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抑制剂撤除治疗肝移植术后重症感染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kkkj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肝移植术后围手术期并发重症感染患者,在检测CD4+T细胞计数及ATP数值的前提下,暂时停用免疫抑制剂,并探讨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根据发生重症感染后是否停用免疫抑制剂,将51例患者分为对照组(24例)和试验组(27例).试验组参考所检测CD4+T细胞及ATP数值,停用免疫抑制剂;在感染得到控制后,逐渐恢复原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对患者的肝功能、急性排斥反应及存活率等进行随访监测,并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 51例患者中39例患者痊愈,12例死亡,其中对照组死亡9例,试验组死亡3例.试验组停用免疫抑制剂的时间为6 ~22 d,平均(15.5 ±4.8)d.CD4+T细胞计数由(65.60±32.58)/μ1回升至(103.04±12.39)/μl,ATP由(79±23)μg/L回升至(112±11)μg,/L;与此同时,患者体温由38.3℃±1.2℃降至36.4℃±1.1℃,白细胞计数由(15.7±4.4)×109/L降至(6.3±3.8)×109/L,C反应蛋白由(153.4±37.1) mg/L降至(16.5±4.8)mg/L.在围手术期停用免疫抑制剂期间,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以及肝功能恢复不良情况;试验组较对照组抗感染治疗效果好,存活例数高,且感染控制时间明显缩短(分别F=5.32,8.37,9.12,均P<0.05).结论 可以根据CD4+T细胞计数及ATP数值量化评估肝移植受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在加强抗感染治疗的同时,配合撤除免疫抑制剂,有助于病情的控制。

其他文献
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联合举办的“第四届血管外科手术和腔内治疗并发症学术会”将于2012年04月26—28日在北京铁道大厦举行。该会议是国内外唯一以血管外科手术和腔内治疗并发症预防和治疗为主题的专业学术会议。参会代表可获得国家级I类继续教育学分8分。我们竭诚邀请您参加学术研讨会。
期刊
代谢综合征是一组代谢障碍疾病的总称,其发病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代谢综合征对于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恢复的影响目前研究较少.为了探讨代谢综合征对结直肠癌围手术期的影响,我们做此研究,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病例均来自天津市人民医院肛肠科自2009年6月至2010年8月期间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共50例,其中不包括晚期恶性肿瘤行姑息性造瘘或突发穿孔、肠梗阻行急症手术患者。
期刊
患者女,58岁.因"反复便血3个月余"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排鲜红色黏液血便,量不多,与大便相混杂,不伴有排便不净、肛门后坠感.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腹股沟淋巴结未及肿大,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及.肛门指检:直肠右后壁距肛缘4 cm左右,可及1个菜花状肿块,约3 cm×3 cm,占肠腔1/2周,质地偏硬,活动较差,指套染血.辅助检查:全腹部+盆腔CT增强:直
期刊
目的 总结小儿Littre疝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11例Littre疝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均为男孩,Littre疝均为术中发现,中位年龄1.2岁.临床特征:腹股沟区疼痛性形状不规则不可复性肿块11侧,呕吐6例,发热4例(≥38.5℃);X线平片显示肠梗阻9例;B超发现腹股沟区混合性包块11例,其中发现疝内容物中含囊袋样结构6例;实验室检查8例患儿
目的 探讨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在DebakeyI型胸主动脉夹层(TAD)和升主动脉瘤(ATAA)中的表达情况。方法TUNEL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blot、实时定量PCR分别检测11例TAD,10例ATAA及7例正常主动脉标本的IL-1β、MMP-9、p38和JNK蛋白及中膜细胞凋亡在主动脉中膜中的表达和定位,并分析IL-1β的表达与中膜平滑肌细胞
期刊
直肠类癌同时合并结直肠癌的病例少见,我院自2004至2011年共收治3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2004-2011年我院外科手术治疗的直肠类癌患者43例,发现同时合并结直肠癌3例,其中结肠癌2例,直肠癌l例.3例占同期直肠类癌患者总数的6.98%,占同期结直肠癌病例的0.13% (3/2,279).3例中男2例,女1例,中位年龄63(39 ~71)岁。
期刊
目的 总结颈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治疗颈动脉狭窄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2年1月因颈动脉狭窄而接受颈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CAS操作采取标准治疗方法,患者术前5d均口服阿司匹林100 mg与氯吡格雷75 mg,所有患者均先放置远端
患者女.20岁.2009年3月9日因下腹部阵发性疼痛,以下腹正中为著,伴腹泻1d入院.既往有脑瘫.查体:腹平坦,腹软,右下腹及下腹正中压痛,尤以下腹正中为著,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不明显,肠鸣音6次/min,四肢挛缩,不能伸直.阑尾彩超示,阑尾炎图像,阑尾腔直径0.1cm,壁厚0.9cm.腔内透明不良,游离端回声减低,形成局限性液性回声区,右下腹探及数个低回声光团.血常规:WBC
期刊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其公认的发病原因是鞘状突未闭,研究表明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能够诱导体外培养的鞘状突间皮细胞转化和迁移,最终导致鞘状突融合[1-2],本实验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腹膜及疝囊上HGF受体、CGRP受体的密度,来探讨HGF
期刊
患者男,47岁,因左下肢发凉10 d伴疼痛7d入院.查体:全身浮肿,全身皮肤可见散在多发斑丘疹.左髋关节强迫屈曲位,大腿中段以下皮温低,小腿皮肤花斑样变,足青紫,足踝浅感觉丧失,踝及足趾运动不能,大腿及小腿肌群挤压痛,股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未扪及.既往有牛皮癣病史20余年;发现肾病综合征3个月.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4.47×109/L,血小板220×109/L、白蛋白14 g/L、总胆固醇8.0 m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