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北宋杰出政治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与文坛领袖欧阳修《醉翁亭记》,历经千百年的时间考验仍广泛传播,诵读不衰,历代名家撰文品评,无不一言的蔽之,极品!细究两文方方面面,可见其间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其作者遭遇相近,作品文体相同,都表达了政通人和,人心所向的思想,也体现出不同的艺术特色,实有必要反复玩味,细致对比,再作欣赏。
关键词:《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范仲淹 欧阳修
欧阳修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作为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他的文论和创作实绩,对当时以及后代都有很大影响,。范仲淹自幼孤贫,勤学苦读,他为官为民治堰、热心执教,几起几落、百折不挠,西陲守土、边帅军功,庆历新政、改革图强,为国为民、先忧后乐。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千古名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历经千百年的时间考验仍广泛传播,诵读不衰,历代名家撰文品评,无不一言的蔽之,极品!细究两文方方面面,可见其间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也体现出不同的艺术特色,实有必要在反复玩味,细致对比中再作欣赏。
一、作者遭遇相近,作品文体相同
据有关资料介绍:范仲淹两岁丧父,母亲贫苦无依,带着他改嫁到一个朱姓人家。十多岁后才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挥泪辞母,到外的求学。据《宋名臣言行录》记载,他每天只能吃到两顿稀饭,昼夜苦读,五年 当中没有脱过衣服睡觉,有时夜里困倦,就用冷水洗脸。几年苦读,“逐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无独有偶,欧阳修生四岁而孤,家庭贫困,母亲郑氏用荻杆划地教他识字。靠母亲的辛勤抚养,教育成人。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及第。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都诞生在同一年-----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当时范仲淹遭贬知邓州,歐阳修降职在滁州。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知政事(副宰相),曾上书提出明黜徙、抑侥幸、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等十项改革弊政的措施,终因收到阻挠而未能实行,史称这项改革为庆历新政。改革失败,范又受到了企图废除皇帝的诬陷,因而不得不辞去参知政事之职;欧阳修则是在范仲淹贬后上书斥责权臣,极力为范辩解,而他竞被人污蔑与自己的甥女有私并欺诈其财产后被贬。看来,他们遭贬的具体情况虽然不尽相同,但都与庆历革新失败这一政治事件有最直接的关系。范文说:“庆历四年春,滕子系谪守巴郡。”这句话,虽然是写与他同年进士的僚友滕子系,但也是自己遭遇的真实写照。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虽未明言自己被贬滁州的原因经过,但从“基颜白发,颓然手其间者,太守醉也”的自画形象中,也委婉地透漏了自己被贬的心境。而被贬的遭遇妙在曲笔道出,却是二迁客同也。由此可兄,时间与境遇相同的政治遭遇,是两位彼此天各一方而心灵相通的僚友创作相互辉映的千古名片的重要契机;二人都采用关于楼阁厅榭的记体散文这一文体,确实让人耳目一新。
二、表达了政通人和,人心所向的思想
据《渑水燕读录》所记:“庆历中,藤之京谪守巴陵。治为天下第一。政成,增修岳阳楼,属范文正公为记。”藤之京能在被贬一年以后,取得“治为天下第一”的斐然,成绩,如果没有“古仁人”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屋建瓴的治理杰才,是不可想象的,范仲淹同时也是一名迁客,他一生都渴望刷新政法,渴望国家振兴强盛;僚友藤之京的卓越表现,以及不远千里请作者为岳阳楼记作记,最让他情动不已,感慨万千,文思泉涌。于是,他在《岳阳楼记》中写道:“越明年,政通人和,万废俱兴。”这正是古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伟大政治抱负的具体实践,所以作者由衷地表达了对僚友藤之京的喜悦赞赏之情。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作于他管辖的滁州年岁丰稔之余,作品的问世,巧在天成;滁州在五代长期战乱之后,人民取得暂时安定的生活,正处在一个万废待兴的时期,欧阳修守滁州,政事较为清简。具体的说,兴学校,重教化;兴修水利设施,轻徭薄赋等,让老百姓有一个相对“清闲”,休养生息的机会。碰巧天随人意,风调雨顺,人民和乐。细评《醉翁亭记》,从作者对百姓的游山乐水的盛况与宾客欢宴的兴致的描写,不难感受到作者对自己治理滁州的满意之情。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的为政理念为“清简”二字。办公益事业应有高度的计划性、科学性,要反复权衡财力的合理使用,更要审慎斟酌人力承受。
范欧的性格,志向相近,政见想通,使他们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代贤士名臣,文学大家。可以说,对创造佳政的词往,是《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创作的一大动力。
三、展现了同忧同乐的精神境界
在两记中,范仲淹与欧阳修都表现了同一种精神境界。这种精神境界便是:同处逆境,仍以天下为己任。
在官场(政治上)屡遭打击之后,仍能坚持先忧后乐或与民同乐的崇高境界,这是范仲淹与欧阳修的相通之处;用高超的艺术手段把崇高境界完美地表达出来,相互辉映于文坛,警示当时、鞭策后人,在中国政治史和文学史上都极为难得。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警拔绝世之句,是非一伟人情怀者不能道出的。黄仁黼在《古文笔法百篇》卷六中队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的评价是“谪宦之极品”。他说:“六一公之守滁也,尝与民乐岁物之丰,而兴幸生无事之感。故其篇中写滁人之游,则以‘前呼后应’,‘伛偻提携’为言,以祝忧乐之不关心者何如也。”这就是说,欧阳修到无端攻击而被贬后,仍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以百姓之乐为一己之乐,所以他的作品为谪宦之极品;黄仁黼所言“兴幸生无事之感”,是指欧阳修的另一篇散文《丰乐亭记》中发出的感慨:“兴幸生无事之时也”,而这句感慨饱含着对国家安定局面的欣慰之心与忧患之意。
总之,欧阳修,范仲淹是十一世纪中期的重要作家,他们的散文、诗、词在北宋文坛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他们也创造出自己的特有风格,对于当时以及其后明、清两代的一些著名散文作家的创作具有重大的影响。他们的创作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烁异彩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林继中;唐宋诗风转变的综合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年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