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uf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衣食住行得到了巨大的改善。这一切的变化首先应归功于党的领导和改革开放政策,当然,这与中国农民兄弟自身的自强不息、开拓创新也是分不开的。近年来,随着改革的纵深发展,社会生产力越来越高,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劳动力从土地走向工厂,从农村走向城市,从经济欠发达地区走向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这部分人不能带着孩子,只好把孩子留在老家由爷爷奶奶看管(也有父母一方看管的),这些孩子就成了留守儿童。
  据2000年五普资料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22%。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7%。
  笔者作为一名乡村小学教师,对以上数据感触更深:我校200名小学生,留守儿童占60%以上。我班33名学生,留守儿童24名。
  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受到很多不利因素的影响,笔者归纳了一下,主要有以下三条:
  一是监护不力,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就我这几年的教学经历来看,学习差的、经常写不完老师留的家庭作业的多数为留守儿童,特别是父母都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
  二是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堪忧。据西部某劳务输出大省在一县域内的调查显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三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一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一次。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了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行为倾向。南方沿海某省一项调查显示,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4%觉得自己受歧视,9.5%有过被遗弃的感觉。北方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两年前,我教的一个女学生廉梦雪,父母离异,跟着爷爷奶奶,是一个留守儿童。该生学习很好,也很老实,就是有心理问题,特转牛角尖,因为同学的一句玩笑话就哭半天,一点小事就寻死觅活的,老师劝说也无济于事。了解到她这个性格后,我就不让其他同学再和她闹着玩了,经常课下找她谈心,虽然有些变化,但和其他同学还是不一样。现在,该同学已经上初中了,她的性格还是让我担心。
  三是疏于照顾,人身安全不容忽视。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被拐卖儿童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今年暑假前,下了一场特大暴雨,我们临乡一小学淹死了一名六年级小学生,就是一名留守儿童。后来调查得知,当天早上,该生起得早,他奶奶后面紧追没追上,他路过一条河沟时被洪水冲走。
  不难看出,以上影响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和家庭、学习、社会等因素是分不开的。但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想从教育教学方面谈谈我的看法。我认为,只要做到了以下几点,就能提高留守儿童受教育条件,改善甚至消除不利因素,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一、加大政府投入,变走读制为寄宿制。近几年,中央政府连年增加对教育的投资,尤其是农村中小学。但是,绝大多数农村小学还是走读制,走读制学校很难保证学生放学后的学习问题。如果改成寄宿制学校,老师能监管学生放学后的活动,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进一步撤点并校,整合教育资源。最近几年,我所在的地方进行了撤点并校,整合了教育资源。但我认为还不够,教育资源匮乏,尤其是教师队伍。在当前地方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进一步整合资源,配齐配全各科教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如果光上语、数、外,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能是事倍功半。另外,教师队伍扩大了,有了专职心理辅导老师,能更及时、有效地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
  三、科学改革休假制度,假休人不休,时时做好学生的监管工作。现在,一到放寒暑假,留守儿童一小部分去外地和父母团聚,大部分还是在家留守。不但学习上无人监管,更重要的是安全问题。学校可以在假期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在老师轮流监管的情况下丰富学生的假期生活。
  梁启超先生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在中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在农村儿童中又占多数,而且有越来越多的趋势。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想大声呼吁人们:“为了中国的未来,请多关心一下中国的留守儿童!”
其他文献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乐于学、主动学。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逐渐丧失兴趣和信心,教师应勇于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创设轻松、愉快、和谐、平等的课堂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对英语“好之”“乐之”。  在课堂中调动学习兴趣  有趣的活动,使学生乐于参与课堂。以学习单词为例,七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教师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
期刊
理想的教室是什么样子的?教室应该具备哪些育人功能?学生在教室里只是听、说和做习题吗?教室里的课桌椅都要一样吗?基于近20年对国内外课堂教学的观察与研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提出了“教室文化”这一概念。他强调,教室文化必须关注学生当下的生活、需求和欲望,“可以肯定地说,当学生在教室里作为生命个体存在的时候,其生活绝不只是拿一本教材坐在课桌前的生活,其需求也绝不仅仅是听老师讲课,其欲望更不仅
期刊
今年9月1日,《开学第一课》如约而至。第四篇章中,航天英雄杨利伟与孩子们连线太空站,同唱《百年正青春》。舞台现场,由越疆科技带来的100台智能机器人DOBOT Magician Lite与5台CR10协作机器人组成红旗方阵,为杨利伟与孩子们助阵表演。科技感十足的创意舞台秀,充分展现出当前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创新成果与科技魅力。“这些科技元素的展现代表了一种时代精神,传递的是时代的创新力量,我们希望以
期刊
大自然是七彩的,幼儿园课程也应该是七彩的,北京市懷柔区第二幼儿园基于“崇尚自然,七彩阳光”的办园理念,让课程来源于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并回归自然,建构了以德育、生活化主题、社会实践、国旗下微课程、家园共育和艺术创意为主要内容的“七彩教育课程”体系。 其中“七彩社会实践课程”以地域资源为依托,以幼儿亲身参与的自主性活动为载体,通过远足、参观体验、人际互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幼儿的坚持、专注、勇
期刊
2011年10月13日下午,广东佛山。在这里一个普通的五金城里,发生了一件特殊的事件——一名两岁女童小悦悦被面包车撞倒之后,途经的18名路人竟然见死不救,直到一名拾荒婆婆出现……最终,小悦悦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全国人们的思考,人们几乎都在困惑:为什么发生这样惨烈的事情时大家都不愿意伸出援助之手,我们的道德观念到底怎么了呢?  作为一名普通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我想起了90年代上小学时老师
期刊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由此可见,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离开生活便成为了“死教育”,是没有出路的。小学品德课教学尤其如此。只有依托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这股源头活水,让学生们在一个熟悉的环境中获得道德的熏陶、情感的培养,从他们的生活实践入手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才能取得生动形象、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从点滴入
期刊
新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施建议说得好: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因此,《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必须做到“生活化”。  《品德与社会》课“生活化”其内容主要包括班级学生现实的生活情况、生活动态与整个学校学生现实的生活情况、生活动态。而要将这两种生活带进
期刊
自从有了丰富的远程教育教学资源,教育教学生活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丰富,教学质量也实现了稳定提高。信息技术的使用已成为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最佳途径。信息技术的使用符合了小学实现信息化、媒体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迫切要求。自从接收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并充分利用了这些资源,就成功实现了教学的轻松愉快,学习的愉悦。  一、远程教育是新资源的新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小组建设工作的深入,老师们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个辅”工作了。“个辅”,使很多学生找到了学习的方向与目标;“个辅”,让很多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与勇气;“个辅”,让师生关系变得融洽与和谐……毫无疑问,这项工作做得越深入,我们的教学效益会越来越高。但是,随着这项工作的深入,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与迷茫,围绕这些,谈一下我的意见与建议。  一、要认清“个辅”的意义与价值  在教师与学生“一对
期刊
一、研究背景  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增强幼儿的体质,更大的价值在于通过体育锻炼,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而户外体育活动,则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在当今家庭育儿方式上却存在着一些重智育轻体育、重保育轻锻炼的现象。因此,我们应当不断优化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家园双方对幼儿户外体育活动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增强幼儿户外体育锻炼的实效性,真正促进幼儿身心和谐的发展。 
期刊