分析,典型例题解析,变式练习的设计,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内容,并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④层次性原则:在例题和练习题的选择上,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2)流程环节:①课前预习:发导学案(内容包括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和误差原因,典型例题和课后练习),学生利用自习课进行预习和练习。②课堂探究:A:五分钟展示:学生针对本节实验的目的,可以自行设计实验,讲解实验原理,比较与课本中实验原理的优缺点。也可就书中的实验原理进行讲解,谈谈自己对实验的理解。也可就导学案中的一道例题进行讲解和分析。B:针对实验原理步骤误差原因注意事项,让学生十分钟激情讨论,然后老师分别找学生把每一个环节加以分析;C:老师对学生讲解中的不足进行补充;D: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和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老师进行巡视和个别指导;E:老师找几组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展示,并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指导。③课后拓展:完成导学案中课后习题,完成实验报告。
(二)验证实验课型设计
验证性实验是针对已知的实验结果而进行的以验证实验结果、巩固和加强有关知识内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为目的的重复性试验。学生们用实验来验证已学过的科学原理,概念或性质。
(1)验证实验课型设计的理论依据如下:①实验的重复性。验证性实验通常是指实验者针对已知的实验结果而进行的以验证实验结果、巩固和加强有关知识内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为目的的重复性实验。②教学活动的限定性。验证性实验是一种步骤驱使的教学活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按部就班”地操作。③实验目的明确性。旨在一个设计完整的实验框架下重新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由已学过的相关理论推导出的结论的正确性。④实验性质的发展性。通过这些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借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
(2)验证性流程环节:①课前预习:引导学生充分复习需要验证的定理或定律,预习实验内容,深入理解原理。鼓励学生创新设计实验方法。②课堂分组实验:学生展示本节实验的目的,提出自己设计实验方法,比较与课本中实验方法的优缺点。也可教师实验原理进行讲解,强调试验的精确性,提问各组学生谈谈自己对实验的理解和不同想法。③实验过程指导。A:老师在对物理的定律和物理的概念进行讲解时,要将课堂的讲解和课堂的实验相结合,将抽象的知识通过实验的结果表现出来,帮助学生再次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B:进行讲解时,老师在对理论知识讲解的同时,安排学生在旁边进行实验操作。C: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和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老师进行巡视和个别指导;④老师找三到五组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展示,并对实验中误差较大的结果进行分析,找出误差原
(3)课后拓展:①完成导学案中课后习题。②完成实验报告
(三)演示性实验
演示实验是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得出一般性结论的一种实验教学方式。
(1)演示实验课型设计的理论依据。①科学性:实验原理的科学性主要指物理原理是否正确、真實、科学,演示实验的物理现象是否真实、正确地反映实验原理。②可行性:主要指从仪器制作、器材选择、实验条件和操作等方面看实验能否成功,实验能否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达到某一教学目的。③直观性:演示的实验首先应具有直观形象,直观性越好,越有利学生进行直觉思维。④趣味性:以趣味横生、引人入胜的实验激趣乐学,通过亲手实验,可以使学生在好奇中感受物理知识的魅力。
(2)流程环节:①充分做好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从而明确每个演示实验所要达到的目的和具体要求,进而要围绕目的和要求处理好演示实验和讲课的关系,及演示实验的方法和方式。②要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其中包括:A:选择仪器装置,熟悉仪器装置的构造、原理和性能,做好预演工作。B:估计和掌握实验时间。演示实验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什么时候提出什么问题等,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3)选用合适的演示方式和方法。演示实验的方式和方法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验水平决定。我们大体采用以下三种方式和方法:①先做实验,然后通过分析和推理建立概念与导出规律。②先讲理论与分析推理,然后做演示实验加以验证。③教师边做演示实验,边分析推理。④选取兴趣高的学生做实验,找其他学生分析推理
以上是对高中阶段主要实验类型教学模式设计,是我校物理组在平时实验教学中实践总结出来的,因篇幅所限,本文只有最基本流程,而与每一种类型相关都有具体方法及课例。可能有不到之处,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