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坚定支柱,它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类型,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办出特色和质量。高职教育要办出特色,实现教育培养目标,必须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和改革,构建符合高职教育规律,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高等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近几年,教育部和各省教育主管部门对高职高专院校进行了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对探索高等职业教育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进行了有益的探讨,现就如何创新高职教育特色,谈几点看法。
一、提高认识、转变高职教育观念
认识决定观念,思路决定出路。现代教育观念对推动人才培养与革新具有重要作用。高职教育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新理念,突出“职业”和“技术”两个方面,在职业的基础上突出实用技术教育。“高等”既是受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知识基础的高层次人才,“职业”是办学的领域,“技术”是办学目标的实质。在突出“职业”这个面的时候,重要的是强调职业中的“技术”这一部分,培养目标应是基层工作岗位上的生产者、技术员和管理者。因此,在高职教育中,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突出基层生产者、技术员和管理者这一层次(即灰领阶层)的培养特点,牢固树立“高技能教育”观念,努力在人才培养中,突出“高技”特色,突出实用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从专业技术岗位培养转变为学生素质培养,强化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个性的新教育观。
二、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办学目标设置专业和招生计划
国务院高校就业工作会议要求高校办学必须以就业为导向。这不仅是因为此项工作关系到千百万学生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而且也是因为它是衡量高校办学质量和社会效益的重要依据,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以就业为导向,必须充分考虑区域经济结构和特色,把办学思路与全心全意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和行业科技进步紧紧联系起来,把学校的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与区域经济特色、产业结构及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把高职教育办出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的特色来。培养的学生专业和综合素质符合区域经济用人需要,学生就业就会顺畅,办学就是有特色。一句话:办学特色要符合区域经济特色和文化特色。
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与社会用人需求紧密结合的纽带。对高职院校而言,在人才培养及专业方向上,要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及时把握区域经济发展趋向,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调整专业方向、设置专业,特别要围绕用人需求量较大的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设置专业,围绕第三产业设置专业,以满足区域经济的需求。同时根据社会用人需求变化做好对传统专业进行改造,处理好社会用人需求多样性、多变性和高校教育资源、综合实力可能性的关系,避免只看社会需要,不顾自身条件,相互攀比,脱离学校自身师资、实验实习条件,随意设置新专业、盲目扩大招生计划的情况,这种情况会造成无法满足教学实习需要,教学质量达不到教育教学标准,学生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降低的后果。还要及时把握各高校专业设置和计划制订的总体情况,避免热门专业设置冲突,避免由于热门专业计划太多形成的人才浪费。高职院校办出特色必须有特色专业、特色教师、特色实验条件和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相配套,特色专业的形成是靠专业的师资、课程、人才培养途径等多项指标因素构成的。特色办学的人无我有、人有我强,将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提高就业机会和就业率。
三、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资金支持,加大对实验设施的投入,加速先进实验室、实训中心等设施的建设,促进现代教学实验手段的广泛应用。侧重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把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在教学计划的制订上,将理论与实践课的比例达到1:1,某些课程甚至达到4:6,以大量的实习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
2.走出去。由于理工科实验设施投入较大,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像机电一体化、数控、模具设计及制造等专业,除实验设备本身需较大资金外,一台数控车床实习用的刀具投入同样惊人,而且学生经验不足,损毁较快较多,所需实验工具量大,学校一般很难应付。应对办法:一方面建全实训中心、模拟真实生产环境,让学生在条件相对完善的实习环境中进行严格训练,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学校要利用实训中心设备和人员优势,与相关行业、企业联合,把实训中心办成企业的车间,承担企业生产任务,边实训边生产。这样既能部分解决学校资金困难问题,又能为学生实训创造有利的条件,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较好作用,与此同时,通过产学研结合,既锻炼了师资队伍、解决了资金问题,又为学校扩大了社会资源和影响力。
3.请进来。与相关企业建立协作关系,让企业里学历高、实践经验丰富、有教学能力的科技人员到学校上课,参与教学,把企业先进的技术带到学校,用企业的培养方式给学生上课,避免学校教师知识讲授能力强,实际生产操作经验欠缺的弊端,提高实训效果。
4.产研结合是学校教学科研的延伸与发展。利用高职院校人员和科研优势,把学校作为企业的科研基地,由企业提供科研经费与条件,学校组织开展科研,企业和学校共同享受科研成果。
5.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师资队伍的特殊性,对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教师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丰富的实践经验,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能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训。因此,高职院校要建立健全师资队伍建设的制度,制定措施鼓励教师到单位劳动锻炼,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制定相关政策,从相关单位引进“双师型”教师,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切实保证高职教育的特色。
四、高职院校应开设自主创业课,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能力
1.树立以创新为重点的教育思想,充分认识创新教育的地位,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素质教育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并以此指导学校教学和实验。
2.加强正面宣传,改变一些教师、家长和学生认为的,毕业生去创业,一般是因为找不到工作的错误认识。
3.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对大学生开展自主创业方面的教育与训练。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创业训练,要在教程中正规化、制度化。要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多种形式的教育、训练和熏陶,培养大学生具备自主创业的意识、知识和能力,为他们毕业时选择自主创业做好必要准备。
4.就自主创业的主观条件方面而言,需要个人具有较高素质,大致包括:有关创业知识,如政策法律知识、专业知识、行业信息和经营管理知识等;实际创业经验,如直接实践获得的经验或向他人学习获得的间接经验等;应有的心理素质,如风险意识和遇到挫折时应有的平稳心态等;较强创新能力,如准确的预见性、组织协调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等;还有必要的资金基础。但在现实中,大学生在以上各个方面都比较欠缺。
5.针对高职教育特点和学生实践能力进行创业项目教育和培训。作为专科层次的高等教育,与研究生学历和本科学历培养目标不同,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有实践能力的高级实用型人才,应把学生创业定在小型企业生产经营项目上,从基层做起,脚踏实地,切忌急功近利,贪大求快。大学生创业的意义,不在意诞生了几家新公司,重要的是推动目前教育教学改革,促成社会、学校和学生形成全新的成才观念,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其作用会贯穿学生终生,学生毕业后,不见得人人立即创业成才,但一些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学生在工作一段后,所具备的创业意识和素质会产生作用,走向创业之路,并成为新就业机会的创造者。
(作者单位:1.武汉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在职研究生;1、2.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一、提高认识、转变高职教育观念
认识决定观念,思路决定出路。现代教育观念对推动人才培养与革新具有重要作用。高职教育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新理念,突出“职业”和“技术”两个方面,在职业的基础上突出实用技术教育。“高等”既是受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知识基础的高层次人才,“职业”是办学的领域,“技术”是办学目标的实质。在突出“职业”这个面的时候,重要的是强调职业中的“技术”这一部分,培养目标应是基层工作岗位上的生产者、技术员和管理者。因此,在高职教育中,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突出基层生产者、技术员和管理者这一层次(即灰领阶层)的培养特点,牢固树立“高技能教育”观念,努力在人才培养中,突出“高技”特色,突出实用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从专业技术岗位培养转变为学生素质培养,强化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个性的新教育观。
二、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办学目标设置专业和招生计划
国务院高校就业工作会议要求高校办学必须以就业为导向。这不仅是因为此项工作关系到千百万学生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而且也是因为它是衡量高校办学质量和社会效益的重要依据,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以就业为导向,必须充分考虑区域经济结构和特色,把办学思路与全心全意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和行业科技进步紧紧联系起来,把学校的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与区域经济特色、产业结构及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把高职教育办出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的特色来。培养的学生专业和综合素质符合区域经济用人需要,学生就业就会顺畅,办学就是有特色。一句话:办学特色要符合区域经济特色和文化特色。
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与社会用人需求紧密结合的纽带。对高职院校而言,在人才培养及专业方向上,要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及时把握区域经济发展趋向,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调整专业方向、设置专业,特别要围绕用人需求量较大的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设置专业,围绕第三产业设置专业,以满足区域经济的需求。同时根据社会用人需求变化做好对传统专业进行改造,处理好社会用人需求多样性、多变性和高校教育资源、综合实力可能性的关系,避免只看社会需要,不顾自身条件,相互攀比,脱离学校自身师资、实验实习条件,随意设置新专业、盲目扩大招生计划的情况,这种情况会造成无法满足教学实习需要,教学质量达不到教育教学标准,学生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降低的后果。还要及时把握各高校专业设置和计划制订的总体情况,避免热门专业设置冲突,避免由于热门专业计划太多形成的人才浪费。高职院校办出特色必须有特色专业、特色教师、特色实验条件和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相配套,特色专业的形成是靠专业的师资、课程、人才培养途径等多项指标因素构成的。特色办学的人无我有、人有我强,将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提高就业机会和就业率。
三、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资金支持,加大对实验设施的投入,加速先进实验室、实训中心等设施的建设,促进现代教学实验手段的广泛应用。侧重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把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在教学计划的制订上,将理论与实践课的比例达到1:1,某些课程甚至达到4:6,以大量的实习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
2.走出去。由于理工科实验设施投入较大,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像机电一体化、数控、模具设计及制造等专业,除实验设备本身需较大资金外,一台数控车床实习用的刀具投入同样惊人,而且学生经验不足,损毁较快较多,所需实验工具量大,学校一般很难应付。应对办法:一方面建全实训中心、模拟真实生产环境,让学生在条件相对完善的实习环境中进行严格训练,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学校要利用实训中心设备和人员优势,与相关行业、企业联合,把实训中心办成企业的车间,承担企业生产任务,边实训边生产。这样既能部分解决学校资金困难问题,又能为学生实训创造有利的条件,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较好作用,与此同时,通过产学研结合,既锻炼了师资队伍、解决了资金问题,又为学校扩大了社会资源和影响力。
3.请进来。与相关企业建立协作关系,让企业里学历高、实践经验丰富、有教学能力的科技人员到学校上课,参与教学,把企业先进的技术带到学校,用企业的培养方式给学生上课,避免学校教师知识讲授能力强,实际生产操作经验欠缺的弊端,提高实训效果。
4.产研结合是学校教学科研的延伸与发展。利用高职院校人员和科研优势,把学校作为企业的科研基地,由企业提供科研经费与条件,学校组织开展科研,企业和学校共同享受科研成果。
5.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师资队伍的特殊性,对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教师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丰富的实践经验,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能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训。因此,高职院校要建立健全师资队伍建设的制度,制定措施鼓励教师到单位劳动锻炼,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制定相关政策,从相关单位引进“双师型”教师,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切实保证高职教育的特色。
四、高职院校应开设自主创业课,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能力
1.树立以创新为重点的教育思想,充分认识创新教育的地位,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素质教育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并以此指导学校教学和实验。
2.加强正面宣传,改变一些教师、家长和学生认为的,毕业生去创业,一般是因为找不到工作的错误认识。
3.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对大学生开展自主创业方面的教育与训练。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创业训练,要在教程中正规化、制度化。要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多种形式的教育、训练和熏陶,培养大学生具备自主创业的意识、知识和能力,为他们毕业时选择自主创业做好必要准备。
4.就自主创业的主观条件方面而言,需要个人具有较高素质,大致包括:有关创业知识,如政策法律知识、专业知识、行业信息和经营管理知识等;实际创业经验,如直接实践获得的经验或向他人学习获得的间接经验等;应有的心理素质,如风险意识和遇到挫折时应有的平稳心态等;较强创新能力,如准确的预见性、组织协调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等;还有必要的资金基础。但在现实中,大学生在以上各个方面都比较欠缺。
5.针对高职教育特点和学生实践能力进行创业项目教育和培训。作为专科层次的高等教育,与研究生学历和本科学历培养目标不同,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有实践能力的高级实用型人才,应把学生创业定在小型企业生产经营项目上,从基层做起,脚踏实地,切忌急功近利,贪大求快。大学生创业的意义,不在意诞生了几家新公司,重要的是推动目前教育教学改革,促成社会、学校和学生形成全新的成才观念,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其作用会贯穿学生终生,学生毕业后,不见得人人立即创业成才,但一些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学生在工作一段后,所具备的创业意识和素质会产生作用,走向创业之路,并成为新就业机会的创造者。
(作者单位:1.武汉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在职研究生;1、2.济宁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